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書協草書委員會副主任徐利明,作品估價1到3千元,空間有弊端。在當代書法家隊伍體系中,徐利明的書法地位明顯是比較高的,他是中書協草書委員會副主任。大家知道的,在中書協做一理事,就算是很有地位了。
如果再有委員會副主任的任職,則屬於書法家隊伍中的精英了。特別是草書當為書法之冠,作為草書委員會的副主任,徐利明應該有不簡單的書法造詣,草書向來是不太好寫的,寫到草書遂手應手的境界,古代有懷素,明代有王鐸,徐利明的草書師懷素者多,師王鐸草書也有之,並且還參意了米芾書法的一些刷字風格,取法是為上的,並且是多元的。
在書畫藝術品市場,看到了中書協草書委員會副主任徐利明的一件草書作品,寫得如何呢?可以從估價上作以淺意的說明。市場給這件草書作品打上了1到3千元的估價。這明顯是一個比較低端的市場價格。這說明市場對於徐利明的草書作品,並沒有高看一眼,而是持有了保留意見。如果市場對這種草書作品持有大力推出的看法,估價應該不會低於萬元才是的。
為什麼市場並不認為這樣的書法作品有高端的水準呢?對於這個問題,不同的人可能會有不同的看法,就我個人的觀點來說,這件書法作品之所以受到了市場的低看,是因為在草書的空間構造上,明顯存在著弊端。
草書創作,一般要以空間的疏闊換氣勢,如果空間打不開,寫得擁擠成一團,把所有的筆墨都擠壓在一起,顯然就顯得侷促,沒有氣勢。草書如果失了氣勢,基本上就沒有多少出彩的資本!
現在我們從上到下看徐利明的這件草書作品,空間結構意識不足,筆法雖然很嫻熟,但是沒有揮灑自如的空間印象,從起筆到落筆,不見小字促之貴大的豪邁。草書研布所要求的疏可走馬的形態是感受不到的。有的朋友可能會問,草書空間的創作,不還有個密不透風的內容嗎,空間沒有打開,但是密不透風表現不得,也是書法的優點呀。這種看法是不對的!
因為徐利明的這件草書作品,只能看到密不透風。缺少疏可走馬的氣象。只有密,沒有疏,顯然不能在空間上作出飄風驟雨驚竦竦,落花飛雪何茫茫的空間遼闊,變化力不足,這就是他的草書存在的明顯弊端。如果在字與字之間拉開距離,行與行之間也拉開距離,那麼這件草書的可觀賞品質就會有一個質的變化,藝術水準上來了,市場的價格段位才會提升起來。
書法是技法,更是心法。心有所構,筆才可達,特別是寫草書,要有草書以暢志的空間意識,天地任我遊,不惜筆墨,寫鴻飛獸駭,寫鸞鳳徘徊,才是草書的大氣勢,徐利明的草書,因為空間打開的力量不足,所以顯得侷促,價格自然上不去。不知道愛好書法的朋友們如何看,敬請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