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金融行業擴容的2020:疫情來襲消金線上「快跑」 巨頭相繼入陣...

2020-12-28 東方財富網

  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直接導致消費金融行業的線下消費場景受到重創,相關貸款客戶壞帳率出現上升,行業不得不加速線上轉型。

  同時,行業蛋糕不小,備受資本覬覦。今年相繼有中國平安、小米集團、光大銀行等旗下消金公司獲批成立,持牌消金公司增至27家,主體擴容使得競爭愈發激烈。

  疫情衝擊業績下滑

  消金公司重點服務銀行暫時難以覆蓋的長尾客戶,據統計行業目前服務客戶超過1.2億人次。

  從資金來源看,消費金融不能吸收存款,主要是銀行股東等資源,通過同業拆借等獲取資金,資金投向涵蓋3C、家電、家裝、旅遊和醫美等場景業務。然而,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直接導致國內傳統零售、文化娛樂和旅遊、線下教育等消費均出現不同程度下滑,消金公司信貸投放明顯放緩。就目前而言,旅遊、教育和醫美場景復甦依舊羸弱。

  同時,疫情對居民的收入和現金流都產生了衝擊,影響了不少消費金融客戶的還款能力,多數金融機構採取了防禦性收縮措施,加強風控審核和收縮信貸額度。

  從公開披露的數據來看,在新冠肺炎疫情和五級分類標準趨嚴背景下,2020年消金公司不良率上升趨勢明顯。從行業內15家可比消金公司數據看,2019年營收和利潤增速分別為20%和25%,2020年上半年則由於風險準備增加計提導致部分公司盈利增速下滑,業績承壓趨勢進一步明顯。例如,湖北消費金融公司和海爾消費金融公司業績下滑明顯,今年上半年淨利潤分別為0.04億元、0.38億元,分別同比下降93%、70.33%。

  加速線上轉型

  疫情之下,科技賦能、數位化轉型幾乎成為金融業的共識,此前線上線下並舉的消金公司也加速了線上轉型的速度。業內人士認為,由於線下業務擴張人員費用增加明顯,而線上模式主要費用為科技投入,還能隨著時間推移而攤薄。

  科技實力較強的消費金融公司包括馬上消費金融和招聯消費金融等,均以線上業務見長。

  馬上消費創始人、董事長趙國慶表示,該公司以科技連接審批系統中的決策引擎,利用各種變量、數據源、模型服務化和節點化,支持靈活快速地構建多種不同的審批工作流程,實現千人千面的信用評級和風險定價,從而有效降低成本和增強風控能力。

  據證券時報記者了解,為了降低成本,此前以線下模式為主的消費金融公司如捷信消費金融、興業消費金融和中銀消費金融,都在紛紛布局線上轉型。

  以捷信消費金融為例,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對其線下場景業務衝擊較大,公司業績也出現下滑。今年2月,捷信消費金融宣布全面推進線上化轉型,將線上與線下業務進行融合。據華泰證券研報披露,捷信消費金融早已開始減員以準備轉型,員工數已從2017年末的7.3 萬人壓縮至2020年3月末的3.1萬人。

  巨頭相繼入局

  消金公司作為持牌機構的價值逐漸獲得市場認可,各路資本紛紛布局,2020年也成為消費金融公司擴容之年。

  從目前已經批籌的30家消費金融公司看,除了首批設立4家試點,其餘大多為2015~2016年批籌成立,以銀行係為主,2017年由於監管趨嚴,非銀機構牌照批籌放緩,僅有少數幾家獲得批籌。

  2020年以來,消費金融公司批籌速度加快,平安消費金融、小米消費金融、陽光消費金融陸續開業,截至目前國內開業的持牌消費金融公司數量達到27家。此外,2020年9月,銀保監會分別批准籌建重慶螞蟻消費金融有限公司、四川省唯品富邦消費金融公司以及蘇銀凱基消費金融公司。

