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升級為「大流行」,疫情幾時才算結束?歷史上此前4次大...

2020-12-27 騰訊網

新冠肺炎疫情構成全球性大流行的威脅近日引發熱議。如何界定全球性大流行?面對升級為「大流行」的疫情,全球又該如何應對?

世衛組織說新冠肺炎疫情可稱為大流行

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11日說,新冠肺炎疫情從特徵上可稱為大流行。他說,疫情的傳播程度和嚴重性令人深感擔憂,「因此我們評估認為,新冠肺炎疫情從特徵上可稱為大流行」。

3月11日,在瑞士日內瓦,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中)出席新聞發布會。新華社記者 陳俊俠 攝

世衛組織每日疫情報告顯示,截至歐洲中部時間11日10時(北京時間11日17時),中國以外確診病例較前一日增加4596例,達到37371例;中國以外死亡病例較前一日增加258例,達到1130例。全球範圍內,確診病例達到118326例;死亡病例達到4292例。

譚德塞表示,未來幾周內預計確診病例數、死亡人數、以及受影響國家和地區數量還將進一步攀升。

「我們以前從未見過冠狀病毒引發的大流行。我們以前也從未見過得到控制的大流行。」他再次呼籲各國採取緊急的、積極的行動。「我們已經響亮而清楚地敲響了警鐘。」

圖為3月1日,在首爾鍾路區一家超市外,民眾排起長隊等待購買口罩。中新社記者 曾鼐 攝

譚德塞強調:「對於許多正在應對大規模聚集性感染或社區傳播的國家來說,挑戰不在於它們能否做到這一點,而在於它們有多大意願去這樣做。

他呼籲各國圍繞預防感染、拯救生命、減輕影響,採取全政府、全社會的戰略,並將這一戰略總結為充分準備、加強檢測保護和治療、減少傳播、創新和學習共四個方面。

他說,雖然大家都在關注「大流行」這個詞,但「讓我給你一些更重要、更可操作的詞:預防、準備、公共衛生、政治領導,最重要的是——人。我們團結在一起,冷靜地做正確的事情,保護全世界的公民,這是可行的。」

如何界定全球大流行?

此前,譚德塞9日在日內瓦已經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構成全球性大流行(Pandemic)的威脅「已經變得非常真實」。世衛組織也一直堅持使用流行病(Epidemic)的提法。

記者注意到,傳染病在英文裡有5種形容詞,從輕到重分別是Sporadic(零星的)、Endemic(地方性的)、Hyperendemic(高度地方性的)、Epidemic(流行的)、Pandemic(大流行的)。換言之,大流行(Pandemic)是用來形象波及全球、嚴重程度最高的傳染性疾病。

3月8日是菲律賓宣布進入公共衛生緊急狀態後的第一個周日,位於首都馬尼拉CBD馬卡蒂的一間商場,人流明顯減少,過節的情侶也戴著口罩匆匆而過。關向東 攝

美國麻省州立大學醫學院教授、病毒疫苗學家盧山在接受採訪時說,判定「全球性大流行」主要有三條標準。

首先,疾病是在幾個洲同時暴發;

其次,人群比例大;

第三,疫情「像到處燒的野火一樣」失去控制。

事實上,被世衛組織認定或歷史公認的「全球大流行病」,包括14世紀黑死病、19世紀末天花、1918年西班牙流感等。而在2009年,甲型H1N1流感也被世衛組織認定為全球大流行病。這場波及全球214個國家和地區的H1N1疫情歷時16個月,造成1.85萬人死亡。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馮子健11日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稱:「中國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的成功經驗值得世界各國借鑑。但面對新冠疫情演變成全球大流行的形勢,各國都像中國這樣採取堅決有力的措施,並能承受如此巨大的社會經濟代價,是很困難的事情。」

全球大流行是否可控?

新冠肺炎演變成「全球性大流行病」,不僅說明疫情嚴重程度的提升,也意味著抗疫難度的升級。不過譚德塞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可能是歷史上首次可控的大流行病。

在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副研究員湯蓓看來,譚德塞做出以上判斷主要出於兩方面的考量:

一是基於中國、新加坡、日本等國的防控經驗,目前中國每日新增病例已降至兩位數,新加坡防控成效也得到認可;

二是隨著疫情擴散,現階段各國民眾的防控意識更強,防護物資的生產也開足了馬力,這些都有利於疫情的全球防控。

正如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高級顧問布魯斯·艾爾沃德所言,中國所採取的疫情防控措施為世界樹立了標準,有中國的經驗,其他國家不必「從零開始」。世衛組織前任總幹事陳馮富珍、香港大學醫學院院長梁卓偉等專家也對中國抗擊疫情的成效給予積極評價。

