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課玩遊戲,小學老師拍照發到家長群,引起家長質疑

2020-12-27 父母學校

現在很多人都會在茶餘飯後,玩幾局遊戲作為消遣,但是人們打開遊戲以後,不玩個一兩個小時就根本停不下來。成年人都是這樣,更別說是小學生了。他們的心智剛處於成長階段,幾乎沒有自控力,所以小孩子很容易會在上課的時候還在玩遊戲。

曾發生了一件家長和老師衝突的事件,小學生在課上用手機偷偷玩遊戲,老師多次提醒之後仍然屢教不改。於是老師沒辦法只能拍照發到家長群裡,讓家長一起來督促孩子不要在課堂上玩遊戲。本以為會得到家長的支持,可沒想到,照片卻引來了家長的怒罵:「你還有師德嗎?

家長會認為:老師對孩子公開點名批評,侵犯了隱私權,會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讓孩子在同班同學面前丟了臉面。哪怕是孩子課堂上玩遊戲做得不對,也應該在私下裡通知家長,不應該在班裡公開批評。於是就有了前面我們所看到的那一幕,家長怒斥老師沒有師德。

如果站在老師的立場來看,老師這樣做也是為了監督孩子在課堂上不玩遊戲,實在是用心良苦。

教室就應該是好好聽課的地方,更別說老師還在黑板前費心費力地講課,如果學生們這時在下面偷偷玩遊戲,這樣的行為於情於理都說不過去。老師看到學生上課在玩遊戲是一定會去阻止的,這是老師的職責所在。

如果老師看到學生在玩遊戲還不管不問,家長反而會覺得這個老師太不稱職了!

但是如果我們站在家長的立場來看這件事情,老師的做法也確實有失妥當。家長們永遠是「護子心切」,看到老師點名批評自己的孩子,總是會心裡不舒服。老師對小學生懲罰的力度不合適的話,就很容易引起學生包括家長的牴觸,從而引發了家校衝突。

當我有的時候在家長群裡看到老師@我的時候,或者提到我的時候,我會先覺得是不是我的孩子是不是出什麼事情了,然後才會看是否是關於學習上的通知。

但是如果看到是在群裡公開批評我的孩子的時候,還是發到群裡的情況下真的會讓我感到有一點尷尬,這樣完全就沒有顧慮孩子的感受,嚴重的時候會對孩子的身心健康帶來很大影響。

雖然老師意圖是對的,但是我們大人難道不需要面子了麼?唉,一言難盡,如果遇到脾氣暴的家長,不就直接點燃火藥了麼。

在老師的眼裡,學習好的學生會很放心,反而那些問題兒童總是重點關注對象,有的時候更是會覺得是其家長管教不嚴造成的,所以當調皮搗蛋的學生的家長和老師溝通的時候,氣氛總是會有一點微妙,仿佛都是家長的過錯一樣。但是孩子上課玩遊戲真的是其中某一方的全部過錯嗎?在我看來這是三方的責任。

老師做法缺乏考慮:

小孩子的內心是很脆弱的,如果是在群裡被公開懲罰,並且老師還和家長發生了衝突,相信小孩子即便通過這樣改正過來,但是內心一定會留下一些陰影。

老師完全可以私聊家長,和家長溝通怎麼處罰,並且商量以後如何監督。即便以前出過幾次這樣的情況,家長還是沒有重視,那也應該是老師和家長之間的溝通,而不是直接在家長群裡指出孩子甚至是家長的不對。

老師的做法

老師都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既然讀過那麼多書就應該理解公共場合需要顧及他人的感受,如果老師做出的許多行動不符合老師的身份,或者沒有具備很好的品德家長難道會放心把孩子託付給老師嗎?

並且如果有明確的獎罰措施,開學的時候就給家長或者孩子說過,如果犯這樣的錯會發到群裡,這樣先做好一個鋪墊再發到群裡,會不會能讓家長和孩子更容易接受呢?

