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看半導體行業背後的大勢所趨!晶片崛起之路不可避免的宿命

2020-09-25 少明科技


儘管我們國家的科技發展迅速,但其實大多數的時候,我們只關注到了自己的強項領域,還是要承認,還是有很多項科技我們是比較落後的,跟科技強國比起來還是有諸多不足,尤其是一直廣受關注的晶片領域,中國可謂是吃了大虧。但是這個虧吃的究竟虧不虧?且讓我們細細往下看,本文篇幅較長,但乾貨滿滿,帶領大夥一起細看半導體行業背後的大勢驅動!晶片崛起之路不可避免的宿命!


中國芯片問題如何?

晶片的問題如何?在如今美國針對華為下重手這個背景下,不僅華為被美國的限制的死死的,同樣的也揭開了中國半導體的遮羞布,這麼多年來,中國的企業大多都是信奉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的思想,導致了企業們依賴國外的技術掙到了錢後想到的根本就不是投入到研發當中,而是迅速投入到房地產或者金融之類的來錢更快的地方。

美國為什麼要打壓華為?是因為華為賺得錢多?還是因為華為實力強大?其實都不是,華為的吸金能力跟美國的科技集團比起來還有著很大的差距,甚至連阿里巴巴和騰訊在這方面做的都比華為更好,那美國針對華為的原因是什麼?其實就是因為美國從華為身上感受到了巨大的威脅,這個威脅來自於華為的科技創新。

玩金融,全世界都沒有人能玩得過美國那幫人,所以阿里巴巴和騰訊的成長美國還不會放在眼裡,但是華為不一樣,華為已經是從根本上威脅到美國的地位,一個民營企業,三番兩次從美國的核心技術當中敲出一道缺口,5G通訊,PC端和智慧型手機作業系統,華為連晶片也都已經能夠自主設計,這是對美國的科技領先地位發起了進攻的號角,所以美國忍不了。


中國晶片現在是怎樣的水平?

雖然華為很強大,但是在大趨勢影響下,國產半導體行業的成長就像是烏龜在爬,僅僅只是看上去努力罷了。首先從意識形態上面就沒有進行轉變,企業使用外國技術確實是沒有錯的,可是錯就錯在安逸過了頭,不思進取,賺的錢願意投金融投房產不願意搞研發。但凡能夠多幾個像華為這樣的企業,多幾個像任老這樣的企業家,中國半導體行業也不至於像今天這樣。

那我們還是回歸到晶片話題上,晶片最關鍵的三個步驟,晶片設計,晶片製造,晶片封測,其中晶片製造這一環節最難,其次是晶片設計,再是晶片封測。先說說晶片設計,用數以億計的器件組成龐大的電路,光想想就讓人頭皮發麻,城市道路一個紅綠燈路口設計的不合理,就會導致大範圍的堵車,晶片設計一個不合理,就會導致電子的運行費力不討好。

目前中國也就華為在晶片設計上面能跟美國的高通,博通過過招了。而在晶片製造上面,臺灣頂起了大半邊天,目前華為是有晶片設計的實力,欠缺的是晶片製造的技術,所以華為和臺積電一直以來都是一對好搭檔,華為專門負責設計,臺積電專門製造。然而美國硬生生掐斷了兩兄弟之間的密切聯繫。在光刻機技術上的落後,導致話語權一直都在美國手中。


核心設備——光刻機

剛說了晶片設計的問題,那麼我們來說一下晶片製造的問題,晶片製造最關鍵的是什麼?毫無疑問肯定就是加工的設備,加工晶片最重要的就是光刻機,目前全世界最頂尖的光刻機技術掌握在荷蘭的ASML手中,說到這裡想必很多朋友很疑惑,既然光刻機是荷蘭的公司,那為什麼美國能阻止荷蘭將光刻機賣給中國呢?

