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杜拉自我效能感理論之期待劃分

2020-11-21 中公教師網

班杜拉提出自我效能感理論,招教考試中除了涉及自我效能感主體理論的考查外,客觀題還會涉及到對班杜拉所劃分的結果期待和效能期待的區分。

自我效能感指人對自己是否能夠成功地進行某一行為的主觀判斷。

班杜拉認為,人的行為受行為的結果因素與先行因素的影響。行為的結果因素就是通常所說的賞罰等外部強化,強化能夠激發和維持行為的動機以控制和調節人的行為,這種作用通過人的認知形成期待,成為決定行為的先行因素。

行為出現的原因,不是隨後的強化,而是人在認知到行為與強化之間的依隨關係之後產生的對下一步強化的期待。

班杜拉將期待區分為「結果期待」和「效能期待」兩種。二者的區別如下:

結果期待是指人對自己的某一行為會導致特定的結果(強化)的推測或判斷,那麼這一行為就有可能被激活和受到選擇。例如:兒童感到上課注意聽講就會獲得他所希望取得的好成績,他就有可能認真聽課。

效能期待是指人對自己能夠進行某一行為的實施能力的推測或判斷,它意味著人是否確信自己能夠成功地進行帶來某一結果的行為。當確信自己有能力進行某一活動,他就會產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並會去進行那一活動。例如:學生不僅知道注意聽講可以帶來理想的成績,而且還感到自己有能力聽懂教師所講的內容時,才會認真聽講。

考題再現:

某教師認為:只要教學認真,就能夠取得優異的教學成績;但又認為即使自己認真教學,也沒有能力達到期待目標。根據班杜拉的效能感理論,表明該教師的效能感屬於( )。

A.結果期待低,效能期待低 B.結果期待低,效能期待高

C.結果期待高,效能期待低 D.結果期待高,效能期待高

【答案】C。解析:結果期待是指人對自己的某一行為會導致特定的結果(強化)的推測或判斷。教師認為只要認真教學,就能取得優異教學成績,屬於結果期待。效能期待是指人對自己能夠進行某一行為的實施能力的推測或判斷,它意味著人是否確信自己能夠成功地進行帶來某一結果的行為。教師認為即使自己認真教學,也沒有能力達到期待目標屬於效能期待低。因此本題選擇C。

