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汙染治理行動計劃獲通過 將減少化肥農藥使用量

2021-01-08 第一財經

化肥、農藥企業及相關產業將再度震動。生態環境部23日原則通過的《農業農村汙染治理攻堅戰行動計劃》明確,「減少化肥、農藥使用量和農業用水總量」,推進「農業投入品減量化、生產清潔化、廢棄物資源化、產業模式生態化」。

生態環境部今日凌晨消息稱,23日生態環境部常務會議審議並原則通過《農業農村汙染治理攻堅戰行動計劃》。該計劃明確,未來,國家將實施「一保兩治三減四提升」,即保護農村飲用水水源地,治理農村生活垃圾和汙水,減少化肥、農藥使用量和農業用水總量,提升農業面源汙染超標水體水質、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率、農村生態環境監管能力和農村居民生態環境保護參與度。

我國農業對化肥、農藥依賴嚴重。受種植習慣等因素影響,多年來,我國許多地區化肥農藥使用量較多,多數作物的畝均用量高於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這不僅增加了成本,而且還給生態環境造成影響。

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近年來,我國採取了限制和壓縮化肥、農藥使用量,實施土地耕作輪休等做法,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不具體、實際操作性缺乏等問題依然較為突出。

中國農業科學院的監測顯示,我國農藥的過量施用在水稻生產中達到40%,在棉花生產中超過50%。在一些高產地區,每年施用農藥可達30多次,每公頃用量高達300公斤以上,造成耕地板結,有機質含量下降,增產幅度越來越小。

農業農村部今年5月表示,將持續推進農藥、化肥零增長行動,力爭我國農藥化肥使用量從零增長轉為常態負增長,最終將其使用量長期保持在一個合理水平。

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受政策影響,近年來在化肥、農藥行業已經出現了波動。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17年全國累計生產農藥294.1萬噸,同比下降8.7%。這是中國農藥行業新世紀以來第一次出現產量同比下降的情況。其中,除草劑作為最大類的農藥品類,領跌了產量走勢,為114.8萬噸,同比下降19.5%。

據中商產業研究院大資料庫數據顯示,2018年5月,中國農用氮、磷、鉀化學肥料(折純)產量499.8萬噸,同比減少5.7%。2018年1-5月,全國農用氮、磷、鉀化學肥料(折純)累計產量2329.4萬噸,同比減少8.1%。

但總體上看,農藥行業仍是一個不錯的賺錢行業。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農藥行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3080.1億元,同比增長11.8%,利潤總額達到259.6億元,同比增長25.0%。化學原藥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2.1%,生物化學農藥及微生物農藥同比增長10.0%。

從上市公司表現來看,目前已經披露業績的農藥上市公司中絕大部分企業收益不錯。其中,紅太陽、諾普信、輝豐股份、雅本化學、江山股份、新安化工等利潤增速超過了100%。

打好農業農村汙染治理攻堅戰既是國務院確定的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七大標誌性重大戰役之一,也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任務,對加快解決農業農村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增強廣大農民獲得感和幸福感具有重要意義。

