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從呀呀學語到能自由表達自己的想法,家長們在欣喜的同時,也面對著許多甜蜜的煩惱。因為孩子們不再乖巧的聽從父母的安排了,當他們碰到自己不想做的事情時,就會大聲的說出"不"。
而關於怎麼讓孩子聽話這件事,所有家長都為之頭疼不已。而通過嚇唬孩子的方式讓孩子聽話則成為了很多家長屢試不爽的"終極手段"。
慢慢是一位三歲的小朋友,他平時比較調皮,總是讓家長頭疼不已。這天慢慢的媽媽來到幼兒園門口接慢慢放學。
不一會兒就看到了慢慢的身影出現在了門口,但是媽媽卻發現慢慢正哭得稀裡譁啦。詢問了老師之後才知道,原來今天幼兒園裡教小朋友認識各個職業,在說到警察這個職業時,不知為什麼慢慢忽然就開始大哭不止。
原來是因為媽媽總是在慢慢不聽話的時候就拿"警察會把你捉走"這樣的話來嚇唬慢慢,讓他不再胡作非為,沒想到在無形中讓慢慢對警察這個職業產生了這麼大的誤解。
慢慢的老師對於慢慢媽媽的行為表示非常不贊同,希望慢慢的媽媽之後不要再使用這樣的方式讓孩子聽話。慢慢的媽媽只得尷尬的點點頭,抱起慢慢灰溜溜的回去了。
這樣的故事其實在我們的身邊常有發生。幾乎所有人在童年的時候,都有被父母嚇唬過的經歷,那麼是什麼讓家長們對這樣的方式如此推崇呢?
為什麼家長總是喜歡用"嚇唬"的方式來讓孩子聽話
1.想要迅速達到目的
很多家長會運用這樣的方法讓孩子聽話,主要也是因為這樣的方法立竿見影,很容易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比如孩子不好好吃飯,不好好睡覺,很多家長反反覆覆給孩子說了很多遍,卻也起不到效果。就轉而用"你不乖乖聽話就會被大灰狼抓走""你不把蔬菜吃完,警察叔叔就會過來把你帶走"這樣一些威脅的話語讓孩子乖乖就範。
而孩子也往往因為本能的害怕,而迅速的妥協了。
2.樹立家長的威嚴
中國式家長往往把父母的權威看得非常重。通過嚇唬的方法讓孩子能夠馬上乖乖聽話,這無疑就極大的彰顯了父母話語上的權威性。
很多家長認為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建立自己在孩子面前的權威,認為孩子只有感到對父母的懼怕,才算是樹立起了家長的威嚴。
3.讓孩子懼怕不聽話帶來的後果
"你不聽話,媽媽就不要你了"——這句話曾經出現在我們每個人的童年。調皮搗蛋是孩子的天性,有時媽媽們對孩子反覆強調調皮搗蛋的後果,孩子有時都只當成了耳旁風。
無奈之下,媽媽就只有使出這一句"殺手鐧"了。媽媽不要自己了,無疑在孩子的世界裡是一件山崩地裂的事情。
所以孩子們聽到這句話之後,就會知道自己調皮搗蛋的後果非常嚴重,然後就選擇乖乖聽話了。但是這句話也給許多人的童年裡留下了一片陰影。
通過各式各樣嚇唬的方法,家長們的目的總是很輕易的就能達成。但是家長們往往忽略了達成目的後所付出的代價。
就像上面例子中的慢慢一樣,家長隨口而來的嚇唬可能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極大的影響。
用嚇唬的手段教導孩子,會對孩子有哪些不良影響
1.妨礙親密關係的建立
孩子們對於嚇唬這樣的方式,是有本能的恐懼的。家長們要明白,孩子之所以會這樣立竿見影的聽從父母的教導,並不是意識到自己行為的錯誤,而是對於恐嚇他事物本能的懼怕。
這樣家長在孩子的心目中就會和恐懼漸漸的畫上等號。而我們都知道家庭教育應該建立在親密良好的親子關係基礎上。而無法建立起親密關係的家庭,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無疑是一場災難。
2.對父母產生質疑
隨著孩子一天天的長大,他也在飛速吸收著這個世界帶給他的訊息。孩子很有可能忽然在某一天就明白了,父母之前拿來嚇唬他的話,其實是不符合事實的一種誇張。
而聰明的孩子們馬上也會明白,父母只是想通過這樣的方式來讓他們聽話。當孩子們明白這一點之後,嚇唬這一招就不再對孩子管用了。
就像狼來了的故事一樣,到最後孩子不僅不會乖乖的聽從管教,而且當危機真正來臨時可能孩子卻一無所知。
3.孩子會有樣學樣
家長這種嚇唬的行為在孩子面前反覆出現,孩子會很容易對家長們的行為進行模仿。孩子將這種行為放入他的日常生活中,這種行為就會成為對他人的恐嚇和威脅。而在校園裡許多孩子做出的霸凌行為,都是來自於對父母行為的模仿。
面對孩子不聽話時,嚇唬、欺騙這樣的方式只能治標,卻治不了本。我們應該通過自己的耐心和愛心,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引導,讓孩子加以改正。
如何用科學的方式讓孩子聽話
1.及時疏導孩子的情緒
其實很多孩子無理取鬧或是大吵大鬧的行為,並不是突然間出現的,而是一些負面情緒累積到一定程度出現的爆發行為。
面對孩子的負面情緒,家長們不能聽之任之。孩子任何的小情緒都應該予以及時的疏導,要知道千裡江堤,潰於蟻穴,不要讓孩子的一點小情緒主導了孩子的行為。
2.給予孩子更多的關注
很多家長都會說,之前我家孩子很聽話,最近不知道為什麼忽然調皮起來了。要知道百因必有果,孩子忽然不聽話,一定是有原因的。
很多父母平時忙於工作等事情,就經常會忽略孩子,這就導致父母不能在第一時間注意到孩子的生理或是心理變化,所以在觀察到孩子的轉變時,家長才會認為他忽然變得不聽話了。
3.尊重孩子的話語權
很多孩子不聽話的原因,都來自於對於父母權威的反抗。所以家長們應該反思一下,適當放下自己中國式父母的面子,給予孩子應有的尊重,將話語權還給孩子。只有這樣才能和孩子進行良性的溝通,孩子們才更願意接受家長們的引導。
每個人的成長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在孩子成長的路上,我們既要給予他犯錯的空間,也要及時的給予他正確的引導。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健康茁壯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