中公講師解析

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招聘考試

回復【時政】即可查看每日時政新聞+時政模擬

回復【資料即可免費獲取各省備考資料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知識點:班杜拉自我效能感理論之期待...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知識點:班杜拉自我效能感理論之期待劃分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考試正處於緊張的備考狀態,按照往年信息來看,甘肅省教師招聘考試內容一般為教育基礎知識和教育專業知識。
  • 2019廣東教師招聘考試心理學備考: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論
    2019廣東教師招聘考試心理學備考: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論 在教師招聘考試中,學習動機理論一直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考點,大多以選擇題的形式進行考察,有時也會是案例分析的考察點。自我效能感指的是人們對自己是否能夠成功地進行某一成就行為的主觀判斷。
  • 自我效能感理論
    自我效能感理論關於此考點,往往以選擇題的形式進行考察,在備考過程中要學會區分結果期望和效能期望的差別;關於後面的自我效能感的四個因素,在教師資格證考試中建議以簡答題的題型備考。自我效能感這一概念是班杜拉最早提出,是指人們對自己是否能夠成功地進行某一成就行為的主觀判斷。
  • 自我效能感
    在歷年的教師招聘考試中,自我效能感是教育心理學部分考察的一個重點學習理論。關於自我效能感理論往往由於知識點的繁瑣,導致考生對知識的掌握不到位,以至於在解答題目的過程中會出現錯誤的情況。本文在此對其在整個教育心理學部分中的自我效能感做出總結,希望對各位考生的備考有所幫助!
  • 教師招聘備考之自我效能感
    在教師招聘考試中,該部分知識點主要以理解為主,大家需要以多選題的形式掌握影響自我效能感的因素以及了解成功經驗和自我效能感之間的關係。自我效能感是美國社會心理學家班杜拉於1977年提出的一個概念,指個人對自己是否具有通過努力成功完成某種活動的能力所持有的主觀判斷與信念。它來自班杜拉對功效期待與結果期待的區分。
  • 班杜拉的「期待」你真的懂了嗎?
    在教育心理學第三章和第八章,同學們會接觸到美國心理學家班杜拉的一些理論,尤其是在第八章第一節的學習動機中,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也是一個比較常見的考點,相信大家對於自我效能感的理解應該很不錯,但是班杜拉所闡述的功效期待和結果期待這兩個概念,有很多同學還是分不清楚,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下如何區分這兩個概念吧!
  •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知識點:班杜拉理論盤點
    為了讓大家更好的備戰甘肅中小學教師招聘考試,甘肅中公教育為廣大考生準備了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公共基礎知識:班杜拉理論盤點,望各位考生及時查看。考情分析:班杜拉相關知識點主要是以單選、多選、判斷等形式考查,重點考查內容為觀察學習及效應、自我效能感相關知識點。一、簡介:班杜拉(A.
  • 教育心理學考點之班杜拉
    原標題:教育心理學考點之班杜拉 班杜拉是教育心理學中比較重要的一個人物 班杜拉,美國當代著名心理學家,新行為主義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社會學習理論的創始人。班杜拉在教師招聘中重點考察的方面有:社會模仿模式、社會學習理論、自我效能論等觀點。
  • 自我效能感的影響因素
    自我效能感:指個體對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為所進行的推測與判斷。班杜拉對自我效能感的定義是指"人們對自身能否利用所擁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項工作行為的自信程度"。班杜拉認為認為除了結果期望外,還有一種效能期望。結果期望指的是人對自己某種行為會導致某一結果的推測。如果人衝刺到某一特定行為將會導致特定的結果,那麼這一行為就可能被激活和被選擇。
  • 重要考點歸納——班杜拉學習理論總結
    他的理論也是我們教師資格和教師招聘的重要考點。現在中公教師網老師就班杜拉理論中重要考點內容進行總結。一、交互決定論在解釋說明人類行為理論中,班杜拉對其中的環境決定論和個人決定論提出了批判,反對簡單的S-R聯結,提出了自己的交互決定論。
  • 【心理學必考人物】班杜拉
    【心理學必考人物】班杜拉 班杜拉 阿爾伯特•班杜拉(1925— )是美國當代著名心理學家。班杜拉對心理學的最大貢獻就是提出了社會學習理論與行為矯正技術。 關於班杜拉的考點有以下幾個: 1、觀察學習理論 班杜拉通過觀察學習實驗提出了自己的觀察學習理論。
  • 心理學:全面解讀自我效能感丨驅動與駕馭自我的力量
    心理學:全面解讀自我效能感丨驅動與駕馭自我的力量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論:成功的決定性因素新行為主義的主要代表人物、社會學習理論的創始人班杜拉,是美國當代著名的心理學家。在諸多心理學派中,他的「社會學習理論」是對心理學界最大的貢獻,對實驗心理學、社會心理學、臨床心理學均產生了重大影響,這種影響甚至擴展到了教育、管理以及大眾傳播等社會生活領域。1977年,班杜拉提出了「自我效能」的概念。經過20年的理論探索和實證研究,他於1997年出版了《自我效能——控制的實施》一書, 對自我效能問題進行了全面系統的論述。
  • 2012陝西教師資格考試教育心理學輔導:自我效能感
    2012陝西教師資格考試教育心理學輔導:自我效能感 【導讀】2012年陝西省教師資格考試《教育心理學》輔導:自我效能感理論
  •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知識點:班杜拉理論知識大匯總
    為了讓大家更好的備戰甘肅中小學教師招聘考試,甘肅中公教育為廣大考生準備了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公共基礎知識:班杜拉理論知識大匯總,望各位考生及時查看。這部分知識點主要在教師招聘考試中以客觀題出現,經常考查理解性的單選題。(一)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1.交互決定論強調在社會學習過程中行為、認知和環境三者的交互作用。
  • 「普通心理學」什麼是自我效能感?
    班杜拉提出了自我功效理論,這個理論通俗來說就是在做一件事的時候,你自己覺得你行,你就行。在這個理論中有自我效能感這個定義,是個體對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任務的推斷。也就是說你自己認為你是否有能力做成某件事。
  • 2019教師招聘考試公共基礎知識:自我效能感的影響因素
    自我效能感:指個體對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為所進行的推測與判斷。班杜拉對自我效能感的定義是指"人們對自身能否利用所擁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項工作行為的自信程度"。班杜拉認為認為除了結果期望外,還有一種效能期望。結果期望指的是人對自己某種行為會導致某一結果的推測。如果人到某一特定行為將會導致特定的結果,那麼這一行為就可能被激活和被選擇。
  • 考點總結—班杜拉思想
    班杜拉的思想作為教師考試的必考考點,且內容較多,能否準確把握該知識點關係到考生最後考試的得分情況。那麼怎麼準確的把班杜拉的思想呢,中公講師將在此幫您進行釋疑解惑。一、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1.交互決定論班杜拉強調在社會學習過程中行為、認知和環境三者的交互作用。
  • 行為動機來源於自我效能感,這4種途徑可以產生和提高自我效能感
    一,自我效能感的深層意義自我效能是美國心理學家班杜拉在1977年提出來的。自我效能(self-efficacy) 指個體對自己組織、執行某特定行為並達到預期結果的能力的主觀判斷。即個體對自己有能力控制內、外因素成功採納健康行為並取得期望結果的自信心、自我控制能力。
  • 教師的正面鼓勵:提升自我效能感,讓每個學生都是學習的主宰!
    說起自我效能感,先來看看,自我效能感,到底是在講什麼。自我效能,是指個體對自己能否成功地進行某一能力的主觀判斷。它有什麼作用呢?它影響著個體對行為的選擇,付出多大努力以及堅持多久。這一概念,最早由社會學習理論的創始人班杜拉提出。通俗點來說,自我效能用用生活中的語言來講,就是——你覺得你能行的程度。同樣的一件事情,一個小朋友覺得他一定能夠做到,另一個小朋友覺得自己怎麼努力也做不到,還有一個小朋友覺得自己努努力就可以做到。
  •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知識點:班杜拉考點匯總
    一、社會模仿模式1.代表人物:班杜拉2.主要主張該理論強調觀察學習是行為獲得的基本學習方法,通過觀察、模仿,再經認知過程進而形成人的複雜行為;注重強化的學習意義,利用外部直接強化和替代性強化和自我內在強化的交互作用,使學生提高學習效果;強調建立起有利於學習的道德環境和心理調節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