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我們會經常聽到別人說,我們是一家小微企業,在稅上有減免,以及政策上會有補助,做財務的人,肯定很清楚。
那什麼叫小微企業?
其實小微企業,不僅僅是一種類型的公司,而是小型企業、微型企業、家庭作坊式企業的統稱。
怎麼判定一家公司是不是小微企業,有個很簡單的方法,就是在天眼查和企查查等網站上,一查就知道,比如我們搜某家公司,上面有帶"小微企業"的標識,就是小微企業,搜索的結果如下:
企查查
天眼查
而我們找工作,都希望進一家大公司,因為一般情況下,大公司的制度會比小公司更加完善,只有極少數情況下,小而美的公司比大公司好。
既然說了小微企業,又說了大公司,那麼企業的大小,是怎麼劃分的?
我們國家是根據從業人員,營業收入,資產總額等指標或替代指標,來劃分的,一般劃分為大型,中型,小型,微型企業四種,各行各業的劃分標準如下:
圖片來自網絡
當然從表中,你可以看出,不同行業的定義是不一樣的,所以你給自己所在公司下結論時,先看下公司在哪個行業,然後根據標準來定義。
農,林,牧,漁業,建築業,房地產開發經營這三大類,判定公司大小,不以從業人數為標準外,其它行業都是有從業人員這個定性要求的,為何沒有從業人員這個要求,你可以仔細想想背後的原因。
如果你在這幾個行業,誰跟你說,我們公司有多少人,我們就是大公司,那他就是忽悠你了,因為不能通過從業人數的多少來判定公司大小。
但是萬變不離其宗,判定公司大不大,簡化就是2個因素:市值和員工數。
這裡的市值,不一定是上市後的市值,也可以是公司目前的營業額,毫無疑問的說,市值高的公司,大部分情況下,薪酬福利要比小公司好很多。
當然,今天的文章不談市值,而是通過上面的文字介紹,我們知道,要進大公司,可以通過員工數來判定,所以我們找工作,投簡歷,可以通過勾選企業規模來刷選,舉個例子,前程無憂的選項如下圖:
那麼問題來了,招聘網站上的公司,顯示的人數,是不是真實的?
其實這個問題,不是空穴來風,而是事出有因。
幾個月前,接到一個面試電話,我問HR: "你們公司有多少人",她告訴我有1000多人,當時我覺得,有1000多人,那這家公司規模還可以,屬於大公司了,我就跟HR說,你把面試邀請發到我郵箱吧。
因為白天工作,沒有在意,晚上打開郵箱,是有收到面試邀請,然後我在網上背調這家公司,發現一個問題,人事發給我的面試邀請是一家新成立的公司,公司人數不足50人,也就是圖二這家,那為什麼跟我說有1000多人,這不是忽悠我嗎?
當然,我不能坐以待斃,也不能大半夜,去找人事問原因,我通過人事發給我的面試邀請,然後找到來自哪個招聘網,順藤摸瓜來搜這家公司名,剛好搜到另外一家公司名差不多的公司,也就是圖一這家,我第一感覺就是圖二這家公司,是圖一這家公司的子公司,或者為了開發新業務,而新成立的公司。
我們做事情,肯定不能靠感覺下結論,要有事實依據,所以我把這兩家公司,同時在天眼查官網,查他們之間的關係,在股東信息這欄中,終於被我發現圖二這家公司,就是圖一的這家公司的子公司,此刻我豁然開朗,為何人事說他們公司有1000多人了。
所以,圖二這家公司的面試,那天當晚,我回了人事郵件,委婉拒絕沒有去了。
圖一
圖二
從這件小事上,不僅讓我對下文的方法更加熟練,而且讓我對公司人數有更深刻的理解。
如何通過網上了解一家公司?
同時也讓我對招聘網站上的公司,顯示的人數,產生了懷疑,不是不相信,而是我們看事情,不能看表面,也許表面光鮮奪目,實際背後一地雞毛,
回到本文標題,我們找工作時,招聘網站上的公司,顯示的人數,是不是真實的呢?
很多情況下,是有出入的,特別是有一小部分公司,就是假的。
所以我們不能通過招聘網站上面,顯示的人數作為判斷依據,而是要通過其它途徑來判定,這裡介紹一種簡單的方法,就是通過天眼查和企查查,來查公司的人數,也就是看這家公司規模和參保人數。
舉個例子,就拿上面我收到面試邀請的這家公司來說:
第一,我們看招聘網上顯示的人數,比如某直聘網,上面顯示這家公司是500-999人。
第二,我們在企查查和天眼查,看下公司的實際規模和參保人數,數據如下圖:
企查查
天眼查
第三,通過對比招聘網和天眼查&企查查數據,看下出入大不大,如果不大,那就是真實的,如果大的離譜,肯定是假的。
你看招聘網上,顯示是500-999人,實際才50人不到,要麼就是把母公司的人算進去了,要麼就是假的,這麼做的目的,就是怕你不去面試,招不到人。
當然這裡有個疑問,難道企查查和天眼查的數據就一定正確嗎?
也不一定,但90%以上的公司是對的,因為剩下的10%有如下因素影響:
1>. 公司規模擴大了或者變小了,人數沒有及時更新。
2>. 有的人員,沒有買社保,所以參保人數和企業規模會有出入,但不會太大。
3>. 有的公司,他要求天眼查和企查查上面不顯示公司規模和參保人數,這不能100%說這家公司差,只是規模不大而已。
所以天眼查和企查查的數據,還是有借鑑性,能夠讓你沒有入職前,就能知道這家公司發展情況如何,規章制度是否完善,工作的穩定性如何等,都可以通過員工數來做大致判定。
最後,還有一個問題,這種出入很大的公司,值得去嗎?
沒有非黑及白的答案,但我建議你不要去,不過,最終還是看你自身情況,如果你在職跳槽,那就不要去了,包括面試,如果你失業很久了,如果是面試,還是可以去,因為再差的公司,去面試也是一種寶貴的經驗,見過差的,才能珍惜好的,如果急需一份工作過渡,那麼也可以去下,不過工資不要低於行情價,不然進去又累,同時工資低。
其實本文是如何通過網上了解一家公司,這篇文章的續篇,讓你通過細節來判定一家公司怎麼樣,避免讓你少走彎路,事業發展更加順利,目前背調一家公司,如何背調,本文是第4篇,其它3篇如下,你可以好好看看。
如何通過勞動合同,判定一家公司的好壞?
如何通過網上了解一家公司?
試用期內,如何快速了解一家公司?
寫到這裡,本文結束,祝大家都能進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