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P吸波材料應用於0TA測試 5G終端毫米波不再難測

2020-12-21 騰訊網

隨著5G技術在2020商用元年驚喜開啟,萬物互聯的5G時代也將從夢想照進現實。對於所有數據消費者來說都是一個好消息。與此同時,5G在技術、架構以及應用等方面的顛覆性創新,也為急迫需要解決的創新型方案帶來了新的挑戰。

談及5G所面臨的測試挑戰,首先,從技術角度來說,5G頻譜效率將會是4G的5-15倍,峰值數據速率也將達到千兆比特每秒,包括毫米波、波束賦形、超寬帶技術等在內的許多新技術應運而生,並需要通過符合5G NR標準的解決方案來進行測試與測量。

目前使用的無線通訊為較長的釐米波頻段,網絡頻率在700MHz-6GHz,低頻段頻譜資源的開發已經非常成熟,剩餘的低頻段頻譜資源已經不能滿足5G時代10Gbps的峰值速率需求,因此未來5G系統需要在毫米波頻段上尋找可用的頻譜資源,來實現超高流量密度、超高連接數密度、超高移動性技術。為了迎合5G NR移動通信標準,5G設備測試和測量技術的複雜性不斷增加。

OTA測試微波暗室

現行的方法已經無法適應5G設備和基站的測試和測量。從測試角度來看,鑑於5G設備中的RF架構和所使用的更高的頻段,以往射頻試驗室通過同軸電纜進行的測試將由OTA(空中接口)測試方式取替,因為設備中將不再有任何物理連接器。除了天線測試之外,所有其它射頻系統性能參數和無線資源參數也需要採用OTA測試,且測試對象不僅是天線,而是升級到整個設備、整個系統。

5G時代的測試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OTA測試測量方法已經慢慢成為了主流。OTA測試作為實現毫米波終端測試的必選方案,在毫米波新型吸波材料上面臨研究壓力。

華為-業界首個多探頭球面近場SG178測試系統

OTA測試所需要的微波暗室是實現毫米波終端測試的重要保障環境,是測量無線終端的整機性能的必由之路。微波暗室,用來方便測試各種電氣、電子設備的電磁幹擾特性(EMI)和電磁敏感度特性,可以消除周圍環境電磁噪聲的幹擾和氣候條件的影響,提高測量精度與效率。在這過程中需要用到吸波材料,吸波材料作為微波暗室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暗室的最終性能起到主導作用。

現在毫米吸波材料只在軍工領域用於無反射測量以及噪聲抑制,採用的材料依舊是傳統的聚氨酯泡綿。而在民用行業的毫米吸波材料仍處於初級開發階段。由於傳統的軟質泡綿吸波材料在物理性能和電性能上存在缺陷,無法承擔5G通訊精密化小型化的設計標準,無法完全滿足5G毫米波測量的要求。因此開發應用於OTA測試的高性能的毫米波吸波材料急如星火。

EPP硬質發泡吸波材料 圖源:通用測試官網

在微波暗室中最早使用的是金字塔形的聚氨酯泡綿基的吸波體,隨著微波暗室對構建材料性能標準的提升,膨脹型聚丙烯發泡和膨脹型聚苯乙烯發泡(摻雜納米碳吸收劑和無機氧化物阻燃劑)吸波材料因其電性能好、機械性能優、阻燃性能好、閉孔結構、使用壽命長等優勢,成為新一代吸波材料的代表,適應了OTA測試的急迫需求。

由於OTA測量對速度有要求,多採用多個探頭布局,整合聚丙烯發泡吸波材料與探頭天線可以有效降低不工作探頭的結構散射從而將降低靜區的噪聲電平。聚丙烯發泡材料吸波尖錐採用自動化模塑成型,原材料和吸波成分按兩步工序加工,保證了工藝的一致性與性能的穩定性,與同等高度的泡綿吸波材料相比,吸收性能都有所提高且穩定性均勻。