  業內人士表示,監管要求機構合規發展、持牌經營,原有的小貸公司、P2P等存量消費貸均有望轉為消費金融公司貸款。而隨消費金融公司市場主體的擴容,未來行業規模有望提升,加之手握流量和資金優勢的巨頭,將進一步攪動消費金融業競爭格局。

  融資渠道放寬

  儘管2020年消費金融行業一方面受到疫情衝擊和相關政策進一步約束而導致盈利艱難,但另一方面,監管也給消費金融開了一道窗,鼓勵其拓寬融資渠道和降低相應撥備率。

  就監管政策而言,民間借貸利率上限下調,從24%下降至4倍LPR(以最新計算為15.4%),儘管明確持牌金融機構不適用,但是不少司法判決中亦有參照民間借貸利率上限的情況。

  業內人士預計,不少金融機構在考慮法律風險前提下,可能會適當降低貸款利率,並將目標客群鎖定在相對優質客戶。

  今年11月,消費金融行業盼來了政策的「東風」。銀保監會辦公廳向各地銀保監局下發《關於促進消費金融公司和汽車金融公司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提升金融服務質效的通知》,規定可以適當降低消費金融公司撥備覆蓋率至不低於130%,鼓勵拓寬市場化融資渠道包括ABS和二級資本債等。

  在相關鼓勵政策出臺後,中郵消費金融和長銀消費金融均獲得監管批准的ABS資格,馬上消費金融抓住機遇,在11月27日獲批「安逸花」系列ABS,註冊額度100億元,徹底打通註冊資本、股東存款、同業借款、ABS金融債等一體化的融資體系。

  業內人士認為,隨著疫情的負面影響逐漸消除,信貸業務規模持續上升將對資本形成消耗,消費金融公司資本補充渠道的拓寬,有助於增強其風險抵禦能力,較好支撐業務持續發展,但資本補充壓力仍存,ABS以及增資等將延續。

  展望未來,隨金融科技不斷發展,線上場景更加豐富,行動支付的普及可快速實現消費需求與金融需求之間的轉化。在國內國際雙循環背景下,消費將作為拉動國內經濟增長的第一驅動力,相關消費扶持政策有望持續出臺,創造更多消費信貸需求

(文章來源:證券時報)

(責任編輯:DF380)

