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病好不了,只因差一味藥——論中醫的法與意

2020-12-20 七軒中醫

清末民初中西匯通名家張錫純在其著作《醫學衷中參西錄》中記錄了二則有意思的醫案,羅大倫先生作了風趣的描述,令人啟迪心智。當時張錫純年輕,中醫理論與臨床經驗尚淺。有一天,鄰居患了外感傷寒,因為重視不夠,最後演變成了「熱入陽明大便燥結證」,「痞、滿、燥、實」四大症都有了,凡是學過中醫的人都知道,這叫做陽明腑實證,應該用「大承氣湯」,以通腑洩熱治療。於是請了醫生過來診治,果然開了「大承氣湯」。這個方子出自張仲景的《傷寒論》,由大黃、厚樸、枳實、芒硝組成,是著名的峻下之方,洩下功力強勁,一般服用後很快就會奔向廁所。

但是這位患者已經服用兩劑大承氣湯了,卻毫無動靜,令人奇怪,圍觀的人議論紛紛。後來只好把當地名醫劉肅亭先生請來。劉肅亭先生看後,只開一味藥:威靈仙,三錢,煎湯服用。雖然大家都覺得奇怪,這個威靈仙是一個治療風溼疏通經絡的藥,這和大便燥結有什麼關係啊?但名醫開的藥,病家不敢含糊,馬上派人買藥煎好,吃後片刻,患者即奔向廁所,大便通了!病好了!

問題來了,這是為什麼呢?張錫純忍不住向這位老先生請教:「這個威靈仙主要是祛風溼、通經絡的,怎麼比大承氣湯還管用啊?」這位劉先生見張錫純年輕好學,於是也不保守:「這位患者雖然服用了大承氣湯,但是因為臟腑氣化阻滯不通,藥力並沒有發揮作用,還留在肚子裡呢,我只是用這個威靈仙來通經絡,調氣機,來觸發大承氣湯的藥力,藥力發揮作用了,大便也就通了,這個威靈仙的作用,就好比是放槍放炮時的那個導火索啊。」張錫純聽了,讚嘆不已說:「愚聞如此妙論,頓覺心地開通,大有會悟。」

張錫純有了這次經歷,思想上受到較大的啟發。張錫純當時一邊在學中醫,一邊在準備科舉考試,有一個叫霍印科的師兄,兩人經常一起複習應考。這天霍印科因為點小事,生了點氣,「怒動肝火」,然後又患了外感,七八天以後,腹中脹滿,大便燥結,非常難受。請來醫生一看,常規思路,這是大承氣湯證啊,於是開了大承氣湯。怎麼就那麼巧,這位霍印科,服藥後也是紋絲不動,絲毫沒有要瀉下的意思,反而覺得自己的脅下疼痛難耐。張錫純突然有所會悟,這難道不是上次劉肅亭先生遇到的情況嗎?是否張錫純也要效仿劉先生,用威靈仙疏通經絡呢?如果您那麼想,說明還沒有領悟中醫的真諦。中醫的精髓是辨證施治,有什麼證用什麼藥,那次是經絡不通,這次可是肝鬱氣滯引起的脅下脹痛,而且是生氣後才患的病,情況不同了啊。所以,他靈機一動,用了疏通肝氣的柴胡三錢、生麥芽一兩,就兩味藥,熬水給師兄喝了。結果,藥喝下去,半個小時以後,肋下已經不痛了,又過了一個小時,大便通下,肚子也不脹了,「病脫然痊癒矣」。可見,張錫純年輕的時候,就已經學會靈活運用中醫了。

中醫重法則,「有是證用是藥」,講求藥證相合,如陽明腑實證,用大承氣湯後多能便通邪去而痊癒。但亦有如上二則病案者,明明對證,但服後無效,此時應學劉肅亭先生和張錫純先生,抓住患者病變特點,對症之藥,稍加點拔之品,病即霍然而愈,此即「醫者,意也」。

