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娛樂圈興衰史,從許冠傑到譚詠麟張國榮四大天王再到後繼無人

2020-12-05 跳跳的大千世界

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爆發,昏庸的清政府戰敗,於次年籤訂了不平等《南京條約》,把香港割讓給了日本,從此中國開始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無能的清政府又輸了,隨後籤訂了不平等的《北京條約》,九龍半島南部連同鄰近的昂船洲全部割讓給了英國。自此香港地區由大英帝國全面控制,清政府無權幹涉。於是當年的那些革命黨人以及激進分子,還有在大陸犯事的人,一旦出事就逃跑香港,香港逐漸成為了中國近代的繁華之地。

1937年日本帝國開始侵略中國,脆弱中國的大地風雨飄搖。很多大陸的精英都逃難跑去了香港,普通人也買不到去香港的船票:比如上海灘大亨杜月笙、廣東潮州李雲經,他後來有個牛逼兒子叫做李嘉誠。除此之外,後來很多國民黨的高官也跑去了香港,比如少將向前,他後來有兩個鼎鼎大名的兒子向華強和向華勝。雖然香港是中國的土地,但此時香港卻是英國的殖民地,最屈辱的地方現在卻成了最安全的地方,這不得不說是一個黑色幽默。

1948年蔣介石兵敗臺灣,但留下了很多潛伏在大陸的特務,在圖謀日後有一天反攻大陸,東山再起,其中香港留下了很多他在黃埔的學生。這些學生創立了很多後來割據一方的幫派:新義安、14K等,這些幫派為日後香港的電影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

1967年TVB電視臺成立。幾年後無線藝人培訓班也隨之開始舉行。這兩件事看似風馬牛不相及,但確實是歷史上香港娛樂圈的重大事件。多年之後從培訓班中走出了一大批的天皇巨星,佔了半壁江山,比如周潤發、周星馳、劉德華、湯鎮業等等等等。

其實香港娛樂圈最早發展地方是在樂壇,初代娛樂圈天王也是樂壇中人,那就是許冠傑。

可能大家不是很清楚,在許冠傑之前粵語歌在當時是屬於不入流的。在當時粵語歌是一種戲曲味道很濃重的小調,聽眾都是一些中老年人。當時的年輕人以聽外國英文歌曲為潮流,然後就是類似大上海那種音樂。

隨著許冠傑橫空出世,1972年他作曲並演唱的《鐵塔凌雲》成為粵語樂壇流行歌曲的開山之作,摘掉了扣在粵語歌曲頭上那頂「低等」的帽子。他的《鬼馬雙星》、《半斤八兩》等專輯不斷提升粵語歌曲的地位,開創了香港粵語歌曲文化全方位輸出的新時代。

香港娛樂圈公司在許冠傑的帶領下都可以賺到大錢,在許冠傑最火的時候,在東南亞有家公司找上門想買他幾句歌詞的版權做廣告,開價竟然達到了每字一千元,比起普通香港的工人一個月的工資還高。

隨著娛樂圈市場的發展,大批大批音樂人開始唱粵語歌曲,香港流行樂壇開始一步步走向繁榮。

時間走向了80年代,香港娛樂圈來到了眾神打架時代,一個個天王天后都開始嶄露頭角:比如梅豔芳、林子祥、葉倩文、譚詠麟、張國榮等等。

83年香港出了樂壇推出了一個音樂獎項:十大勁歌金曲獎,每年都要評選10首最受歡迎的歌曲。1984年又增加金曲金獎、年度最受歡迎男女歌星獎。這幾個動作把香港兩位歌手捧到了神壇,就是譚詠麟、張國榮。

