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的正常運轉離不開肝臟的運行,俗話說"肝不好,人先倒"。
肝臟在人體內涉及諸多的方面:排毒、消化、儲存糖原、合成蛋白質,凝血因子等等,均與肝臟有關。
並且,肝臟代償功能極其強大,就算受損70%依舊能夠維持人體的正常運轉。
也正是因為這一特性,諸多的肝癌患者在確診是依舊於中晚期的地步,生存時間僅為6個月。
但是,肝臟出現病變也並不是"無跡可尋"。
提醒:身體若有"2黃、2紅、1癢"多半肝功能已受損
"2黃"——鞏膜、皮膚發黃
臨床上,不同程度的肝病患者,皮膚發黃的現象不一,有深有淺。
因為肝臟藏血,而人體內每天都會有不同的紅細胞"凋亡",它們就會生成一種有害物質"膽紅素",它就需要肝臟來進行代謝。
可是肝臟受損之後,就會影響到膽紅素的分泌,而膽紅素的顏色為橙黃色。
長期如此,就會導致膽紅素在血液內堆積,排洩不出去,之後,隨著血液的流動到達全身各處,也就會導致皮膚發黃,鞏膜發黃的現象。
醫學上稱此類現象為"黃疸"。臨床多見於:肝硬化,急性病毒性肝炎等患者。
"2紅"——肝掌、蜘蛛痣
正常情況下身體的雌激素處於較為平穩的狀態,但是,當肝臟受損之後,就會影響到體內的雌激素。
當血液內雌激素過多,就會導致血管擴張,特別是毛細血管。
此時,手掌部位的大小魚際處就會出現泛紅的現象,用手在按壓到時候就會出現蒼白的現象,鬆手之後就會變成原狀。
另外,身體的胸部、手臂等部位會出現小紅點,周圍輻射擴張的毛細血管看起來像是蜘蛛的腳,被稱為"蜘蛛痣"。
"1癢"——皮膚瘙癢
肝臟是分解、代謝體內毒素的主要器官,當肝臟受損後,身體內的毒素不能被分解,就會通過皮膚排出,導致瘙癢的現象出現。
特別是膽鹽,不能被代謝的話,就會導致血液中膽鹽濃度升高,大量的膽鹽在聽堆積,就會刺激到末梢神經,誘發皮膚出現瘙癢的現象。
另外,若肝臟已經癌變,癌細胞也會分泌處一些炎症因子,從而刺激到末梢神經,激發皮膚免疫系統,導致瘙癢的情況出現。
肝不好,日常做好4件事,肝臟越來越好:
第1件:少喝酒
酒可以說是肝病的"催化劑",大約90%的酒精在進入後,會被肝臟代謝。
代謝的途徑為乙醇—乙醛—乙酸—二氧化碳和水,其中乙醛具有毒副作用。
它會損害肝臟的健康,輕者導致轉氨酶從細胞進入血液,升高轉氨酶水平;重者會使肝細胞出現不可逆的傷害,並朝著肝硬化甚至肝癌發展。
因此,肝不好的人,一定要戒酒,遠離酒精。
第2件:遠黴變
遠黴變,就是說要遠離黴變食物,因為其中易產生黃麴黴毒素。
黃麴黴毒素是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一類致癌物,毒性與致癌性極高,大量攝入會引起急性中毒、急性肝炎、肝細胞脂肪變性;
持續微量攝入,會引起慢性中毒,出現纖維性病變,誘發肝硬化甚至肝癌。
黃麴黴毒素容易汙染花生、玉米、小麥、大豆等糧油產品。因此,一旦發現食物黴變,要及早扔掉。
第3件:多運動
養肝並非一日之功。堅持一項運動,有增強熱量的消耗,控制體重,同時還能使輕度脂肪肝逆轉。
建議,每周堅持4~6次的有氧運動,以慢跑、騎自行車、打太極拳等有氧運動為主,每次運動堅持30分鐘以上。
運動以身體微微出汗為宜,切忌過度勞累。
第4件:常檢查
如肝功能、B肝五項、肝臟B超、血清甲胎蛋白測定等檢查。
每年至少檢查一次肝功能;
每3~5年檢查一次B肝五項,若體內沒有抗體,需儘快接種疫苗;
每年檢查一次肝臟B超及血清甲胎蛋白測定。
科普小知識:三餐定時定量也能養肝
若經常暴飲暴食,體內的自由基數量會增多,而肝臟的關鍵作用之一就是幫助人體"對付"自由基。
也就是說,體內自由基數量越多,肝臟的負擔就越重,肝臟受損也越嚴重。
因此,想要養護肝臟健康,也要做到三餐定時、定量。
養肝護肝,這個經典方每天泡2杯,肝會感謝你
肝主疏,主藏,以氣血為養!肝不好,肝火旺、肝氣鬱結,肝就會慢慢變硬,不柔潤了,就像久旱龜裂的田地一樣。
肝氣血順調,則心情舒暢,安然入睡,皮膚也會紅潤白皙,頭髮亮澤茂密。
1、玫瑰花:養血疏肝第一花,和血行氣。
2、陳皮:入肝理氣調和,入肺燥溼化痰。
3、桃仁:活血祛瘀,潤腸通便。
4、薄荷:宣散肺熱,利咽喉,疏散風熱、清利心腎。
5、香櫞:理氣疏肝、和中化痰。
6、桑葚:滋陰補血,生津,潤腸
7、枸杞:滋肝益腎,養精明目,堪稱補氣血的好材料了。
這幾種食材泡水喝,搭配精當,疏肝柔肝,安神養眼,活血行氣,每天1-2杯,肝會感謝你,變得越來越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