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外流一直是令政府和專家頭痛的問題。尤其是以清北為主的高端人才的大量外流,給我國經濟建設、科學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損失。
專家們憂心忡忡,但又無計可施。政府則不斷提高海歸待遇,試圖以此吸引大量人才回歸。但效果平平,甚至適得其反。這樣的政策迫使大量本土人才也「出國留學鍍金」,其中相當一部分被國外的優越科研和生活條件吸引,再不回來。不能一視同仁地對待海歸和本土人才,反而加速了國內人才的外流。
總之,該想的辦法都想了,該出的政策都出了。還是找不到更好的辦法。
面對人才外流專家無計可施
人才外流如過江之鯽
辦法總比問題多。
血型學專家另闢蹊徑,提出了遏制人才外流的解決方案:廢除英語的主科地位,人才外流率將腰斬。
廢除英語的主科地位,降為副科或選修課。大幅降低或取消其在高考中的分數權重。將對高端人才外流產生有效遏制作用。
一、英語降為選修課之後,成為學生們自覺自愿地選擇。那些想將來出國深造的,認為離開英語就無法創新的,自然會在英語上下功夫。而那些「術業有專攻」的數理化的尖子生,會一門心思地向清華北大的目標奮進。英語分數又不會拖他們的後腿。這樣最終考上清華北大的人才,大多都是數理化的尖子生,這些人將成為國家創造性人才的後備力量。
英語踢出高考,清北人才外流將減半
因為這些偏科型的天才,英語通常會很差。想要出國留學,並最終在海外發展,語言就將成為他們最大的障礙。再花大把時間精力學託福、雅思等,顯然不是一朝一夕可成。於是思來想去,他們中至少一半最終會留在國內,一門心思的在國內搞科研。從而大量減少人才外流。這其中有人非要出國留學的,我們也勉強不了,讓他們自己再花大把時間攻讀英語好了。
可見,將英語「踢出」高考或大幅降低分數權重,將增加清北學生出國留學和生活的難度,從而大幅減少人才流失率。
二、而那些中學時代就立志要去外國留學或得到國外發展的學生。自然會把選修課當成主課一樣用功學習。但這又必然牽拽其在數理化方面的時間和精力。導致其在高考分數上無法企及數理化專長的學生。這些人沒有英語拉分,通常只能進入普通大學。最終出國留學,並在海外發展。也不會給國家帶來更多的損失。
因為他們僅僅有英語語言上的優勢,無法與決定科學創新的數理化領域有專長的學生相提並論。即使這些人一去不復返,都不會對我國的科技創新產生太多影響。
認為英語重要的自然會學習英語,沒人阻攔
三、廢除英語的主科地位,還有助於增強文化自信,根治一些國人崇洋媚外的思想。從而更加堅定地維護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理論自信。
英語降為副科或選修課,全民對英語的瘋狂崇拜將不復存在。瘋狂英語將黯然淡出人們視野。那些留學歸來的會一口英語的人才,也將不會有高高在上優越感,並享有超本土人才待遇。本土人才也不會在海歸人才面前感到自卑。這樣各類人才就能在一個更加公平的平臺上自信滿滿地競爭,從而促進我國科技文化的迅猛發展。
盲目崇拜英語就是文化不自信的體現
四、廢除英語主科地位之後,社會將對海歸人才和本土人才一視同仁。本土人才將不會為了獲得「海歸」的超國民待遇,而放棄國內工作,專門去「海外鍍金」而「出口轉內銷」的折騰。因這種「折騰」造成的本土人才流失率也將大大降低。
多少年來對英語的盲目崇拜,不僅助長了「崇洋媚外」心理(認為說一口流利的英語就是高貴,殊不知非洲大部分人都說英語),而且使英語本身成為人才流失的「潤滑劑」和「通行證」,只要考上清北的人(作為拉分項的英語自然分數都不會低),本科畢業之後很容易獲得託福和雅思,出國留學和生活就變得非常容易。
英語成為人才流失的潤滑劑和通行證
廢除英語主科地位,不僅能有效抑制清北等高端人才的大量外流,而且能矯正和根治「崇洋媚外」的心理,引導社會和企業一視同仁的對待各類人才,在公平競爭中實現科學創新人才的優勝劣汰。讓真正的人才留在國內,安心創新。
對此辦法,網友表示一定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