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代信用卡、悠遊卡 用智慧型手機可行動支付

2021-01-03 RFID世界網

  隨著智慧型手機越來越普及,「行動支付」逐漸成為顯學。QR-Code、NFC行動支付陸續登場,兩者各有所長,要選擇適合自己的支付方式,就要多做功課、多比較。

  出門同時攜帶手機和多張信用卡,覺得不方便嗎?如果你有智慧型手機,以後就可以把手機當成個人電子錢包了!

  繼今年四月,金管會同意玉山銀行與中華電信合作試辦QR-Code(Quick Response Code,立即反應矩陣條碼)行動支付服務後,最近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距離無線通訊)行動支付也隆重登場,未來搭乘大眾交通工具或刷卡消費,只要持有具備這兩種功能的智慧型手機,就不必額外攜帶錢包、悠遊卡和信用卡了!

  QR-Code行動支付是由中華電信提供App應用程式,手機下載後完成註冊程式,不管是網路購物或在商店消費,開啟手機應用程式,選擇想使用的信用卡即可付費,也就是說,忘了帶信用卡出門,手機也可以結帳。

  簡單來說,如果你有智慧型手機且有安裝通訊軟體Line,應該有透過將手機鏡頭瞄準別人Line軟體的QR-Code,將對方加入好友的經驗,QR- Code行動支付的體驗也類似如此,直接將手機的鏡頭對準商品、型錄、海報上的矩形條碼並感應完成後,就能順利付款。目前國內有多家銀行向中華電信取得這項服務,初期以六個月為試辦期。

  此外,NFC行動支付則是和現在利用悠遊卡付費的流程一樣,靠近商店中各種無限感應裝置,「嗶」一聲之後就會和手機中的晶片產生感應,如此即完成結帳動作,相當方便、快速。

