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前,第六屆北京軍博會開幕,不過因疫情影響,本次展會規模有所減小,再加時間卡在珠海航展的「前夕」,因此本屆軍博會在話題熱度上不及以往,然而本次展會上一款靶機卻引起了外媒的注意。
俄羅斯「科學技術」(naukatehnika)網站介紹了由南京模擬技術研究所研發的II-150Y隱形無人機,從外形上看,這款飛行器進氣口排到機體和機翼中心整體上為細長結構,而且無人機可由車載火箭助推器進行發射。
根據介紹,II-150Y無人機機長3.2米,寬1.4米,最大起飛重量為120公斤,可在離地面25米,離水5米的高度飛行,也可以在海拔4500米高原地區起飛,也可以在海上起飛,海型的II-150YH無人機帶有降落傘。並且該無人機飛行時間長達1小時,飛行半徑為100公裡,並且這款無人機對雷達散射截面(RCS)不超過0.005立方米,這差不多是第五代隱身戰機的標準了。
II-150Y可以在5G超載下滾動90度,或者在3G超載下轉動,另外可以在飛行途中進行180度的航向改變,並且能俯衝至40度。在這種情況下,II-150Y無人機能夠模擬第五代隱形戰鬥機、巡航飛彈和反艦飛彈的飛行。
或許會有人覺得,如今我們一款靶機都能做得這麼高級,說明現在中國無人機技術的確到達了新高度。不過我們可以換一種思路,這種兼具隱身與高機動性且成本低的無人機,或許可以為未來的一種新戰術打開思路,這便是被熱炒已久的「無人機蜂群」戰術。
實際上近年來,我國網友「無人機蜂群」應該是屢見不鮮了,如今國內許多城市都用過大量的無人機在空中做表演,場面頗為壯觀。但試想一下,如果這些無人機都化為戰場上的武器,奇襲敵軍陣地,那效果又如何呢?實際上類似的作戰方式也被各大國所提出,小型的低成本無人機在未來戰場上也定能有一席之地。
無人機對於現代戰爭的影響不言而喻,美軍可以用無人機對他國將領進行「斬首行動」,幾天前亞阿戰爭中,無人機一枚飛彈便摧毀重裝坦克,無人機正在成為戰場上重要的組成。而「無人機蜂群」便是利用一大群小型無人機展開進攻,這些無人機可攜帶飛彈也可自身化為飛彈,對敵方陣地展開密集進攻。而且相對於飛彈群,「無人機蜂群」受遠程控制,更具有靈活性,可以隨時改變攻擊目標,對於移動的目標具有很大的威脅,讓對方「在劫難逃」。
可以預見的是,在未來戰場上,「無人機蜂群」在未來肯定會成為一種重要的武器,那麼軍博會上「名不見經傳」的靶機,會是中國「無人機蜂群」的未來麼?當然,我們要離真正的「無人機蜂群」戰術還需要一些時間探索,但可以預見,中國在無人機技術上已經接近「無人機蜂群」時代的來臨。(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