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教美國人暗殺?以色列!

2021-01-05 騰訊網

近日,美國使用無人機殺死伊朗「聖城旅」指揮官卡西姆·蘇萊曼尼的更多細節被披露出來,而一些問題仍然撲朔迷離。

有報導稱,蘇萊曼尼等人的行程從不事先通報,也不公開目的地,而且他們乘坐普通航空公司的航班。這次事件中,他們沒有通過正規的渠道在機場檢查護照,也沒有使用智慧型手機,而且他們乘坐很普通的汽車,乘車人數儘可能少。總體來說,很難追蹤他們。

所以,在伊拉克用無人機攻擊蘇萊曼尼乘坐的汽車並不難,難的是如何掌握蘇萊曼尼的行蹤,又如何準確地識別登上汽車的人就是他本人。

美國《紐約時報》則報導稱,來自情報人員、電子監聽系統、偵察機和其他監視系統的機密信息支援了此次打擊任務。美國已經掌握到的伊朗最高領袖和蘇萊曼尼之間的通信內容。

其實,這些手段都為一種軍事打擊方式服務——「定點清除」。

此前就有媒體表示,蘇萊馬尼早就上了美國定點清除的黑名單。

那麼,什麼是「定點清除」?這個最初被以色列熟練使用的戰術,又是如何被美國運用的?

作者 | 雅科夫·卡茨、阿米爾·鮑伯特

譯者 | 王戎

編輯 | 謝芳 瞭望智庫

本文為瞭望智庫書摘,摘編自《獨霸中東:以色列的軍事強國密碼》,浙江人民出版社2019年11月出版,原標題為《情報系統》,原文有刪減,不代表瞭望智庫觀點。

1

兩場襲擊

時間回到2014年。

經過多年的追蹤,以色列負責國內安全的情報機構的辛貝特終於鎖定了加薩走廊一名行蹤詭異的頭號通緝犯:穆罕默德·戴夫。對於情報官員來說,這可是職業生涯難得的成就。在特拉維夫郊區,辛貝特總部的特別指揮中心燈火通明,官員們圍坐在一張橢圓形的大桌子旁,他們前方有一個巨大的等離子屏幕,來自線人、無人機和衛星的情報不斷被送到這個房間。

在空軍指揮部,人們對戴夫疑似藏匿點的建築結構進行了分析,專家們正在仔細考慮轟炸該建築應使用的炸彈類型。為了減小附帶毀傷,炸彈當量不能太大;但為了完成任務,擊斃這名多次死裡逃生的通緝犯,炸彈的當量又不能太小。時間非常緊迫,因為戴夫從來不會在一個地方停留太久。但是,情報必須反覆驗證。在經過一段看似無比漫長的時間後,行動終於被批准,兩架戰鬥機起飛後向目標所在的加沙城謝赫拉德萬地區一座小型公寓樓飛去。當時是2014年8月19日,以色列針對哈馬斯的「護刃」行動已進入第五周。

2014年7月17日,在以色列南部與加沙的邊境,一輛以軍梅卡瓦坦克在田野中行進。以色列國防軍在當晚發布的一份聲明中說,以軍部隊剛從各個方向對加薩走廊發起地面進攻,「護刃行動」已進入一個新階段。圖源:新華社|李睿

戴夫可不是一般的通緝犯,他是哈馬斯最高領導人之一,20年來他總能神奇地逃避追捕。這不是以色列第一次試圖暗殺他,上一次是在2006年,在那次襲擊中,戴夫受了重傷,但活了下來。

【註:伊斯蘭抵抗運動(Islamic Resistance Movement)簡稱「哈馬斯」(Hamas),該組織成立於1987年,前身為「伊斯蘭聯合會」,是巴勒斯坦的一個伊斯蘭運動組織和政黨,主要目標是「將以色列從地圖上消除」,建立伊斯蘭神權國家。】

炸彈在公寓樓爆炸後不久,戴夫被暗殺的消息很快傳開。被確認死亡的是戴夫的一個妻子和她8個月大的兒子,現場還發現另一具屍體,但無法確定是否為戴夫。不管怎樣,哈馬斯武裝卡桑旅因此受到重創,因為戴夫是該部隊最高指揮官和精神領袖,也是幾十年來巴勒斯坦反抗以色列的傑出代表。如果戴夫死亡,他將留下巨大的權力真空。

以為自己的上級已經喪命,之前一直躲藏在暗處的兩位哈馬斯重要人物露面,準備參加一次特別會議。他們分別是哈馬斯南部地區負責人穆罕默德·阿布·沙馬拉和哈馬斯高級指揮官拉伊德·阿塔爾。

多年來,阿布·沙馬拉和阿塔爾策劃與執行了數十次針對以色列的武裝襲擊,行動中多次利用地道穿過邊界入境以色列。2002年,阿塔爾幫助策劃了對雷姆沙洛姆過境口岸附近一個以色列軍事哨所的襲擊,造成4名國防軍戰士陣亡。

2004年,阿塔爾的手下將一條地道挖到另一個國防軍哨所的下方,在地道裡裝滿爆炸物,然後將哨所炸毀,造成6名士兵死亡。2006年夏天,哈馬斯成員利用隧道潛入以色列,劫持了國防軍士兵吉拉德·沙利特,阿布·沙馬拉和阿塔爾都參與了這次行動。沙利特在哈馬斯被囚禁了5年,最終於2011年被釋放,作為交換,以色列釋放了1000多名巴勒斯坦囚犯。