這背後又涉及到了非常複雜的利益關係。首先研究出光刻機這項技術的其實是美國,在上個世紀90年代的時候,美國英特爾和美國能源部聯合三大國家實驗室,再加上當時的摩託羅拉等數家科技公司,總共聚集了數百名在當時科學界名聲顯赫的頂尖科學家,合力研發出了最先進的光刻機技術。其中過程很複雜,在這裡簡單帶過一下。

但是當時美國光刻機集團在80年代被日本的半導體集團打的七零八落,以至於一直到研發出了新一代光刻機技術,美國國內都沒有企業能有足夠實力拿起這柄「聖劍」。沒辦法,美國後來找到了初現崢嶸的ASML,然後「借雞生蛋」,從此ASML就開始了超神之旅一直到現在,ASML仍是世上最頂尖的光刻機集團。其實ASML只掌握了光刻機不到10%的核心技術。


中國晶片的宿命

光刻機和晶片,已經幾乎是目前人類科技能夠達到了極限了,這個眾人眼中的最高科技水準的產品,晶片加工精度已經到了5nm,並且像三星和臺積電都說要燒到3nm,這些都是燒錢燒時間燒人才整出來的成就,可那又如何?還能繼續燒嗎?1nm差不多就是幾個原子而已,那是不是半導體行業就要開始歇菜另謀生路了?

當然不是!不過可以想像,半導體行業必然會有一段長時間的間歇期,何況其實現在的晶片已經性能過剩了,5nm晶片比起7nm已經強的不多了,並且越往後更高精度的晶片研發難度越大,這也是中國晶片追趕的機會。其實這一次華為的晶片禁令,對我國而言並不算壞事,國內半導體行業的磨難,也是中國晶片崛起之路不可避免的宿命,只不過是苦了華為。

試問,在晶片禁令之前,有多少企業會願意自主研發?基本都是依賴國外的技術!像任老這樣高瞻遠矚的企業家少之又少,大多企業家都是哪裡有錢賺往哪鑽。科技是什麼?對他們而言歸根結底都是賺錢的工具,用什麼賺錢不是賺錢,費那勁搞科研幹嘛,萬億科研失敗還虧死!如果企業家們心中始終有這樣的一桿稱,始終把賺錢放在第一位,那就永遠做不好科技!


結語

基礎科學在中國被忽視了五千多年,到現在每年填報志願的熱度也還不如耍戲的,所以我認為,這一次的晶片禁令,反而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機會,將會是中國半導體中國芯徹底崛起的催化劑,國內企業願意搞科研,就需要大量的科研人才,科研人才地位上漲才會有更多人願意報讀相關專業。這就是一個良性的循環,期待中國科技的騰飛。最後我想說:與華為共勉!與中國芯共勉!與中國半導體行業共勉!加油華為!加油我的祖國!