此後的幾年,香港樂壇不是譚詠麟獲得金獎,就是張國榮獲得金獎。一直到譚詠麟宣布自己自此不在領獎,張國榮當眾宣布封麥,從此不再唱歌,譚張爭霸才告一段落。

現在的流量小鮮肉,以為粉絲在網上罵罵這個罵罵那個就覺得很紅了?其實和他倆比起來真的是差遠了。84年、85年金獎一直是譚詠麟的,而86年張國榮拿到獎後,在臺上獻唱《有誰共鳴》,譚詠麟的粉絲氣不過,現場譚詠麟粉絲噓聲不斷,聲音差點蓋住了張國榮歌聲。

在更早之前,媒體還爆出過譚詠麟幕後買獎事件。

更厲害的是這些狂熱的粉絲們不僅動口還能動手,譚詠麟和張國榮的座駕都被對方粉絲刮花過,張國榮甚至還在信封中收到過冥幣冥樓。

當然這也是有利有弊的,唱片店的老闆們就在門口支塊小黑板,實時報導二人唱片的銷量,用來吸引兩者粉絲購買為自己明星「打榜」。

隨著兩位天王譚詠麟退隱的退隱,張國榮封麥的封麥,讓香港娛樂圈消停的了一會,但娛樂圈不能就此沉寂下去,不然娛樂圈的這些人怎麼吃飯?沒了譚詠麟張國榮,那就捧新人唄,於是四大天王就橫空出世了。

香港四大天,黎明、張學友、劉德華、郭富城,大家最熟悉的天王也就這四位了吧,因為他們成了天王之後,香港所有的娛樂圈資源都向他們四人傾斜,從歌壇到影壇,他們的資源源源不斷,數不勝數,唱出了無數首經典的歌曲,出演了無數部經典的影視佳作,但這也為香港娛樂圈之後的沒落埋下了伏筆。

可能新生代的群眾都有這樣的疑問,劉德華獲得過影帝,張學友是歌壇的歌神,郭富城是公認舞王,那黎明是什麼?怎麼就算天王了呢?但大家不知道的是當年這三個人,正是憑藉了這幾個頭銜,才能和火爆的黎明並稱為天王。你火還能火的過當年的黎明嗎?

1990年黎明因為受到戴思聰的指點,壓下同公司的李克勤快速走紅,此時的香港樂壇的樂隊也開始被偶像派取而代之。黎明和劉德華同屬偶像派,因此被封為雙子星;唱將實力派的張學友亦保持聲勢,和前兩者一起被合稱樂壇" 三劍客 "。當時郭富城在香港其實並不算很出名,畢竟香港超級巨星太多了。於是郭富城將目光轉戰臺灣,憑藉一個廣告逆襲殺回香港,火速上馬也成為天王。人啊,三分努力、三分運氣、剩下的都是命啊!

在四大天王出世之後,四個人從影壇到樂壇拿獎拿到手軟,金曲金獎就在這四人手裡兜兜轉轉了十年,而且其他各種成績、記錄也被他們一遍又一遍刷新,其中張學友的唱片在1993年的銷量超過300萬張,成為世界十大暢銷歌星的唯一的一個亞洲歌手;劉德華的白金唱片(銷量超過5萬)也達到了60張;郭富城的舞技得到了日本、東南亞的粉絲的認可,獲封為「亞洲舞王」。就連當時信息網絡不暢通的內地,四大天王的名字也是如雷貫耳,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郭達蔡明的春晚小品《追星族》?

天王上位後諸神退散,幾乎沒有其他藝人的發展空間。當2000後四大天王退出樂壇後,幾乎沒有新人能獨自夠挑大梁,拿獎的那些人還是和天王同時代的藝人,香港娛樂圈開始出現青黃不接的問題。

而這個時候臺灣和內地紛紛湧現一批又一批的巨星,衝擊著香港娛樂圈。內地娛樂圈從毛寧、楊鈺瑩等初代市場化偶像歌手,到現在一位位的小鮮肉流量明星,影響力都是巨大。

而臺灣這邊,明星任賢齊、周杰倫、張震嶽、哈狗幫,以樂隊形式出現的五月天、蘇打綠、信樂團等紛紛降臨,把本就不多的香港娛樂圈市場一擠再擠,此時的香港也只能懷念當年的黃家駒。

