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我們國家的科技發展迅速,但其實大多數的時候,我們只關注到了自己的強項領域,還是要承認,還是有很多項科技我們是比較落後的,跟科技強國比起來還是有諸多不足,尤其是一直廣受關注的晶片領域,中國可謂是吃了大虧。但是這個虧吃的究竟虧不虧?且讓我們細細往下看,本文篇幅較長,但乾貨滿滿,帶領大夥一起細看半導體行業背後的大勢驅動!晶片崛起之路不可避免的宿命!
中國芯片問題如何?
晶片的問題如何?在如今美國針對華為下重手這個背景下,不僅華為被美國的限制的死死的,同樣的也揭開了中國半導體的遮羞布,這麼多年來,中國的企業大多都是信奉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的思想,導致了企業們依賴國外的技術掙到了錢後想到的根本就不是投入到研發當中,而是迅速投入到房地產或者金融之類的來錢更快的地方。
美國為什麼要打壓華為?是因為華為賺得錢多?還是因為華為實力強大?其實都不是,華為的吸金能力跟美國的科技集團比起來還有著很大的差距,甚至連阿里巴巴和騰訊在這方面做的都比華為更好,那美國針對華為的原因是什麼?其實就是因為美國從華為身上感受到了巨大的威脅,這個威脅來自於華為的科技創新。
玩金融,全世界都沒有人能玩得過美國那幫人,所以阿里巴巴和騰訊的成長美國還不會放在眼裡,但是華為不一樣,華為已經是從根本上威脅到美國的地位,一個民營企業,三番兩次從美國的核心技術當中敲出一道缺口,5G通訊,PC端和智慧型手機作業系統,華為連晶片也都已經能夠自主設計,這是對美國的科技領先地位發起了進攻的號角,所以美國忍不了。
中國晶片現在是怎樣的水平?
雖然華為很強大,但是在大趨勢影響下,國產半導體行業的成長就像是烏龜在爬,僅僅只是看上去努力罷了。首先從意識形態上面就沒有進行轉變,企業使用外國技術確實是沒有錯的,可是錯就錯在安逸過了頭,不思進取,賺的錢願意投金融投房產不願意搞研發。但凡能夠多幾個像華為這樣的企業,多幾個像任老這樣的企業家,中國半導體行業也不至於像今天這樣。
那我們還是回歸到晶片話題上,晶片最關鍵的三個步驟,晶片設計,晶片製造,晶片封測,其中晶片製造這一環節最難,其次是晶片設計,再是晶片封測。先說說晶片設計,用數以億計的器件組成龐大的電路,光想想就讓人頭皮發麻,城市道路一個紅綠燈路口設計的不合理,就會導致大範圍的堵車,晶片設計一個不合理,就會導致電子的運行費力不討好。
目前中國也就華為在晶片設計上面能跟美國的高通,博通過過招了。而在晶片製造上面,臺灣頂起了大半邊天,目前華為是有晶片設計的實力,欠缺的是晶片製造的技術,所以華為和臺積電一直以來都是一對好搭檔,華為專門負責設計,臺積電專門製造。然而美國硬生生掐斷了兩兄弟之間的密切聯繫。在光刻機技術上的落後,導致話語權一直都在美國手中。
核心設備——光刻機
剛說了晶片設計的問題,那麼我們來說一下晶片製造的問題,晶片製造最關鍵的是什麼?毫無疑問肯定就是加工的設備,加工晶片最重要的就是光刻機,目前全世界最頂尖的光刻機技術掌握在荷蘭的ASML手中,說到這裡想必很多朋友很疑惑,既然光刻機是荷蘭的公司,那為什麼美國能阻止荷蘭將光刻機賣給中國呢?
這背後又涉及到了非常複雜的利益關係。首先研究出光刻機這項技術的其實是美國,在上個世紀90年代的時候,美國英特爾和美國能源部聯合三大國家實驗室,再加上當時的摩託羅拉等數家科技公司,總共聚集了數百名在當時科學界名聲顯赫的頂尖科學家,合力研發出了最先進的光刻機技術。其中過程很複雜,在這裡簡單帶過一下。
但是當時美國光刻機集團在80年代被日本的半導體集團打的七零八落,以至於一直到研發出了新一代光刻機技術,美國國內都沒有企業能有足夠實力拿起這柄「聖劍」。沒辦法,美國後來找到了初現崢嶸的ASML,然後「借雞生蛋」,從此ASML就開始了超神之旅一直到現在,ASML仍是世上最頂尖的光刻機集團。其實ASML只掌握了光刻機不到10%的核心技術。
中國晶片的宿命
光刻機和晶片,已經幾乎是目前人類科技能夠達到了極限了,這個眾人眼中的最高科技水準的產品,晶片加工精度已經到了5nm,並且像三星和臺積電都說要燒到3nm,這些都是燒錢燒時間燒人才整出來的成就,可那又如何?還能繼續燒嗎?1nm差不多就是幾個原子而已,那是不是半導體行業就要開始歇菜另謀生路了?
當然不是!不過可以想像,半導體行業必然會有一段長時間的間歇期,何況其實現在的晶片已經性能過剩了,5nm晶片比起7nm已經強的不多了,並且越往後更高精度的晶片研發難度越大,這也是中國晶片追趕的機會。其實這一次華為的晶片禁令,對我國而言並不算壞事,國內半導體行業的磨難,也是中國晶片崛起之路不可避免的宿命,只不過是苦了華為。
試問,在晶片禁令之前,有多少企業會願意自主研發?基本都是依賴國外的技術!像任老這樣高瞻遠矚的企業家少之又少,大多企業家都是哪裡有錢賺往哪鑽。科技是什麼?對他們而言歸根結底都是賺錢的工具,用什麼賺錢不是賺錢,費那勁搞科研幹嘛,萬億科研失敗還虧死!如果企業家們心中始終有這樣的一桿稱,始終把賺錢放在第一位,那就永遠做不好科技!
結語
基礎科學在中國被忽視了五千多年,到現在每年填報志願的熱度也還不如耍戲的,所以我認為,這一次的晶片禁令,反而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機會,將會是中國半導體中國芯徹底崛起的催化劑,國內企業願意搞科研,就需要大量的科研人才,科研人才地位上漲才會有更多人願意報讀相關專業。這就是一個良性的循環,期待中國科技的騰飛。最後我想說:與華為共勉!與中國芯共勉!與中國半導體行業共勉!加油華為!加油我的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