此前,世衛組織曾於1月31日將新冠肺炎疫情列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並在2月28日將疫情全球風險級別由「高」上調至「非常高」。

馮子健指出:「世衛組織即使宣布『大流行』,對各國也沒有約束力,更多是倡導各國加強防控,提供各種策略和指導意見,防控成效還要看各國決心。」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教授麥克勞斯則表示,各國催促世衛組織宣布疫情為「大流行」,目的是讓全人類正視疫情,這有助於相關部門獲得應對疫情的所需資金。

疫情幾時才算結束?李蘭娟說了兩個非常重要的指標

「疫情什麼時候能結束?」

「武漢什麼時候能解封?」

成為了全國人民

最為關心和期待的事情

「現在全國範圍內疫情已經基本得到控制,武漢疫情也在明顯變好,希望3月底新增病例可以全部清零。」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表示。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牛宏超 攝

全國情況基本控制下來,武漢進入決勝階段

李蘭娟表示,現在全國的情況基本控制下來了,武漢也進入了決勝的階段。

「我們希望新增確診病例能夠儘快降到兩位數,然後就要清零,但現在要一步一步來」。李蘭娟說,「現在全國各地都在安排復工了,湖北整體上已經得到控制,病人明顯減少,存量也不多了」。

疫情還沒結束,希望在3月底新增病例清零

「我昨天還跟他們說,我們爭取在3月底新增病例能夠清零」,在武漢連續奮戰一個多月的李蘭娟院士表示。

什麼時候疫情結束?北京協和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院長劉遠立說,什麼時候算「疫情結束」目前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

世界衛生組織對於傳染病疫情結束的標準為,最後一例確診病例經過兩次病毒檢測均呈陰性起兩個潛伏期後,將被認為該疫情已經結束。

「因為此次疫情的特殊性,若說疫情基本結束,應該有兩個非常重要的指標,一個是清零之後再過2個潛伏期的國際標準,另一個是把現有的病例全部找出來收治住院或隔離,以確保不再有新發病例。」李蘭娟強調。

李蘭娟表示,目前,還不能輕易說疫情結束,現在還有很多病人在醫院需要救治,很難定義具體的疫情結束時間,只能說一個地區新增確診和疑似病例清零之後,再過28天,兩個潛伏期,如果沒有新發病人就是比較安全的。

「從全國範圍內來看,除湖北外的各個省基本可以回歸到正常,武漢還要堅持一段時間。」李蘭娟說。

警惕病毒「死灰復燃」和「境外輸入」

「我們期待早日恢復正常,同時也不能掉以輕心,武漢再也傷不起了。」武漢市一名一線醫護人員講到,目前醫院裡有一些復陽案例的出現,建議隔離時間更長一些,從兩周增加到四周,以免前功盡棄。

李蘭娟表示,現在有兩個更為嚴峻的任務,一個是警惕病毒「死灰復燃」,另一個是警惕境外國家的病例輸入。

中國工程院院士、廣州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鍾南山在參加廣東省疫情防控專家座談會時也表示,全球疫情的發展估計將至少延續至6月份。鍾南山表示,新冠病毒防控的重點將從輸出轉為輸入。要加強邊境檢測的措施,制定從國外疫區來華的措施,對相關人員做必要的隔離。

「新冠病毒正在其他國家迅速蔓延,國外病毒輸入中國的風險在加大。」北京協和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院長劉遠立也透露,大量數據表明,新發傳染病騷擾世界的頻率正在增加,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平均每兩年就有一個新發傳染病。