1999年隨著黎明宣布退出歌壇,四大天王的時代也結束了。為了挽救日漸萎靡的香港娛樂圈,香港也做了一定的努力。比如評選四小天王,謝霆鋒、陳冠希、陳奕迅、古天樂。謝霆鋒因為頂包案遠走日本,而後變成廚師,雖然挺火,但始終影響力有限。冠希哥因為豔照門永久退出娛樂圈。陳奕迅其實還好,但僅僅是在樂壇上,其他方面毫無建樹。古仔則是沉迷演戲無法自發,抽空就去山區建希望小學、建福利院,也算挺火,但始終與以前的四大天王相差甚遠。

雖然現在的香港還有很多優秀的歌手,但再也回不去方當年的輝煌了。香港,那個曾經最巔峰的舞臺,已經關閉了最耀眼的那盞燈光。

相關焦點

  • 80年代譚張爭霸到90年代四大天王,哪個時期是香港樂壇最巔峰
    之後他們到世界各地旅遊,觸發了在香港土生土長的許氏兩兄弟思鄉之情,回港後許冠文寫了《鐵塔凌雲》的歌詞,由許冠傑主唱,1972年4月14日許冠傑在《雙星報喜》中首唱此歌曲,這也標緻著第一首粵語流行歌曲的誕生。結果反應空前理想而大受歡迎,帶動了香港當代粵語流行曲的發展。從此粵語歌便迎來他們長達三十多年是哪的輝煌。
  • 香港殿堂歌手排行榜:譚詠麟未進前五,四大天王只有一人入圍
    回看前文,請移步:香港歌壇最高榮譽,四大天王3位都沒有,鄧麗君死後才獲獎其中包括寫詞的黃霑、譜曲的顧嘉輝等等,一大票在背後支撐香港樂壇的宗師巨擘。有網友留言,一再質疑金針獎的含金量到底有多大,四大天王裡頭的劉德華、黎明、郭富城都沒有拿到,民間呼聲特別高的黃家駒也沒有拿到,憑什麼?
  • 起底香港娛樂圈:「天王」消亡史
    然而這個小片段的背後,卻是一段硝煙瀰漫的歷史:香港樂壇四大天王爭霸。 四大天王,一個影響了幾乎所有80後的文化現象,我們小時候身處其中,習以為常,沒有細琢磨背後的前因後果。 所以一些歷史遺留問題始終沒有解決:香港樂壇是從何時有天王的?何時有爭霸的?為何四大天王之後再無天王?
  • 譚詠麟張國榮劉德華周杰倫羅大佑林子祥許冠傑和張學友音樂領域上...
    從這份名單,看到你對香港影壇男星的了解,實力唱將基本都涵蓋了,要說去排名還真不容易,但最後一名好選,應該是劉德華。前幾天我就回答了一個「劉德華不能做音樂導師,難道四大天王都不能做音樂導師嗎」的問題,可見,劉德華雖然受歡迎,很出名,也很有影響力,但他的唱功他自己還是有自知之明的。其他七位我只能按我個人感覺來排了。
  • 四大天王合體選秀重振香港歌壇?劉德華英明一世,這次未免太天真
    老一代歌神許冠傑、歌聖羅文、歌隱林子祥等人拉開粵語歌壇的大幕,譚詠麟和張國榮的「譚張爭霸」讓粵語歌壇更上一層樓。90年代,伴隨著四大天王的橫空出世,香港歌壇迎來黃金盛世。回望前塵,香港歌壇與四大天王就像一根藤上的葫蘆,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那麼,盛世不再的香港娛樂圈,劉德華即便把張學友、黎明和郭富城全都拉過來幫忙,一檔音樂選秀節目能否再造粵語歌壇的巔峰,真的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011992年,全港發行量最高的報紙,將劉德華、張學友、黎明、郭富城稱為四大天王,拉開了香港造星巔峰的序幕。
  • 「粵語歌神、三王一後、譚張爭霸、四大天王」分別指什麼時代?