本文摘自《經方源流臨證探微》。

相關焦點

  • 找個好中醫太難了,名中醫教你12條,照著做,就能找到好大夫
    我自己行醫多年,常常會遇到病人對我說一些很感激的話,比如,「總算找到個好大夫了」,或者說,「我這個病,看了十幾家醫院,去了好幾個大城市,要不是遇到你,還不知道要花多少錢」,碰到這樣的患者,我常常感覺到很無言,因為像我這樣的醫生在全國何止千千萬萬,那麼,患者為什麼會覺得遇到一個好大夫,這麼難,其實是你不會看中醫。
  • 2020年中醫(專長)醫師資格考核:水腫的中醫治法方藥
    治法:疏風清熱,宣肺行水。 方藥:越婢加術湯加減。常用麻黃、杏仁、防風、浮萍、白朮、茯苓、澤瀉、車前子、石膏、桑白皮、黃芩。 風水相搏證,若風寒偏盛,去石膏,加蘇葉、桂枝、防風祛風散寒;若風熱偏盛,可加連翹、桔梗、板藍根、鮮蘆根,以清熱利咽,解毒散結;若咳喘較甚,可加杏仁、前胡,以降氣定喘;如見汗出惡風,衛陽已虛,則用防己黃芪湯加減,以益氣行水;若表證漸解,身重而水腫不退者,可按水溼浸漬證論治。
  • 人間無病藥生塵
    我國的中醫,不僅是一門治病救人的科學,還是一種內涵豐富的文化。歷史上,中醫有四種叫法:岐黃、懸壺、青囊、杏林。傳說黃帝與其臣子岐伯常論醫談藥作《內經》,所以他倆被看作中醫之祖,後來「岐黃」成了中醫的代稱。
  • 什麼病看中醫,什麼病看西醫?看過此文一目了然!
    一、這些病先看中醫 01 偏頭痛 首先檢查明確病因,在排除器質性問題後,採取中醫調理。偏頭痛大多沒有病因,屬於功能性紊亂,西醫沒有更好的辦法。
  • 中醫入捷徑-24小時中醫基礎
    本 期 導 讀 技術是熟能生巧的提煉,心法是學驗俱豐的萃取,這一切都建立在中醫入門的基礎之上,門尚未入,遑論其它。中醫學術,上自岐,下至近代,著作之多如汗牛充棟。今適逢盛世,養生保健之需求日益增多,催生了不少新流派,新學說,新治法。
  • 中醫既然這麼厲害,為何治不好肺癆,癰等病呢?
    醫宗金鑑記載最為全面,如衛生湯中有補養也有化膿排毒之藥是一劑攻補兼施的穩健方劑。醫術好的中醫不多見,醫術好的西醫也不多見,中醫領域至今有太多的未解之謎。 打個比喻。《管子》一書中的內容,應是經商做官者必讀之物。那是幾千年前從事政治工作的人所總結出來的經驗,放在今天,得其道者仍然視如至寶,一點都不過時。《管子》也是一部醫書,它能醫「一國之病」。同樣,《傷寒論》一書,也是幾千年前的人總結出的經驗。
  • 【名醫講壇】​陝西省名中醫裴瑞霞教授運用「和法」調氣機增...
    現階段,西醫治療便秘常以對症為主,多用瀉藥,但該法治標不治本,易出現藥物依賴性,一旦停藥致使症狀反覆發作,不良反應較多。此外,隨著中醫藥現代化研究的進展和治療理念的轉變,人們不再一味的單純追求便秘臨床症狀的改善,更加注重整體調節和生活質量提高,而中醫治療特色之一就是強調整體調節和辨證論治的個體化和精準化。因此,中醫藥在便秘的治療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 人體有三味大藥,用好三藥人無病,具體有何含義?一文讀懂
    前不久,筆者在網上看到一篇文章,說從中醫的理論來說,人體有三味大藥:屁、怒和語,用好三藥人無病。可能看到這句話,很多人跟筆者之前一樣疑惑。可是後來看完作者的解釋,也就明白了作者的意思。然而其實筆者看來這句話是有點問題的。今天我們就來分析一下這句話。
  • 一味藥去瘊子,農村中醫小招值得探討
    >你好,我是中醫人,文君然。 我以前在農村做醫療支援的時候,見當地的不少土中醫,差不多相當於咱們說的赤腳醫生,用一味普通中藥治瘊子,效果滿意。我覺得挺有意思,想和你分享。 這就是利用三七。
  • 無證的民間中醫到底對民眾危害有多大?民間中醫靠不靠譜?
    就這麼說吧,如果停電醫院就會癱瘓,別說儀器不能用,醫生離了儀器不會看病,就說掛號收費系統不能用了就會停止看病,不然怎麼撈你錢,中醫望聞問切估計他們一點不會,就會去這個儀器那個儀器去查,像流水線一樣,一套下來錢花的你頭暈,病情還差不很明白。
  • 中醫西醫到底哪個好?中醫為什麼受爭議?
