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司基本概況
1、主營業務、產品及營收結構
(1)、主營業務
公司致力於視覺人工智慧技術的研發和應用,堅持以原創技術為核心驅動力,在全球範圍內為智慧型手機、智能汽車、物聯網(IoT)等智能設備提供一站式視覺人工智慧解決方案。
公司提供的視覺人工智慧解決方案主要應用於智慧型手機行業,主要服務於行業龍頭企業,如三星,華為,小米等知名手機廠商。同時,公司積極將視覺人工智慧技術在智能汽車、智能家居、智能保險、智能零售、網際網路視頻等領域推廣,為智能產品及相關行業的升級發揮積極作用。虹軟科技還推出了 AI 開放平臺,分享虹軟科技的部分核心技術成果,將人臉識別、人證核檢、活體檢測等核心技術免費提供給有需求的企業、創業團隊和個人開發者使用。
(2)、主要產品
虹軟科技針對每一款智能設備的不同硬體特點,在有限的開發周期內,為客戶提出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幫助客戶的智能設備在「性能-功耗-硬體成本」三方面達到最優平衡。根據應用場景的不同,虹軟科技提供的主要解決方案可以分為智慧型手機視覺解決方案,智能駕駛視覺解決方案,以及其他 IoT 智能設備視覺解決方案。
智慧型手機視覺解決方案中,主要包括單攝、雙攝、深度攝像三大視覺解決方案。其中包括暗光增強、HDR、光學變焦、智能3D等解決方案,完善手機攝像的拍攝功能,提高拍照效果。公司根據硬體性能的差異分別進行了算法的深入優化,激發硬體潛能。優化後的算法不僅提升了手機的攝像成像效果,更降低了各類成像效果的硬體門檻,擴大了解決方案的硬體適配範圍。
智能駕駛視覺解決方案方面,包括車內安全駕駛預警、駕駛員身份識別、車內安全輔助、輔助駕駛預警、自動泊車等眾多解決方案。融合虹軟科技多年積累的暗光高反差拍攝、防抖等影像視頻增強算法技術,即使在車內光線不佳、人臉角度多變、車輛晃動等特殊情況下,也能夠很好地完成車輛周圍環境監測和車內人員監測等功能。
其他 IoT 智能設備視覺解決方案則針對未來萬物互聯時代的設備,為其提供特定場景的解決方案。如針對智能冰箱、智能無人零售等多種 IoT 智能設備及智能保險領域。
(3)、公司營收結構
(數據來源:公司公開數據)
2、公司市場地位
公司是全球視覺人工智慧行業領先的軟體服務提供商,是全球領先的視覺人工智慧技術開發者、解決方案供應商。目前,虹軟科技是全球最大的智慧型手機視覺人工智慧算法供應商之一。根據IDC 統計,2018 年全球出貨量前五的手機品牌中,除蘋果公司完全採用自研視覺人工智慧算法外,其餘安卓手機品牌三星、華為、小米、OPPO 的主要機型均有搭載虹軟科技智慧型手機視覺解決方案。
(數據來源:公司公開數據)
3、發行人報告期的主要財務數據和財務指標
(數據來源:公司公開數據)
(數據來源:公司公開數據)
關鍵財務指標
(數據來源:公司公開數據)
4、公司股權結構
本公司本次發行前總股本360,000,000 股。本次發行股份40,010,000股,佔公司發行後總股本的 10%。截至公司招股說明書籤署日,發行人前十名股東持股情況如下
(數據來源:公司公開數據)
本次發行前,各股東之間的關聯關係及持股比例如下
Hui Deng(鄧暉)通過 HomeRun 控制發行人32.9719%的股份,Hui Deng(鄧暉)配偶 Liuhong Yang 通過 HKR 控制發行人5.4431%的股份,兩人為發行人的共同實際控制人。同時,Hui Deng(鄧暉)控制的 HomeRun 與 Liuhong Yang 控制的 HKR 為一致行動人。發行人股東 Arcergate、杭州虹力、杭州虹禮、杭州虹興、杭州虹義及杭州虹仁均系發行人股權激勵平臺,分別持有發行人 4.1208%、5.2675%、2.8490%、0.5932%、1.2127%及 1.4605%股份。由於持有發行人 18.1476%、1.8148%股份的股東華泰新產業和華泰瑞麟均受到華泰紫金的重大影響,因此華泰新產業和華泰瑞麟具有關聯關係。
5、員工結構
公司的員工數量變化(含勞務派遣員工)情況如下
(數據來源:公司公開數據)
其中,按照專業分部如下
(數據來源:公司公開數據)
公司實際控制人為:Hui Deng(鄧暉)先生,1962 年 5 月出生,美國國籍,1991 年 7 月畢業於聖路易斯華盛頓大(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博士學歷。1991 年 8 月至1992 年 8 月在英國劍橋大學卡文迪許實驗室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1992 年 8 月至 1994 年 4 月擔任美國 Enertronics Research Inc.產品經理和工程師。1994 年 4月創立 ArcSoft US,現任發行人董事長、總經理(執行長)。