1

相關焦點

  • 悠遊卡引入手機藍牙感應技術 搶佔行動支付市場
    在臺灣交通卡市場「一卡獨大」的悠遊卡公司,近期傳出消息,也要在手機行動支付上大展拳腳。  悠遊卡作為交通卡,屬於臺灣電子支付大範疇內電子票證的一種,不僅用於搭乘捷運、火車、公交車以及停車場支付,許多小額消費據點也可使用,甚至還能用來刷門禁。
  • 悠遊卡引入藍牙感應 搶佔行動支付市場
    在臺灣交通卡市場「一卡獨大」的悠遊卡公司,近期傳出消息,也要在手機行動支付上大展拳腳。 悠遊卡作為交通卡,屬於臺灣電子支付大範疇內電子票證的一種,不僅用於搭乘捷運、火車、公交車以及停車場支付,許多小額消費據點也可使用,甚至還能用來刷門禁。
  • 臺灣行動支付全面啟動 以USIM+NFC為主流
    智慧型手機無疑是近年改變人類生活的開端,除了基本的通話、訊息傳遞外,舉凡文書、導航、拍照、遊戲等也通通融合其中,且隨著技術與應用面拓展,支付相關及類似延伸應用,將成為手機下一步的重要功能。  錢不是萬能,不過在現在社會,沒帶錢還真的萬萬不能。每個人皮包裡除了現金、證件外,還包括信用卡、金融卡、悠遊卡、商店儲值卡、優惠券甚至發票,但是,這一切很有可能在短短的幾年內明顯改變。
  • 行動支付升級 遠傳合庫推NFC Visa悠遊聯名卡
    遠傳電信27日與合作金庫宣布共同推出全臺首張NFC Visa悠遊手機信用卡「合作金庫商業銀行悠遊聯名卡」,可支持單筆$3,000以上的刷卡交易,且當悠遊卡餘額用完,也可直接透過信用卡自動完成加值,讓行動支付的便利性及使用範圍大大提升。
  • 除了行動支付 NFC還能怎麼用?
    編者按:NFC在手機端失意,存在感減弱,不過這只是一時的,行動支付的爆發,未來會讓NFC成為手機標配。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76922.htm  包含蘋果的Apple Pay、Google的Android Pay以及三星的Samsung Pay在內,通通都是基於NFC(近場通訊技術)的支付服務(Samsung Pay也適用於磁條卡),但以上每個支付服務,臺灣目前都還用不著。那麼,手機中的NFC究竟還能怎麼用?
  • 臺灣中華電信推NFC手機信用卡及悠遊卡服務Easy Hami
    中華電信申辦NFC手機信用卡及悠遊卡服務上路,即日起至中華電信指定門市申辦,可立即體驗多卡隨行的零錢包生活。  中華電信表示,新的SWP-SIM卡不但內建悠遊卡功能,消費者也可利用OTA下載信用卡。
  • 臺灣主要銀行看好 群信成行動支付先鋒
    身為整合臺灣行動支付市場起飛的先鋒,群信移動數位科技提供「跨五大電信業者」之信託管理服務平臺(TSM),不同於目前業者所提供「空中安全下載」手機支付服務僅限單一電信業者用戶可使用,群信移動數位科技將一次到位,提供消費者不受電信業者門號限制,皆可申請使用的行動支付服務,預計年底可讓全臺消費者邁入移動數位新生活。
  • 悠遊卡攜東華 首創行動支付大學
    悠遊卡公司與國立東華大學24日共同籤署合作協議,朝向「無現金大學城」前進,並宣告推動全國第一所「行動支付應用大學」計畫啟動。  行政院院長賴清德日前揭示政府發展數位經濟的目標,期望2025年時行動支付使用率能達到90%,讓民眾帶著一支手機就能走遍臺灣。
  • 臺灣NFC行動支付最強聯盟年底上架,手機錢包成趨勢
    群信董事長林志盈,曾任臺北市交通局局長,較其他業者更容易找到捷運、高鐵等合作對象。  最快今年底,當你每天上班通勤,只要拿出手機一「嗶」,馬上取代悠遊卡,順利通過捷運閘門。中午時,想到星巴克買杯咖啡,結帳也同樣用手機就能消費。這種「手機變錢包」的現象即將成為趨勢。
  • 行動支付燃戰火 遠銀以黑馬之姿攜手遠傳電信搶進市場
    繼國泰世華銀行後,遠東商銀以黑馬之姿攜手同集團遠傳電信,成為國內第二家獲得金管會核准得以「空中下載」(OTA,Over the air)的銀行,正式加入行動支付大戰的行列。遠東銀執行副總經理周添財表示,只要同時持有遠銀HAPPY GO信用卡與遠傳電信的門號,並下載相關APP,即可透過NFC智慧型手機進行交易,惟初期仍僅開放遠東集團員工試用。
  • 臺灣電子悠遊卡「數位付」今年第四季上線
    從線下反攻線上,電子票證龍頭悠遊卡公司推出的電子悠遊卡「數位付」預計今年第四季就能上線,而面對擁擠的線上支付市場,悠遊卡瞄準的是學生和不使用信用卡的年輕族群,首波攻勢選擇從校園切入。搶攻學生錢包,逢甲大學成首波合作對象悠遊卡近日宣布,逢甲大學將成「數位付」上線後第一家合作的大學,其中「數位付」將結合逢甲大學校內的「移動逢甲App」提供線上支付服務,取代原本需要付現或投幣的學籍文件申請、成績單,且未來也希望透過卡片、QR Code等支付方式,擴及更多應用場景。