圖為一條被以軍摧毀的哈馬斯地道內部。圖源:國際在線|張瑾

除了挖地道,阿塔爾還成立了一支被稱為「努克巴」(阿拉伯語中「被選中者」之意)的哈馬斯精銳部隊。通過訓練,該部隊成員能夠徒步或開摩託車在地道中進行快速機動作戰。2014年夏天,「護刃」行動開始後不久,在阿塔爾的親自指揮下,13名哈馬斯成員通過一條地道進入以色列。後來,阿塔爾所指揮的旅的一支下屬部隊參與了對拉法的襲擊,在這次行動中哈馬斯帶走了一具以色列國防軍軍官的遺體。

暗殺戴夫行動兩天後,以色列就得到了關於阿布·沙馬拉和阿塔爾特殊會議的消息。辛貝特在加薩走廊南部小城拉法發現了他倆的行蹤,這座城市靠近埃及邊境,是哈馬斯一個重要據點。在這一地區,任何一個疏忽都可能導致這兩名哈馬斯指揮官逃跑,使以色列錯過再次重挫哈馬斯權力高層的機會。

以色列無人機開始在該區域上空盤旋,試圖掌握地面的情況。所有的信息都被匯集到辛貝特的指揮中心。以色列最終確認兩人所在的建築後,不到1分鐘時間,飛彈就發射出去了。後來,清理完廢墟後,巴勒斯坦承認這兩人遇害。這樣一來,以色列又消滅了兩名重要的激進分子,哈馬斯再次受到致命一擊。

阿布·沙馬拉和阿塔爾被定點清除後,哈馬斯似乎再次出現權力真空。但混亂局勢並沒有持續太久,幾個月後,當「護刃」行動結束後,以色列國防軍透露穆罕默德·戴夫並沒有死。顯然,當晚投擲的炸彈有很多沒有爆炸,戴夫雖然受傷,但再次活了下來。對他的追殺還將繼續。

但毫無疑問,以色列的定點清除,彰顯了威力。

2

手段多樣

根據2010年的聯合國報告,定點清除是一種有預謀的致命武力行為,各國使用這種方式清除不在控制範圍內的特定個人。具體使用武力的方式很多,包括無人機襲擊、巡航飛彈攻擊和特種部隊突襲等。

在建國將近70年後,以色列成為第一個精通定點清除「藝術」的國家,並將這種手段有機融入常規軍事條令和軍事作戰行動中。以色列在戰場上成功利用這種戰術的歷史有20年之久,這一成功離不開其先進的科技、高質量的情報和優秀的人才。

不過,定點清除並非以色列首創。在聖經時代、羅馬統治以色列地時期、奧斯曼帝國時期和猶太復國主義者在巴勒斯坦地區定居早期,這種手段都被廣泛運用。

以色列建國後,繼續執行定點清除。

1972年,11名以色列運動員在慕尼黑奧運會被殺害後,所有參與謀殺的嫌疑人都成為以色列的目標。

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上,11名以色列運動員、教練及裁判遭恐怖分子襲擊並被殺害。圖為滿是血跡和彈孔的運動員房間。

慕尼黑慘案發生後的報復行動是以色列最後一次出於復仇而謀殺他人。後來政策發生了改變,以色列定點清除的目標僅局限於未來可能對以色列發動襲擊的人。

一位辛貝特的前局長在分析新政策時說:「這並不是以牙還牙、以眼還眼,而是在別人約你吃晚飯前,先約他吃個午飯。」

1988年,對以色列發動過多次襲擊的巴勒斯坦激進分子阿布·傑哈德在突尼西亞被以色列一個精銳暗殺小組謀殺。1992年,以色列空軍一架武裝直升機在黎巴嫩南部向真主黨領導人阿巴斯·穆薩維發射了一枚「海爾法」飛彈,導致穆薩維當場死亡。在這兩個案例中,兩個被定點清除的目標都是激進組織高層領導人,他們對多次針對以色列的襲擊負責,並在策劃更多的襲擊。

1993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籤訂《奧斯陸協議》,之後定點清除的頻率大幅降低,雙方都在嘗試實現和平。當然,在這期間,殺戮行為也沒有完全停止。

1996年,綽號為「工程師」的哈馬斯炸彈製造專家葉海亞·阿亞什在使用手機時,安裝在手機中的爆炸物在他頭部附近引爆,導致他當場死亡。

除了成功的案例,以色列也有一些行動以失敗告終,其中比較有名的一次發生在1997年。當時,幾名摩薩德特工嘗試將致命毒藥噴射到哈馬斯領導人的耳朵裡,結果在約旦被逮捕。

【註:摩薩德(Mossad),全稱為以色列情報和特殊使命局,成立於1948年。】

這些行動幾乎都被認為是以色列發動的,雖然以色列很少宣稱對這些行動負責。這樣做是為了通過暗殺少數激進分子來威懾更多人,讓他們明白,不管躲到哪裡,以色列都可以找到他們。

3

千人名單

2000年底,這一政策再次發生改變。

第二次因提法達爆發後,在亞西爾·阿拉法特領導的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的支持下,暴力浪潮一浪高過一浪,以色列的對手不再是普通民眾,而是武裝精良的巴勒斯坦武裝部隊,其發動自殺式爆炸襲擊的頻率和效率可以同工廠的流水線媲美。

【註:1987年底,在約旦河西岸和加薩走廊爆發了巴勒斯坦民族大起義,並持續兩年之久,巴勒斯坦人稱他們的這次起義為「因提法達」(Intifada)。這是第一次因提法達,隨後又發生了數次。】

在一次行動中,身著便裝的國防軍戰士朝塔齊姆軍事組織的一名資深激進分子射擊,導致他在家門口當場死亡。幾周後,另一名激進分子在手機被引爆後死亡。巴勒斯坦各個激進組織的領導人明白,以色列很可能又回到了慕尼黑慘案後的暗殺政策時期。