相關焦點

  • 半導體行業的崛起
    臺積電失去中國市場營業額在破新高,這是半導體行業的崛起嗎?一直以來臺積電作為晶片行業的代工龍頭,都是在中國市場掌握的大批的客戶。但因為這次的斷供影響。臺積電將不能在為中國市場代工,本以為這樣的舉動無疑是讓張忠謀頭痛。但令張忠謀沒想到的,失去華為的臺積電營業額居然能夠創新高。
  • 晶片半導體,行業景氣度提升,自主可控國產替代大勢所趨
    畢竟新能源汽車是大勢所趨,後期也會寫一篇新能源板塊的文章! 低位的晶片半導體、通信設備5G板塊短期有明顯的資金介入跡象,晶片半導體整體調整時間周期長,但是三季度的業績整體還是超預期,通過這篇文章,可以把晶片半導體從設計、晶圓、封測、設備和材料五個維度簡單梳理一下!
  • 華為、三星、臺積電都繞不開的宿命,晶片產業背後的戰爭
    這次主要講半導體產業發展和背後的大國博弈,半導體產業發展背後的國家博弈精彩程度可以說不亞於「三國」。半導體市場從來都不是一個完全競爭的市場,半導體行業也不僅僅是無形的手所能支撐的。,知道兩個人及以上的應該算是對半導體行業已經了解了,集成電路的誕生也直接促成了全球科技創新中心「矽谷」的形成,從1957年「仙童」半導體成立到1976年日本開始實施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計劃,之前的這20年的半導體是屬於美國的,全球大部分的半導體都是美國人在做。
  • 晶片的故事(一),日本半導體產業的崛起之路
    翻閱歷史,我們不難發現,當今的中國局面,30年前美日晶片大戰與現在何其相似。那個時候的日本,在晶片這一方面,日本一度佔據了80%的晶片市場,想想這是多麼恐怖的市場佔有率,可結果呢?你以為可以穩居世界第一嘛?最後卻被美國按在地上反覆摩擦。你不覺得這個畫面很熟悉嗎?但這一次,美國遇到的是中國,再也不是曾經那個任人割地賠款的軟柿子!
  • 杭州灣新區寧波雲德專注晶片製造鏈條前端工序助力中國半導體崛起
    走進寧波前灣新區第四篇寧波雲德專注晶片製造鏈條前端工序 助力中國半導體崛起晶片製造技術代表著世界最高水平微細加工技術,是全球高科技國力競爭的戰略必爭制高點。位於寧波前灣新區的寧波雲德半導體材料有限公司,專注晶片製造鏈條前端工序,走出了一條快速發展之路,將與上下遊企業一道助力中國半導體崛起。走進位於寧波前灣新區的雲德半導體材料有限公司,在企業的展示中心,整齊地陳列著一件件晶瑩剔透、仿佛工藝品一般的高純石英。這種高純石英,正是用在半導體晶片刻蝕裝備上的關鍵消耗件。
  • 全球半導體行業「變天」,蘋果、谷歌自研晶片,臺積電漁翁得利
    蘋果公司最新發布的自研晶片M1讓整個半導體行業炸開了鍋。可能是M1晶片的表現太驚豔,就連谷歌也走上了效仿蘋果、自研晶片的道路。 根據外媒報導,谷歌自研晶片Whitechapel或將於2021年發布,該晶片將主要應用於Pixel和ChromeBook。
  • 7nm晶片迎來突破!國產半導體逆勢崛起,打破日美壟斷
    一直以來,半導體行業都是國內產業生產的薄弱之處,很多技術都依賴於外企光刻膠在晶片生產中起到很關鍵的作用,可以說它是集成電路產生製造中的核心材料,對於晶片最終呈現的質量和性能方面都有很大的影響,因而光刻膠的成功對於生產製造晶片也有很大的幫助。
  • 官方授權光刻巨人:ASML崛起之路 新書
    2020 年 11 月 9 日晚上,由人民郵電出版社,半導體行業觀察聯合舉辦了 「探路未來 · 共謀 「芯」事——暨《光刻巨人:ASML 崛起之路》新書發布會,從產業界、學界等角度,就當前環境下,探尋未來的晶片製造發展之路。
  • 晶片破壁者(十):日本半導體崛起之秘
    二是90年代開始,在美國一系列「圍殺」之下,日本半導體產業隨著經濟泡沫的破裂遭到重創,美國重新奪回了半導體霸主的地位。這些大家都知道的勝負交鋒背後,其實隱藏著複雜的因果邏輯。美日半導體之戰,也為今天中國半導體突圍留下了最清晰豐富的歷史參考。日本趕超,美國反超。
  • 7nm晶片被卡脖子,中國半導體崛起需學「打群架」
    倪光南:7nm晶片被「卡脖子」,但14nm/28nm可以滿足需求如今,華為已經面臨無芯可用的局面。據《日經亞洲評論》消息稱,華為正在瘋狂備晶片,期望在最後期限之前獲得短暫的希望。而且,從中國半導體供應鏈來看,搭建一條沒有美國設備的半導體產業鏈,理論上是可行的。
  • 首增大矽片管制打擊中國晶片,瓦森納協議成中國半導體崛起的枷鎖
