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屏普及逐漸失去吸引力
尺寸一直是手機屏幕發展的重要方向,但是6.5英寸以上的手機不適合單手握持。因此繼續拓展屏幕尺寸雖然毫無難度,但是絕大多數的手機品牌都放棄了這樣的嘗試。如何在固定尺寸的屏幕上做文章?於是提升屏佔比的變成了頭等大事。
屏佔比之後 手機屏幕的突破將走向何方
屏佔比的概念並不新潮,從智慧型手機剛開始出現的那幾年,很多品牌就都在講這方面的故事。不過當時屏佔比僅僅60%多,而如今全面屏的出現,讓手機的屏佔比突破90%。為了提升屏佔比,市場上出現升降攝像頭的設計。顯然屏佔比已經成為手機屏幕近一兩年優化的主要方向。
全面屏手機正在普及 但是提升屏佔比天然有限制
但是屏佔比升級的瓶頸顯而易見,未來手機屏幕如何發展呢?如果我們注意觀察的話,就會發現解析度的道路也早就荊棘密布,2K手機屏幕已經夠用,配置4K解析度再6.5英寸的尺寸上沒有明顯效果。尺寸、解析度、屏佔比都沒有了前進的空間,那麼是不是就剩下顏色一條道了?
筆者認為未來手機屏幕將主要從材質、構造兩個方面去改變。全面屏的事情我們就先不講了,這是大勢所趨,未來可能入門級的手機都是全面屏的配置。我們還是聊聊新變化方向。
OLED PK QLED 材質成為升級方向
隨著OLED屏幕的不斷發展,手機應用OLED屏幕已經司空見慣。其實早在幾年前OLED屏幕就已經出現在手機之上。熟悉HTC的人應該還記得,HTC ONE S應用的就是OLED屏幕,而三星也有不少款手機使用了OLED屏幕。不過那時的OLED屏幕不成熟,顏色顯示上並不完美,總是給人「濃妝豔抹」的感覺。其實那是因為OLED材料壽命不同,不同基色的OLED材料壽命不同,所以短壽命的OLED材料佔比多一些,因此影響整體的顏色表現。
HTC ONE S手機就已經使用了OLED屏幕
現在就不同了,OLED屏幕逐漸成熟起來,成本也開始下降。從目前的態勢來看,隨著蘋果以及各種旗艦手機對於OLED屏幕的推崇,OLED產業的發展即將加速,未來無論從效果還是成本上,OLED屏幕都會有長足的進步。未來中高端手機換裝OLED屏幕是大勢所趨。
目前OLED屏幕手機正在增多
除了OLED屏幕還有一種QLED屏幕。兩種屏幕其實都是自發光的材料,但是QLED屏幕的亮度更高,可以讓畫面看起來更加的通透,同樣的色彩色域表現下,QLED屏幕擁有「抓人眼球」的效果。
相對來說QLED屏幕目前研發滯後,雖然市場上有QLED電視,但是那是利用QLED材料做成背光模組,通過藍色LED激發形成新的背光系統的技術,並非真正的QLED屏幕。這一點很多人還不是特別清楚。目前已經有很多品牌開始重視真正的QLED屏幕的研發, 筆者預計這種屏幕很可能最先應用到手機屏幕之上。
摺疊應用 最新的嘗試方向有待驗證
接下來我們再來說說構造的事情。日前,三星手機總裁表態,旗下首款可摺疊手機將於年底前發布,據德國雜誌Welt報導,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也表示摺疊屏手機在華為的計劃之內。那麼摺疊是不是未來的手機屏幕的發展方向呢?
摺疊手機的形態是否受歡迎還需要驗證
OLED屏幕具有柔性特質。但是目前柔性基板的技術還不成熟。我們見到的OLED屏幕主要還是平面應用。而摺疊手機需要屏幕具有高度柔性特質,這樣就大大的提升了屏幕製造的難度。雖然這種屏幕目前是可以生產的,但是無法保障特別充足的供應量。
筆者預計摺疊手機無法成為主流
而傳統的LCD屏幕無法做到柔性屏幕,只能在曲面效果上想辦法。很多電競顯示器都是曲面的設計,其實他們採用的就是LCD屏幕。但是曲面手機已經被證明並不適合市場。曾經三星和LG都推出過曲面屏的手機,但是市場反響並不大。利用LCD屏幕製造摺疊手機就必須要有接縫,這是會嚴影響消費者的體驗。
筆者認為了摺疊手機還是需要採用OLED屏幕才可以,不過摺疊手機雖然聽著炫酷,目前還只能是傳統手機的替補。其造價高,應用場景不明確,加上產品製造難度大,並不會像全面屏一樣成為主流。
全面屏的思路其實還是傳統路線,屏佔比的本質是在手機尺寸無法繼續擴大的情況下,在特定尺寸的空間內提升顯示效果的嘗試。隨著全面屏產品的不斷人熱銷,很快全面屏就無法成為一個刺激點,因為很多入門產品也開始配置全面屏的設計。所以未來屏幕的材質,屏幕的結構需要進行改變,才能繼續讓手機屏幕有新的亮點。此外其實還有很多技術可以幫助手機拓展顯示效果,諸如投影技術,裸眼3D技術等等,但是這些技術其實都缺少必要的應用場景,並且技術也不成熟,因此未來無法成為主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