    「粵語歌神、三王一後、譚張爭霸、四大天王」分別指什麼時代?粵語歌神許冠傑:許冠傑在上世紀70年代絕對是最閃亮的歌手,真正的粵語流行樂鼻祖又被叫做粵語歌神,雖然沒有許冠傑也會出現粵語流行樂,但至少要多等數年時間,在當年那個要麼翻唱英文歌要麼就唱老上海的香港樂壇時代,許冠傑無疑是將粵語歌曲再次發揚光大。
  • 為什麼香港四大天王之後,娛樂圈再也沒有「三棲巨星」?
    四大天王之所以能取得這麼多成就,是因為TVB一直給他們機會,每年有大量戲拍,每年至少出1張新專輯,而且都是最頂級的製作人坐鎮,有這麼多資源,總有一些人能夠冒出來。而四大天王只不過是其中最幸運的代表。2、四大天王的前輩和後輩,都是同樣的造星模式我們說,四大天王是香港娛樂圈全方位造星運動最成功的典範。
  • 他打開粵語歌曲走向全國的大門,香港樂壇教父,一手帶火四大天王
    他打開粵語歌曲走向全國的大門,香港樂壇教父,一手帶火四大天王眾所周知,每一個歌星最後的目標無一不是最後的「四大天王」,好像天王已經稱為了歌手們能夠追求的最高目標,但其實在華語樂壇中,還有一種存在比四大天王還要厲害,那就是被稱為「樂壇教父」的許冠傑。
  • 香港樂壇曾經的兩王一後譚詠麟
    上個世紀80年代,香港樂壇開始進入黃金時代,這個時期出現了一批優秀的作詞作曲家,以及歌壇天王天后。張國榮,譚詠麟梅豔芳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們稱霸80年代的香港樂壇,被稱為「兩王一後」。今天介紹一下兩王以後中年紀最大的譚詠麟。
  • 哥哥張國榮的影響力,到底有多大,四大天王都超越不了(上)
    21歲正式出道1977年哥哥21歲,參加麗的電視亞洲歌唱大賽以一首《American Pie》奪得香港區亞,並由此進入娛樂圈 。接下來好似有如神助般的又接連出現經典金曲, 1984年哥哥張國榮的一曲《Monica》開啟了香港流行樂壇的舞曲潮流,不羈的風、當年情。在紅館連開個人演唱會一開就是十場,打破了香港歌手初次開演唱會的場數紀錄。
  • 香港四大天王的現狀:混得最體面的最窮,混的最差的卻最富
    其實現在還有很多人對以前那個香港娛樂圈念念不忘,誰說起香港娛樂圈也都是男神女神。一 四大天王的出現對於香港娛樂圈,我們很多人還是在懷念著以前那個七八十年代,那時候,有很多厲害的人,像是哥哥張國榮,梅豔芳,其實那時候的香港歌壇,常被人說是神仙打架的年代,當然了,還有大家很熟悉的四大天王 那你知道四大天王分別是誰嗎?他們是劉德華,張學友,郭富城,黎明。這四個人的出現,對於香港後來的歌壇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但是大家知道四大天王是什麼時候有的嗎?
  • 喧囂過後,輝煌不再 | 香港流行音樂簡史
    進入到資本主義工業化時期的香港一躍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經濟的高度發展,必然會使人們對精神生產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香港流行音樂正好在此時滿足了人們的精神需求,流行樂表現得異常活躍,其商品性工業化特徵越發明顯,在樂壇則是包裝時代的開始,直接的反應就是巨星雲集的偶像帶領新的潮流於是,八十年代的香港流行樂壇進入了將「兩王一後」相提並論的時代(兩王為譚詠麟、張國榮;一後為梅豔芳)