    因為美國的原因,這兩年中國半導體行業的發展漸漸有點起色,然而沒想到就在此時,去年年底日美主導新修訂的《瓦森納協議》又做出了新的調整,增加了和12英寸矽晶圓製造技術出口管理相關的內容,對14nm製程大矽片生產技術出手。
  • 晶片巨頭拋出400億,但收購之路困難重重,行業「變天」成事實
    晶片行業的競爭一直以來都是無法避免的,尤其隨著2007年蘋果吹響了移動網際網路的衝鋒號角之後,晶片行業的競爭則更是提升了一個檔次,高通、蘋果以及聯發科都開始奮力研發,國產企業華為也不甘示弱。所以從整個半導體行業的戰局來看,行業可謂是發生了巨變。
  • 中國半導體設備出貨增36%,加速中國晶片的崛起
    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都知道,對於人而言哪裡不行補哪裡,吃哪裡補哪裡,當然這只是一句玩笑話,但是對於國內的半導體行業來說,真的是哪裡不行補哪裡,我國半導體設備出貨新增的36%就是因為我們在不行的地方補了起來,這是中國芯加速崛起。
  • 從一窮二白到領先全球,韓國半導體的崛起,給國產晶片3大啟示
    2020年下半年,美國接連三次升級了對華為的禁令,9月15日後華為晶片遭到斷供,雖然目前AMD和英特爾已經獲得許可證,華為電腦晶片暫時沒有後顧之憂,可華為手機業務依面臨存貨消耗完後,無芯可用的處境。美國此舉不單單是為了打壓華為,更是為了限制中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
  • 透過半導體行業發展史,讀懂中國晶片行業的最大痛點:光刻機!
    晶片的發明是人類進入信息化時代的標誌,近兩年來,隨著中美貿易戰的不斷升級,繼中興事件之後,有關晶片的各種問題開始走入大眾的視野,半導體晶片的戰略地位也在不斷提升。 回顧最近半個世紀半導體產業發展的歷程,基本上算經歷了兩次產業轉移。
  • 是誰攔住了中國晶片崛起?不是人才也不是技術,任正非說出實情
    文|薰兒中國晶片的崛起晶片,也就是集成電路,它是半導體行業中,最重要的產品,半導體行業很大,各個環節、各種分工,是遍布全世界,能夠擁有全部技術是很難的,哪怕是韓國的三星,原材料方面都是指望日本人「手下留情」。
  • 一年將賣出1億顆晶片?半導體黑馬順勢崛起,臺積電迎來「強敵」
    作為半導體材料的主要應用,晶片在一個公司或國家的發展過程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因為在現在這個時代,很多電子產品和設備都需要相關晶片的支持,沒有晶片它們就不能給人們提供更好的服務,例如手機、電腦等生活必需品!
  • 中國晶片何時才能真正崛起?
    晶片發展的特點l 沙子不要錢究竟晶片行業有什麼特點呢?其實晶片就是集成電路,只不過集成度很高,比如華為麒麟990,內部的電晶體就有百億個以上。一句話可以概括,晶片是集成電路,集成電路是半導體行業的重點。這個半導體行業的特點就是,作為原材料的沙子幾乎不要錢,提純也簡單,舉個最簡單的例子,英特爾公司是全球最頂尖的硬體製造商,當年的英特爾8086處理器,裡面有3萬個電晶體;現在的英特爾隨便拿出一塊處理器來,內部的電晶體都是幾十個億。
  • 誰攔住了中國晶片的崛起?不是人才也不是技術,任正非道出緣由
    晶片,也就是集成電路,它是半導體行業中,最重要的產品,半導體行業很大,各個環節、各種分工,是遍布全世界,能夠擁有全部技術是很難的,哪怕是韓國的三星,原材料方面都是指望日本人「手下留情」。但是國內的半導體行業就不一樣了,可以說是欣欣向榮,畢竟剛剛發展,2000年才起步,而老美是在上個世紀60年代的時候就開始了半導體的發展。儘管現在華為公司的晶片被「夾脖子」暴露了國內半導體行業不少的問題。
  • 一年將賣出1億顆晶片?半導體黑馬順勢崛起,臺積電迎來「強敵」
    因為在現在這個時代,很多電子產品和設備都需要相關晶片的支持,沒有晶片它們就不能給人們提供更好的服務,例如手機、電腦等生活必需品!    近幾年,隨著米國變本加厲的無理行為,讓我們國內越來越重視對半導體行業的扶持。上個月,華為晶片出現的問題讓所有國產科技公司都意識到了掌握核心技術的重要性。只有實現晶片的自給自足,才能無懼任何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