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要麼男方將女方娶進來;要麼男方將自己 「嫁」出去。
一直以來,或者說很長時間以來,結婚只是以這兩種方式存在,並以「男娶女」為主要形式,「女娶男」為少數現象。
不過,凡事都不能絕對。變化是永恆的,不變只是相對的。
最近,結婚的第三種方式引起了人們的關注。「男不叫娶、女不叫嫁」「我家不是嫁女兒,你家不是娶媳婦」。一種被稱為「兩頭婚」 的婚姻模式進入到人們視野。
這種婚姻既不屬於男娶女嫁,也不屬於女招男入贅。小夫妻成家後依舊與雙方原生家庭保持一定「黏性」,通常各住各家。他們一般會生育兩個小孩,第一個隨父姓,由男方撫養為主,第二個隨母姓,由女方撫養為主。在「兩頭婚」家庭裡,沒有外公外婆的概念,小孩對爸爸媽媽的父母都叫爺爺奶奶。
這種婚姻方式在江浙一帶是悄然興起。
對此,復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資深專家趙春蘭認為,婚姻是一種社會制度的安排,「兩頭婚」是一種積極的嘗試,因為它對代際關係的改善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並表示,從實際情況來說,在養老方面,「兩頭婚」很好地解決了兩個家庭的情感需求問題,兩位本地男女青年自由確立了戀愛關係,當他們去討論婚嫁關係時,父母也會為他們做一些妥協。
從民眾的認可,以及專家的論斷之中,可以看出「兩頭婚」或許有進一步擴大的趨勢。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什麼呢?拋去複雜的原因,抽絲剝繭之後,過去數十年當中存在的「獨生子女」無疑是主要的原因。
婚姻方式的改變,必然會間接影響到一些領域,比如說房地產。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兩頭婚」中,男方無須付彩禮,女方也無須陪嫁妝,結婚必須買新房也不再是要求與條件,雙方均沒有嫁娶之意。
我們劃重點,「兩頭婚」中結婚與買房不再劃等號。換句話說,相當於脫鉤了。
曾經,人們評說房價時,有一句話比較有名,就是「丈母娘推高了房價」。而如今在「兩頭婚」中,這種現象恐怕要改寫。買房不再是標配,不是非買不可的了。
這種情況之下,買房的剛性需求人群必然會下降。供需兩端,需求減少了,供給方面不降,那麼在「兩頭婚」比較流行的地方,房價即使不降,也不會有多少上升的空間了。
2016年1月1日,全面放開了二胎政策。拋開之後要了二孩的,還有不少獨生子女。也就是說,「兩頭婚」在不少地方還有很長一段時間要走,而對於住房的需求,還會進一步減少。
所以,這些地方的房價,未來的數十年中,可能會在浮浮沉沉中度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