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託公司發力消金業務忙 西藏信託擬組建消費金融公司

2020-12-21 每日經濟新聞

每經記者:冷輝 每經編輯:廖丹

消費金融領域再度迎來重磅消息。日前,西藏信託有限公司(下稱「西藏信託」)發布了2019年度報告,其中透露了擬設立消費金融公司這一動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信託公司涉足消費金融領域此前已有不少,但單獨設立消費金融公司的屈指可數。目前有中信消費金融、中郵消費金融兩家,中信信託、渤海信託分別持有二者的部分股權。

對於信託公司布局、深耕消費金融領域,用益信託資深研究員帥國讓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分析稱,一方面,信託業正處於轉型的陣痛期,監管嚴厲及傳統業務開展受限,急需拓展新業務;另外,伴隨我國居民收入穩定增長,消費信貸市場的不平衡狀態蘊含著消費金融市場的巨大發展契機。

西藏信託擬出資組建消費金融公司

4月底,西藏信託披露了2019年報,年報中透露,2019年11月,該公司先後召開第五屆董事會第二十一次會議、2019年第二次臨時股東會會議,審議通過《關於出資組建消費金融公司的議案》

實際上,西藏信託早已經進入消費金融領域開拓業務。其2018年報中披露,2018年公司積極響應國家「普惠金融」的戰略方針,堅持金融產品創新,把握「網際網路+金融」機會,在消費金融領域積極開拓、不斷深耕。

當時,西藏信託也曾提到,在行業回歸信託本源的監管要求及趨勢下,信託公司通道業務大幅減少,公司轉型壓力較大。該公司制定了以消費金融業務、普惠金融、投貸聯動、股權投資業務為重要發展方向的業務規劃,但一方面新業務的培育尚需時間,對彌補原有業務的萎縮仍有一定難度,另一方面業務創新亦面臨較大挑戰,稍有不慎也可能造成新的風險點。

在具體的業務層面,西藏信託設立有塔塔米1號、2號集合資金信託計劃,信託資金用於向符合放款標準的借款人發放信託貸款,貸款用途僅限於借款人的個人消費。另外還有「微塔斯」系列集合資金信託計劃,已經發行了多期,也是用於消費金融業務。

今年3月,西藏信託還與京東數科達成合作,雙方在消費金融風險防控方面進行合作。

西藏信託成立於1991年,是一家經營歷史將近30年的非銀行金融機構,原名為西藏自治區信託投資公司,是經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和中國人民銀行批覆成立,由西藏自治區財政廳控股。

2019年10月,西藏自治區財政廳向該公司增資20億元,同時公司轉增註冊資本。截至目前,西藏信託註冊資本30億元,其中西藏自治區財政廳出資比例為89.43%,西藏自治區投資有限公司出資比例為10.57%。

此外,2019年報顯示,截至報告期末,西藏信託總資產超過50億元,全年實現營業總收入7.96億元,同比增長64.89%;實現淨利潤4.92億元,同比增長79.70%。截至2019年末,西藏信託管理的信託資產規模約1974億元。

信託公司多種形式涉足消金業務

實際上,信託公司涉足消費金融領域已經是大勢所趨。

今年初,中國信託業協會發布的2019年信託業專題研究報告中提到,截至2018年末,近40家信託公司開展了消費金融業務,6家信託公司接入央行徵信系統,信託業合計開展的消費金融信託餘額近3000億元,消費金融業務競爭日趨白熱化。自2018年以來,包括外貿信託、雲南信託、渤海信託等多家信託公司的消費金融業務,已經開始向構建對C端客戶的自主風控能力方向進行轉型。

用益信託資深研究員帥國讓對每經記者分析稱,信託公司涉足消金業務,一方面具有牌照優勢,與其他非銀行機構參與消費金融業務相比,具備較強的資金募集能力;另一方面,在資管新規下,相較於券商資管和基金子公司,信託公司的放貸資格具備較大的利用價值和施展空間。

不過,帥國讓提到,在強監管背景下,信託公司對合作機構的選擇需更加慎重;在消費金融信託業務模式下,信託公司也面臨從傳統融資向新型消費信貸風控理念的轉變。

儘管可以通過多種方式涉足消金業務,但信託公司設立消費金融公司卻並不多見,現有的消金公司大多為銀行系背景。

在西藏信託此次擬設立消金公司之前,2019年6月,首家「信託系」消費金融公司——中信消費金融有限公司獲批開業,該公司註冊資本3億元。中國中信有限公司持股35.1%,中信信託持股34.9%,金蝶軟體(中國)有限公司持股30%。

另外,渤海信託持股中郵消費金融3.67%,持股比例不高。

對此,帥國讓表示,信託公司介入消金業務有多種模式,一是「助貸模式」,即信託公司與消費金融公司、小貸公司等機構合作,作為放貸通道參與消費信貸;二是「流貸」模式;三是ABS模式。而單獨設立消金公司開展消費金融業務,需要大量人力、物力進行消費信貸的審核、放款和催收。因此信託公司需要配備專門的消費金融業務管理系統做支撐。