這一判斷在2000年11月得以證實,當月,以色列第一次公開承認其在伯利恆附近發動了定點清除行動。一架以色列阿帕奇直升機向一輛汽車發射了一枚雷射制導飛彈,塔齊姆高級領導人海珊·阿巴亞特被殺。幾個月後,阿拉法特手下的第十七突擊部隊軍官馬蘇德·伊亞德在另一次直升機襲擊中被殺,以色列聲稱他正籌劃在加薩走廊建立真主黨武裝的秘密基地。

圖為以色列空軍展示阿帕奇直升機。圖源:中新網

武裝直升機的使用(特別是在約旦河西岸)標誌著以色列將衝突強度升級。每當利用飛機執行暗殺,以色列都會宣布負責。

隨著辛貝特和以色列國防軍暗殺人數的上升,以色列境內自殺式襲擊的數量也越來越多。

在之前的第一次因提法達中,巴勒斯坦人和猶太人死亡人數比為25∶1,但現在,死亡人數比達到3∶1。

截至2001年年中,巴勒斯坦人在以色列的公交車、熙熙攘攘的咖啡店和人潮擁擠的舞廳實施了幾十次自殺式襲擊,因提法達完全沒有結束的跡象,許多人都要求以色列領導人採取更加強勢的行動。不管怎樣,要想阻止恐怖襲擊潮的蔓延,他們必須做些什麼。

以色列無法逮捕每一名激進分子,特別是那些活動在加薩走廊腹地的,所以,國防軍指揮官決定精簡定點清除的目標,專門暗殺激進組織的領導頭目,從而摧毀敵方指揮鏈。

時間很緊迫,以色列很快起草了司法準則,批准了大體上的戰術標準。民眾的支持也加快了這一措施推進的速度,根據2001年7月一份報刊的民意調查結果,90%的以色列人支持這一戰術。

國防軍總參謀長隨身攜帶存有數百名通緝人員的信息簿,有時,名單上的人數會超過1000人。所有的定點清除目標都來自這個名單,哈馬斯和塔齊姆等不同激進組織,都在名單中被不同的顏色進行了標記,一旦一個目標被清除,他的名字上就會被打上叉。

但2002年7月,民眾對這一戰術的支持率開始下降。哈馬斯軍事組織負責人薩拉赫·謝哈德在以色列通緝人員名單中排在第一位,他是哈馬斯運動的推動者之一,也是該組織意識形態工作和武裝行動方案的制定者。他直接策劃和實施了多次造成以色列重大人員傷亡的武裝襲擊,但由於他身處加沙,並不斷更換住所,以色列根本無法實施逮捕。

於是,空襲行動被批准,7月22日,一架F-16戰鬥機向謝哈德在加沙城的住地投擲了一枚1噸重的炸彈,除了謝哈德和他的助手,還有13名平民喪生,其中包括婦女和兒童。

圖為以色列2008年公布的一張顯示哈馬斯在加薩走廊的軍事訓練營的照片。圖源:以色列國防軍提供

國際社會立即提出強烈抗議,指責以色列違反國際法,過度使用武力,造成大量平民傷亡。以色列的一個非政府人權組織甚至向國家最高法院提出請願。迫於壓力,政府不得不成立一個特別委員會,專門調查這次空襲的合法性。

雖然最高法院在2006年最終做出具有裡程碑意義的決定,判定定點清除合法,但國防軍明白,他們再也不能為了消滅躲在平民中的激進分子,而投擲1噸重的炸彈或發射「海爾法」飛彈。為了最大限度減少附帶毀傷,國防軍不得不研發精度更高的武器,制定更嚴格而明確的戰術程序。

4

世界標準

這一時期以色列研製出了一種炸藥當量僅為200克的彈頭,這種飛彈可以炸毀高樓中的一套公寓房,或行駛在擁擠道路上的一輛汽車或摩託車,卻不會對旁邊的人造成致命傷害。

情報搜集方法也得到調整,同時以色列加強了對實施定點清除前決策過程的控制。無人機的使用頻率則大幅上升,在無人機沒有事先對目標進行偵察的情況下,以色列很少會發動定點清除行動。

武器和情報還遠遠不夠。許多激進分子藏在醫院、清真寺甚至私人住宅等民用設施中,這讓國防軍感到非常棘手。定點清除行動的一個關鍵點在於權衡襲擊造成的整體結果和單個激進分子死亡的利弊。換句話說,如果被通緝的激進分子躲在醫院裡,那麼消滅他帶來的價值同對整個建築物的轟炸所造成的損失顯然不成正比。如果他躲在家裡,身邊只有一兩個平民,那情況就完全不同了,以色列很可能會做出襲擊的決策。

為了應對這個挑戰,2009年1月,以色列國防軍為適應戰場的變化,制定了一個被稱為「敲屋頂」的新戰術。當時「鑄鉛」行動已經開展幾天,這是三年半之前以色列從加沙單邊撤離後針對哈馬斯開展的第一次大規模行動。

圖為2009年的「鑄鉛」行動中,一架以軍武裝直升機向在加薩走廊北部地區發射火箭彈。圖源:新華社|殷博古

前一年辛苦搜集而來的情報顯示,加薩走廊大量房屋被用作武器儲藏點。但國防軍明白,雖然這些房屋已成為合法軍事目標,但不能直接轟炸。於是,在行動前,國防軍和辛貝特會搜集相關的電話號碼,然後通過電話向居民發出警告,讓他們在轟炸前撤離。這個辦法在前54次都被證明非常有效,但第55次使用時卻失敗了。