  • 張國榮當年在香港的地位真的比四大天王還高嗎?黃家駒呢?
    香港明星尤其是80年代可以說明星璀璨,數不勝數。四大天王:劉德華、張學友、郭富城、黎明一直都紅到現在,還有新一代歌神陳奕迅,王菲,之前非常有盛名的譚詠麟,林子祥,以及陳百鳴多到可以說數都數不出來,還有像任賢齊這種重量級歌手。
  • 張學友獲金針獎16年後 終於另一位四大天王獲得 可惜不是劉德華
    金針獎是香港電臺頒給在音樂領域有傑出貢獻的音樂人,如音樂大師顧嘉輝,詞曲家黃霑,重量級歌手許冠傑、羅文、林子祥、鄧麗君、譚詠麟、梅豔芳、張國榮等。那麼香港樂壇接著他們最有機會拿到金針獎的歌手,肯定莫過於四大天王是最有機會的。
  • 華語樂壇當之無愧的十大天王巨星
    華語樂壇上流行這一句話,叫做「杰倫之後再無天王」。意思是說,自周杰倫之後,華語樂壇再也沒有出現過能稱之為天王的歌手了。目前活躍在樂壇一線的林俊傑、張杰、薛之謙等雖然唱功好人氣旺,但稱他們為天王,他們似乎還沒有到達那個級別。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梳理一下,華語樂壇上毋庸置疑無可厚非的十大天王級歌手。他們的存在,曾讓華語樂壇的江山更加如此多嬌。
  • 解讀香港「四大天王」到底誰是天王之首
    在華語樂壇,我想大家都知道在90年代的香港樂壇,因張國榮、譚詠麟的相繼退出,在年輕的一批歌手裡,張學友、劉德華、黎明、郭富城得到了圈內圈外的眾人認可,並於1992年被Tvb高管方逸華封為香港四大天王,他們是香港娛樂圈發展起來最具代表性的超級偶像明星,也是一個時代的象徵!
  • 香港四大天王一直有名氣,卻被李健指出問題,得知原因網友淡定
    香港四大天王一直有名氣,卻被李健指出問題,得知原因網友淡定曾經在華語樂壇當中能夠被稱為巨星的人,簡直少的不能再少了,那時候被稱為巨星的人幾乎都在香港娛樂圈裡。因為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的香港,無論是在影視界還是在樂壇當中都是內地和臺灣不可超越的。
  • 香港「四大天王」,你不能不知道的故事!
    昨日,劉德華2018紅磡首秀引爆了整個娛樂圈及網民界,引起了廣大網民的關注,小編作為華仔的資深粉絲,恨不得馬上飛到香港參加,華仔8年磨一劍,揮劍斬紅磡,作為娛樂圈常青樹的代表。說起香港四大天王,承載了一代人甚至兩代人的回憶,他們的魅力迷倒了無數少男少女,甚至說撐起的華語樂壇的半邊天也不為過,今天我們就來八卦一下香港「四大天王」的一些小故事。
  • 粉絲的興風作妖史,張國榮譚詠麟成龍劉德華肖戰都曾躺過槍
    1971年,許冠傑出道,唱了一首《凌雲鐵塔》,火遍大街小巷。讓人們重新認識了粵語歌,許冠傑被稱為香港流行樂開山鼻祖,音樂教父。 80年代中後期,香港樂壇逐漸形成了譚詠麟和張國榮兩大巨星爭霸的局面。而粉絲也形成了兩派,譚派和張派。
  • 《處處吻》背後,香港唱片的羅曼蒂克消亡史
    許冠傑的明星迷弟,遠不只黃家駒。其中最出名的二人,要數八十年代香港樂壇的雙王,譚詠麟和張國榮。譚詠麟和張國榮譚詠麟在許冠傑隱退時,曾向媒體展示過一張票根,那是1967年11月1日許冠傑在香港大會堂演出時的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