家長沒有給孩子做好榜樣,回復言語過激:

年幼的孩子學習的第一對象就是家長,家長的性格和言語表達會一直影響著孩子,如果家長在家裡就嚴格規定好孩子允許玩手機的時間,以及在在什麼情況下可以玩手機。

在未來,孩子在任何地方和場合都會這樣做,父母也需要樹立一個好榜樣,如果父母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玩著手機去照顧孩子,並且用手機來哄孩子,我們可以想像未來孩子對玩手機的認知會有多大的偏差。

有一句很常見的俗語「什麼樣的老的,就有什麼樣的小的」。雖然不能一概而論,但也足以證明很多情況都是這樣。

家長的回覆語句也有欠妥,不管怎麼說,作為成年人還是在家長群情況下,說老師沒有師德是對老師嚴重的不尊重,還有更多的家長也在圍觀,這樣還怎麼讓老師服眾?將會直接影響老師對家長群秩序的管理,而小孩子的認知很簡單,以後孩子還會怎麼看待老師呢?

小孩子確實犯錯了:

在課堂上就是學習的,即便學累了自己放鬆一下休息,也不能是玩手機等破壞課堂紀律,如果有其它事情和原因也需要跟老師打個招呼。所以從本質上來講,小孩子確實犯了錯誤,並且是需要立刻改正的錯誤。

說到小孩子在上課時候玩手機,我感覺非常疑惑,小學生都配備手機了嗎?並且小學也允許學生把手機帶到教室了嗎?我覺得即便有事情需要帶手機到學校,是不是也應該交給老師保管,在合適的時間再交給學生處理事情呢?可能我的想法還在多年以前吧。

不管怎麼說在小孩子的眼中,老師和家長都是最尊重的人,也都是最信賴的人,所以即便發生了什麼衝突也不能在孩子面前大吵大鬧,這樣還怎麼給小孩子做榜樣。我們的初心都是為了小孩子能夠健康成長,多點耐心,多點溝通,互相尊重,給孩子創造更好的學習和成長的環境。(執筆:李鑫)