那天,在接完電話後,居民爬到房屋的屋頂,並站在那兒向國防軍的無人機揮手。在國防軍總部,人們就如何應對這一局面展開了激烈的辯論,空襲行動被迫取消。

第二天,國防軍給另一戶人家打電話,沒想到,同樣的一幕再次發生。當天在作戰室的一名國防軍軍官回憶說:「當時我們明白,我們已經失去了戰術上的主動權。」

這讓國防軍陷入一個兩難境地。如果不轟炸這些房子,藏在地下室的火箭彈第二天就可能落在以色列。但由於房屋內有婦女和兒童,以色列無法進行轟炸。

這時,來自南部戰區司令部的幾名軍官想到一個新辦法:先打電話,等居民爬到房頂後,命令附近的武裝直升機向房頂的角落發射小型飛彈。他們考慮使用彈頭很小、彈片散布面有限的飛彈,只要把控得好就不會造成人員傷亡。

在最早使用這一新戰術的一個案例中,國防軍先按照常規程序,給一棟三層樓建築中所有住戶打電話。根據以色列情報,該建築地下有一個大規模哈馬斯武器儲藏點。電話這頭的國防軍軍官用阿拉伯語敦促居民在這棟樓被轟炸前立即離開,這些居民並沒有被嚇到,他們爬到屋頂,朝著天上他們看不見的無人機揮手。很明顯,他們並不打算離開。

這時一架武裝直升機接到命令,朝建築旁的空地發射機槍彈。站在樓頂的部分居民明白了國防軍的意思,匆忙離開了那棟建築。但意識到自己的房子可能會被摧毀,很多年輕人堅定地留在屋頂。

這時,飛行員得到命令使用飛彈攻擊屋頂的一個角落。當飛彈擊中建築後,留在屋頂的人明白自己的存在並不能阻止以色列摧毀這棟建築,於是也選擇了逃跑。最後,空軍可以從容地轟炸這棟無人建築。記錄轟炸過程的視頻顯示,建築的倒塌導致藏在地下的武器庫發生一系列二次爆炸。這一次,以色列徹底「敲破」了巴勒斯坦人的屋頂。

使用新戰術後,以色列國防軍發現平民傷亡人數不斷下降。2002年,平民和戰鬥人員的死亡比例為1∶1,也就是說,國防軍每消滅1名戰鬥人員,就會有1名平民喪生。截至2009年初,這一比例下降到1∶30。

這一比例的下降一方面是由於國防軍獨特的戰術,另一方面,空襲中使用的大量精確武器和智能炸彈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在「鑄鉛」行動中,國防軍在加薩走廊發射了超過5000枚飛彈,其中81%為智能炸彈,這一比例在現代戰爭中是史無前例的。相比之下,在2003年伊拉克戰爭爆發初期,多國部隊所使用飛彈中只有68%為智能炸彈;在1999年的科索沃戰爭中,這一比例只有35%。

隨著平民傷亡的減少,以色列政府對國防軍作戰能力的信心得以提升。由於國防軍在成功清除激進分子目標的同時將平民傷亡降到最低,國際社會對以色列的施壓也小多了。

2014年7月25日,在約旦河西岸城市拉姆安拉,人們參加在以色列「護刃」行動中喪生的巴勒斯坦人的葬禮。圖源:新華社(法迪·阿奧裡攝)

發生在美國的「9·11」襲擊事件是定點清除戰術的重要轉折點。在這次事件後,美國發現了穿著平民衣服、藏在婦女兒童當中的武裝分子。為此,美國派出一個高級軍事代表團訪問以色列,到南部戰區司令部學習以色列在加薩走廊追捕激進分子的經驗。他們感興趣的不僅是以色列國防軍運用的戰術,還包括國防軍將線人、辛貝特特工、高科技偵察手段、軍事情報分析員和空軍等因素進行充分整合的能力。

隨後,布希政府也決定在阿富汗和伊拉克使用定點清除戰術。2009年後,新任總統巴拉克·歐巴馬擴大了這種戰術的適用範圍,針對許多恐怖組織和國家發動了定點清除行動。2016年,美軍透露他們在空襲伊拉克「伊斯蘭國」目標時也使用了「敲屋頂」戰術。

起源於以色列的定點清除戰術成為反恐戰爭的全球標準。但為什麼是以色列?這樣一個小國,如何能制定打擊恐怖主義的世界標準?

5

特殊培訓

這個問題可以在特拉維夫兩座普通大樓裡的工作人員身上找到答案。這兩座大樓位於城市的不同方向,一座是辛貝特總部,這裡聚集著以色列最優秀的一線特工,另一座是以色列軍事情報局總部,許多原始情報都匯聚到這裡由年輕的國防軍戰士和軍官進行分析。在這兩棟大樓裡,以色列的創新戰術、高科技武器與情報特工和分析員構成的人才庫被有機整合在一起。

在聲望上,拉卡茲課程之於辛貝特就像以色列空軍飛行學院之於國防軍一樣重要。每年,數千名25—30歲的以色列公民都為加入這個課程展開激烈的競爭,但入選者很少,能完成培訓的就更少了。

參加該課程的人員首先需要在被稱為「烏爾潘」的辛貝特語言學校上課。在建國初期,大多數拉卡茲學員都出生在阿拉伯語國家,他們在一次次移民潮中來到以色列。而最近20年,許多報考者都不會阿拉伯語,不過經過為期42周的強化訓練後,他們都能說一口流利的阿拉伯語,能同巴勒斯坦商人、政客和農民自由交流,還能在網上用阿拉伯語通信。他們不僅精通語言,還能熟背《古蘭經》,熟知希伯倫地區巴勒斯坦人的習俗和文化,了解他們和傑寧、加沙等地巴勒斯坦人的區別。

從烏爾潘畢業後,拉卡茲學員將被送到辛貝特情報學校進行為期10個月的培訓。在這期間,培訓者將放棄之前的身份,成為以色列反恐無形戰線上的一員。與此同時,培訓者還會得到一個化名,不管是在僱傭線人時,還是在特定地理範圍的責任區內從事其他活動,他們都使用化名。

