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以來,成渝地區發展進入快車道。「十四五」期間,重慶如何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
12月25日,在中共重慶市委新聞發布會上,中共重慶市委常委、秘書長,市委新聞發言人王賦表示,重慶把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作為「十四五」發展的重中之重來抓。在市委「十四五」規劃《建議》中,充分體現了雙城經濟圈建設的目標任務和重點工作。
接下來,重慶將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要指示要求,以建成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新範例為統領,聚焦「兩中心兩地」戰略定位,打造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
具體來看,重慶將重點從5個方面發力,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
從5個方面發力建好「經濟圈」
王賦說,首先是要構建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格局。服從服務國家重大戰略,推動重慶更好地在推進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中發揮支撐作用,在共建「一帶一路」中發揮帶動作用,在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中發揮示範作用。
作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在重慶精準落地的重要抓手,將大力推動「一區兩群」協調發展,目前各片區、各區縣都明確了功能定位、完善了空間布局。促進重慶都市圈與成都都市圈相向發展,推進川渝毗鄰地區功能平臺建設,帶動成渝地區空間布局整體優化。
在推動經濟體系優化升級上,構建現代基礎設施網絡,加快出渝出川大通道建設,「米」字型高鐵網預計「十四五」將基本形成;提升國際航空樞紐能力,江北國際機場T3B航站樓及第四跑道已開工,投用後年旅客吞吐量達8000萬人次,還將規劃研究重慶新機場建設。打造現代產業體系,培育汽車、電子信息等先進位造業集群,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強經濟實力、發展活力。
增強科技創新能力方面,高起點、高標準建設西部(重慶)科學城,建設兩江協同創新區。整合優化科技資源,吸引創新人才,激發創新活力,完善體制機制,營造鼓勵創新的生態環境。
深化改革開放方面,推進更深層次改革,聚焦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推進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國企混合所有制等改革。實行更高水平開放,提升開放平臺能級,提高開放型經濟發展質量。
創造高品質生活方面,築牢長江上遊重要生態屏障,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實施「兩岸青山·千裡林帶」等生態治理工程,探索綠色轉型發展路徑。統籌推進城市更新和鄉村振興。抓好就業、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重點民生工作。
已共同編製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項目庫
「推動雙城經濟圈建設,我們要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情,同心協力辦好合作的事情。」王賦介紹,12月14日,重慶四川兩省市黨政聯席會議舉行第二次會議,商定了共同貫徹落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的實施方案、重點工作等。
目前,重慶與四川共同編制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項目庫,建立了兩省市領導聯繫重點項目工作機制,將共同加快推進重大項目建設。
王賦說,兩省市協同推出了95個川渝通辦事項和第一批30項公共服務共建共享改革清單,下一步還要實施兩地便捷生活行動,持續推動政策體系協同,推出更多惠及老百姓和市場主體的政策措施。
為確保雙城經濟圈建設任務扎紮實實推進,重慶與四川建立了四級合作工作機制。重慶四川黨政聯席會議,研究落實重點任務、重大項目等,今年已召開兩次會議;常務副市(省)長協調會議,定期研究協調工作;聯合辦公室,設在兩省市發展改革委,實行人員互派、實體運行,加強工作調度;交通、產業、創新、市場、資源環境、公共服務等專項合作機制,分領域推進。
一年來,這四級機制運行順暢,下一步還將不斷健全完善。
接下來,重慶將與四川密切溝通協作,強化「一家親」意識,樹牢「一盤棋」思維,貫徹「一體化」理念,唱好「雙城記」,共建經濟圈,合力打造區域協作的高水平樣板。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陳翔 劉波 王倩 郭發祥 王淳 攝影 任君 胡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