EPP硬質發泡吸波材料 圖源:通用測試官網

毫米吸波材料將應用在高發射頻率的5G天線測量中,如基站天線、星載與衛星通信的地面天線。然而,當基站天線波束過窄或者發射功率超高的話,輻射能量的高度集中會引起吸波材料過熱,可能引起暗室自燃火災。因此需要對新一代EPP硬質發泡吸波材料增加散熱孔和熱阱設計,從而提升EPP尖錐吸波材料的功率耐受指標。今後,耐功率毫米波吸波材料將持續受到關注。

根據聯合市場研究公司發布的數據顯示:2015-2019年全球OTA測試行業市場規模整體呈現上升趨勢。亞太地區是OTA測試市場的第二大份額。中國,日本,韓國和印度等國家正在對基礎設施中的IoT和M2M通信的進行大量投資,這有望推動亞太地區的市場。隨著國內5G新興產業的崛起,OTA測試市場將迎來巨大需求。EPP硬質發泡吸波材料在OTA等小型化微波暗室中有超越傳統吸波材料的理化與電氣性能,會逐步取代泡綿材料,在5G毫米波基站天線或者相控天線中大有應用前景。

相關參考:

5G時代OTA測試測量的方法已經成為了主流

http://www.elecfans.com/application/Communication/993076.html

毫米波5G終端技術及測試方案分析

5G熱潮來襲,淺談EMI和熱量兩大難題

釐米波和毫米波頻率OTA測試

https://www.ednchina.com/news/20171226-5G-OTA.html

多探頭0TA暗室的布局設計與靜區改進(微波雜誌 2020.5)

硬質泡沫吸波材料的耐功率設計(微波雜誌 2020.5)

免責聲明:本文中引用信息來自以上網絡連結,不能作為投資建議。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及分享,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繫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