此外,每經記者注意到,近日,中信銀行的一份公告披露了中信消費金融2019年業績。截至2019年末,中信消費金融總資產27.51億元;自2019年6月成立後,2019年6~12月實現營業收入0.41億元;由於處於開業初期,開辦費0.13億元,同時計提減值損失0.75億元,導致淨利潤為-0.64億元。

每日經濟新聞

相關焦點

  • WEMONEY日報:西藏信託將組建消金公司;監管介入調查中信銀行洩露...
    【詳情點擊標題】22家持牌消金公司2019年業績PK:3大維度較量 誰最賺錢 誰增速最猛WEMONEY研究室訊 隨著年報季的落幕,22家持牌的消費金融公司交出了2019年的業績「成績單」。另外,中信消費金融公司、包銀消費金融公司均無披露運營數據。
  • 否認「非法放貸」、屢涉借款糾紛,外貿信託消金業務如何突圍?
    外貿信託作為最早涉足消費金融領域的信託公司之一,固然存在一些先發優勢,但無論與持牌消費金融公司或是其他信託公司的消費金融相比,均存在短板。如何在群狼環伺的消金領域中突圍仍是外貿信託要面對的問題。  否認「非法放貸」  外貿信託的消金業務在整個信託行業排在前列,與渤海信託、雲南信託、中航信託有「消金四大信託」之稱。
  • 外貿信託消金業務陷尷尬
    在中倫律師事務所合伙人楊沁鑫看來,業界對於上述裁定的爭議主要在法院認為信託公司沒有「向社會不特定對象發放貸款」的資質。而貸款對象本就不存在特定與否的監管要求,只要持有相關金融牌照即可發放貸款。記者了解到,自2009年《消費金融公司試點管理辦法》發布至今,消費金融發展已步入第十一個年頭。
  • 民間借貸利率劃「紅線」信託消金業務還有多大空間?
    民間借貸利率上限大變,這對信託公司消金業務衝擊幾何?記者採訪了解到,目前部分信託公司也在研究相關規定對其消費金融業務的影響。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該規定調整後會對供給側造成擠出效應,原有的客戶分層體系受到了衝擊,經受不住衝擊的參與主體會選擇退出市場。
  • 金蝶攜手中信有限、中信信託成立消費金融公司
    本報記者 趙琳7月26日,由金蝶軟體(中國)有限公司(下稱「金蝶」)、中國中信有限公司(下稱「中信有限」)和中信信託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信信託」)三家股東共同出資成立的中信消費金融有限公司(下稱「中信消金」)在北京正式開業,這也是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批覆成立的第24家消費金融公司
  • WEMONEY朝聞:22家消金公司2019年僅華融消金虧損;中信信託2019年賺...
    22家持牌消金公司2019年業績PK:3大維度較量 誰最賺錢 誰增速最猛WEMONEY研究室訊 隨著年報季的落幕,22家持牌的消費金融公司交出了2019年的業績「成績單」。另外,中信消費金融公司、包銀消費金融公司均無披露運營數據。
  • 從雲南信託消費貸業務違規被整改看消費金融信託業務的合規風險
    在通道業務、房地產信託業務受限的背景下,消費金融這塊「蛋糕」成為各大信託公司爭搶的業務之一,進而也使得信託資金成為消費金融公司或機構的重要資金來源之一。與消費金融公司不同,信託公司開展消費金融的主要操作模式為流貸模式、資產證券化模式及助貸模式。
  • 陸金所轉型之路:去年末貸款餘額4600億,消金對接「P2P版」信託
    消金界曾報導,京東金融為持牌消金提供「流量+風控」服務,收取總息費的30%-35%。這樣看來,陸金所僅提供「導流」服務,似乎並不划算。對於陸金所來說,轉型助貸,實屬「薄利」,很可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依託平安集團的背景,陸金所更想自己布局消費金融,同時發力高端財富管理。
  • 信託個貸爭議:外貿信託貸款糾紛未獲法院支持執行
    記者調查了解到,有信託公司因不良率上升等因素正悄然縮降規模,有信託公司「吭哧哧」地加碼消費場景布局,更有信託公司籌建消費金融公司。有人否定,有人縮降,更有人轉換跑道。那麼,法院的執行裁決是否暗示信託公司不能面向個人放貸,信託資金是否適合進入消費金融市場,曾作為信託轉型突破口之一而被熱捧的消費金融業務,又將何去何從?
  • 消費金融「補血」忙 中信消金開業一年未滿又增資
    中信消金於2019年7月正式開業,是首家信託系消費金融公司,也是中信系拿下的又一塊金融牌照,由中國中信有限公司、中信信託、金蝶軟體(中國)有限公司三家股東共同出資,註冊資本金為3億元,三家持股比例分別為35.1%、34.9%和30%。
  • 平安信託增設消費金融創新產品部