生態環境部水環境管理司司長張波介紹,農村環保要疏堵結合,以堵促疏,環保部門的監督管理很重要,但是在「用」上,恐怕還是一篇更核心的文章。

張波介紹,截至2017年底,中央財政累計安排農村環保專項資金435億元,完成13.8萬個村莊環境綜合整治,整治後的村莊人居環境明顯改善,近2億農村人口受益。

中國農藥工業協會表示,開發綠色農藥、環保劑型、生產過程向著清潔化、自動化、安全化發展已成為行業共識。高效、低毒、低殘留新型農藥具有巨大的市場空間。

相關焦點

  • 農業部關於印發《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和《到2020...
    為貫徹落實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中央1號文件和全國農業工作會議精神,緊緊圍繞「穩糧增收調結構,提質增效轉方式」的工作主線,大力推進化肥減量提效、農藥減量控害,積極探索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現代農業發展之路,農業部制定了《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和《到2020年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本地實際,細化實施方案,加大工作力度
  • 《北京市塑料汙染治理行動計劃(2020-2025年)》(徵求意見稿)
    根據《關於加快推進農用地膜汙染防治的意見》《農用薄膜管理辦法》要求,在全市農村地區推廣使用0.014毫米(含)以上地膜,開展全生物降解地膜試驗示範和農膜殘留檢測,採取以舊換新、經營主體上交、專業組織回收等方式,推進廢舊農膜和農藥、肥料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置工作,妥善處理廢棄育苗盤和節水灌溉材料等農業塑料廢棄物。
  • 農村環境治理70年:歷史演變、轉換邏輯與未來走向
    (二)1977—1994年:制度初創時期,缺乏有效行動 該階段從「五五計劃」至「八五計劃」,改革開放初期鄉鎮企業蓬勃發展,但也伴隨「三廢」向農村地區轉移。1983年國務院出臺了《關於加強鄉鎮、街道企業環境管理的決定》,1986年「七五計劃」明確指出「禁止城市向農村轉移汙染」。
  • 肥料是糧食的糧食 防病治蟲離不開農藥 如何綠色施用
    按照新發展理念的要求,近年來,農業農村部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組織開展了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目的就是通過科學施肥、合理用藥,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增效。2019年,我國化肥農藥的用量已經連續3年減少,三大糧食作物的化肥利用率達到了39.2%,農藥利用率達到39.8%。
  • 我市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調查與建議
    至2018年底,新增農業結構調整面積13.6萬畝,新增果樹、蔬菜、茶葉種植面積分別達3000畝、1000畝和1500畝。建設規模以上休閒農業示範點160餘個。3。農業產業進程增速。白鶴湖等4個、龍虎山等6個現代農業示範園分別獲評省、市級現代農業示範園,新增農民合作社170家,家庭農場51家,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255家,產值達110億元。4。
  • 農業農村部:草地貪夜蛾防控用藥對農藥整體減量影響不大
    新京報快訊(記者 黃哲程)今天(9月17日)下午,記者從農業農村部獲悉,今年全國有25個省份發現草地貪夜蛾。據介紹,由於南方玉米大面積收穫,北方玉米灌漿成熟即將收穫,草地貪夜蛾危害期已過,該蟲對玉米主產區的威脅全面解除。
  • 奏響田野綠色樂章:格爾木化肥農藥雙減行動進行時
    近日,記者在格爾木市採訪時發現,在兩年來的化肥農藥雙減行動中,通過落實有機肥全替代化肥、病蟲害綠色防控等技術措施,當地日趨嚴峻的土壤病害和耕地逐漸恢復生機,農作物生產、生態環境得到淨化,枸杞等農產品也實現了優質優價,讓格爾木走上了綠色發展的道路。
  • 推進綠色發展 蒲江在我省率先啟動「兩個替代」行動
    省農業農村廳植物保護站副站長封傳紅表示,「我省氣候溫暖溼潤、生物多樣性豐富、農田生態系統穩定,是生物防治的最適宜區,作為農業大省和生豬養殖第一大省,在農業生產遭遇『成本地板』和『價格天花板』的雙重擠壓下,依託生物資源的優勢實施『兩個替代』行動,是貫徹『藏糧於地、藏糧於技』的重要舉措。
  • 農業農村政策
    繼續實施農村創新創業帶頭人培育行動,引導各地建設農村創新創業園區和孵化實訓基地,推動將符合條件的返鄉創業農民工納入一次性創業補貼範圍,吸引社會各類人才返鄉入鄉創業興業。支持舉辦新農民新技術創業創新博覽會。研究出臺促進社會資本投資農業農村指引。三、推進農業綠色發展,提高農業生態保護和資源利用水平14.大力推進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
  • 讓農村更美 讓農業更強