圖片來源網絡,只供想像,圖文無關,侵刪。

相關焦點

  • 小學生上課睡覺,老師把照片發到家長群,家長怒了:你不配做老師
    01小學生上課睡覺,老師把照片發家長群,家長怒了:你不配做老師小李的一位小學三年級的班主任當陳康再次在小李老師的課堂上睡覺時,小李老師實在忍不了了,一氣之下把陳康睡覺的照片發到了家長群,並@陳康爸爸,說道:「你家孩子上課又睡覺,你看看這像話嗎?已經好幾次了,望你配合一下,在家裡讓孩子早點睡覺,不要熬夜了,反覆和你交流了幾次,怎麼就沒有效果呢?」
  • 「你家娃上課又在睡覺」,老師拍照發家長群,孩子爸怒了
    學生上課睡覺,也會影響老師講課時的心情,班上其他同學都在認真聽講,就那麼幾個同學經常睡覺,難免會讓老師格外的盯著。老師將學生上課睡覺的照片發到群裡火了從老師的話語中「又睡覺」能知道,這位學生上課睡覺的這種情況不是第一次發生了,而是經常的,換位思考一下,不管是哪個老師或者孩子的家長都會生氣啊。
  • 學生上課睡覺,老師直接拍下照片發到家長群,家長:你不配做老師
    很多小學生在上課的時候,遇到聽不懂的課程就會打瞌睡,尤其是前一天沒有睡好,同時打瞌睡也會影響老師授課的心情和積極性,圖中老師在上課時,一位學生打瞌睡,老師拍下他的照片發到家長群,家長對老師說道:「你不配做老師」。
  • 重慶一家長把麻將遊戲連結發到家長群,班主任發飆家長擔憂
    重慶一家長把麻將遊戲連結發到家長群,班主任發飆家長擔憂 張旭/上遊新聞-重慶晨報 2016-11-17 12:55 來源:澎湃新聞
  • 「大家幫忙投投票」「老師辛苦了」,家長群的刷屏有沒有讓你很無奈
    她說除了學校的通知,老師每天還要把小朋友吃飯、遊戲等照片發送家長群。家長們看到後都會回復「謝謝老師」「老師辛苦」等。「我很感謝家長對我工作的支持,但每個家長都發一句客套話,後來的家長反而看不到重要信息了。」更讓柳娟鬱悶的是,有些家長會在群裡發廣告或各類點讚、為孩子拉選票、轉發抽獎等信息,有時候十多分鐘後拿起手機,未讀消息就過百了,點開一看不少都是家長們聊瑣事或無效信息。
  • 老師把「孩子上課睡覺」照片發到家長微信群,家長:你的人品呢?
    現在家長們和老師的主要交流方式是微信群,既方便聯繫,又能及時了解孩子在校情況。但有一點不可否認,家長最怕老師在家長群發布一些自己孩子的批評語言。只要看到微信群裡有自己孩子的違紀情況,作為父母心裡就緊張和害怕。
  • 孩子在課堂上打瞌睡,老師拍照片發到家長群,寶爸:存心找麻煩?
    孩子在課堂上偷偷打瞌睡,老師拍下照片發到家長群陳先生的兒子陳康9歲了,在一所小學上三年級。而為了讓孩子能進入這所熱點校,陳先生夫妻賣了居住條件較好的房子,買了這處「老破小」。而孩子進入學校後,壓力也隨之而來。
  • 「你娃上課又睡覺」老師將照片發家長群,寶爸回懟:你的師德呢?
    一、老師將學生上課睡覺的照片發到家長群,引起家長不滿上學的時候都有在課堂上打瞌睡的經歷,一般都會被老師掐醒,或者是粉筆頭砸醒。無論是哪種方式醒了,少不了一頓批評,現在有了家長群的存在,孩子在學校犯錯,家長會立刻從群裡知道。有一位寶爸就遇到了這樣的事情,因為孩子在課堂上睡覺,他在家長群被老師點名批評了。
  • 孩子作業沒完成被罰站,老師拍照發到家長群!如何疏導孩子心理?
    看到一則家長投訴,說他家孩子作業沒寫完,被老師罰站在講臺,不僅如此,老師還拍了照片發在班級群裡。一排站著的,還有其他孩子。她說:真的艾特老師,讓他尊重一下孩子。艾特完後,怎麼辦呢?老師已經這麼做了,這樣孩子的心情就好了嗎?讓孩子站在講臺上,拍照發到家長群,這裡不評論老師的做法是否合適,是否傷害孩子的自尊,是否會引起家長群體的不滿,只從孩子的心情出發,談一談孩子的心理建設問題。面對這種示眾全班的懲罰,敏感一點的孩子,會覺得很傷自尊;心大一點的,覺得無所謂。
  • 幼兒園孩子自製「水果拼盤」,拍照發家長群後,家長卻要報警
    現在的人對於孩子的教育十分重視,從幼兒園時期開始就已經相當謹慎,在入園前重視要做各種考察,生怕給孩子選到了不好的學校。其實這也在所難免,畢竟幾歲的孩子正處在懵懂無知的狀態,就算在幼兒園裡受到了委屈,也因為表達能力有限而無法第一時間告知父母。
  • 老師QQ布置作業,孩子玩手機上癮!寧波初中生家長發帖求助
    原因是,老師用QQ群布置、上傳作業,孩子名正言順接觸手機,結果玩手機、玩遊戲成癮。 「一旦收繳他的手機,或關閉無線網絡,他都要說極端的話威脅,甚至要與我拼命。」 前幾天,這位家長在「民生一點通」平臺上發帖求助,強烈建議禁止中小學使用智慧型手機,引發不少共鳴。
  • 壓垮家長的家長群,如何走向教育的正向……