相關焦點

  • 與5G毫米波完美配合的大規模晶片級天線陣列技術:測試如何做?
    首先,矢量網絡分析儀器是一種電磁波能量的測試設備,俗稱「射頻微波領域的萬用表」,能夠對單埠或多埠網絡進行幅值與相位等參數的測量,是天線與OTA測量系統中最常見的儀表之一。 其次,微波暗室是由吸波材料和金屬屏蔽體組建的封閉空間,形成一個屏蔽外界電磁幹擾的電磁環境。
  • 與5G毫米波完美配合的大規模晶片級天線陣列技術:測試如何做?
    首先,矢量網絡分析儀器是一種電磁波能量的測試設備,俗稱「射頻微波領域的萬用表」,能夠對單埠或多埠網絡進行幅值與相位等參數的測量,是天線與OTA測量系統中最常見的儀表之一。 其次,微波暗室是由吸波材料和金屬屏蔽體組建的封閉空間,形成一個屏蔽外界電磁幹擾的電磁環境。
  • 新型納米吸波塗層材料
    美國已研製出一系列薄層狀鐵氧體吸波材料,並成功應用於F-117A戰鬥機。在對納米鐵氧體吸波材料進行研究的同時,研究者也從各方面探索了超細鐵氧體與其它材料複合形成的複合吸波材料。解家英研究了NdO3摻雜對納米鋰鐵氧體微波吸收特性的影響,他們採用機械合金化方法製備了納米晶LiFe5O8和LiFe4.994Nd0.006O8材料,並研究了它們的吸波性能。
  • 吸波材料的應用
    如美國B-1戰略轟炸機由於塗復了吸收材料,其有效反射截面僅為B-52轟炸機的1/50;在0H-6和AH-1G型眼鏡蛇直升機發動機的整流罩上塗復吸收材料後可使發動機的紅外輻射減弱90%左右。在1990年的海灣戰爭中,美國首批進入伊拉克境內的F-117A飛機就是塗復了吸收材料的隱形飛機,它們有效避開了伊拉克的雷達監測。
  • 5G毫米波專題 | 毫米波產業進展勢如破竹,終端產業尚需繼續努力
    在2019年7月IMT-2020(5G)推進組組織的中國5G增強技術研發試驗毫米波頻段的測試中,中興通訊完成了26GHz頻段5G基站射頻OTA測試。2019年10月,中興通訊與高通公司成功實現了基於智慧型手機的5G毫米波互操作性測試。
  • 基於混合等離激元諧振的紅外寬帶超材料吸波體
    在仿真中,所設計的超材料吸波體結構可以在8-14μm全波段實現僅95%的平均吸收。為研究利用耦合多種諧振方式在紅外波段實現寬帶吸收提供了獨特的見解,並為非製冷紅外探測器及微測輻射熱計等應用領域提供了一個有力的工具。
  • OPPO率先完成5G CPE的毫米波外場測試,推動毫米波商用
    北京時間9月11日,在IMT2020(5G)推進組組織的外場(北京懷柔)毫米波測試中,OPPO攜手愛立信,基於OPPO 5G CPE終端產品Omni,完成了4.06Gbps的下行速率和210Mbps的上行速率測試
  • 一加手機技術專家「現身說法」:如何把毫米波「塞進」5G終端
    5G終端。眾所周知,毫米波最大的優點是帶寬資源較為豐富,運營商可以利用800MHz帶寬部署網絡;毫米波基站和支持毫米波的手機都能利用載波聚合或波束聚合實現數據傳輸,在減少幹擾的同時支持密集的空間復用。同時,毫米波還具備低時延的特性,該特性能夠支持一系列全新服務。
  • 聚焦5G無線通信智能測試,「天衡儀器」自主研發3款5G專測儀
    這也直接促進了5G天線測試測量的市場需求。「每根天線在出廠前都需進行測試測量。」成都天衡儀器設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衡儀器」)董事長李冉說道。 事實上,除了天線測試測量之外,通信測試技術與測試儀器還滲透於通信晶片、模塊、終端、基站、無線網絡等產業鏈環節。「隨著5G 建設全面推進,測試設備將率先反饋在未來的終端創新和應用場景中。」李冉表示。
  • 5G毫米波專題 | 毫米波釋放5G全部潛能
    毫米波是5G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助力5G釋放全部潛能,全球5G毫米波產業蓄勢待發。作為5G的最佳搭檔,毫米波未來將如何發展?通信世界全媒體與你一起聚焦5G毫米波,共瞻5G毫米波蓄勢待發!在標準方面,毫米波標準化程度在R15版本已經相對較高,能夠支持商用,已經能充分應用毫米波的大帶寬特性,並定義了用戶配對、用戶跟蹤、多載波管理等與Sub-6GHz不同的部分。目前毫米波基站與終端(包括手機與CPE)均有成熟的商用產品。
  • 三星加速5G毫米波部署 關注終端側機會