    統籌推進,堅持分類指導,9個貧困縣與脫貧攻堅相結合,環雄安新區的縣與白洋澱上遊流域治理結合、環京津的縣與對接京津相結合,統籌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突出穩產保供。面對新冠疫情風險挑戰,科學統籌疫情常態化防控和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夯實農業基礎,確保糧食等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
  • 關於加強農村河塘整治的建議
    針對畜禽糞汙和化肥農藥過度使用對水體造成汙染的情況。我們全面開展規模養殖場汙染治理改造,按照「一場一策」原則,科學制定規模養殖場汙染治理改造方案。對適度規模養殖場,鼓勵配套與養殖規模和處理工藝相適應的糞汙消納用地,配備必要的糞汙收集、貯存、利用等基礎設施;對大中型規模養殖場,扶持沼氣發電併網,開展汙水深度處理,實行達標排放。
  • ...畜禽糞汙、秸稈和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 我市積極推進農業綠色發展
    哈密日報訊通訊員徐賢升報導:治理農業面源汙染是推動我市農業綠色發展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提升農村環境質量、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一項重要舉措。為有效做好農業面源汙染治理,今年以來,我市秉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按照「一控兩減三基本」的要求,突出節水節肥節藥,畜禽糞汙、秸稈和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多舉措治理農業面源汙染,真正實現農業廢棄物有效回收和無害化處理,切實降低農業面源汙染對人畜及農村生態環境的汙染。推進農業節水節肥節藥。
  • 「中國農業新聞網」農民面臨的農業最真實寫照·你還好嗎?
    基於目前農村勞動力減少,農村勞動力不斷的提高,傳統精耕細作的方式在不斷的退化,土地生產力套作、間作的生產方式也陸續退出了生產體系,現在先進的機械,科學的化肥和農藥都已經取代了勞動力技術。現在農村人口在不斷的減少,土地出現荒蕪,耕地面積在不斷的減少,水利設施陳舊荒廢;工廠的廢棄物任意的排放,農藥化肥的不合理利用造成了土壤汙染嚴重、土地的肥力下降,導致農作物減產,因此,中國糧食麵臨著嚴重的危機,長此以往下去,糧食不得不依賴進口。
  • 福建省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實施方案印發!
    對市場銷售的農膜加強抽檢抽查,將厚度小於0.01毫米的聚乙烯農用地膜、違規用於農田覆蓋的包裝類塑料薄膜等納入農資打假行動。探索建立以「市場主體回收、專業機構處置、公共財政扶持」的廢棄農藥包裝物強制回收和集中處置體系,建立農藥包裝物回收追溯體系。逐步推行易於回收處理和再生利用的包裝材料,鼓勵使用大容量包裝、水溶性包裝。建立完善廢舊漁網漁具回收處置制度,將漁具垃圾納入漁港防汙染設施回收範圍。
  • 節肥又節藥 農業效益高(田間追蹤高質量·節約型農業)
    田凱平攝(人民視覺)  數據來源:農業農村部   「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化肥和農藥都是重要的農業生產資料。科學施用這些農業投入品,不僅能提升農業效益,也能保護生態環境,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
  • 安徽省級塑料汙染治理聯合專項行動檢查組對黃山市塑料汙染治理...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決策部署,進一步推進我省塑料汙染治理實施方案落實,省生態環境廳、省發改委、省經信廳等11個部門聯合開展了全省塑料汙染治理第一次聯合專項行動。近日,由省發改委副主任胡再生率隊的聯合專項行動第一檢查組在第一時間趕赴黃山市,對我市塑料汙染治理工作開展現場督促檢查。
  • ...環境專項整治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的通知(湘政辦發...
    4、對村鎮黑臭水體全面摸底調查,分析成因,建立臺帳,出臺治理技術導則,明確治理技術路徑、責任部門和時間節點,省直相關部門採取溝渠塘壩清淤、農業面源汙染整治、畜禽養殖汙染治理、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農村生活汙水垃圾治理、溼地生態修復等措施開展整治。以環湖沿河區域為重點,強力推進村鎮黑臭水體治理,到2020年,黑臭水體基本消除。
  • 有機肥替代化肥項目推進會召開
    9月8日,建陽區農業農村局召開2020年茶葉有機肥替代化肥項目推進會,各鄉鎮(街道)三農服務中心負責人、有機肥生產企業負責人、項目實施主體及區農業農村局相關站辦負責人共100餘人參加會議。與會學員紛紛表示,實施有機肥替代化肥行動,從源頭控制農業面源汙染,改善了土壤理化性質、培肥地力,還保護了生態環境,推動茶產業提品質、減化肥、增收入。
  • 濰坊實施化肥減量使用行動 2020年力爭化肥用量降5%
    為改進施肥方式,改變農業發展過度依賴化肥投入等問題,濰坊市農業局日前制定了未來五年化肥減量使用行動方案。按計劃,到2020年力爭化肥使用總量在現有基礎上下降5%。  濰坊是農業大市,也是化肥使用大市。據市統計局數據,2014年農用化肥施用量52萬噸,較上年減少3.7%,較歷史最高峰值減少15.4%,施肥呈減少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