劉遠立建議,「我最近提出一個疫情防控『新常態』的概念,此次抗擊疫情的經驗告訴我們,我們應對包括新冠病毒在內新發傳染病需要做到常態化。」

來源:中國新聞社、新華網、廣州日報、央視新聞

戰「疫」公益歌曲《中國底氣》MV首發

相關焦點

  • 全球疫情地圖3月12日: 新冠肺炎疫情已具有大流行特徵
    全球疫情地圖3月12日:新冠肺炎疫情已具有大流行特徵當地時間3月11日晚,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在日內瓦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已具有全球大流行特徵」。世衛宣布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地球村內各國如何應對?
  • 世衛組織:新冠肺炎疫情已有大流行特徵
    昨日,我省一名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不幸去世,這是我省第2例死亡病例。患者為2月2日公布的確診病例10,男,77歲,湖北省武漢市人,既往有高血壓、肺氣腫病史。1月27日患者從海南省三亞市到西安市後,當天被隔離。1月29日出現症狀被轉運至唐都醫院就診,1月31日報病重,2月2日被確診為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
  • 什麼是疾病「大流行」?盤點歷史上最致命的5次疫情和流行病
    因此,WHO認為COVID-19現在可以被表述為大流行病。截止3月12日(中歐時區上午10時)全世界受新冠病毒影響的國家和地區什麼是疾病的「大流行」? 流行 (epidemic)在某地區,如果某疾病的發病率較通常水平顯著升高,就可以認為疾病處於「流行」狀態。 大流行 (pandemic)當疾病迅速蔓延,短時間內跨越國界甚至洲界時,就可稱之為「大流行」。所以「全球大流行」描述的是一種疾病在世界範圍內的傳播。
  • 伊波拉出血熱和新冠肺炎都是傳染病,為何新冠肺炎卻成為大流行?
    據了解,這已經是4月以來第三例伊波拉出血熱的病例了。在新冠肺炎疫情還未結束之際,伊波拉病毒捲土重來無疑增加了國際醫療資源的壓力,也讓很多人感到非常的擔憂。其實,早在1976年,伊波拉病毒就被相關組織發現,隨即受到世界各地的關注。
  • 新冠肺炎疫情:莫再在來源問題上枉費心機
    陶短房 旅加學者自新冠肺炎疫情開始在全球範圍內廣泛傳播以來,就不斷有一些國家的個人、團體、政黨,甚至官方在病毒來源問題上大做文章。「獨立調查並追究中國責任」甚至「責令中國向受疫情影響國家賠償」之類聲音此伏彼起、不絕於耳,甚至某些大國領導人也不顧身份、專業常識和外交禮儀,在公開場合張口閉口「武漢肺炎」,仿佛「新冠病毒來源是中國武漢」已是板上釘釘、不容爭辯的事實,又仿佛這個「事實」一旦成立,中國就是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範圍內大流行的「真兇」。
  • 新冠肺炎疫情地圖:將大流行病可視化
    新冠肺炎已經成為本世紀的大流行病,將整個世界都置於瘋狂之中。PS:本文主要探討新冠肺炎疫情地圖可視化,並非以實時數據為例。首先,讓我們來了解一下新冠病毒,即COVID-19。冠狀病毒並不是單個病毒,而是一整個病毒家族,它們會引發流感等疾病。新冠病毒,或者說COVID-19就是這個家族中的最新發現。
  • WHO:新冠肺炎疫情已具有全球大流行特徵; 琥珀中發現迄今最小的恐龍
    >· WHO:新冠肺炎疫情已具有全球大流行特徵 當地時間3月11日晚,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已具有全球大流行特徵」。此前,世界衛生組織僅兩次宣布出現「大流行病」,分別是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由H1N1病毒引起)和2009年大流感(由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根據以往疫情暴發狀況,一旦流行病蔓延到世界上多個國家或地區,就將其視為大流行病。但這並不意味著該病毒變得更具傳染性或致命性。
  • 世衛組織:不否認新冠肺炎國際疫情緊急 但定義為「大流行」為時尚早
    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賽國際在線專稿:據法國費加羅報(Le Figaro)報導,隨著新冠肺炎在世界範圍內的傳播加速,世界衛生組織認為某些國家的病例暴發「令人吃驚」,但稱疫情「大流行」為時尚早。首先是韓國,截至當地時間24日下午4時,累計確診病例已達833例。
  • 伊朗副總統確診新冠肺炎,出現疫情國兩天急增十餘個 | 國際疫情...
    1003【世衛組織:所有國家都必須為潛在的大流行做好準備】「每個國家都需要做好準備,及早發現病例,隔離患者,追蹤接觸者,提供高質量的臨床醫護,防止醫院暴發疫情,並防止社區傳播。」此前有不負責傳言稱,所謂不同地域出現不同的新冠病毒,目前情況來看,那種傳言是沒有根據的。瑞士1845【瑞士新增3例確診病例,累計4例】瑞士政府報告新增3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累計確診4例。新確診的三名患者有一名來自日內瓦,另外兩名是該國東南部格勞賓登州的一對夫婦。目前三人都在醫院隔離治療,狀況良好。
  • 新冠肺炎疫情將改變九大觀念
    如果從去年12月8日武漢衛健委通報首例病例算起,疫情至今剛過百天。防疫大戰不知何時結束,但它至少已對九大觀念構成衝擊,也將在塵埃落定後影響世界發展。第一是安全觀。新冠肺炎疫情從波及國家數量、人口規模、經濟損失、集體恐慌和各國備戰等因素看,除傷亡人數這個維度外,其軟殺傷堪稱沒有硝煙的「第三次世界大戰」。