    中醫西醫口舌之爭由來以久,爭論的焦點無非就是中醫到底治不治病?到底科學不科學?它治病的依據是什麼?西醫治不了的中醫到底能否治好?中醫治本西醫治標……等等。中醫在中國存在、延續了幾年,在西方國家與中國未交往、交流之前,中國人生病了,唯一的辦法就是依靠中醫治療,只是各民族或宗教的叫法稱呼不一樣,你比如說藏醫、道醫等等。
  • 預防病毒喝雙黃連不管用!真正有效的中醫抗病毒法,其實是……
    因為一條「中成藥雙黃連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狀病毒」的新聞引爆網絡,致使很多人誤以為雙黃連就是本次新型肺炎的「特效藥」。於是,短短一夜之間,不只是街邊的大小藥店,就連網絡平臺上的雙黃連都被搶空了。隨後,各大官方平臺紛紛出面勸誡大家「請勿搶購自行服用雙黃連口服液」,許多權威中醫醫療機構、中醫專家也紛紛澄清並制止大家用藥。
  • 中醫治「心」病——訪山東省中醫院身心醫學科主任閻兆君
    西醫對疾病的治療是分科室進行的,也就是哪個部位不舒服就找哪個科室就診,那麼中醫對心身疾病的治療是怎樣的呢?下來來聽聽山東省中醫院身心醫學科主任閻兆君是怎麼說的。追溯、回歸中醫本源中醫志意辨證理論是以志意精神魂魄類證類藥為基本方法的原創診療體系。
  • 什麼病看中醫,什麼病看西醫?這裡都總結好了
    、過敏性哮喘等疾病,由於有全身心的特點,西藥只能採取抑制免疫功能的措施,導致停藥後容易復發。2.婦科疾病:比如月經不調或者不規律,這是由於激素分泌紊亂所導致的,中醫是從整體上進行調節,婦科疾病往往是因為體內的瘀滯或者血虛,採取疏肝補腎和養血活血的綜合治療措施,往往收效不錯。
  • 成都中醫腫瘤研究院:中醫如何用植物藥軟堅散結
    成都口碑好的中醫腫瘤醫院趙春天主任談,在《黃帝內經》雲"堅者消之"、"結者散之",這種治法後來便形成了軟堅散結之法,即指的是用軟堅藥物治療濁痰瘀血等結聚有形病證的一種方法。軟堅藥物味多鹹,黃帝內經《素問·髒氣法時論》就曾記載:"心欲軟,急食鹹以軟之。"中醫認為,腫瘤重要病因病機之一是痰濁凝聚,"痰為氣所激而上,氣為痰所隔而滯,痰與氣搏不能流通"。
  • 武漢男科中醫徐長化:腎陰虛腎精虧損頭暈耳鳴中醫怎麼調理?
    武漢男科中醫徐長化:腎陰虛腎精虧損頭暈耳鳴中醫怎麼治療效果好?陰虛分為肝陰虛和腎陰虛,臨床上需辨明腎陰虛與腎陽虛,腎陰虛證主要是由於腎陰不足導致臟腑組織失去滋養、濡潤作用,會出現腰膝酸軟、頭暈耳鳴、失眠多夢、心神不寧、兩頰紅腫、五心煩熱、小便黃、大便乾燥、口乾、喉部發炎等症狀。舌紅少津無苔,脈細數等。
  • 中醫體質辨識與健身氣功治未病關係初探——以五禽戲、六字訣為例
    中醫學根據先天稟賦和氣血盛虛情況,指出個體存在差異性,提出了「因人制宜」「辨證論治」等中醫特色防治原則。中華中醫藥學會發布的《中醫體質分類和判定》9 類體質標準,可用於辨識人的體質正常或偏頗與否,亦可用於指導治未病。
  • 張仲景的一個兩味藥的方子,卻是治療咽痛喉痺的特效藥
    眾所周知,雖然中醫界先賢們一步一步將中醫藥發展到了今天,但我們至今也依舊延續著張仲景的理法方藥,這當然是與《傷寒雜病論》當中的方藥實用有效有關。《傷寒雜病論》被稱為為「活人之書」、「方書之祖」,讚譽張仲景為「醫聖」。
  • 學中醫你需要在中藥下功夫,一味藥對應一種病,建議收藏
    今天王派醫學要給大家分享的是中藥要藥和特殊功效整理,希望對大家有幫助~(註:適合執業中醫/中西醫,執業中藥師的考生喲~)一、要藥>1.發汗解表要藥:麻黃2.治療肺氣壅遏所致喘咳的要藥:麻黃3.嘔家聖藥:生薑4.鼻淵要藥:蒼耳子5.治寒飲伏肺之要藥:細辛
  • 首屆蒲氏中醫研討會召開 第二屆「中醫同誠會」學術交流會在深舉行
    大會秉承針灸治未病學術宗旨,一方面傳承名家經驗,一方面交流新型實用技術,特邀蒲輔周之子、蒲氏中醫第四代傳承人、綿陽市首屆十大名醫蒲志孝先生蒞臨講學,並號召全國蒲氏中醫門人聚於鵬城,一則深度挖掘、整理,傳承蒲氏中醫之理法方藥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