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乘用車發動機工廠本月26日開工

2021-01-13 網易汽車

2010-06-22 16:12:46 來源: 網易汽車

舉報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為網易汽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網易汽車6月22日報導 網易汽車從東風乘用車公司獲悉,6月26日,年產30萬臺的東風乘用車發動機工廠,在東風乘用車武漢工廠廠區開工建設。

早在三年前東風汽車公司規劃東風乘用車項目時,就為東風乘用車發動機工廠項目預留場地。根據規劃,東風乘用車發動機工廠位於東風乘用車公司武漢工廠,佔地面積72000平方米,一期建設用地32000平方米。預計2011年下半年竣工投產DFMA16系列發動機。投產時年產能達到6萬臺,一期年產能達到30萬臺。DFMA16-40發動機批量生產以後,將裝備東風風神系列乘用車。

東風乘用車發動機工廠將陸續投產1.6系列發動機(DFMA16-40、DFMA14-40、DFMA14T-40等),2.0系列發動機(DFMB20-50、DFMB20T-50、DFMB24-50等)。新開發的機型將逐步在工廠投產。

本文來源:網易汽車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東風發動機工廠本月26日奠基 首先投產DFMA16
    6月22日,來自東風集團內部的消息稱,東風集團乘用車發動機工廠將於本月26日正式奠基,並將於明年首先投產DFMA16系列發動機。網易汽車6月22日報導 6月22日,來自東風集團內部的消息稱,東風集團乘用車發動機工廠將於本月26日正式奠基,該工廠佔地將達到32000平方米,一期年產能達到30萬臺,預計2011年下半年竣工,並首先投產DFMA16系列發動機。
  • 【專題】東風汽車有限公司東風日產乘用車公司
    東風汽車有限公司東風日產乘用車公司(以下簡稱東風日產),成立於2003年6月,為東風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實物形式出資83.5億元)與日產自動車株式會社(以現金形式出資83.5億元)共同投資的東風汽車有限公司(總部位於武漢)旗下的事業單元,從事NISSAN品牌乘用車的研發、採購、製造、銷售、
  • 東風乘用車榮獲卓越品質金口碑獎 堅持產品品質為核心
    3月13日,在2018中國汽車品質論壇暨卓越汽車口碑榜評選頒獎典禮上,東風乘用車榮獲「2018中國汽車卓越品質金口碑獎」。該獎項自2月26日至3月10日,通過網絡投票、專業媒體評選兩大渠道甄選而來,包含著市場與專家的雙重肯定。
  • 東風乘用車迎來總經理/德國車業或將裁員10萬/蔚來副總裁將離職
    (來源:海馬汽車官微)丁紹斌出任東風乘用車總經理 張祖同分管神龍、東本據報導,2020年3月31日早9點,東風乘用車公司舉行幹部任免會議,東風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竺延風遠程參會並講話,東風汽車有限公司副總裁丁紹斌出任東風乘用車總經理。
  • 東風皮卡變乘用車,搭寶馬1.8T發動機,車尾平板大床不輸房車
    東風皮卡變乘用車,搭寶馬1.8T發動機,車尾平板大床不輸房車我們今年一直都在說皮卡很火,但是有一點我們不得不說,皮卡目前仍未全面解禁,為了能夠讓皮卡和乘用車一樣,很多廠商選擇了原廠給皮卡加上後蓋來規避政策,雖然這種車型樣子多少有點怪,但好處就是限制解除了
  • 一文讀懂東風汽車集團旗下整車產能規劃布局
    經過兩年的運作,2007年7月25日,東風乘用車事業部暨事業部黨委作為東風汽車公司新興事業單元掛牌成立。2009年6月9日,東風汽車公司根據乘用車事業發展需要,將東風乘用車事業部更名為東風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車公司。
  • 瑞浦能源與東風乘用車等籤署「換電聯盟」合作協議
    10月20日,來自瑞浦能源的消息顯示,在近日舉行的第五屆科技創新周中,作為東風風神E70項目的重點供應商之一,瑞浦能源與東風乘用車、秦歐動力、博眾精工一同舉行了「換電聯盟」合作籤約儀式,籤署「換電聯盟」合作協議。
  • 東風乘用車公司與湖北民生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戰略合作籤約發布會
    2月23日,東風乘用車公司與湖北民生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在武漢籤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攜手實施新能源車「彩虹計劃」,成立「彩虹計劃」專項辦。雙方秉承共商、共建、共享等新方式,就全面提升東風乘用車公司新能源車的銷售以及水平業務新事業,實現資源共享、共同發展,打造我國首家集汽車製造、汽車使用、汽車銷售、汽車金融、新能源汽車的售前、售中、售後為一體的綜合性服務平臺.同時湖北民生電子商務公司還將利用網際網路的有效新思維,應用新服務,拓展新能源車零售市場,助力我國汽車產業的轉型升級、漸進提升我國的車輛服務水平,擴大東風乘用車的市場佔有率。