公司董事會由 9 名成員組成,其中 3 名為獨立董事。公司董事列表如下
(數據來源:公司公開數據)
二、行業狀況概況
2015 年以來,全球科技界和產業界高度重視視覺人工智慧研究和應用,在核心技術和產業化應用的研發投入持續倍增,有效的推動了人體識別、物體識別、場景識別、圖像增強、虛擬動畫等多項技術的持續進步。
1、視覺人工智慧行業
視覺人工智慧產業由技術驅動,而技術的核心在於數據、算力和算法三個方面。GPU 及 AI 專用晶片的出現突破了傳統 CPU 的算力瓶頸,數據運算速度和處理規模爆發性增長,從而為大數據的分析提供硬體上的支持。深度學習的出現極大推動了視覺人工智慧行業的發展。2015 年,視覺人工智慧系統識別項目 ImageNet 比賽中,ResNet 以 3.57%的識別錯誤率首次超越人類視覺的 5.1%
目前人臉識別準確率已經提升至 97%以上。2010 年至 2017 年曆屆 ImageNet 冠軍人臉識別錯誤率情況如下
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視覺人工智慧能夠識別信息的種類從最初的文字信息,到人臉,人的體態,以及各種不同的物體的識別。識別精度也從最初的 1:1 比對,到用於門禁系統等的 1:N 比對,以及用在黑名單監控等場景的 M:N 動態監控,同時數據標註的自動化程度極大提高,進一步提高識別效率,降低識別成本。
視覺人工智慧技術產業化落地應用程度不斷提高,包括在智慧型手機、智能汽車、智能安防、智能家居、智能保險、智能零售、網際網路視頻等領域均有廣泛的應用,隨著視覺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應用場景的不斷豐富,智能設備人機互動的界面智能化水平不斷提高,將創造出更加多元、更加立體的業態形式,推動著未來商業現代化的發展。
2、智慧型手機
目前智慧型手機是視覺系統中出貨量最大的前端設備,相關技術創新和迭代非常快。當前,在手機廠商、手機晶片廠商、光學系統、傳感器廠商和視覺算法供應商的共同合作下,智慧型手機已經成為全球消費者使用最廣泛的拍照、錄像設備。目前,全球智慧型手機用戶規模迅速壯大。2015 年至 2017 年,全球智慧型手機用戶數量從 28.71 億增長到 36.66 億,年均複合增長率為 13.0%。預計至 2022 年,全球智慧型手機用戶數量將達到 47.99 億。變化趨勢如下圖
為了同時保持手機的輕薄感和優秀的攝像效果,很多手機廠商開始著眼於通過增加攝像頭的數量來提升手機的拍攝效果。雙/多攝像頭技術在夜拍降噪、快速對焦、光學變焦、景深應用等方面均展示出了良好的效果和發展前景,也促進了智慧型手機攝像頭市場的發展,智慧型手機攝像頭的市場規模穩步提升,達到了2017年的39.03億顆。
另一方面,深度攝像日漸興起,讓手機除了能夠獲取平面圖像以外,還可以獲得拍攝對象的深度信息,即三維位置及尺寸信息,如人臉識別和手勢動作識別等。深度攝像、人工智慧、虛擬實境技術有機結合,可廣泛應用在智慧型手機、智能汽車、智能安防、智能家居、金融等日常生活領域。預計到 2021 年,全球範圍內深度攝像頭市場規模有望達到 78.9 億美元,較 2017 年的 22 億美元增長 262.73%。
3、智能汽車
我國汽車銷量每年保持穩定增速,汽車保有量不斷攀升。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2017 年全年汽車產銷 2,901.5 萬輛和 2,887.9 萬輛,同比分別增長 3.2%和 3.0%。受到經濟快速發展、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升和國家政策推動等因素影響,我國居民的汽車產品需求持續旺盛,根據汽車工業協會的預計,我國新車市場未來仍將保持穩定增長。
同時,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自動駕駛已經成為汽車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伴隨著自動駕駛技術的逐步滲透,駕駛員對車輛的操控頻度會逐步降低,意味著未來人在車內的交互時間更長,並催生出更多維度更深層次的商業場景,汽車座艙將成為移動互聯時代背景下,實現「人—車—網」深度結合的重要入口,自動駕駛汽車因此成為當前全球汽車產業發展中各國爭搶的戰略制高點。其中,無人駕駛汽車市場規模再2018年達到了48億美元,預計在2021年,將達到70億美元。
(數據來源:公司公開數據)
在無人駕駛技術成熟後,汽車對實時監控攝像頭的需求會大幅提升,未來完全實現自動駕駛時,一輛車上的攝像頭可以達到 10 個以上,視覺人工智慧技術在汽車自動駕駛市場具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4、行業內主要企業
(1)CorePhotonics Ltd.