    (中國金融新聞網)消金界點評:這一事件給銀行和投資者都上了一堂風險教育課。大公司平安信託增設消費金融創新產品部 5月14日,平安信託透露進軍消費金融市場的信息。據信託百老匯報導,平安信託已於半年之前在深圳總部建立了專業化的產品中心,包含ABS、家族信託、陽光私募、固定收益、資本市場、消費金融、創新投行。值得關注的是,消費金融為7大產品部門之一。(FinX科技)消金界點評:平安信託可謂是68家信託公司的龍頭老大,多項經營指標名列前茅。
  • 外貿信託聲明:不存在未經許可、非法放貸的情況
    近年來,很多信託公司大力發展消費金融業務,而外貿信託、雲南信託、渤海信託和中航信託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被稱為「消金四大信託」。最近,廣東中山法院的一份《執行裁定書》使得外貿信託深輿論旋渦。2009年,《消費金融公司試點管理辦法》正式發布,信託公司探索消費金融信託業務亦有多年,部分信託公司已經形成一定的規模和特色,不過信託公司能否經營消費金融業務一直都有爭論。近期,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學術總顧問、原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吳曉靈牽頭開展的《中國資產管理業務監管研究》報告對信託公司的消費金融業務提出建議。
  • 中信消費金融註冊資本增加133%至7億元,未引入新股東
    本次註冊資本變更後,中信消費金融公司的股東構成、註冊資本出資額和出資比例如下:(一)中國中信有限公司,出資金額人民幣2.457億元,出資比例35.1%;(二)中信信託有限責任公司,出資金額人民幣2.443億元,出資比例34.9%;(三)金蝶軟體
  • 愛財科技CEO投案,資金方山東信託、光大信託能否全身而退?
    消金界登錄光大信託官網發現,「光大信託-弘祿愛財2號集合資金信託計劃」還可以進行預約。 消金界了解到,愛財對接了華融、海爾消費金融的資金,此前愛財集團旗下的愛又米曾因代扣權的問題,捲入了與華融消費金融的糾紛中。
  • 民間借貸利率紅線調整對消費金融信託影響?業內:產品利率或下調
    一位業內人士8月21日對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表示,消費金融類信託產品借款利率有望隨民間借貸利率保護上限下調而下調。一位信託公司人士稱,法院如果都參照這一條例要求,對信託消金業務進行訴訟評判,則對該業務影響很大,不排除一些信託公司會逐漸退出這一市場。
  • 雲南信託董事長甘煜:信託轉型需搞好三大業務關係
    從雲南信託的特點來看,目前公司資本實力有限,這決定了我們不會把融資類信託業務作為發力的重點。地產、政信等業務也一直不是我們的重點,因此介入較少,這也不是雲南信託的既定優勢所在。  雲南信託在某些細分市場領域有很多努力和較深入的探索,已經形成了一定的積澱,甚至在部分細分領域可能暫有一定先機,加之我們以科技為業務提供賦能支持(比如消費金融、資產證券化、證券投資信託等),雲南信託具備了轉型的起點。  轉型,不能憑空轉,看似美好的事物,未必適合我們。
  • 北京銀保監局發布《關於進一步規範信託公司個人信託貸款業務的...
    「單純的助貸模式或不再能夠完全繼續下去,需要信託公司進行自身開展消費金融業務的能力建設,而這一點對於信託公司而言可能是一個比較大的轉變。」9月8日,北京銀保監局發布了《關於進一步規範信託公司個人信託貸款業務的通知》(下稱《通知》)。
  • 【Fintech每日播報】消費金融公司牌照重啟發放;西藏銀行換帥
    銀行業協會消費金融專業委員會獲準成立  中國銀行業協會牽頭籌備的消費金融專業委員會即將正式成立,成立大會將於下周在北京舉行,目前已獲準成立的22家消費金融公司(尚未含廈門金美信消費金融公司)全部為成員單位。
  • 信託轉型需搞好三大業務關係
    甘煜:信託轉型是必然趨勢,已成為行業、監管層的共識,再也不能沿用以前靠吃利差盈利的模式了。具體的轉型路徑選擇,取決於每家信託公司的稟賦和歷史傳統優勢。從雲南信託的特點來看,目前公司資本實力有限,這決定了我們不會把融資類信託業務作為發力的重點。
  • 僅在中山一地一年多就涉案140餘起,外貿信託為啥這麼「愛打官司」?
    記者調查了解到,有信託公司因不良率上升等因素正悄然縮降規模,有信託公司「吭哧哧」地加碼消費場景布局,更有信託公司籌建消費金融公司。 有人否定,有人縮降,更有人轉換跑道。那麼,法院的執行裁決是否暗示信託公司不能面向個人放貸,信託資金是否適合進入消費金融市場,曾作為信託轉型突破口之一而被熱捧的消費金融業務,又將何去何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