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中國電科集團電科院進行了「蜂群」系統試驗,該系統演練了陸空發射、空中編組、精確打擊確實令人大開眼界,作為集群固定翼攻擊無人機實用價值很高。「蜂群」無人機具備對地察打、精確攻擊能力,這也是我國首個實用化無人機「蜂群」,同時在全球範圍內也是首個。
採用輪式卡車底盤,車廂具有48聯裝無人機發射器,機動方便如果一次出動多輛。黑壓壓的機群覆蓋之下,再加上對地察打一體和精準自殺式攻擊,不管是什麼目標都是壓力山大。
「蜂群」系統
「蜂群」自殺式無人機系統,單車發射就可以攜帶48架無人機,收納狀態和普通汽車差不多,機動性、隱蔽性都很強。而且考慮到實戰需要以及有效操控,這款「蜂群」無人機系統一次可以齊射200架,可以大批量機群完成對地面裝甲目標、火炮、機場、人員物資等形成強大威脅。
「蜂群」自殺式無人機系統
人類戰爭裝備史上從來都是矛和盾之爭不斷,有新的武器出來就肯定有對應克制裝備出現,比如一戰時英國人開著坦克初入戰場,把德國人嚇得直接後撤佔盡優勢。但隨著戰爭進行見多了之後,包括火焰噴射器、反坦克步槍的加入,英國坦克不再一枝獨秀慢慢大家都成了標配。
就在我們為中電科「蜂群」無人機系統歡呼時,大洋彼岸另一端的美國也展示了一款新裝備,反蜂群無人機「戰術高功率微波作戰響應器(THOR/索爾)。這場景不免令人聯想到新一代矛與盾之爭,大家有看過美國大片《天使陷落》的話,可以見到類似於中電科「蜂群」系統,雖然這是美國電影場景但並不影響美國可以在實戰中造出來。
《天使陷落》無人機
有矛必有盾,因此對於美國推出蜂群無人機殺手裝備並不奇怪,這款裝備源自2020年美國海軍陸戰隊「陸戰隊現代化日」(MDM)。在虛擬展覽館裡由BAE系統公司提供的宣傳片顯示,該系統可以在十億分之一秒內發射以光速移動的高功率微波,以達到燒毀來襲無人機電子控制系統造成失控墜毀。
該系統射程約數百米,相比雷射的波束更寬,工作原理類似手電筒,能以圓錐形範圍照射空中。在這個區域範圍內的無人機都會被擊落,最多可一次擊落50架以上無人機,妥妥大規模「蜂群」無人機殺手。
THOR「蜂群」無人機殺手
THOR「蜂群」無人機殺手
和傳統防空飛彈以及高炮等相比,高能微波定向能武器具有反應速度快、成本低、可近乎無限打擊等特徵。而且高功率微波武器還能對部分空域實施點對面殺傷,在對付數量龐大、體積較小、飛行速度較慢的小型無人機方面具有顯著優勢。
無人機
瞄準
按照美國人的設想,THOR高能微波定向能武器就是「蜂群」無人機殺手,簡單理解對「蜂群」戰術下的無人機存在圍殲可能。
「蜂群」無人機殺手
THOR系列由美國空軍研究實驗室研製,設計初衷就是保衛空軍基地免受「蜂群」無人機襲擊,從而定製開發的反蜂群無人機武器。THOR系統可以儲存在貨櫃內由C-130空運,可以在幾個小時內由2-3人完成裝卸,控制系統可以直接裝在移動電腦端,天線也能進行360度水平旋轉和上下移動以打擊不同方向無人機,看著下面這個操控手柄仿佛進入了電玩時代。
操控手柄
拆裝簡單
據稱該技術開發總成本約1500萬美元,除此之外,美國空軍還在研製「反電子高功率微波增程型防空系統」(CHIMERA)。系統功率更大、性能更強,可以向多個中遠程目標進行射擊,至少從理論上看是無人機的噩夢。
「蜂群」無人機殺手
實際上隨著無人機發展日新月異,特別是對付小型無人機已經有了電磁幹擾,雷射照射以及純物理攻擊等手段。畢竟小型無人機個頭小,高度機動靈活不容易捕抓,而且飛行高度低用雷達等方式更難發現。而且在以量取勝的「蜂群」戰術下,這類點對點的打擊模式完全顧不過來,在漫天飛舞而來的無人機面前THOR有可能成就「蜂群殺手」的稱謂,無人機與反無人機這對矛與盾之爭必將開啟。
單兵反無人機已不能滿足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