一名優秀的拉卡茲學員要不斷深化自己對責任區在人口結構、社會經濟、政治和文化上的了解。他要不斷熟悉不同部族、非政府組織的成員,掌握當地富人所居住街道的地形,甚至得知道昨天誰結婚了,誰在父親病逝後能得到一大筆遺產。

經過訓練的拉卡茲學員對一切保持懷疑。當他看到一名婦女披著頭巾走在街上,他必須仔細排查,確保她不是一名以色列追捕多年的恐怖分子;當希伯倫舒哈達街的商店罷工停業,他必須思考,這裡是否有人準備發動恐怖襲擊;當納布盧斯附近的巴拉塔難民營有幾個居民突然購買大量罐裝食品,他必須想到,他們是不是藏匿了通緝犯或被綁架的以色列士兵。每一名辛貝特特工都堅持這樣的原則:「並非每件事都像你表面看到的那樣。

2019年8月23日,在加薩走廊與以色列交界地區,巴勒斯坦示威者向以色列士兵投擲石塊。圖源:新華網

拉卡茲學員的工作內容也在不斷變化。以前,激進分子小組的結構非常明晰,每個小組的負責人都有一個助手,手下還有一批固定的成員。現在,激進分子小組可由海外總部進行指揮,成員雖然都來自約旦河西岸,但互不相識。2015年,辛貝特就在約旦河西岸發現了指揮部門設在加沙、卡達甚至土耳其的激進分子小組。

在這類激進分子小組中,雖然成員相互不認識,但每一名成員都構成暴力襲擊的重要一環。比如,第一名成員負責購車,將車停在第二名成員租好的房屋旁,第三名成員在汽車內安裝炸彈,第四名成員將車開到目標附近,最後,第五名成員通過電話引爆汽車炸彈。

2014年夏天以色列打擊加薩走廊哈馬斯的「護刃」行動中,拉卡茲學員和國防軍納哈爾旅的戰士們一同進入加沙北部的貝特哈農。拉卡茲學員對當地的了解讓納哈爾旅的步兵軍官非常驚訝:他們熟知街道和部分居民的名字,甚至知道哈馬斯激進分子家中廚房暗門後藏著什麼。戰士們進入加沙前就知道了這一切。

為了獲取這些信息,除了線人提供,對加沙地形的研究也很重要。以色列空軍在訓練中使用了一種特殊的模擬器,飛行員可以在執行任務前通過模擬器操作虛擬飛機演練轟炸操作,模擬器中的地形和未來目標附近的一模一樣。

以前,來自約旦河西岸和加薩走廊的威脅主要是槍擊、石塊、燃燒瓶,有時威脅也來自組裝管狀炸彈和路邊炸彈的炸藥實驗室。但近幾年,辛貝特的拉卡茲學員還需要關注地道、飛彈的研發和生產、伊朗飛彈的走私以及哈馬斯對無人機的使用。拉卡茲學員這會兒可能同一名巴勒斯坦商人在聊稅收和加沙煩瑣的進出口手續,幾分鐘後又會和一名挖地道的人聊天,了解最近走私到加沙的一款新型火箭彈的尺寸和型號。

這項工作是頭腦的競爭,必須不斷嘗試領先對手一步。

6

精銳單位

在特拉維夫另一邊也有一座很不起眼的建築,這裡是軍事情報局總部。以色列搜集到的所有情報都被匯集到位於總部的情報研究處。該處的工作就是將從間諜、衛星、無人機、媒體等信息源獲取的海量數據進行篩選和分析,並對未來形勢進行預判。

伊朗會違反2015年同美國為首的西方大國(被稱為P5+1)籤訂的協定嗎?馬哈茂德·阿巴斯會無條件答應同以色列重啟和平談判嗎?約旦阿卜杜拉國王的政權究竟是否穩定?

對於這些問題,情報研究處需為以色列軍隊和政治領導人提供最合理的預判。這是一項非常複雜的工作,牽涉許多不斷變化的因素。

2014年8月中旬,許多情報分析員聚到一起開了一次非常重要的會議。他們在進入會場前將手機放在場外一個棕色的特殊盒子裡。伊朗、真主黨和哈馬斯正在對以色列進行竊聽,即使關機,手機仍然可能通過遠程控制被用作竊聽設備。

戰士們將這個辦公室簡稱為「沙特茲」,只有擁有最高安全權限的官員才能進入。房間的入口是一扇厚鋼板做成的門,通過旁邊的電子鍵盤控制。閉路攝像頭對這裡保持全程監控。

房間裡另一扇通過密碼鍵盤控制的門通往一個小型作戰室,室內有很多電視屏幕、電腦和能直接接通相關國防軍和辛貝特辦公室的加密電話。在這裡,不間斷值班的戰士們緊盯著屏幕,分析各種畫面,為無人機操作員提供尋找目標的線索。這些工作看似徒勞,一旦成功,收穫巨大。

圖為以色列士兵正在訓練使用「雲雀」無人機。圖源:新華網

「沙特茲」是以色列軍事情報局的一個精銳單位。每次在加沙開展行動前,該小組的成員都會負責擬定暗殺名單,尋找那些以色列試圖消滅的目標。

為了做到這一點,「沙特茲」小組需要掌握關於目標的所有信息,包括他們的生活習慣、住所、經常去的地方,有時還包括他們的幽會之處。這些信息需要不斷更新,以便在襲擊命令下達後他們能知道在哪兒可以找到目標。

讓我們回到2014年8月的會議。在會上,情報軍官們提出了幾個重創哈馬斯從而使其放棄火箭彈襲擊的方案。他們很快達成一個共識:必須清除哈馬斯高級別激進分子。國防軍知道他們當中很多人的位置,但問題是,他們大多隱藏在醫院、清真寺等地,或故意讓很多平民生活在他們的住家周圍。考慮到附帶毀傷,特別是對平民造成的傷亡,大多數襲擊行動都無法順利開展。

