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專業學生的無助:學校所教的都只是基礎,又沒錢報校外培訓班,編程方向,未來在哪?張宇是某大學本科院校的大二學生,高考報考的志願就是軟體工程。當時填寫志願的時候,對所選的軟體工程專業也是一知半解,總覺得軟體工程很霸氣,總是站在科技前沿,指點江山,時常胸懷大志,總感覺經過努力,世界會因自己而改變。可是,理想與現實,往往總有不可逾越的鴻溝。
上了大學,慢慢發現,原來,學校的課程與自己想像的差距很大。覺得學校教的好像很基礎,沒有實際應用價值,想報校外的編程培訓班,多參加IT項目培訓,可是培訓費用太高。培訓費用多數都在3萬左右。對於在校的大學生,這費用是昂貴的。想要去培訓機構培訓,又沒錢;退而求其次,想在淘寶上買點編程實戰教程,利用課餘時間自己學習,增加編程的實踐經驗。可是,在選擇程式語言上,又是猶豫不決。不知道自己要學什麼語言,不知道哪種程式語言對以後發展比較好。學校教學語言就是C語言,總覺得畢業後出去工作做工程C語言沒什麼用,花了那麼多時間和精力去學習研究,付出與回報,不在同一水平上,所以很迷茫!
正如別人所說的,人生的魅力就在於未來的不確定性。因為不確定,所以生活才有期待,才有憧憬,才有奔頭。但是,有效的不確定性是建立在長遠規劃的基礎上的。大一的時候,沒有目標,沒有學習方向,到大三時,並不會有所改變,依然迷茫如初。大三沒能做出改變,沒有規劃未來,找工作的時候依然缺乏選擇權:1、因為大學沒有學好基礎,少有主動選擇權;2、因為沒有職業規劃,無法做出相對恰當的選擇。迷茫會在職業生涯中延續。此時,常常有兩種情況:1、在不滿意的工作上苟且,停步不前;2、不停的盲目轉行,直至落寞茫然。
心存迷茫,意在焦慮。是值得慶幸的。因為想改變,想成長,想發展,又找不到努力的方向,所以,才會有迷茫,才會有焦慮感。人就是一種奇妙的動物。想要的很多,有能力要的並不多,該要的會很少,必須要的其實更少。清楚自己想要什麼,能要什麼,該要什麼,必須要什麼,目標會慢慢清晰,彎路會越走越少。C語言,一直強調是基礎語言,因為它更接近硬體信息。但是現在又是一個以快為先的互聯時代。大多應用層的軟體基本上不可能全部用C語言來實現,一些比較小型的項目,基本看不到C的影子。C程序語言執行效率是快,但是開發效率,開發成本,就遠不如一些更簡單的語言了。每種程序語言都有其特定場景下的優勢,選定大概的發展方向,選定該方向上的一種主流語言,慢慢學習鑽研,編程技術成熟時,眼界自然開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