2020年對於華為來說是異常困難的一年,面對美國的禁令,除了華為本身在努力衝破重圍,其他各大廠家也在陸續爭取繼續供貨華為。據國外媒體報導,索尼和豪威科技已獲得美國許可,可繼續向華為供應圖像傳感器。在索尼和豪威科技獲得許可之後,目前已經獲準繼續向華為供貨地晶片廠商已有5家,分別是AMD、英特爾、臺積電、索尼和豪威科技。
據悉,除了已經獲準繼續供貨的這5家,還有多家晶片廠商申請向華為供貨,外媒在報導中提到的,就有高通、聯發科、SK海力士等。
【雖獲許可,但仍阻力重重】
早前就有一些參加了美國簡報會的業內人士表示,美國官方在簡報會上指出,只要他們不將晶片用於華為的5G業務,美國將允許越來越多的晶片公司向華為提供組件。
在目前獲準繼續供貨華為的廠商中,AMD獲準繼續向華為供貨的消息,在5家晶片廠商中是最早出現的。9月19日,也就是在美國針對華為的新禁令開始實施之後的第5天,就有多家外媒報導稱AMD已獲得美國許可,可繼續向華為供貨。在AMD之後,晶片巨頭英特爾,也已獲得向華為供貨的許可。
AMD和英特爾獲準之後,晶片代工商臺積電也獲得了許可,可以繼續為華為代工相關的晶片。不過外媒在報導中表示,臺積電獲得許可的是28nm等成熟的工藝,不包括16nm、10nm、7nm、5nm這些先進的製程工藝,這也就意味著臺積電依舊不能為華為代工麒麟9000處理器,這一處理器採用的是臺積電目前先進的5nm工藝。
【人才戰略繼續加大】
種種現象都表示出美國對華為的「禁令」出現了轉機,但是,此次的「晶片」事件也使得我們清楚的認識到了自主研發的重要性,儘管越來越多的廠商正在申請供貨華為,但是任正非在最近的幾次講話中也充分表明了華為將繼續加大自主研發力度。
10月31日下午,華為心聲社區披露華為創始人兼CEO任正非10月27日在研發應屆生招聘座談會上的講話內容。在講話中,任正非表示,「我們有足夠的錢,足夠大的空間,容納天下英才,發揮他們的創造才華」。
講話中稱,華為的崗位將分為三個類別:職員類、專家類、管理類。第三類是行政管理隊伍,主官和主管每年強制性10%的末位淘汰,這是硬性的,這樣才有新的血液循環。無論是求生存,還是謀發展,人才最關鍵。2021-2022年是我們重要的戰略攻關年,戰略重心要壓到前端,不僅保持正常的研發預算,還會額外增加數十億美元的攻關經費投入。明年的應屆生招聘人數至少擴大到8000人。
美國此時出現鬆動一方面是因為市場原因,另一方面也與國內各方面的努力密切相關。9月16日,就在美國商務部全面掐華為「脖子」的第二天,中科院宣布,將把對中國製造「卡脖子」的關鍵技術作為各科研單位攻關重點,並開始入局光刻機領域。次日,華為CEO任正非一行到訪中國科學院,就基礎研究和關鍵技術發展進行探討交流。白春禮表示,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中科院將與華為繼續緊密合作,充分集聚優質資源,探索科技前沿。
此外,任正非北京行還訪問了北大和清華。今年7月下旬,他還曾帶隊到訪復旦、上海交大、南京大學和東南大學等多家高校,就校企合作、產學融合等話題與專家座談。
無論最終各大晶片廠商是否能恢復正常向華為供貨,華為自主研發的腳步不會停止,只有真正掌握了核心技術才能徹底解決這些存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