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農村老人運用智能技術搭橋鋪路(話說新農村)

2021-01-07 天眼新聞

「銀髮社會」悄然而至,完善政府主導、多方參與的社會支持體系,幫助農村老人克服運用智能技術困難,讓他們的生活更加便捷、更加舒心  在農村地區,不少老人不會上網、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出行沒有健康碼,看病不會預約掛號,怎麼辦?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旨在幫助廣大老年人順利搭上智能技術的快車,共享信息化成果。很多地方陸續推出針對性措施:車站增設「無健康碼」綠色通道,醫療機構提供一定比例的現場號源等等。  為這些暖心之舉點讚。統計數據顯示,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僅23%會上網,在農村這個比例更低,農村老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突出。現實生活中,許多農村老人只有「老年手機」,有智慧型手機的很多也不會上網、不會手機支付,給生活帶來了不便。  資訊時代,幫助農村老人學會使用智慧型手機,讓他們會網購,會上網聊天、看新聞,可以使他們的晚年生活更便捷、更豐富多彩,充分享受數位化帶來的發展成果。如何幫助農村老人克服運用智能技術面臨的困難?一句話概括:要為他們搭橋鋪路,構建、完善政府主導、多方參與的社會支持體系。  首先要普及農村老人的數位化知識。筆者了解,浙江衢州、山西武鄉、甘肅隴南等地開設智慧型手機和電腦培訓班,不少農村老人參加培訓後,發微信、拍短視頻、上網購物樣樣在行,有的還做起了電商銷售當地特產。除了正式培訓,親友、大學生村官、基層幹部等都可以隨時隨地指導幫助老人。有條件的地方,還可以將培訓老年人使用智能產品和服務作為老年教育、志願服務的重要內容。  另外,要為農村老人融入信息社會創造更好條件。信息技術日新月異,要鼓勵農村老人發揮主觀能動性,學習掌握智能技術使用技能。同時,社會各界也要多「搭臺」。比如,出於對網絡詐騙、信息洩露的擔心,有的農村老人不敢「觸」網,對此,要針對性加強網絡信息安全的宣傳、教育,嚴厲打擊各類網絡詐騙違法行為。再如,農村基層組織要組織力量積極開展指導幫扶,讓老年人遇到技術難題「求助有門」。  要大力推進以人為本的信息環境建設,構築兼顧農村老人需求的信息基礎設施。現有的智能終端產品、網際網路應用、智能化服務等要進行適老化改造,推出諸如「大字版」「語音版」「簡潔版」「關懷模式」等版本和模式,創新推出更多方便老年人使用的智能產品和服務。涉及老年人日常生活高頻事項和服務場景的醫院、車站、銀行、便民服務中心等,要增加服務,面對面指導老人使用智能設備和服務,同時保留一定比例窗口服務等傳統服務渠道。   信息技術快速發展,「銀髮社會」悄然而至,兩者交匯之下,全社會都應伸出援手,搭好橋鋪好路,幫助農村老人克服運用智能技術困難,讓他們生活得更加便捷、更加舒心。