相關焦點

  • 消費金融行業擴容的2020:疫情來襲消金線上"快跑" 巨頭相繼入陣...
    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直接導致消費金融行業的線下消費場景受到重創,相關貸款客戶壞帳率出現上升,行業不得不加速線上轉型。   同時,行業蛋糕不小,備受資本覬覦。今年相繼有中國平安、小米集團、光大銀行等旗下消金公司獲批成立,持牌消金公司增至27家,主體擴容使得競爭愈發激烈。
  • 疫情來襲消金線上「快跑」 巨頭相繼入陣競爭更激烈
    證券時報記者 胡飛軍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直接導致消費金融行業的線下消費場景受到重創,相關貸款客戶壞帳率出現上升,行業不得不加速線上轉型。同時,行業蛋糕不小,備受資本覬覦。今年相繼有中國平安、小米集團、光大銀行等旗下消金公司獲批成立,持牌消金公司增至27家,主體擴容使得競爭愈發激烈。
  • 誰是2020年消費金融行業的領軍公司?
    2020年,消費金融行業又走過了波瀾壯闊的一年。 年初疫情突發 年初疫情突發,消費金融行業降息、延遲還款、捐款捐物,為抗擊疫情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年中疫情緩和
  • 盤點2020消費金融:疫情與政策推動行業走向分化
    2020年對消費金融行業而言,是不尋常的一年。疫情衝擊下,原本的目標群體收入減少,很長一段時間在「消費降級」的思想籠罩下節衣縮食,貸款需求自然大大下降。但很快,隨著形勢日漸緩解,「報復性消費」成為主流,行業又迎來需求爆發。  同時,2020年也是消費金融行業的政策大年。
  • 消費金融行業的2020年:數位化轉型助力提質增效
    2020年是疫情疊加國內外複雜形勢的特殊年份,從年初共同抗疫,到抗疫與復工復產並重,再到數位化轉型加速,消費金融行業也在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中進行著自我變革。  以自主科技能力助力抗疫,積極履行社會責任  疫情之下,消費金融行業迎來一場前所未有的「大考」。
  • 消費金融:請回答2020!|中郵消費金融|馬上消費金融|中銀消費金融|...
    截至2020年,國內開業的持牌消費金融公司已達到27家;僅2020年,就有5家消費金融公司獲批。與此同時,《商業銀行網際網路貸款管理暫行辦法》《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以及民間借貸利率司法保護上限下調等政策接連出臺,直接或間接對行業產生影響。
  • 消費金融:請回答2020!
    編者按  2020年只剩下最後幾天,回顧過去的300多天,我們沒有被疫情所絆倒,而是攜手前行,共渡難關。回首這一年,消費金融行業經歷了哪些喜,哪些憂?聽一聽消費金融公司怎麼說。  中原消費金融:制定線上招聘方案。疫情期間,中原消費金融近三分之二的面試通過線上化平臺開展,做到戰「疫」、引才兩不誤。
  • 馬上金融ABS利率創新低 消費金融行業短期格局難改
    馬上金融ABS利率創新低 消費金融行業短期格局難改4月14日,消費金融行業頭部平臺馬上消費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馬上金融」)在銀行間債券市場成功發行「安逸花2020年第一期個人消費貸款資產支持證券」(簡稱「馬上金融ABS」),規模17.05
  • 消費金融的未來,會是什麼樣?這份報告給你答案
    在促消費的背景下,消費金融對消費的提升作用更加凸顯。同時受上半年疫情衝擊,消費金融行業遭遇較大衝擊。從行業發展來看,經過十幾年的發展,消費金融作為金融信貸領域的重要分支,已經越來越深入地影響著民眾的消費習慣和消費方式,也逐漸成為金融科技應用的先行軍和實驗田。
  • 中信證券:網際網路巨頭加速獲取牌照 消費金融行業競爭格局加劇
    來源:金融界網站來源:中信證券 國內持牌消費金融公司行業貸款規模已近5000億。伴隨網際網路巨頭積極介入,一方面導入流量增加業務規模,另一方面加劇業內競爭格局。消費金融公司料將迎來快速發展期,有望在消費場景、科技賦能、差異化競爭等方面加強布局。  消費金融行業穩步增長,持牌消金公司轉型發展中。
  • 2020年消費金融關鍵詞:疫情、科技、場景、風控...
