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問卷法
問卷(Questionnaires)是指對所有的抽樣對象提出若干個同樣問題的書面調查材料。一般而言,問卷調查的主要有兩類內容,一是態度,即對某個主題的看法;二是行為,即關於某個主題的行為。
問卷法適合於以下情況:當需要調查的樣本分布的範圍比較廣時需要使用問卷法,郵寄問卷可以避免大量費用的浪費;當調查的數據是標準化數據時適合使用問卷法;當被試非常容易理解研究者提出的問題而不需要研究者過分地講解時適合使用問卷法。
二、編制問卷的流程
問卷設計有著非常嚴格的操作程序。問卷的主要內容是以研究假設或研究設想為基礎的,根據概念操作化及其測量指標而設計的一整套比較系統的具體問題,問卷設計過程是研究者預先確立的假設或研究設想具體化的過程。
1、編寫前言
前言是問卷的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前言的主要作用是介紹問卷目的與內容,並鼓勵受訪者認真做好問卷。前言應包含以下幾部分內容:第一,介紹調查的目的;第二,受訪者被選中的原因;第三,問卷中的有關內容應如何作答;第四,說明會確保調查結果的保密性;第五,說明受訪者的回答的重要性;第六,表達對完成問卷的感謝。如果是郵寄問卷,則需要在前言中說明希望對方回郵問卷的最後期限。
需要注意的是,因為前言闡述了問卷的目的與內容,所以問卷的前一部分應該是調查的主要內容,而非被調查者的個人信息(如學生的年齡、性別等;教師的學歷、職稱、學科等)。將被調查者的個人信息放在問卷的最前邊也是最常見的問卷設計誤區。
2、編寫題目
詢問被調查者的問題是問卷法的核心內容,所以編制調查問卷顯得非常重要。擬定題目是一項基本的工作。簡潔的法則是:為了獲得必要的信息,題目越簡單越好。[1]用作問卷的題目一般有兩種類型:一是封閉式問題:要求被調查者從兩個或者多個答案中選擇最合適的答案,封閉式問題的優點是使量化和分析結果變得較為容易;二是開放式問題,開放式問題是針對封閉式問題無法調查出的情感或者信息而進行的補充。使用哪種形式取決於問卷的目的。研究者一般將封閉式問題和開放式問題相結合編寫題目。
設計調查問卷的原則[2]
影響調查信度的幾個因素:調查對象缺少相關知識,措辭過於學術化、晦澀難懂;測度項不完整、語義不明確;一個測度項內含有多重語義或多個變量;一個測度項內含有多個變量之間的關係。[3]
三、常用量表及舉例
量表是描述事物程度的一系列的等級、水平或數值。因為量表可以準確地反映信念或者觀點,所以量表被廣泛使用在問卷中。
1、裡克特(Likert)量表
舉例:
特點:裡克特量表的問題都是陳述句,通常是5個等級點,假設五個點之間的距離是相等的,一般以正端在後的方式排列,分數越高代表態度越積極。被試在量表上選擇出最能反映他們對陳述的信念或看法的位置。出於經濟性考慮,裡克特量表一般用於多個問題。此類量表題目並不是問題,二是代表了特定問題的陳述。裡克特量表的優點是靈活,容易編寫。該量表被廣泛用來測量觀點、信仰和態度類問題。
2、言語頻率量表
舉例:
特點:言語頻率量表一般是在考察被試經常採用某一個行動的程度。言語頻率量表考察的不是受調查者執行某項活動的實際數目或頻次,而是受調查者特定行動頻率的策略。該量表的優勢在於便於受調查者回答,主要的缺點是只能提供粗略的測量。
3、順序量表
舉例:
特點:順序量表一般以一天為時間軸,是幫助研究者獲得關於某事的固定次序的事件中何時發生的相對測量。事件的順序對所有的回答者總是按照固定順序發生。受調查者只能勾選出一項。時間的間隔並不需要相等。
4、強制排序量表
舉例:
特點:強制排序量表測量的是項目之間的相對性或關係,關注的是項目的相對位置而不是絕對位置。選項之間是不具有等級之間距離關係的。說明的是不斷縮小的項目中的選擇可能會是什麼。為了避免運算的複雜,排序的數目儘量少一些,一般應該少於10。
5、配對比較量表
舉例:
特點:該類量表主要測量的是選項之間簡單的兩兩比較關係。要比較的事物的數量一般小於10,該類量表需指明單一的判斷標準。
6、比較量表
舉例:
特點:比較量表一般用於一個事物與另一個事物或其他事物之間的比較,這種量表不具備絕對標準,所有的評價都是在比較的基礎上做出的。比較量表不提供順序的數據。項目的評分不是等級的構成。
7、線性的數值量表
舉例:
特點:線性量表測量的是認知和態度,格式清楚而直接。適用於需要在單一維度上排序評估性反應的情況。
8、語義差別量表
舉例:
特點:語義差別量表測量的是一個事物的多個角度,能夠清晰有效地描繪表象。在設計量表的時候一般要求分數越高表示態度越積極,項目提供了等距水平的數據,每一條必須為形容詞的相反的兩極。項目的前後是隨機的。語義差別量表不需要進行一系列的描述;只需要在量表的每端放置一個單詞或短語。
