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山東青島。某小區業主反映,稱家裡換了數字電錶後,20天的電費比前三個月加起來還要高。小區很多居民也都發發現這一情況,當他們來到物業討說法時,對方更是語出驚人,稱之前電錶測的都不準,白白讓業主們佔了這麼多年便宜,現在是數字電錶要更精準一些,一切都是按表收費。
一位女業主說,他們所住的公寓是在2018年交付的,三年以來,業主們與物業之間一直就矛盾不斷,主要體現在電費收取方面。因為公寓並非直供電,每個月都由物業先收取,最開始每度電是0.92元。來經業主多次投訴後降為0.69元。本來按照規定,物業在收費時損耗不得高於12%,但業主們感覺收費還是很高,為此他們要求物業公示用電信息。
最後在有關部門協調下,物業只公布了一個月的交費清單,就好像是在做樣子,之後業主們再問為什麼不公示了,物業也不做任何解釋,直言就是不想發出來。今年11月份,物業以防範個別業主不交電費為由,為業主們更換了數字電錶,可是就在換完電錶沒多久,業主們就發現了蹊蹺。
一位業主介紹,換電錶之前9月到11月一共用電93元,可換了新電錶後剛用20天就交了112元的電費。業主們就懷疑是物業在裡面動了手腳,因為之前把電費降了下來,現在想通過把電錶調快,來彌補之前的「損失」。有人在業主群裡問物業是什麼情況,對方就一直假裝看不到,不做任何回復。
事情曝光以後,物業工作人員回應,稱在得知新裝電錶出問題後,已經在第一時間對三戶人家進行了處理,把新老電錶同時安裝,對比48小時的用電數據。現在結果還沒有出來,不過物業人員已經把問題反饋給廠家,對方稱電錶都符合標準,沒有問題。物業人員猜測可能是由於最近天冷了,很多家裡都開了空調,導致電費急劇上升。數字電錶還是很準確的,不會出現異常情況,多用的電費肯定也還是業主們自己用了。
對於業主反映的其他問題,物業負責人表示,之所以會採用新電錶,是因為每年的電費就需要100萬左右,但只有40%的業主能準時交費。用上新電錶後,以後業主如果不交費就會自動斷電。以前也考慮過給業主安裝直供電,但費用下來在500萬左右,每戶平均要1萬元,業主們不同意,所以才會有這麼多事情。對此業主們反駁到,是因為物業不按照約定每月公示清單,才會有人不交費的。目前,該事件還在進一步處理當中。那麼你認為,到底是誰的責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