  • 歷史上傳染病疫情特徵與處理
    【摘要】人類與瘟疫的交鋒有著漫長的歷史,傳染病對人類的危害遠遠超過了所有戰爭的總和。縱觀人類傳染病史,傳染病大流行多發生在技術水平高、人口密集的地區,也就是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到一定水平以後的人群積聚地區,且多為呼吸道傳染病流行。
  • 新冠肺炎大流行中,如何應對「脆弱性」問題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因易感性、暴露程度及其他社會因素的共同影響,疫情給特定人群帶來的與健康直接相關的脆弱性,可稱為「健康脆弱性」;相關人群可稱為「健康脆弱群體」。其他因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及應對措施帶來的脆弱性及其與既有社會脆弱性相疊加、交叉而加深的脆弱性,都可統一稱為「社會脆弱性」;相關人群則可稱為「社會脆弱性群體」。記者:「脆弱群體」包括哪些人群?
  • 疫情「全球大流行」 世界悄然在改變訪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以「黑天鵝」面目加劇了國際社會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複雜程度。不少人關心:這場尚未結束的疫情,對世界將帶來怎樣的改變?如何在更廣泛的時空坐標下看待中國的抗疫?圍繞這些話題,我們專訪了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王義桅。
  • 義大利今日起全國封城,世衛組織:新冠肺炎很有可能大流行
    新華社發(阿爾貝託·林格利亞攝)世衛組織:新冠肺炎很有可能成為大流行病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9日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已在許多國家出現,新冠肺炎成為大流行(病)的威脅已變得非常現實。譚德塞說,雖然形勢嚴峻,但新冠肺炎疫情將是「歷史上第一次可以控制的大流行」。
  • 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顯現 2月份保險原保費同比下降14.4%
    人身險或迎二次「開門紅」  「以前4月8日都已經完成『開門紅』業績,開始做增員了,今年團隊業績不太好。」一位壽險公司北京東城區支公司的營銷員對《金融時報》記者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切斷了營銷員與消費者「面對面」的聯繫,「我現在也順應潮流,開始直播了。」這位銷售保險21年的營銷員告訴記者,2月28日,他在抖音平臺上開始了第一次直播。
  • 美媒:韓國和德國抗疫得當,是應對新冠肺炎大流行的典範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範圍內蔓延,各國民眾的日常生活被疫情擾亂,政府不得不採取各類抗疫措施。美媒稱,在受疫情影響的國家中,德國和韓國被視為有效應對大流行的典範。雖然兩國的應對方法並不相同,但都達到了有效遏制病毒傳播的良好效果。3月27日,在韓國仁川國際機場,醫護人員為乘客進行檢測。
  • 保險營銷員無法展業增員 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人身險市場
    「預計此次疫情將帶來1-2季度短期向下衝擊,疫情結束後下半年將向上反轉。一旦疫情結束,需求有望迎來前期抑制後的迅速增長。疫情期間,社會公眾活動量降低,新單和增員將受到衝擊。從非典歷史經驗來看,受疫情影響,居民普遍減少外出活動,保險代理人活動量亦降低,拜訪、接觸、面談的頻次、時間顯著下降,保險公司產說會普遍推遲或取消,對保險展業形成衝擊,待疫情結束後需求有望在下半年迅速增長。」2月4日,天風證券發布的研報指出。
  • 新冠肺炎疫情外,警惕一場「謠言流行病」
    消毒水、漂白劑、古柯鹼是新冠肺炎的救命藥?多吃大蒜有利於預防新冠肺炎?疫情是5G無線技術的衍生品,甚或是一場政治惡作劇?    以上內容聽起來挺可笑,可這些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真實存在的謠言和虛假信息。在疫情戰役打響時,另一場與信息有關的戰爭也在同時進行。
  • 日本稱新冠肺炎「沒在本國流行」,東京學者:日本可能不會發生「大...
    根據日本時事通訊社的統計,截至16日,日本確診的新冠肺炎病例達到414人,其中包括「鑽石公主」號郵輪上的355人。當天,日本國內報告新增6例新冠肺炎病例,其中東京都新增5例,愛知縣新增1例。日本首相官邸16日在官網發文稱,新冠肺炎「在日本並沒有流行」,「大家和預防流感、感冒一樣,勤洗手,注意咳嗽禮儀很重要」,「避免前往人多的場所」。
  •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擴散加劇資本市場波動
    其中,湖北409例,非湖北24例,較25日均有反彈,但2月10日開始的復工復產並未引發疫情的二次暴發。鍾南山院士最新表態,認為有望在4月底控制住疫情的擴散。但結合美國CDC剛剛確診第60例新冠肺炎病例來看,這例無旅行史、無接觸史,且不確定感染源的社區傳播病例的出現為今後的防治工作帶來更大的壓力。歐洲方面,歐洲CDC在2月25日的數據表明,疫情重災區義大利已累計確診229人,並對12個城鎮進行封鎖防疫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