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李惠琳 編輯/ 鄢子為
在風雲變幻的手機市場,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
不久前,國產第一代手機巨頭金立走向破產令人唏噓不已。有人感慨,過去20年裡,手機廠商們不斷新老交替, 「中華酷聯」被「華米OV」取代,落敗者破產倒閉或苟延殘喘。
與金立同在2002年成立的,有一個名為天語的手機品牌,輝煌時期,它曾擠進中國銷量前三名,一度成為國產手機銷售冠軍,直逼巔峰中的諾基亞和三星,可惜屢屢戰略失誤,被市場淘汰,如今已鮮有人記得。
山寨機王崛起
天語崛起於一個手機企業野蠻生長、草莽英雄輩出的年代。
20世紀90年代,手機在國內屬於高檔奢侈消費品,市場基本被諾基亞、三星、摩託羅拉等國際品牌壟斷,手機銷售渠道則多為「總代理制」。
其間,一家名為百利豐的公司靠做手機渠道代理商壯大起來。鼎盛時期,百利豐成為三星全國最大的代理商,佔據超過50%的份額。
百利豐的老闆正是天語手機董事長榮秀麗。2002年,榮秀麗毅然放棄做了7年手機代理業務,決定做自己的手機品牌,拿出全部家當成立天宇朗通公司。
「做手機代理商,是在賣別人的產品,在銷售渠道上沒有話語權,賣得不開心。」榮秀麗曾稱,「找到你最喜歡的產品,通過你喜歡的方法賣給你喜歡的人,這才是最爽的事!
同年,劉正榮從專做DVD的公司金正離開,創立了金立手機。那時中國手機行業增長迅猛,誘惑之下,許多諸如天宇朗通般沒有手機製造經驗廠商相繼進入,山寨機如雨後春筍般冒出。
榮秀麗瞄準的是國內用不起三星等高檔手機的中低端消費者,他們佔據著80%的市場。當時天宇朗通尚未獲得生產手機的牌照,只能以租用的方式生產貼牌手機,在沒有品牌背書的情況下,天宇朗通以「又便宜又好」的產品口碑形成知名度。
2006年,天宇朗通拿到牌照,從山寨機升級為正規軍,正式啟動天語K-touch標識,準備大幹一場。榮秀麗找到臺灣晶片廠商聯發科作為技術支持,富士康等代工廠生產手機。
2007 年,天語手機一口氣推出了近80款新品,全年銷量達到1700萬臺,一度成為了國產手機年度銷量冠軍,出貨量逼近當年雄踞中國市場的諾基亞。因其「貼牌手機」的出身,天語亦被稱為「山寨機王」。
至2008年,天語已擁有2400萬臺的銷量和超過6%的市場份額,銷售額近80億元,榮秀麗以42億元財富排在當年胡潤IT富豪榜第11位。
2009年,華為以3000萬的全球出貨量,成為中國第二大手機廠商,然而,以國內市場銷量而論,天語和聯想是市場份額最大的兩家本土企業,彼時尚無小米。
那幾年,都曾野心蓬勃地衝進來,又被撞得節節敗退。以波導、夏新為代表的第一代國產手機頹勢凸顯;聯想、華為、中興等第二代廠商尚未發力,只有天語從一眾國際廠商的夾縫中突圍。
天語閃電般地崛起,出乎所有人意料,它沒深厚的品牌背景,沒高精尖技術,沒手機生產工廠,甚至沒打造出一個爆款。
很多人將其成功歸於榮秀麗的「野蠻創新」:渠道上採取獨特的「買斷」模式,把手機賣斷給代理商,由代理商自主定價。依靠這種牢固的利益捆綁關係,天語在不打廣告,不請代言的狀況下脫穎而出,將產品從農村鋪到了城市,成為許多人的首部手機。
一路高歌猛進的天語曾嘗試走「高大上」路線。2008年,引入美國華平投資5.3億元投資後,榮秀麗喊出要做「中國的諾基亞」,向中高端手機市場進軍,同時謀劃上市。之後天語的廣告開始遍布電視、網絡和平面媒體。一年後,天語手機開始與高通合作,並陸續接到電信巨頭的訂單,榮秀麗本人也在2010年開通微博,頻頻出現在公開場合為天語站臺。
敗於三次失誤
2009年是中國3G元年, iPhone進入中國,拉開了智能機時代的大幕,所有手機廠商走到由功能機轉向智能機的關口,行業迎來新一輪洗牌,天語衰落之路也自此開啟。
轉型之初,天語的反映很迅速,組建了一隻近600人的研發團隊,針對3G智慧型手機研發佔據90%以上。2009年5月,天語首款3G智慧型手機就已面世。
只是,與「中華酷聯」選擇安卓系統不同,天語將寶押在微軟系統上,首批智慧型手機E61、E68、E608均搭載微軟系統,由於操作體驗與國人習慣相違背,也不是市場主流,反響平平。
幡然醒悟的天語開始轉向Android作業系統,在2010年上市了首款安卓手機W606,其創新添加了可3G視頻通話功能,售價只有千元,一度被外界看好。遺憾的是,天語沒在安卓系統上深入下去,而是轉而加入阿里雲陣營。
2011年前後,網際網路公司為搶佔移動網際網路入口,相繼入場做手機系統,其中包括阿里雲OS,百度易平臺,騰訊QQservice。彼時,阿里雲總裁王堅曾公開表態,「阿里雲OS的目標是打敗谷歌。」