    這一年,「疫情」成為貫穿全年的關鍵詞,從年初共同抗疫,到抗疫與經營工作並重,再到數位化轉型加速,消費金融行業面對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進行著自我變革。 疫情期間,中原消費金融近三分之二的面試通過線上化平臺開展,做到戰「疫」、引才兩不誤。 關鍵詞二:科技 疫情對消費金融行業的衝擊巨大,也適時提醒從業者及早面對行業已經出現的問題,為更長遠的未來發展謀篇布局。其中,科技成為促進行業發展的關鍵因素。
  • 消費金融助力雙循環 興業消費金融助推行業高質量發展
    近期消費金融行業可謂喜憂參半。由於今年疫情的衝擊,外界對消費金融行業可能出現的不良非常擔憂;而從螞蟻集團9月14號獲得中國銀保監會批覆其在重慶籌建消費金融公司的消息來看,網際網路巨頭依舊對消金牌照保持著高漲的興趣,對行業前景看好。上半年,疫情之中的消費金融迎來不完全是負面消息。
  • 平安逐鹿消費金融
    來源:經濟觀察報經濟觀察網 胡群/文 消費金融機構再次擴容,這一次參與逐鹿的是平安消費金融有限公司(下稱「平安消金」),其股東是幾位橫跨金融、科技等多產業的玩家。4月23日,平安消金在上海正式開業。從4月9日上海銀保監局批准開業,到正式開業,平安消金僅用了2周,足見其前期準備工作的充分。平安系的金融科技機構再添一員。
  • 後疫情時代,消費金融的新風口在哪裡?
    於是,在整個消費金融行業增長放緩的背景下,不少頭部機構開始拋棄激進式規模擴張路線,轉而秉持保守穩健的經營原則,深度挖掘存量用戶需求、精細化運營,構建自有消費生態圈。1陣痛期,「危」與「機」並存疫情對消費金融行業的衝擊有多大?市場多項數據均顯示,行業進入了陣痛期。
  • 國美金融:發展線上消費金融,金融科技是關鍵
    本網3月13日訊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外出消費的機會大幅減少。與之相關的各行各業備受影響,並波及與之緊密相關的線下場景消費金融行業。隨著用戶消費行為轉移至線上,線上消費場景同步擴容,這將衝抵一部分來自線下場景的消極影響,同時也將更加考驗平臺的金融科技實力與創新能力。
  • 消費金融2020:我們在見證歷史,也在創造歷史
    疫情還沒有結束,2020年即將過去,消費金融市場仍然熱火朝天,一些新的模式不斷湧現,監管政策密集出臺,有些玩家正在離去,但無法阻擋新的力量進場。在2020年年終歲末之際,回頭看看經歷疫情「黑天鵝」襲擊的這一年,似乎成了消費金融行業的一個轉折點,我們在見證歷史,同樣也在創造歷史。
  • 消費金融行業迎變局 馬上消費金融如何落實消費者權益保護
    經營承壓 10月22日,馬上消費金融完成首期金融債券發行,本次融資金額共計5億元,期限為兩年,發行票面利率為5.3%。 與同樣以線上輕資產運營模式為主的招聯消費金融相較,馬上消費金融的金融債無論在發行規模還是票面利率均處於劣勢。
  • 黃大智:2020消費金融 心比黃連苦
    來源:金融界網站作者:黃大智 2020年,消費金融不是一般的難。衝擊疫情是2020年大多數行業敘事中的主線。從醫美、教育培訓到長租公寓,場景金融的分期模式並非第一次暴雷,也不會是最後一次。理論上講,場景金融是金融服務經濟的完美結合,消費場景方得到了發展,金融機構取得了利息收入,消費者分期減輕了付款壓力,堪稱一舉三得。醫美、教培、長租公寓等場景,也都屬於大額消費,本身都是適合分期消費的場景,既能刺激消費,又能促進行業發展。
  • 馬上金融趙國慶:中國消費金融行業長期利好 疫情影響是短期
    依託自身強大的金融科技力量和業務經驗積累,充分發揮隨時隨地、7*24小時全天候服務優勢,保障防疫期間線上信貸金融供給。取消春節「開門利是」和周年慶典活動,將活動經費節約下來,首期捐贈 100 萬元支持武漢抗擊疫情。 關於疫情的影響,趙國慶認為,對行業影響是短期的,是階段性的,我相信疫情一定會過去,中國消費金融行業長期利好不會因為疫情而改變。
  • 銀行發力、巨頭垂涎,消費金融「肥水」會流進哪家的田地?
    2月15日,銀保監會副主席梁濤在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下一步將著力推動穩定居民消費和加快釋放潛在需求,如開發專屬的信貸產品,推動服務消費提質擴容。3月15日,銀保監會再度強調,將根據實際情況,更好地通過消費信貸支持新型消費和消費復甦。4月3日,商務部發文稱將統籌運用信貸等方式加大支持力度,促進個人消費。種種跡象表明,消費金融將有可能成為推動消費增長的有力「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