    體育館、飯店等場所提供高覆蓋率的5G毫米波信號,讓5G使用體驗更加順暢。5G毫米波的核心優勢在於擁有高頻頻譜極大的帶寬資源,在傳輸信號時具備速度優勢,毫米波頻段移動應用最大帶寬達到了400MHz,傳輸速率能夠達到10Gbps。
  • 5G毫米波專題 | 他山之石:毫米波將開啟5G發展新階段
    Speedtest在今年第二季度有關美國5G網絡的測試結果顯示,5G毫米波網絡的平均下載速率達到900Mbit/s,約為4G網絡速度的20倍。OpenSignal於6月的測試結果也顯示,Verizon的5G毫米波網絡的平均下載速率是其4G網絡速度的18.7倍。可見,在毫米波頻段,5G確實成功兌現了最初的速率承諾,相比4G有了質的提升。
  • 高通在國內完成5G毫米波MIMO OTA測試
    ,在IMT-2020(5G)推進組的組織下,高通技術公司近期在信通院MTNet實驗室,率先成功完成基於3GPP Rel-16 MIMO OTA測試方法的毫米波性能測試。通過基於26GHz毫米波頻段,對多個信道模型進行了測試驗證,在400MHz帶寬上實現了超過2Gbps的下載速度。同時在本次毫米波射頻測試中,高通技術公司採用搭載驍龍X55數據機及射頻系統和Qualcomm QTM525毫米波天線模組的測試終端,完成了26GHz毫米波頻段的全部十項發射機和接收機射頻指標測試。
  • 毫米波技術演進,刷新5G應用想像力
    在8月27日舉行的GSMA毫米波技術深入解讀研討會上,中國聯通研究院李福昌指出,上述的全無線媒體服務帶寬需求採用Sub-6GHz頻段將很難實現,需要毫米波進行支持。同時,在冬奧會賽場中,除了新聞服務外,全景VR、新型信息交互、智能安防同樣需要毫米波的高帶寬低延遲特性來助力。
  • 真正「0」延遲-PEAKDO毫米波無線HDMI投屏器| 大家測587
    科技美學|大家測 活動(第20210205期)由科技美學與 PEAKDO 聯合發起,邀你來一起體驗最新的PEAKDO無線毫米波HDMI投屏器 報名地址:https://www.wenjuan.com/s/3eQJRbe/本期測評產品亮點介紹:
  • OPPO率先完成基於5G CPE的毫米波外場測試
    9月11日,在IMT2020(5G)推進組組織的外場(北京懷柔)毫米波測試中,OPPO攜手愛立信,基於OPPO 5G CPE終端產品完成了4.06Gbps的下行速率和210Mbps的上行速率測試;並在2.3km的拉遠測試中保持高達200Mbps的下行速率。
  • 5G毫米波專題 | 5G發展關鍵年 中國聯通搶佔毫米波技術部署先機
    李福昌表示,在產業進展方面,全球毫米波晶片和終端進展較快,但值得注意的是,國內毫米波終端能力待加強。數據顯示,在全球已經發布的終端設備中,有30.8%的終端設備支持毫米波,25%同時支持Sub-6G和毫米波。在目前已經商用的終端設備中,有17款支持毫米波。
  • 5G頻段擴容 毫米波成「兵家必爭之地」
    近期,著名蘋果分析師郭明錤發布報告稱,2020年蘋果將發布5款新iPhone,支持毫米波/sub-6GHz技術,給一批關注5G毫米波應用的人士帶來了小小的驚喜。如果從義大利人馬可尼和俄國人波波夫同在1895年進行的無線電通信試驗算起,頻譜被認識、開發和利用已超過百年,在這個不斷徵服更多頻段獲得更大帶寬的過程中,5G的出現終於讓毫米波成了香餑餑。 毫米波是指1—10毫米之間的電磁波,通常對應30GHz—300GHz間的無線電頻譜,目前毫米波主要應用於衛星通信、雷達和軍事等領域。
  • 速率2Gbps 高通在中國首發通過5G毫米波MIMO OTA測試
    相比目前部署的Sub-6G頻段,毫米波頻段的5G速率更快,也是下一階段的發展重點。今天高通宣布,率先在國內通過了26GHz頻段全部5G毫米波MIMO OTA性能和射頻測試。高通公司也成為首家參與並通過全部十項26GHz 5G毫米波射頻測試的晶片廠商。根據IMT-2020(5G)推進組的5G毫米波測試計劃,2020年將重點驗證毫米波基站和終端的功能、性能和互操作,以及逐步開展典型場景驗證。
  • 通信行業毫米波專題報告:毫米波發展如火如荼
    終端側, 目前國內毫米波終端設備主要分為兩種,裝載高通 X55 晶片的手機終端 和裝載海思巴龍 5000 晶片的手機終端,均已支持毫米波 NSA 組網,具備 2T2R 的 MIMO 能力。此外,運營商方面積極布局毫米波建設,且華為、 中興、愛立信等設備廠商均參與 5G 毫米波測試實現技術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