    近日,江蘇一位家長的短視頻內容突然火了。他在自己發布的短視頻中大呼:「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原來,因為老師要求家長批改作業、輔導功課,這位家長非常不滿,怒而退群。並發出質問:「每次改完作業都要昧著良心說『老師辛苦了』。說實在的,教是我教,改是我改,是誰辛苦啊?」這句話很快引起了萬千家長的共鳴:家長把老師的活都幹了!
  • 「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家長怒懟老師,這位爸爸鬧到了央視
    教師是人們尊敬的職業,隨著教育理念的變化,老師和家長之間產生了很多矛盾,有一位江蘇家長就在視頻中怒懟老師,還鬧到了央視。最近「家長退群」這件事鬧上了央視,引起很多家長的關注和共鳴,這位家長每天給孩子批改作業,教孩子寫作業,耗費家長很多的精力,最後憤怒地退出家長群,錄了一個視頻吐糟老師:「你們上課不用心教,下課叫我幫忙改作業,知識也是我教,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什麼都要我來教,那我還要你們幹什麼?」
  • 家長群怎麼就成了「壓力群」?
    然而,面對部分退出家長群、取消家長群的呼聲,不少老師也感到委屈。在有十多年教學經驗的小學老師陳萍看來,家長群其實帶來了不少方便,她每天可以在群裡跟家長溝通接送孩子的信息,還會把每天的學習進度和作業發在群裡,這樣做不是為了推卸責任,而是希望家長也能關心孩子的學習。
  • 「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 一家長怒吼:要我批改作業,還要老師幹...
    如今涉及到孩子的學習 家長輔導、批改孩子作業 孩子做錯的題家長還得教 教不會雙方都崩潰! 「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 「你們上課不用心教,下課叫我幫忙批改作業,那我要你們幹什麼?」 「我那麼有時間收群消息,我不會自己教嗎?」 「整天不是讓我去報補習班,就是讓我幫忙改作業,改完作業還要昧著良心說老師你辛苦了。」
  • 有家長不敢隨便發言有家長溜須拍馬 微信家長群淪為「人情江湖」?
    按照她的說法,網上流傳著的微信家長群潛規則並非笑談,老師的通知是必選項,家長的討論是可選項,向老師獻殷勤是備選項,可一旦關係到自己的娃,所有不滿和無奈都要放下,這一切,都成了必選項。孩子上幼兒園後,林辰的手機裡多了兩個微信群,有老師在的是一個,沒有老師在群的又是一個。
  • 新聞周刊丨家長群怎麼變成了「壓力群」?
    因為老師在群裡要求家長幫著批改作業,江蘇一位家長憤而退群,並且發視頻抗議「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這位家長的吐槽,在網上得到了眾多家長的共鳴。有人說,家長群已經成了「作業群」和「打卡群」,白天下班以後,不能休息,還要忙群裡老師布置的數不勝數的任務;有人說,家長群成了互相攀比、奉承老師的「誇誇群」,本想做個小透明,但生怕因為少說幾句,讓老師覺得自己不上心,從而忽視自家孩子。
  • 家長群「變味」鬧上人民網,家長:我想退群,又怕耽誤孩子學習
    家長群「變味」鬧上人民網,家長表示:我受夠了,可我又不敢,害怕老師針對,又害怕耽擱孩子學習。「變味」的家長群大致分為四大類,笑稱「四大金剛」。 東方持國金剛——「任務群」 這就不得不提起那位讓全網家長佩服的「退群」家長了。
  • 娃在校被打,寶媽質疑老師被踢出群:家長群變成「感恩群」?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現在不管是小學還是高中,每個班級除了班級群,還會有一個家長群。建立家長群的目的是方便老師能夠更快速地聯繫到家長,當孩子有事,或者是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情況等,老師都能夠通過家長群聯繫到家長。
  • 幼兒園老師分享照片,媽媽找了半天沒看見自己孩子,家長群鬧開了
    現在很多幼兒園都配備的監控設備和開放了實時視頻,家長只需要手機裡面下載一個APP就可以實時查看到孩子在園的學習和生活情況。可也不是所有幼兒園都能監控和視頻,其中公辦園和部分民辦園就沒有監控,或者沒有開放實時視頻。沒有監控和視頻,家長們想要看到孩子在園的情況,唯一希望就是老師在班級家長群裡分享的孩子在園活動的照片。看到一張有自己孩子的照片媽媽們就放心了許多,可以高興好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