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方對Sub-6G頻段資源的把控,導致美國內軍民頻段之爭持續
針對早前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批准利加多衛星通信公司使用L頻段部署5G網絡(簡稱「利加多」計劃),日前美國會兩名議員主導起草一份法案,公開反對聯邦通信委員會這一授權,並稱此舉目的是保護GPS全球定位系統免受商業移動通信的電磁幹擾。
「利加多」計劃何以引發美議員公開反對?L頻段有何特殊,為何引發爭議?其背後有哪些原因?當前,因「利加多」計劃引發的美國內頻段之爭再度引發關注。
兩種技術路線選擇
作為新一代蜂窩移動通信技術,5G技術是對4G技術的更新換代,其在高速率、低功耗、低時延、大規模設備連接方面體現出優異性能。國際標準化組織「第三代合作夥伴計劃」規定了兩個5G頻段範圍,一個是位於450MHz至6GHz之間,涵蓋傳統的2G、3G、4G通信頻段,並增加一部分新頻段。由於這一頻段範圍處於6GHz以下,因此又被稱為Sub-6G頻段。另一個是在24.25GHz至52.6GHz之間,該區間大部分頻率已進入毫米波(30~300GHz)範疇,因此被稱為毫米波頻段。使用Sub-6G頻段或毫米波頻段的5G技術均能大幅提升傳輸效能,但兩種頻率的區別也顯而易見。
一般來說,毫米波頻段可為數據傳輸提供更好的解析度和安全性,且傳輸速度更快、數據容量更大、網絡時延更低,但缺點是在通信傳輸中的信號衰減現象明顯。因此,在城市環境中要覆蓋相同區域,使用毫米波頻段需要部署更多基站。相比之下,Sub-6G頻段僅需在原有4G基站上加裝5G基站即可,建設成本低。
以上兩種頻段代表兩種技術方案。長期以來,美國專注在毫米波頻段開發部署5G網絡設備。這一技術方案需要先改善毫米波的傳播效率,相關技術成熟度更低,產品研發難度更大。因此,近年來美國將視線重新投向Sub-6G方案。此次利加多公司試圖在L頻段部署5G網絡,就是對這一想法的具體實踐。
頻段之爭由來已久
美國長期專注在毫米波頻段建設5G網絡,其實有不得已的「苦衷」。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美國的5G運營商很難獲得Sub-6G頻段的使用授權。早在冷戰期間,Sub-6G頻段中的大部分優質頻率被用於美國防通信領域,由軍方把持,民間機構無緣染指這一頻率範圍。在通信技術尚不發達的年代,人們對高速通信需求不高,美國內軍民頻率之爭尚不明顯。近年來,隨著移動通信技術迅速發展,美國內頻段資源分配偏重軍方的現狀,對其行動網路建設產生明顯制約,最終導致雙方頻段之爭白熱化。
事實上,早在2011年美國內就曾圍繞4G爆發過一次激烈的頻段之爭。當時,利加多衛星通信公司前身——光平方公司獲取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的臨時許可,可使用L頻段發展4G寬帶網絡。由於光平方公司計劃使用的這一頻段與GPS全球定位系統頻段相鄰,這一授權遭到美國防部及部分依賴GPS導航定位功能的政府部門一致反對。最終,美國以法律形式取消聯邦通信委員會對光平方公司的頻段使用授權。該事件直接導致光平方公司於2012年5月申請破產。
伴隨5G時代到來,專注於毫米波頻段的美國在5G發展戰略上步履維艱。為儘快擺脫困境,加快發展速度,2020年3月23日,美國白宮主持發布《美國5G安全國家戰略》,明確提出將提供更多5G商用頻譜、簡化5G基礎設施部署的審批流程、推動由私營部門主導的5G在國內推廣等,以此實現美國在5G通信基礎設施開發及管理方面佔據領先地位。
反方強大勝負難料
正是在上述背景下,4月20日,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不顧美國軍方反對,投票通過對利加多衛星通信公司使用L頻段授權。不出所料,這一做法引起軒然大波。5月,美國防部研究與工程部副部長格裡芬在參議院軍事委員會聽證會上強調,「利加多」計劃將對GPS全球定位系統產生幹擾,不希望在GPS接收器中聽到巨大噪音。6月,美國國會起草新法案配合軍方反擊,該法案已得到農業、運輸業、建築業和商業航空等行業組織的支持。
問題在於,美國防部與聯邦通信委員之間沒有隸屬關係,提出反對法案的兩名參議員所屬委員會與聯邦通信委員也沒有隸屬關係,均無法對後者直接實施壓力。因此,這項反對法案能否順利推進還很難說。更值得關注的是,此次利加多衛星通信公司可謂有備而來,他們汲取光平方公司的破產教訓,對反對法案進行新一輪全方位反擊。L頻段之爭究竟誰是最後勝者,且拭目以待。
【來源:中國國防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