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中這位雖然90歲高齡,但是依然神採飛揚的老人,就是著名腫瘤外科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復旦大學肝癌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湯釗猷。他從1968年開始從事腫瘤臨床治療研究,50多年來,他前40年,研究怎麼開刀救病人;80歲以後,就開始思考更多問題。
圖源生命時報
一、人類很難攻克癌症,只能控制癌症
近年來,癌症已經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一大類疾病。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癌症新發病例約2450萬例,癌症死亡病例約960萬例。我國作為人口大國,形勢也不容樂觀。近十幾年來,我國的癌症發病率和死亡率均呈持續上升的趨勢,癌症死亡佔居民死亡總數的23.91%,每年因治療癌症產生的醫療花費高達2200億元。
照理說,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醫療水平也突飛猛進,很多以前沒藥治或者治不好的病都被找到了突破口,但唯獨癌症,一直沒有找到治癒的方法,這是為什麼呢?
一是環境汙染:隨著經濟的發展,環境變得越來越差。人類在創造巨大財富的同時,也把數十億噸的廢氣和廢物排入大氣之中,人類賴以生存的大氣圈成了空中垃圾場和毒氣庫。有科學家認為:「得癌症不是因為運氣差,而是環境差!」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癌症研究中心的一項新研究顯示,外在因素才是癌症的主導風險。
二是食品汙染,環境變差,食品也會受到汙染。人類食用了受汙染的食品,體內的微生物環境就會發生變化,長期以往會引起各種器官和組織病變,從而誘發癌症。
三是生活方式不良,「現在很多人抽菸,但我主張戒菸少酒,現在很多人手掌一張開都是白的紅的,說明喝酒很厲害,但是菸酒都是癌症的高危因素。」湯釗猷教授如是說。同時,高脂肪飲食、超重、肥胖、抽菸、酗酒、缺乏運動、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也在一步一步摧毀著機體防疫系統。
矛盾的是,人類在不斷防治癌症,同時又在持續「製造」癌症。湯釗猷教授表示:人類對大自然的過度幹預,以及不良生活方式又「變」成癌症之源。
二、癌症是人體內部失衡造成,一刀切難根除
湯釗猷教授認為,癌症是人體內部失衡造成的,單純靠切除病灶是很難根除腫瘤的。
一方面,癌症的成因源於人體內細胞的變異,在治療的過程中會造成「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局面,在殺死癌細胞的同時,正常的細胞也會受到損傷。再加上癌細胞有著很強的生長、繁殖、進化能力,導致在治療過程中,很容易產生抗藥性,降低療效。
另一方面,「一刀下去」未必能解決根本問題,有些腫瘤太大,不一定可以切除乾淨,切除之後可能造成腫瘤應急反而瘋狂增長,這可能縮短患者的生存期,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通過放療、化療等方式先控制腫瘤縮小,創造實現帶瘤生存的條件。
此外,腫瘤切除之後,依然存在復發的風險。癌細胞具有遊走性,有極少數腫瘤細胞有可能在手術就遊走到其他地方「潛伏」起來,人類的肉眼很難發現。如果免疫細胞未將其清除,過段時間就會捲土重來。
湯釗猷教授還觀察到,治療癌症用「西醫攻,中醫補」的方法,可以顯著增加提供患者的5年生存率。西醫用化療消滅癌細胞,中醫用中藥補身體,雙管齊下,有助於提高化療的療效,延長病人的生存期。
三、不要盲目追求一刀切,精準治療才是硬道理
近年來,腫瘤精準治療發展迅速,為腫瘤治療提供了新的思路。湯釗猷教授也主張「不要盲目追求一刀切,精準治療」。
癌症的精準治療,包括精準診斷、精準外科、精準放療和精準藥物。換句話說,就是做到精確,病灶在哪,就打哪,以往千篇一律的治療方案,不僅殺害癌細胞同時傷及無辜的免疫細胞,轉變為針對個體病因的治療,精準攻擊癌細胞,降低對免疫細胞的傷害。
四、專家說:三分一的癌症可以預防
世衛組織提出,癌症是一種生活方式疾病,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預防,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通過早期發現得到根治。所以,預防癌症不是等到年紀大了才需要做的事,預防癌症要從現在開始,積極改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飲食方面:飲食上要平衡膳食,少吃或者不吃紅肉和加工肉、含糖飲料,適當攝入營養豐富且有助於保持正常體重的食物。同時,多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
運動方面:定期、適度運動,每天進行30-60分鐘低/中等強度運動,有助於增強積極的免疫系統反應,促進巨噬細胞分泌,還能推動免疫細胞更快地在體內循環。
篩查方面:規範的防癌體檢可以早期發現癌症,進行早期幹預。尤其是年齡在45歲以上、有癌症家族史、有長期吸菸嗜酒史等癌症高危人群,應考慮做早癌篩查。
癌症是可防可控的,正如湯釗猷教授所說:「我們在不斷防治癌症,又在不斷製造癌症。」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環境問題、食品問題凸顯,同時,生活節奏變快,很多人的生活方式正趨於不良化。在防治癌症的路上,我們需要做的還有很多。因此建議大家健康生活,積極鍛鍊,定期篩查,這樣做到防癌。
參考資料:
[1]《湯釗猷院士:人類不斷製造癌症,再不收斂癌會越治越多》 .網易科技.2020-05-21
[2]《湯釗猷院士談控癌:遊泳、買菜都可以成為「抗癌處方」》 .生命時報 .2018-11-16
[3]《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預防!改變不良生活方式,擁抱健康生活!》.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 .2020-07-15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