來源 人民日報

編輯 韋依

相關焦點

  • 人民日報評論:為農村老人運用智能技術搭橋鋪路
    來源:人民日報原標題:為農村老人運用智能技術搭橋鋪路(話說新農村)「銀髮社會」悄然而至,完善政府主導、多方參與的社會支持體系,幫助農村老人克服運用智能技術困難,讓他們的生活更加便捷、更加舒心在農村地區,不少老人不會上網、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出行沒有健康碼
  • 為農村老人運用智能技術搭橋鋪路
    「銀髮社會」悄然而至,完善政府主導、多方參與的社會支持體系,幫助農村老人克服運用智能技術困難,讓他們的生活更加便捷、更加舒心在農村地區,不少老人不會上網、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出行沒有健康碼,看病不會預約掛號,怎麼辦?
  • 別將農村老人屏蔽在「智能」之外!各界合力解決老年人的數字鴻溝
    農村老人現在出行方便多了,再不愁健康碼不會掃,不會使用微信支付現金等等關於智慧型手機不會用的困惑。現在沒有健康碼乘車遇阻、無智慧型手機掃碼不能入內、現金支付遭到拒絕、94歲臥床不起老人被抬起做人臉識別等等啼笑皆非,讓老人不知所措的社會現實問題,從現在起不用擔心,不用害怕了。
  • 為家長志願者「鋪路搭橋」
    家長志願者是一種有效的「教育資源」,我們要根據家長的實際情況,為他們「鋪路搭橋」,更好地為幼兒園、為幼兒服務。(作者:郝衛鋒,單位:江蘇省常州市新北區河海幼兒園)《中國教育報》2017年06月25日第1版
  • 廣東新農村展現脫貧發展新樣貌
    閱讀提示  自廣東啟動2277個省定貧困村創建社會主義新農村示範村工程以來,各村發揮「農民工匠」、能人鄉賢、企業入駐等資源優勢,一批基礎設施配套齊全、生態環境良好、嶺南特色鮮明的新農村逐漸發展形成。
  • 農村留守老人是時光的廢物
    用老人們的話說:生活是一項完整的任務,你可以喘口氣,過上舒適的生活。經過這麼多年的妥協為了生活,現在你可以回到本真過你想要的生活!歲月無情,蒼桑白髮農村的老人一輩子都在幹農活,已經習慣了,然而那些有勞動能力和喜歡種菜的人,卻非常喜歡在房前屋後的空地上種植各種蔬菜。他們用農家肥種菜,不吃藥,吃得健康。在滿足家庭成員需求的同時,也可以與鄰居分享。
  • 樂齡陪伴 關愛農村留守老人
    這些案例找到了解決農村留守老人困難的工作思路和具體措施,蘊藏著有關政府機關和基層組織高昂的工作熱情和敢為人先的聰明才智,為創造性地開展中國老齡事業提供了新鮮的經驗。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牢記使命,深刻認識我國農村人口老齡化問題日趨突出,滿足數量龐大的農村老年人口特別是留守老年人口多方面需求,已成為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一項重要工作。
  • 無錫宜興一新農村規劃真是精打細算,精明到骨子裡了
    2021-01-02 05:06:39 來源: 娛樂友八妹 舉報   當前無錫和宜興共建的為錫宜一體化鋪路搭橋的大拈花灣已經正式開工了
  • 行動支付下沉:老人與農村市場或成新的藍海
    未來支付將向三四線城市和農村等地域延伸。簡單來說,農村、老人和小鎮青年將成為行動支付未來三大市場。在城市中獲得絕大成功且需求不到新的增長點時,行動支付行業的發展不得不尋找新的出路,將目光放向更遠的地方。此時中國社會的老齡化趨勢,老人數量逐漸曾多且具有一定的消費能力。全民物質水平提高,購買力逐漸增強。這也就促使著支付市場必然下沉。
  • 利津縣為空巢老人配發智能手環
    11月13日,在東營市利津縣北宋鎮前崔村,郭素英老人開心地向記者介紹起了她的手環,「我今年85歲了,和老伴兩個人住在一起,上了年紀腿腳不利索,還眼花耳背的,打電話都得找鄰居幫忙,兒女們在外工作很不放心。現在,有了這個智能手環可方便多了,輕輕一按就能給女兒打電話。還能用它量血壓、測體溫、測心率,我女兒在手機上都能看見,這樣她們就放心了。」
  • 盂縣農村老人用紙卷旱菸,難得一見
    農村老年人用紙卷旱菸,難得一見……小時候多見老人用紙卷旱菸,現在還有一些村莊的老人在用這種傳統方式卷旱菸。用老人的話說,這樣吸菸「有勁」!小編親眼看到老人卷旱菸的全過程後才明白,其實老人不是享受吸菸,而是享受捲菸的過程。
