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照技術在世界上出現不過短短二三百年的時間,現在大家沒事都可以拿著手機拍照,還可以來個45度角美美的自拍,據不完全統計,全球每年拍攝的照片,超過2500億張,而且還在不斷增長。
在中國古代,是誰最早拍過照片呢?好多人認為是慈禧太后最早拍過照片。其實這是個錯覺,可能是因為我們看過的慈禧太后的照片比較多的緣故。
而真正公認的最早拍過照片的是這個人。
從照片看當時拍照像素可夠低的。他叫耆英(qí yīng),全名愛新覺羅·耆英,也是皇親國戚,有皇家血脈的人。看他的畫像和照片也是很像的。
既然能最早拍照,那肯定也不是一般人物。他在清朝也擔任過重要職務,但他卻是一個貨真價實的賣國賊,還在1842年籤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的條約--中英《南京條約》,後來還在《中法黃埔條約》上籤過字。
他在1838年和1842年分別任過盛京將軍和杭州將軍,也都是主政地方軍隊的一品大員。州將軍。本來做著好好的將軍,突然就被任命為了欽差大臣,但這個欽差大臣可不是什麼好活。在1842年8月份,英軍闖入南京下關長江江面,耆英就被安排和伊里布一起到了南京,跟英國代表璞鼎查談判,籤訂了不平等條約。
按理說籤訂不平等條約是個很丟臉的事情,就像籤訂《馬關條約》的李鴻章也從中興名臣,擎天玉柱變成了"漢奸"、"賣國賊"者,而這個耆英似乎把這個當做很光榮的事情,認為自己和英國人搞關係搞得好,甚至還站在英國一邊。這不英國代表璞鼎查為了剷除在臺灣抵抗英軍的將領臺灣道姚瑩、總兵達洪阿,讓耆英他們"冒功欺罔",致使姚、達兩位民族將領被革職逮問,極大的打擊了臺灣抗英士氣。
1843年,後來可能是皇帝看耆英善於和外國人搞關係,反正名聲也臭了,籤訂不平等條約這樣的事情就全乾了吧。於是又被任命為欽差大臣,與英國籤訂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門條約》。1844年,他反而升官了,任兩廣總督兼辦通商事務,與美國籤訂了《望廈條約》,與法國籤訂了《黃埔條約》。
到了1858年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他被派赴天津與英法聯軍交涉,英軍這時發現耆英在上報朝廷的時候並沒有如實稟報英方的要求,覺得這個使者也太不靠譜了,因此拒絕與其談判。耆英因懼罪擅自回京,鹹豐帝令其自盡。
耆英賜死是與宮廷鬥爭、籤訂喪權辱國條約和其藐視皇權分不開的。他在洋務工作中受到重用後也是沾沾自喜,甚至有些事情不如實上報就做了決斷。清末戶部文選司郎中崇彝在其《道鹹以來朝野雜記》中記載:道鹹之際,初辦外洋交涉,多不得當,喪失權利,在在皆是。
而他這張照片,就拍攝在《中法黃埔條約》談判間隙,法國使團的官員于勒·埃及爾將時任兩廣總督的耆英叫住,拍下中國大陸的第一張照片。從這張照片上看,他當時的心情是懵的。
很多歷史學家和攝影史研究人員都認為,照片傳入中國是一個不愉快的開始,因為"鴉片戰爭是攝影術侵入中國的引路人"。而第一張照片又是拍的這麼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