但這次會議明確地提出一個新的方針:全天候搜集高價值目標的信息,增加可行的襲擊目標。與此同時,安全內閣隨時可能授權這些分析員消滅某個哈馬斯高級別激進分子,他們必須做好充分準備。

7

S的故事

一個星期五,連續11個周末都在值班的S中尉(根據以色列國防軍的規定,任何出版物不得公布情報軍官的全名)難得有機會休息一會。但沒過幾小時,他的「山玫瑰」手機(Mountain Rose,軍隊配發的一款由摩託羅拉公司生產的加密手機)突然響了起來,電話裡,他的指揮官說:「行動被批准了,我們現在去找古勒。」

原來,安全內閣剛剛批准了對哈馬斯的資金募集者穆罕默德·古勒進行定點清除。古勒之前將數百萬美元調撥到該組織的武裝部隊,並資助了多條通往以色列的地道的修建。但相對於他手頭一沓沓的美元和謝克爾,他頭腦裡的信息更有價值。他知道銀行帳號,熟悉開羅和安曼可靠的貨幣兌換人,也知道在埃及邊界通過哪些走私地道能將錢運到加沙。

「沙特茲」的電腦屏幕顯示著無人機從古勒家上空發回的畫面。他一直和妻子以及3個孩子躲在家裡,但根據最新情報,他妻子準備帶孩子回一趟娘家,古勒將有一段獨處的時間,這正是以色列苦苦等待的時機。不久後,一輛汽車停在他家門前,古勒的妻兒上了車。但不到1分鐘,古勒也走出了房子,來到車上,駕車離開。無人機確認了車上沒有其他人。

從家裡出來時,遠處以色列空軍轟炸該地區的爆炸聲並沒有讓他感到害怕。「沙特茲」軍官已經對他可能經過的道路進行了分析,並確定了一些理想的襲擊地點,最終選擇了一個既能殺死古勒又不會傷及他人的地點。在這一過程中,國防部部長和國防軍總參謀長還打來電話,詢問行動進展。負責指揮這次行動的是一名正在值班的空軍高級軍官,只有他能下達最終襲擊命令。

無人機跟蹤了古勒一段時間,他將車開到另一戶人家,從車上拖出一大袋東西,可能是交給一組哈馬斯人員的現金。雖然已經得到授權,但這位空軍指揮官還在等待時機,他希望不造成任何平民的傷亡。當飛彈最終發射後,每個人都屏住了呼吸。強烈的爆炸炸碎了古勒的那輛銀色小轎車,他當場死亡。許多美鈔被炸到半空中,然後飄落在街道上。

S中尉剛服兵役時在空軍管理新兵,後來被提拔為排長。由於人格魅力和領導能力都很出眾,很快被空軍高層看中,當時高層正在發掘一批聰明的創新型軍官從事空軍情報工作。具體而言,這項工作包括研究襲擊選項、創建目標庫、思考追捕通緝人員的創新方法。

經過3年的訓練(其中包括極為苛刻的安全和人格測試),S被任命為一個情報單位中追蹤加薩走廊高級別激進分子的負責人。他掌握了情報工作的竅門,知道如何拼湊各種零散的信息,準確地預測那些同以色列鬥智鬥勇的目標人物未來的行為。幾個月後,他又負責指揮兩個研究小組,才20多歲的S和同事們一起,開發出一種用於軍事情報工作的特殊研究工具。

圖為正在以色列起飛的「蒼鷺」TP無人機。圖源:以色列航空工業公司

許多年輕的國防軍戰士像S一樣在關鍵崗位工作,他們認為相對於世界其他情報部門,年輕人擔當重任的做法是以色列的一大特色。他說:「我們迫切希望改變現狀。我們經常談論如何進行創新,提出顛覆規則的方式和想法。這絕對是一個優勢。」

在以色列,像S這樣的年輕情報分析員能夠直接同軍隊和政界高層見面。他們在工作中逐漸成長,不斷隨機應變,處理突發情況。對S和他的同事而言,戰場從來就是近在咫尺的。

他說:「我的工作歸根結底是為了自己,因為我在保護自己的家人、朋友和祖國。我每天都能看到自己工作的結果,就算當天看不到,也可以在下一場戰爭中看到。」

S和他的同事每天都會收到目標人物的日常行動情報,他們能猜到,目標出門是去見情婦還是探望母親,是去超市還是自助洗衣房。一旦這些分析員發現情況異常,他們有權發出預警,讓軍隊高層召開緊急會議。這些年輕人承擔的責任是其他西方軍隊無法想像的,但在以色列,這樣的軍官有數百名。

2017年2月8日,在以色列南部城鎮阿拉德,以色列國防軍正在進行巷戰演習。圖源:新華社/路透

據報導,以色列的定點清除戰術多年來被運用在國家各條戰線和相關「利益地區」。由於目標每天都在變化,以色列在這方面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中東正處於歷史性動蕩當中,傳統邊界也在變化,這一點在敘利亞表現得尤為明顯。

2011年敘利亞內戰爆發前,以色列情報機構監控的是一個主權國家和一支等級明晰的軍隊。但到2016年,敘利亞的局勢變得非常複雜,這裡有真主黨武裝分子、伊朗革命衛隊成員、蓋達組織小組和數千名「伊斯蘭國」武裝分子。一座敘利亞城市可能被巴沙爾·阿薩德控制,但幾英裡之外另一座城市卻被「伊斯蘭國」控制。