  • NFC行動支付市場熱炒 TSM商用服務將上路
    NFC行動支付應用商機,以中立姿態成立授信服務管理(TSM)公司的開南大學,已決定於4月率先啟動商轉;而中華電信等五大電信商與悠遊卡公司合組的TSM公司,也預計於年底開始運作,可望加速臺灣NFC行動支付應用成形。
  • 晶片商加碼布局 行動支付市場熱戰方酣
    值得注意的是,主動式行動支付是運用憑證化(Tokenization)技術來實現,如蘋果和信用卡發行者或是銀行皆會用一組亂碼來替代消費者的個人資料,如此一來,縱使使用者的手機失竊,也不會使其個人資料外洩,以降低安全風險。
  • NFC支付環境準備好了嗎?臺新、中信、國泰世華三大銀行訪談
    E 移動悠遊聯名卡專案,直接用手機感應付費,大家愈來愈知道行動支付這件事,而在去年臺灣金管會終於通過手機信用卡的相關法案,今年 10 月中華電信和四家銀行正式推出 NFC 手機信用卡。  過去行動支付不盛行的原因,除了智慧型手機尚未普及、消費者擔心安全性,臺新銀行資深副總夏敏蘭表示另外也跟市場環境因素有關,舉例來說非洲幅員大、銀行設點不方便,行動支付反而非常普遍,反觀臺灣地小、一條路上可能有四五家銀行,且支付競爭十分激烈,消費者手上可能有十幾張信用卡,都非常方便,行動支付的手機信用卡就不是那麼符合消費者需求。
  • 行動支付令人失望? 臺灣電信業賽局才開始!
    臺灣行動支付環境確實落後中國大陸一大段距離,大陸諮詢機構預測,今年大陸行動支付交易規模將超過約新臺幣57.4兆元,臺灣的行動支付發展2至3年,使用量仍無法衝高。中華電信在2014第4季搶先推出NFC SIM卡結合悠遊卡服務,宣告行動支付開跑;五大電信業者和金融業者,也不只一次組隊宣示行動支付元年來臨,但這塊市場並未如預期般地發生「爆炸性成長」。
  • NFC支付環境準備好了嗎?訪談臺新、中信、國泰世華三大銀行
    而 2012 年臺新銀行和國泰世華銀行都推出 iPhone 4/4S 背夾聯名卡,只要把 iPhone 套上背夾就可以使用感應式刷卡,國泰世華還推出 HTC Incredible E 移動悠遊聯名卡專案,直接用手機感應付費,大家愈來愈知道行動支付這件事,而在去年臺灣金管會終於通過手機信用卡的相關法案,今年 10 月中華電信和四家銀行正式推出 NFC 手機信用卡。
  • 谷歌行動支付原地踏步:手機仍無法取代信用卡
    在2011年的移動世界大會(以下簡稱「MWC」)上,谷歌董事長埃裡克·施密特(Eric Schmidt)將NFC(近場通訊)稱作「難得一遇的機會」。他預計,這項移動技術將給電子商務和行動支付領域帶來一場革命,把智慧型手機變成虛擬信用卡。   如今,行動支付的確開始騰飛。這項業務的規模可能會在未來18個月內擴大到5000億美元。
  • 香港電訊與中華電信將合作推NFC SIM卡行動支付
    本港行動電話滲透率可謂相當驚人,截至今年4月止,滲透率達229%,換句話說即每名港人平均起碼有2至3部手機,並引發無限商機。銀行及電訊商搶飲「頭啖湯」,開發NFC行動支付,香港電訊更與臺灣中華電信合作,推動發展跨境NFC技術,預計明年上半年推出,屆時港人赴臺旅遊,只要配合NFC SIM卡,「嘟一嘟」便可變身臺北悠遊卡在當地消費,功能更勝本港的八達通。
  • 臺灣群信發力行動支付 明年Q1試點Q2商轉
    手機信用卡明年元月上路,3年內飆新臺幣138億元商機!由五大電信、五大金融公司合資成立的群信行動支付公司,昨(25)日宣布TSM平臺開臺,明年元月試營運、第2季商轉。  至於由國內32家金融機構合資成立的臺灣行動支付公司,也即將於下周宣布「金流信任服務管理平臺(PSP TSM)」開臺,群信業務暨行銷處協理唐蜀茜透露,由於PSP TSM單純只做銀行資料整合,未來必須整合群信五大電信公司的SIM卡,才能發揮移動電子錢包支付功能,因此,兩大行動支付公司計畫明年第2季、最慢第3季完成介接,屆時,手機信用卡的行動支付服務將四通八達、百花齊放。
  • 群信移動通過MasterCard認證 明年Q2大規模推NFC手機支付
    群信移動宣佈通過MasterCard信用卡發卡組織認證,並將於12月底開始營運。初期先試營運NFC手機行動支付服務,明年第二季大規模提供服務。明年也計劃再取得Visa認證,擴大支援的信用卡類別。今年10月底中國信託創投、臺新銀行、玉山銀行、富邦金創、國泰世華五家金融機構以增資方式入股群信移動。  群信移動今天(12/1)宣佈通過國際信用卡發卡組織MasterCard認證,即將在12月底正式營運,屆時將提供NFC手機信用卡及悠遊卡服務,群信預計初期先試營運,明年第二季左右再大量推出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