CorePhotonics Ltd.成立於 2012 年,是一家主要從事開發並提供支持攝影功能(如光學變焦、一流的弱光性能、背景虛化和深度功能以及光學防抖)的端到端多光圈解決方案的以色列公司。CorePhotonics 公司通過自研的光學、機械和計算攝影技術提升圖像質量、完善手機相機的攝影體驗,主要產品有拍攝算法軟體解決方案、相機攝像頭以及汽車攝像頭系統等。
(2)Morpho, Inc.
Morpho, Inc. 成立於 2004 年,是一家主要從事提供數字圖像處理算法和應用框架的日本公司,主要是在各種嵌入式平臺設備,如手機、數位相機等上處理和展示圖像。公司提供的軟體產品包括 Photo Solid,Movie Solid,HDR,Morpho Denoiser 和 Morpho Panorama 等。
(3)EyeSight Technologies Ltd.
EyeSight Technologies Ltd.成立於 2005 年,是一家主要從事投資研發視覺人工智慧算法、深度學習和人工智慧解決方案的以色列公司。Eyesight 公司使用嵌入式視覺人工智慧技術、深度學習和人工智慧模塊創建傳感解決方法,增強車輛、家居和消費電子產品中的用戶體驗,主要產品有用戶感知和分析解決方案、手勢識別解決方案和車內駕駛員檢測等方案。
(4)北京市商湯科技開發有限公司
北京市商湯科技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商湯科技」)成立於 2014 年,是一家人工智慧平臺公司,建立了自主研發的深度學習平臺和超算中心,並研發了一系列 AI 技術。商湯科技的主要產品包括人臉識別、圖像識別、文本識別、醫療影像識別、視頻分析、無人駕駛和遙感等視覺算法,產品主要應用於安防、金融服務、手機、移動應用等領域。
三、公司競爭優勢
1、人才優勢
虹軟科技磨合出一支以博士為帶頭人、碩士為骨幹的核心研發團隊,充分掌握核心技術算法,並進一步落地成為成熟的商業產品。通過長期的潛心學習,始終立足於領域內的最前沿,建立和長期保持行業內經驗積累和能力上的領先優勢。截至 2018 年 12 月 31 日,虹軟科技研究團隊擁有 374 人,佔公司全部人員比例的65.73%。
2、技術積累優勢
虹軟科技掌握了視覺人工智慧及人工智慧的各項底層算法技術,掌握包括人體識別、物體識別、場景識別、圖像增強、三維重建和虛擬人像動畫等全方位視覺人工智慧技術。截至 2018 年 12 月31 日,虹軟科技在視覺人工智慧領域擁有專利 129 項(其中發明專利 126 項)、軟體著作權 73 項。2018 年,公司獲得第八屆「吳文俊人工智慧科技進步獎。2016 年、2017 年和 2018 年,公司研發投入分別佔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為 34.59%、31.43%和32.42%。
3、產業鏈深度合作優勢
公司堅持與產業鏈上下遊的主流公司開展合作,並與之建立了長期、緊密、穩定的合作關係。例如,公司與高通、聯發科、展訊等各主流移動晶片公司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研發中持續合作交流,不斷提高視覺人工智慧技術算法產品與移動晶片的適配性。公司與索尼傳感器、三星半導體、格科微、舜宇光學、信利等 CMOS 影像技術企業和各大攝像頭模組廠建立了廣泛的業務合作,對攝像頭傳感器和模組有更加深入的理解,進一步增強了公司的核心競爭力。目前,以智慧型手機為例,公司與產業鏈內合作夥伴的深度合作情況如下所示。
(數據來源:公司公開數據)
四、與同行業可比公司比較
目前視覺人工智慧市場格局已經初步形成,核心技術、產品化能力、產業生態鏈合作均成為行業的核心壁壘。除虹軟科技外,行業中國內企業主要有商湯科技、曠視科技等,國外企業主要有 CorePhotonics Ltd.、Morpho, Inc.、EyeSight Technologies Ltd.。
上述企業中,虹軟科技注重研發視覺人工智慧底層算法,主要提供智慧型手機、智能汽車、物聯網(IoT)設備及智能保險的視覺人工智慧解決方案;商湯科技專注於構造算法平臺,研發底層底層算法技術的工程化應用;曠視科技主要在安防、金融、零售、汽車、教育等領域提供軟硬體一體化的解決方案;CorePhotonics Ltd.和 Morpho, Inc.主要從事攝像領域的視覺人工智慧算法,提供手機、相機、汽車等攝像頭設備的智能解決方案;EyeSight Technologies Ltd.專注於增強車輛、家居和消費電子產品中的用戶體驗,主要提供智能汽車、智能家居等領域的視覺人工智慧解決方案。