國際社會並不支持以色列的定點清除行動。在聯合國等國際組織內,以色列經常因為發起定點清除行動而被指控犯有戰爭罪和反人類罪,以及違反國際法。國際社會的持續施壓迫使以色列加強對行動開展和目標確定的法律監督。

由於周邊和整個中東地區的民族國家與常規軍隊的控制力在不斷下降,以色列雖然仍需襲擊對手的關鍵基地,但實現這一點變得極為複雜。

哈馬斯、真主黨或「伊斯蘭國」等組織沒有明晰的權力來源,它們通常沒有領土,更不要說明確的基地。但另一方面,它們始終擁有領導者,其關鍵指揮官或武裝人員的死亡能給這些組織帶來致命打擊,迫使其終止軍事行動。而這正是「沙特茲」的使命所在。

庫叔福利

庫叔的贈書活動一直都在!浙江人民出版社為庫叔提供5本《獨霸中東:以色列的軍事強國密碼》贈予熱心讀者。一份來自前線的調研報告,一部有血有肉的以色列史,強敵環伺下的彈丸之地,何以成為軍工強國?請大家在文章下評論,點讚最高的前5名(數量超過30)將得到贈書。

相關焦點

  • 以色列+美國對伊朗只能搞暗殺,為何不直接開打?美國比誰都明白
    伊朗高級要員連續被暗殺,很多人都認同一個道理:伊朗沒有能力報復美國或者以色列。但是反過來的一個問題也是經常討論的,既然如此,美國+以色列難道還打不下一個伊朗?搞暗殺能解決根本問題嗎?這個問題不止探討過一次,而目前我們可以下這樣一個結論:對於美國而言,這是打垮伊朗成本最低的投入。
  • 美國情報官員:以色列是暗殺伊朗核科學家黑手
    事發現場海外網11月28日消息,據《紐約時報》28日報導,有美國情報部門人員認為,是以色列方面暗殺了伊朗核科學家穆赫辛·法克裡扎德,目前尚不清楚美國是否事先了解這一行動。《紐約時報》28日在一篇報導中透露,「一名美國官員與其他兩名情報官員稱,以色列是襲擊這名科學家的幕後黑手。」目前尚不清楚美國是否事先了解這一行動,但「以色列和美國是最親密的盟友,並長期交換有關伊朗的情報。」報導稱,五角大樓的前中東地區最高政策官員麥可·穆爾羅伊(Michael P.
  • 伊朗暗殺事件真兇曝光?關鍵時刻美國說話了,以色列被「賣」?
    美國公開指認,以色列被「賣」?不過,國際上有非常多的消息指向美國和以色列。有一名匿名的川普政府官員曾透露,此次暗殺活動的幕後黑手是以色列,但這位官員並沒有透露川普政府是否在行動之前就知道了這則消息。
  • 伊朗被暗殺核專家還有另一身份?以色列摩薩德:2018年就著手暗殺
    而且在報導中還夾雜了一個非常震驚的消息,法赫裡的真實身份根本沒人知道,這個伊朗核彈之父被政府以及軍隊隱藏的很深,甚至在軍隊中只有一個人知道他的真實身份。但以色列特工在2018年就發現了德黑蘭附近郊區的一個地方不對勁。隨後以色列情報機構和特種部隊聯手對該地區進行了潛伏以及偵查。目前並不清楚他們使用什麼手段進入了該機構的內部。
  • 前以色列情報官:暗殺伊朗科學家,或是蓬佩奧和以色列「合謀」
    前以色列軍事情報局負責人亞德林受訪時猜測,美國、以色列顯然存在某種程度的「合謀」。他揶揄道,美國國務卿蓬佩奧上周曾訪問以色列,「顯然不是過來喝酒的。」美國政府交接的敏感時期,伊朗頂級核物理學家法克裡扎德27日遇刺身亡,進一步攪動中東局勢與伊核問題走向。
  • 伊朗科學家遭暗殺,以色列:全世界都應該感謝以色列
    11月30日,伊朗官方公布了4名嫌疑人,開始全國範圍抓捕行動,不過通過照片看,這些人都沒有以色列西方人面孔,而是波斯人面孔。兇手是誰?動機是什麼?伊朗政府一臉抓瞎。但是美國的一家媒體透漏了一些真假難辨的消息。
  • 打破沉默作風,以色列稱與暗殺事件無關:曾暗殺多名伊朗核科學家
    伊朗首席核科學家法赫裡·扎德在德黑蘭大街上被暗殺的消息爆出後,大多數人都認為這是以色列摩薩德所為,甚至伊朗官方也這麼認為,並宣稱會對以色列進行報復,不過,以色列內閣部長哈扎比卻表示對此事不知情,「誰做的這件事我毫不知情,我什麼也沒說並不是因為我對此負有責任,而是我真的不知道。」
  • 以色列外交部拒絕評論暗殺事件 伊朗核科學家遭暗殺事件始末
    伊媒:以色列為暗殺事件幕後黑手針對伊朗高級核物理學家法克裡扎德遭襲擊身亡,伊朗國內輿論普遍認為以色列是本次暗殺事件的幕後黑手,意在讓中東局勢再次緊張。伊朗法爾斯通訊社發文稱,一直以來,以色列情報組織認定穆赫辛·法克裡扎德為伊朗高級國防官員,其曾任伊朗物理研究中心負責人。
  • 59歲伊朗核武專家被暗殺,車內全是鮮血!美國和以色列聯合下手?
    伊朗官員稱,這次襲擊是以色列的恐怖主義暗殺行動,並發誓要報復。而這次事件很可能與美國有關,也會影響拜登政府與伊朗方面的接觸。但是伊朗在一年中居然暗殺了兩個關鍵人物,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本身也是一個關鍵問題。Fahrizade遭遇襲擊的地點,在阿布薩德山區,首都德黑蘭北部的一條林蔭道上。