  • 東風自主乘用車「十四五」突圍 傳統靠風神嵐圖扛大旗
    東風柳汽乘龍2021年銷量目標為10萬輛。產品方面,其計劃2021年將對重型、準重型、中型三大平臺進行全新升級,並布局智能駕駛+車聯網等智慧物流領域。東風汽車集團旗下的東風日產、東風本田、神龍公司等主要乘用車公司還沒有公布明年的具體營銷目標。 從截至11月底的銷售數據來看,東風汽車集團在特殊的年份整體穩住了銷售的大盤。
  • 大眾汽車沃爾夫斯堡工廠開工 高爾夫車型首先復產
    財經網汽車訊 大眾汽車沃爾夫斯堡(Wolfsburg)工廠開工。4月27日,大眾汽車發布公告稱,大眾乘用車品牌位於沃爾夫斯堡的工廠於當日恢復生產。大眾表示,首先恢復生產的是高爾夫車型。途觀、途安以及西雅特Tarraco車型將於周三(4月29日)恢復生產。公告內容顯示,沃爾夫斯堡工廠在第一周將採取單班制度,大約有8000名員工重返生產車間,產能為10%~15%(約1400輛)。該工廠下周將恢復多班製作業,產能提升至40%(約6000輛)。
  • 乘聯會:11月國內狹義乘用車銷量208.1萬輛,同比增8%
    中新經緯客戶端12月9日電據「乘聯會」微信號消息,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汽車市場研究分會(乘聯會)最新零售銷量數據統計,11月份國內狹義乘用車市場銷量達208.1萬輛,同比增長8.0%,環比增長4.5%;1-11月累計銷量1700.2萬輛,累計增速-8.3%。
  • 東風乘用車悄然換標,新標融合了科技感以及扁平化設計風格
    2020年3月12日,東風乘用車線上發布了全新SUV車型奕炫RV(參數|詢價)官圖,然而有心人卻發現,在這款車上陪伴東風乘用車7年半之久的「正圓形金屬銀雙飛燕」標識已經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款全新的,融合了科技感以及扁平化設計風格的品牌標識。
  • 候選技術:東風風神C15TDR發動機
    技術名稱:東風乘用車公司:東風風神C15TDR發動機參評獎項:人民匠心技術獎參評單位簡介:東風風神創立於2009年,是東風汽車集團旗下自主中高端品牌,在東風自主乘用車事業中居於核心地位。東風風神產品開發標準全面對標主流合資品牌,匯集東風集團最優產品研發資源,在產品布局實現了SUV+轎車+新能源三線並進。2020年,東風風神正式發布AEOLUS賽道標識,品牌邁向年輕化。參評理由:東風風神自主研發的C15TDR發動機,在國內發動機技術上取得最新突破。C15TDR發動機採用了高效抗爆震快速燃燒系統、深度降摩擦技術和智能高效熱管理技術。
  • CTR:2016年7月乘用車廣告投放月度簡報
    根據CTR市場研究-媒介智訊廣告監測數據顯示,2016年7月乘用車廣告投放環比下降2%,同比下降30%。
  • 70萬套發動機!青島首個一線品牌整車全資質總部企業開工
    半島記者 肖玲玲 通訊員 呂文波 孫大松70萬套發動機!7月6日,隨著北京汽車製造廠(青島)有限公司、五菱柳機、韓國藍星動力科技三方企業代表正式籤約,作為北京汽車製造廠(青島)有限公司整車製造總部基地產業園項目之一的70萬臺增程式發動機項目在青島萊西開工建設,將打造成為青島市規模最大的發動機生產企業。
  • 網紅產品誕生於此 探訪上汽乘用車寧德工廠
    許多朋友或許會好奇,這些高顏值產品實際可靠性如何,我們將走進新車的誕生地——上汽乘用車寧德工廠,為您一探究竟。介紹工廠本身之前,我想先來聊聊,為什麼上汽乘用車會把臨港、南京、鄭州之後的國內第四生產基地落戶寧德?這些年,提到寧德,您或許會馬上聯想到新能源動力電池巨頭寧德時代。
  • 自主商務車老將的反擊:瑞風獨立,江淮乘用車進入三品牌時代
    此外,整個江淮乘用車板塊都正處於轉型的關鍵階段。今年下半年,在大眾入股江淮汽車母公司江汽控股並增持江淮大眾之後,江淮乘用車就經歷了一系列調整。在今年9月份北京車展期間,江淮發布懸掛思皓車標的X8車型,思皓成為江淮汽車和江淮大眾的共用品牌。由此以來,江淮乘用車板塊實際上形成了江淮、思皓、瑞風三個品牌的架構。
  • 三分鐘回顧一周汽車熱點 小鵬汽車美股上市,緯湃科技為東風乘用車...
    03 零部件快訊 緯湃科技為東風乘用車量產集成式電動軸驅系統 緯湃科技已經開始將適配於東風乘用車的高度集成的電動軸驅系統(即EMR3)投入市場。
  • 2019年中國乘用車產能利用率跌至54%
    一邊是銷量的持續走低,一邊卻是因新建工廠的逐漸投發而繼續增加的產能,據乘聯會專家張明生透露,在2019年,我國乘用車產能利用率從2017年的66.55%降低至53.74%。圖片來源:乘聯會;年產能計算方式為每年250個工作日,每日雙班截至目前,已經取得工信部汽車生產企業目錄公告的汽車企業中有128家具有乘用車生產資質,位列中汽協2019年乘用車銷量統計表中的僅有82家企業(不包括企業的分公司)。
  • 東風風神、長安氫燃料乘用車亮眼!工信部339批目錄重磅發布
    值得注意的是,繼上汽大通、廣汽新能源之後,此次東風和長安再次帶來燃料電池多功能乘用車,還是非常讓人值得期待的。當然,還有一點可以看到,近幾年來,主流的燃料電池系統功率範圍持續提高,尤其在燃料電池示範政策積分細則出臺後,燃料電池系統高功率的趨勢更加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