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心臟的正常跳動,可以使血管裡的血液流動至全身各處器官、組織,而這一切的基礎,都依賴於心臟的節律正常,正常人的心跳次數每分鐘在60至100次。
如果心跳次數過快,反而會導致血流流動異常,組織和細胞得不到正常的供氧,從而出現各種症狀包括心慌、胸悶、呼吸困難等。
那麼都有哪些疾病會導致出現心慌、胸悶呢?
一、心臟神經官能症
心臟神經官能症,如今也是越來越多的被發現,因為許多心悸的患者,在經過各種檢查,比如冠脈CT、心電圖等,都沒有發現器質性疾病,服用許多藥物治療後,心悸胸悶的症狀緩解也不明顯,這類病目前都被認為是心臟神經官能症。
這類疾病多與精神、情志因素有關,比如在某短時間,工作、學習壓力較大,心悸胸悶的症狀就會加重,而如果情緒比較平穩,心悸症狀就會逐漸緩解。
針對這類疾病,目前多建議從壓力調節入手,學會舒緩壓力,如果症狀嚴重,可以適當服用抗焦慮、抗抑鬱的藥物進行治療嗎,但藥物的副作用較大,要定期複查肝腎功等指標,如果出現異常還需要停藥一段時間。
二、冠心病
冠心病主要見於中老年,是由於冠狀動脈狹窄所致心肌缺血,而導致動脈狹窄的因素主要是血管斑塊增生所致,像血脂升高、高血糖、高血壓等都可能的導致血管斑塊。
冠心病會導致患者出現胸悶、心悸等,部分患者在心肌缺血嚴重時還會發作胸痛,如果心肌缺血進一步加重,還會出現心肌梗死。
針對冠心病,目前主要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調脂、穩定斑塊的藥物進行治療,如果出現心肌梗死,還需要及時到醫院做介入治療,及時開通血管才能保證心肌不會壞死。
三、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
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是由於心臟電傳導異常所致,一般來說,正常的心跳起源於竇房結,如果心跳由希氏束以上的部位起搏,每分鐘的心跳次數可達130至200次每分鐘,患者在發作時會出現劇烈的心悸、頭暈感,就像心臟「跳到了嗓子眼」一樣,嚴重者會出現暈厥等症狀。
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具有突然發生、突然中止的特點,患者在發作一段時間後可能自行緩解。想要確診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必須完成24小時動態心電圖檢查,評估24小時內的發作次數及嚴重程度,再進行藥物或者電復律治療。
心悸是常見的心血管疾病的症狀之一,當其出現時,一定要引起我們的重視,因為這很有可能就是某些嚴重疾病的徵兆,只有及時處理、早期介入治療,才能避免症狀進一步加重,而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日常生活中也應該戒菸、戒酒,清淡飲食,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避免熬夜等不良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