9、形容詞檢查表
舉例:
特點:形容詞檢查表考察的是被調查者如何看待某一個事物。所有的項目必須是形容詞。形容詞檢查表最大的優點是簡單、直接和經濟;最大的缺點是產生的是兩分的、名義水平的數據。
10、語義距離量表
舉例:
特點:語義距離量表與形容詞檢查表極其相似,但是語義距離量表體現了等距的數值關係。
11、固定總和量表
舉例:
特點:固定總和量表適用於獲取一些資源或活動在多大比例上專用於幾個可能選項的哪個是比較重要的。值得注意的是該量表測量的是比例,而不是絕對的數值。在設計量表的時候必須明確說明總和是多少。
四、問卷的預試
完成問卷編制之後,並不能馬上作為正式文件進行調查研究,需要經歷試卷的預試過程,根據預試的結果對問卷進行再次修改優化,保留合適的題目,刪除不合適的題目,提高調查的質量和效率。
在自編測驗中,為了得知測驗的可行性和適切性,常會分析測驗的難度、鑑別度與誘答力。[4]計算出預測試卷的每個人的總分並排序,將前後的27%試卷定為高分組(PH)和低分組(PL)。然後算出高分組與低分組在每個試題上答對人數的百分比,根據高分組和低分組在每個試題答對人數的百分比算出試題的難度與鑑別度。難度的公式為P=(PH+PL)/2,鑑別度指數公式為D=PH-PL。難度P值的範圍是(0,1),P值越接近於0表示個別試題的難度越高,P值越接近於1表示個別試題難度越低。鑑別度D的取值範圍為(-1,1),當D為負值說明該試題不具備鑑別性,當鑑別度指標D為正值且數字越接近於1說明該試題的鑑別度越大,一般認為,D>0.3表示該試題的鑑別度較高。
預測的試題分析的一般過程為:(1)對每個測試題的每個選項進行計分,根據試題的具體內容和研究的需要進行正向計分或者反向計分。(2)對問卷進行排序和分組,在計算出所有問卷的成績之後,按照成績的總分對試卷進行排序和分組,將前後27%的問卷設置為高分組和低分組。(3)針對每一個試題,使用獨立樣本的t檢驗方法(本書第六章詳細講述獨立樣本t檢驗的方法)對高分組和低分組進行分析。把t檢驗的結果未達到顯著水平的試題刪除。
五、問卷法的優點與缺點
問卷法最大的優點在於它的經濟性。問卷法收集資料不受人數限制,尤其是發生在學校的問卷調查,往往易於得到支持,一個人就可以在短時間內完成多至數千張的問卷調查任務。進入資訊時代之後,網際網路的高速發展為網上問卷調查提供了更大的便捷。研究者僅需設置好問題之後,將問卷的網址公布出去或者發給特定人群就可以完成問卷調查,連印刷費、郵費都省了,極大地降低了研究的成本。問卷法增加了研究的便捷性。問卷調查為統計分析提供了極大的便捷,格式化了的問題,可以讓受調查者較為準確地理解研究者的意圖,不受外人幹擾,自由地發表自己的意見,規避了訪談法的部分缺陷,結果往往相對真實可靠。
問卷法的缺點主要表現在當受調查者對問題不理解的時候,無法及時與研究者進行溝通,了解研究者的意圖,從而造成了研究者無法得到確切的回答。問卷調查往往是一對多的,研究者或者發放問卷的人一般不能發現部分亂答題的回答者,這會降低部分問卷的回答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問卷法一般都是預先設計好的答案,得到其他答案的能力較差。
六、問卷法範例
西南大學周琴在《教師教育研究》2013年第3期發表的《免費師範生政策認知調查——以西南大學為個案》採用問卷調查的方式,以西南大學2007級免費師範生為調查對象,分析了免費師範生對師範生免費教育政策的認知狀況。調查結果表明,免費師範生對師範生免費教育政策持「基本認可」和「基本滿意」的態度。調查同樣發現,免費師範生的報考動機有功利化的傾向;免費師範生對政策的了解程度較低,存在認知誤區;免費師範生對於政策所代表的公共意志與自身個體發展之間的衝突存在著顧慮。
該論文使用了問卷法進行了調研,其研究結果部分是這樣論述的:
(二) 免費師範生的報考動機
關於免費師範生的報考動機,陝西師範大學的一項調查表明:從關聯性而言,免費師範生的三大報考動機依次是免費、實現教師理想、就業有保障。而從強弱而言,免費師範生報考動機依次是就業有保障、免費、實現教師理想。西南大學的另一項調查則表明: 經濟因素是很多免費師範生報考的最主要原因,其次是就業前景。而本次調查結果(見表1)顯示,有37.3%的免費師範生報考動機是為了「免除學費、住宿費並補助生活費」,所佔比例在五個選項中最高、這說明免費師範生報考動機受經濟因素影響較大,帶有一定的功利性。
內容來自孫濤老師的《實用中小學教育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