  • 伊朗核科學家被智能機槍暗殺,真是以色列幹的?
    法赫裡扎德身為伊朗核計劃的領軍人物,他的死不僅重創了伊朗核工業,同樣也導致伊朗和美國、以色列等國關係惡化、劍拔弩張。不過,雖然伊朗和美國的矛盾才是伊核問題的頭號重點,但對於伊朗來說,此次暗殺行動的最大幕後嫌疑人不是美國,而是以色列。
  • 摩薩德高官以色列首都遇刺,美國人早已忍不住
    現場的子彈只來自兩方面,一方面是暗殺人員採用的遙控自動機槍,另一方面則是來自11名保鏢的武器。隨後裝載有自動機槍的汽車發生了爆炸,伊朗方面收集到的碎片顯示,當中的電子設備基本符合以色列軍方的規格。以色列摩薩德高官中招!12月6日,以色列方面著名的摩薩德組織高官法赫米·希納維遇刺身亡。
  • 美媒稱伊總統有意暗殺川普,伊朗打臉:暗殺是美國以色列的標誌...
    【環球網軍事頻道】據「今日俄羅斯」(RT)1月2日報導,伊朗外交部發言人賽義德·哈提卜扎德當地時間1日否認有關伊朗方面要暗殺川普的報導內容,並表示「暗殺外國領導人的懦弱行為是美以兩國的標誌」。
  • 暗殺伊朗核物理學家兇手已確認,果然與美國脫不了干係
    伊朗高度懷疑以色列此次暗殺行動背後有人協助,不然也不會成功完成暗殺行動。在美國和以色列互相指認對方為兇手後不久,伊朗方面通過調查也確認了該暗殺事件美國難逃干係。雖然他沒有透露是誰,也沒有說明哪些人被逮捕,但是這些人終會受到「果斷報應」。值得一提的是,伊朗政府並不會息事寧人,而會採取「多層次措施」展開「報復行動」。因拜登此前談到「同歐洲國家結盟」這一話題時表示要對俄羅斯、伊朗等國實施對抗性政策,所以阿卜杜拉希安認為拜登上任之後,伊朗同美國之間的關係不見得會好轉。
  • 摩薩德「不講武德」,以色列特工是實戰王,暗殺能力當世無雙
    猶太教先知麥蒙尼德曾說「敵若欲殺你,你應先殺敵」,強調若有事物威脅到自己生存之時,我們應該先下手為強,佔據先手上風,這樣才能活下去,才有捍衛自己生存的可能。以色列由於立國之時,跟周邊的國家不管是信仰還是歷史傳承上都有斬不斷、理還亂的矛盾。
  • 以色列已無回頭路,若伊以開戰誰輸誰贏?張召忠:其中一國或遭殃
    前段時間伊朗核科學家法赫裡扎德被暗殺一事在國際上引起轟動,雖然一直沒有任何國家或組織表示對此事負責,但是在伊朗的調查中卻發現了一些蛛絲馬跡,尤其是他們在事發現場發現了以色列生產的武器,種種跡象都將幕後黑手指向了以色列,暗殺事件很可能就是由以色列情報機構摩薩德做的。
  • 【以色列外交部拒絕評論暗殺事件】59歲的伊朗首席核科學家穆赫森...
    【以色列外交部拒絕評論暗殺事件】59歲的伊朗首席核科學家穆赫森·法赫裡扎德11月27日在首都德黑蘭附近的一個城鎮被暗殺。伊朗方面認為以色列與此次事件有關。目前,以色列外交部發言人拒絕就伊朗核科學家法克裡扎德遭暗殺一事發表評論。
  • 伊朗這次來真的了,暗殺核專家兇手落網,以色列罕見保持沉默
    據北京日報報導,伊朗這次來真的了,在針對暗殺事件發出報復的聲音後不久,暗殺核專家的部分兇手就宣告落網。值得一提的是,儘管伊朗一口咬定是以色列在背後作出這些舉動,而且指責這一行動還有美國的幫忙,但相比較於美國的「保持關切」,以色列卻罕見保持沉默,沒有否認也沒有肯定這一指控。
  • 東方智庫丨「公開」的暗殺:誰帶了個壞頭
    對於法赫裡扎德遇刺身亡,目前國際輿論主要關注四點:其一,法赫裡扎德究竟是誰?法赫裡扎德這個名字,民間並不很熟悉,但在國際核領域早已有名,而且鼎鼎大名,因為據美國媒體報導,美國和以色列當局特別是情報機構,早已將其視為眼中釘。
  • 以色列如何逃脫暗殺罪責?如何敢逍遙法外?問題或出在伊朗內部
    在過去十年中,至少有六位伊朗科學家被謀殺,一半以上都是以色列的"傑作",穆赫森·法赫裡扎德不是第一個,很可能也不會是最後一個被以色列人謀殺的伊朗科學家,如以色列媒體挑釁的那樣,"伊朗沒有一個科學家是安全的"。現在的問題是,以色列是如何進入到一個主權國家,還能順利完成暗殺的?這樣一個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小國是如何屢屢逃脫謀殺罪責的?
  • 暗殺伊朗核科學家的是不是以色列?隱蔽戰線的鬥爭從未停止
    伊朗的核科學家被暗殺,伊朗發誓要報復,其實我們都知道,基本上就是以色列幹的。摩薩德幹這個事,非常輕車熟路,大家看看歷史,看摩薩德是怎麼追殺的,怎麼暗殺的。尤其像當年「黑色慕尼黑」,慕尼黑奧運會的時候,以色列猶太人的運動員被巴勒斯坦激進的下屬的組織綁架,最後全部死亡。以色列對巴勒斯坦的遊擊隊員進行了全球範圍之內的追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