由於上述企業多為未上市企業,關鍵業務數據均未披露。視覺人工智慧行業內企業研發領域各有側重,視覺人工智慧技術的實際應用場景各有差異,整體呈現差異化的競爭態勢。
五、募集項目簡要分析
公司本次募集資金運用圍繞主營業務進行,均投向科技創新領域。本次募集資金到位後,按輕重緩急順序投資於以下項目:
(數據來源:公司公開數據)
其中我們以智慧型手機為例
1、智慧型手機 AI 視覺解決方案能力提升項目
(1)、項目簡介
項目總投資達33,706.65 萬元,選址位於杭州市濱江區。本項目將在公司原有技術儲備的基礎上,進一步對公司智慧型手機領域的視覺人工智慧解決方案相關技術進行研發升級,拓展技術應用場景,提升現有解決方案的效果,從而推動公司在該領域服務能力的進一步提升。同時也為未來幾年內可能大規模應用的5G 技術、AR/VR 相關衍生算法做好技術儲備。
(2)、可行性
人工智慧行業作為一項重要的發展方向十分重要,進入了政府工作報告和十九大報告,成為未來國家重點發展創新的高新技術產業。本項目深入應用視覺人工智慧領域核心技術,發展相關技術在智慧型手機領域的應用,符合國家相關產業政策的指導方向,受到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另一方面,2018 年起,全球重點智慧型手機廠商均開始大幅拓展雙攝/多攝手機產品,雙攝/多攝手機產品加速普及。得益於多攝像頭與深度相機的使用,手機攝影功能可獲取的圖像信息更為豐富,暗光拍攝、逆光拍照、HDR 等功能的提升成為各大手機廠商新的競爭手段,AI 技術與其他技術的融合也為智慧型手機帶來更多人臉交互、體感交互的可能。產品前景可期。
(3)、項目預算
項目投資包含建築工程、投資設備、技術開發以及基本預備費用,計劃募集總金總額為 33,706.65 萬元。具體使用方向如下:
(數據來源:公司公開數據)
六、重點風險提示
1、技術迭代風險
公司所處的視覺人工智慧行業技術升級迅速,產品更新換代頻繁,市場對技術與產品的需求不斷提高,特別是隨著 5G 網絡的運用和普及,更多的視覺人工智慧技術將會被運用到各類智能終端中。公司是以研發和技術為核心驅動力的企業,雖然公司高度重視對研發和技術的投入,但如果公司不能正確判斷和及時把握行業的發展趨勢和技術的演進路線,並投入充足的研發力量布局下一代的視覺人工智慧技術研發,可能導致公司無法保持當前的技術領先性,從而對公司未來的經營產生不利影響。
2、客戶採購量風險
目前,公司提供的視覺人工智慧解決方案主要應用於智慧型手機行業,主要客戶包括三星、華為、小米、OPPO、維沃(vivo)、LG、索尼、傳音等全球知名手機廠商。報告期內,公司的前五大客戶收入總額分別為 12,630.62 萬元、18,736.58 萬元和 26,860.37 萬元,佔比分別為 48.39%、54.16%和 58.64%。雖然報告期內公司的收入持續增長,來自前五大客戶的收入合計也持續增長,但是,如果智慧型手機出貨量下滑、主要客戶業務發展戰略發生調整或者其他不可預知的原因導致對公司的視覺人工智慧解決方案的採購需求下降,則會對公司整體經營業績產生不利影響。
3、智慧財產權侵權風險
公司堅持自主創新的研發路線,經過多年的技術開發和業務積累,擁有多項核心技術,在視覺人工智慧領域共擁有專利 129 項(其中發明專利 126 項)、軟體著作權 73 項。公司的商標、專利等智慧財產權對於公司的業務經營至關重要,公司建立了完善的智慧財產權維護機制以保護公司的智慧財產權免受侵犯。但是,考慮到智慧財產權的特殊性,第三方侵犯公司智慧財產權的情況仍然有可能發生,從而導致公司為制止侵權行為產生額外費用,對公司正常業務經營造成不利影響。
4、核心技術洩密的風險
公司銷售的各類產品均基於公司獨立研發積累的大量視覺人工智慧核心技術。為保護公司的核心技術,公司制定了嚴格的保密制度,但上述措施仍無法完全避免公司核心技術洩密的風險。未來如果公司相關核心技術內控制度不能得到有效執行,或者出現重大疏忽、惡意串通、舞弊等行為而導致公司核心技術洩露,將對公司的核心競爭力產生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