  • 農村養老到底有多難:翻翻農村老人的收入和支出帳本
    來源於農地圈 一、農村老齡化不是即將到來是已經到來:農村老人必須為養老做準備了 全國老齡辦最新統計,截至2019年年底60周歲及以上人口2.54億人,佔總人口的18.1%,其中65周歲及以上人口1.76億人,佔總人口的12.6%。
  • 養兒不能防老,農村老人養老現狀難,如何解決?看專家怎麼說!
    農村老人養老問題又是我國養老問題的重中之重,隨著全國城市化發展,很多年輕人離開農村進城創業,留下一些高齡老人在村裡,農村老人養老問題越來越突出,不僅僅是金錢上的問題,還有精神上的落寞。
  • 「網際網路+農村供水」 智能水錶很關鍵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寧夏,一個大家印象裡水資源並不豐富的地區,而最近寧夏彭陽縣「網際網路+農村供水」案例於被水利部推薦為智慧水利農村供水典型解決方案的消息,再次把寧夏和水牢牢結合在了一起。
  • 農村幸福食堂 老人的幸福加油站
    9月22日,走進西寧市城北區陶家寨農村幸福食堂,還沒到飯點,食堂裡已經座無虛席,陶家寨農村幸福食堂剛開業一個星期,每天都有一百多位老人來食堂吃飯,等飯的過程中,三五成群的老人或是吹拉彈唱,或是閒聊,一派溫馨祥和的氣氛。  熬飯、面片、粉湯、拉麵、攪團……走進食堂,牆上的食譜引起了記者的注意,這些飯菜都是適合老年人的食物。
  • 農村老人去世,子女就能繼承承包地?這些老人的承包地將被收回!
    大家好,我是和你們一樣關注農村事情,我是【農村小小薇】,關注我帶你看更多的農村事件我會為廣大讀者朋友持續不斷地提供「三農」相關常識農村老人去世後,孩子繼承老人的財產是理所當然的,但在承包地的繼承問題上,很多農民朋友面臨很多問題,根據《土地管理法
  • 城市的清潔工,為什麼大部分是農村六七十歲的老人?
    很多人都懷疑,為什麼城市的清潔工,大部分用六七十歲的農村老人?於是想到了寫這篇文章。走進繁華的大都市裡面,每條街道都是非常的整潔漂亮,更是衛生。儘管城市裡的每條大街小巷車水馬龍,人員聚集,可是地面上都是非常的乾淨清潔,甚至一片落葉,一個塑膠袋,一個菸頭都沒有。這麼清潔美麗的城市的功勞歸結於那些清潔工。城市的清潔工又叫城市的美容師,用自己的雙手美化了城市。
  • 外灘大會發布新技術:衛星遙感首次解決農村貸款難題,代號為「大...
    自此,中國也將成為全球範圍內,第一個將衛星遙感技術運用於數字貸款領域的國家。「這是近年來農村信貸在技術領域的一次重大突破,對於解決農戶貸款難的世界級難題,將提供可行的技術路徑。」中央財經大學中國網際網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歐陽日輝表示。
  • 「關愛農村留守老人」案例展 推出供全國學習關愛老人樣板
    這些案例找到了解決農村留守老人困難的工作思路和具體措施,蘊藏著有關政府機關和基層組織高昂的工作熱情和敢為人先的聰明才智,為創造性地開展中國老齡事業提供了新鮮的經驗。  活動本著為基層組織服務的宗旨,意在突出農村各級各類基層組織提升凝聚力、組織力,推動建立健全關愛農村留守老人服務體系,悉心營造關愛農村留守老人濃厚氛圍,推出一批可推廣可複製的新做法新經驗新成果,宣傳在工作中敢於擔當、默默奉獻、成績突出的農村基層組織工作人員的典型事跡。
  • 【地評線】河聲:以高質量調查研究為「十四五」鋪路搭橋
    我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任務,以及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嚴重衝擊,習近平總書記以超高頻率開展13次地方考察,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團結帶領億萬人民奮勇拼搏,交出一份沉甸甸的答卷。(12月27日,新華網)  調查研究是我們黨的傳家寶,是做好各項工作的基本功。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更沒有決策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