恰逢電商蓬勃發展,線上市場被普遍看好,天語對與阿里的合作寄予厚望,砍掉了原本成熟的線下渠道,準備全力發展電商。
可惜,這次天語又踏錯了節奏。2011年,天語推出基於YunOS的W700、W710、W806等多款手機,因技術不成熟,體驗差,始終未能打開市場。這一結果出乎榮秀麗預料,在W700發布時,她曾預計年銷售將達100萬臺,但實際,產品面市兩個月僅售出約7萬部。
在天語三次更換系統的過程中,安卓系統已成為主流,小米、魅族等新興網際網路手機崛起,以低價、性價比來爭奪中低市場,擁有了大量忠實用戶。一再錯過時機的天語喪失固有的中低端消費者,沒能推出優良產品吸引新用戶,逐漸被邊緣化。
天語的最後一次高光時刻,是在2012年推出大黃蜂手機時,憑藉質優價廉一度在網絡熱銷。彼時,小米創始人雷軍還在微博上發文,「祝賀天語發布大黃蜂二代手機,國產手機行業就應該一起衝擊高端智慧型手機!」
天語也嘗試過自救,在「網際網路手機」概念大熱的2014年,天語推出了電商品牌nibiru,在發布四款產品之後,很快又陷入沉寂。
到了2015年12月,天語「員工放假、工資停發、公司變相裁員」的消息傳遍網絡,人們才發現,這個曾經的國產手機老大竟淪落至此。儘管天語回應稱正在調整產品與渠道,但此後,人們卻再也沒看到天語的大動靜。
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小米、華為、中興、OPPO和vivo為國產手機品牌出貨量前五名,市場早已沒有了天語的位置。
對於天語的落敗,在外界看來,表面上,天語是輸在了「安卓起步」這一浪潮上,在競爭激烈的智慧型手機市場,天語轉型幾次都沒有成功,錯失搶佔市場的機會。實質上,則要歸於天語自身在研發投入、創新上的滯後,導致產品缺乏競爭力,無法持續吸引用戶。
轉向老人機
天語還活著嗎? 答案是肯定的。
這幾年,在華為、小米、OPPO、vivo大行其道的智慧型手機市場,天語幾乎銷聲匿跡,不過並沒有向傳聞所說的那樣倒閉,至今每年都有新品發布,只是存在感越來越弱了。
公開資料顯示,2016年底,天語在中國移動全球合作夥伴大會中,發布了P1、K6、H7等十幾款智慧型手機新品,但少有人關注。
記者查詢天語手機官網發現,首頁推薦的是2016年產品天語P1和K-Touch K7,均顯示無貨,媒體報導和企業動態等欄目將近兩年沒更新了,最新一條內容是天語參加2016中國移動全球合作夥伴大會的預告。顯然,官網已經長期沒有進行維護了。記者多次撥通官方服務電話,試圖聯繫天語,始終未有人接。
一同沉寂的,還有天語手機創始人榮秀麗,她的微博更新內容停留在2014年12月,與天語被曝光裁員時間間隔近一年。
天語在做什麼? 多種跡象表明,天語似乎操起老本行,賣功能機,也就是「老人機」。
天語手機官方旗艦店顯示:所售27款手機產品中,只有4款為智慧型手機,其餘均為功能機,產品價格在79至199元之間。從銷量上看,老人機賣得還不錯,天語(K-Touch)T2僅售89元,目前已有超24萬條評價。
記者查詢工信部網站後發現,天語手機在2018年還有14款手機獲得入網許可證,其中7款為功能機,7款是低端智慧型手機。
天語從老人機起步,一步步做到國產老大的位置,如今只是重操舊業。老人機一直在天語銷售額中佔相當大的比例,2014年,天語公布其累計銷售了3300萬臺老人手機,佔到了總銷量的三分之一。
天語並沒有放棄智慧型手機市場,記者在電商平臺搜索發現,天語X 21已在8月上市,目前只在少數淘寶專營店有售,其採用當下流行的劉海屏設計,3D炫彩流光機身,配備指紋+人臉解鎖,外觀與OPPO R15極為相似,售價最低為599元,但配置太低,銷量並不大。
在如今競爭更為激烈的智慧型手機市場,天語手機要靠這些產品再次東山再起怕是無望了。昔日老大苟延殘喘,新貴們如日中天,風水輪流轉。天語創始人淡出公眾視線,天語前副總裁汪凌鳴加入小米,成為小米現任副總裁。
從近年天語的業務情況看,在手機研發製造這條路上越走越偏,轉而在海外業務賺錢。
早在2015年,天語全資子公司維太移動在香港上市,公司主要從事海外市場ODM手機業務供應,其中榮秀麗任董事長,與丈夫倪剛共同佔股56.54%。
近兩年,維太移動的收益增長迅速。財報顯示,2018年上半年,公司收益為4.16億元,比2017年同期的2750萬元,增長了1412%,業績回升原因之一是智慧型手機銷售有所改善。
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倒塌了。有賴於創始人的直覺和魄力,天語一度風光無兩,如今的崩盤,看似是一夜之間的事。但它的衰退,其實在蘋果和小米崛起的那一刻,便已註定。跟不上時代步伐,王者也將覆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