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開發出新穎的方法來生產3D列印氧化石墨烯

2020-12-24 3D列印網

中國3D列印網12月14日訊,西班牙艾克斯-馬賽大學陶瓷與玻璃研究所(ICV)和微電子與納米科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已使用3D列印的氧化石墨烯支架作為輕質混合結構的基礎,該結構保留了許多石墨烯的理想特性,包括導電性和水吸附能力。

研究人員用醇鹽前體溶液滲透了氧化石墨烯支架,以生產雜化結構,這些雜化結構顯示出潛在的適用性,例如汙染物去除,水過濾,催化,藥物輸送以及能量產生和存儲。

用於通過滲透3D rGO支架(a,b),用鹼性蒸氣膠凝(c)和乙醇洗滌(d)來製造二氧化矽(或SiAl)/ rGO雜化物的合成過程示意圖。圖片來自《歐洲陶瓷學會雜誌》。

3D列印石墨烯的局限性

石墨烯是一種碳的同素異形體,已成為與能源生產和微電子學相關的研究以及生物醫學和傳感等新技術的開發中的常見元素。對該材料的輕質性能,高電導率和導熱率以及機械強度非常期望。儘管許多石墨烯的潛力來自於以單層形式部署該材料,但利用石墨烯進行3D列印仍然面臨巨大挑戰。

但是,維吉尼亞理工大學和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LLNL)的研究人員在開發出一種高解析度3D列印方法(涉及將石墨烯分散在凝膠中以製成3D可印刷樹脂)之後,採取了進一步措施來利用石墨烯的潛力。 LLNL還與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克魯斯分校的團隊合作,研究了用於儲能設備中基於石墨烯的氣凝膠電極的3D列印技術。

石墨烯還被用於創建3D列印的自感應裝甲和交通網絡的現代化。在其他地方,新研究揭示了與石墨烯表面接觸時水的結構如何變化。

最近,諾丁漢大學增材製造中心的研究人員在使用石墨烯的電子設備進行3D列印方面取得了突破,開發了基於噴墨的3D列印技術,該技術可以為取代單層石墨烯作為接觸材料鋪平道路。 2D金屬半導體。

Virginia Tech / LLNL研究中製造的格子「桁架」和迴旋3D列印石墨烯。圖片來自Material Horizons

創建氧化石墨烯-二氧化矽結構

氧化石墨烯被認為是生產具有高孔隙率,導電性,柔性和大表面積的3D連接的輕量結構的可行構建基塊。科學家旨在通過將其他材料錨固到3D石墨烯結構上以形成混合材料或複合材料,來解決氧化石墨烯的一些缺點,例如其機械性弱點和易受火焰傷害的缺點。

首先,研究人員使用由氧化石墨烯納米片製備的水性油墨,3-D Inks LLC的三軸機器人自動鑄造系統和RoboCAD軟體對3D列印的氧化石墨烯支架進行了3D列印。通過直徑為410μm的針將支架列印到由16層均勻分布的杆組成的長方體中,這些杆相對於相鄰層成直角放置。

然後將結構放入液氮中冷凍10秒鐘,然後將其冷凍乾燥(冷凍乾燥)並在石墨爐中以1200攝氏度進行處理以增強氧化石墨烯的還原作用,從而將其冷凍。此時,3D列印的氧化石墨烯結構的尺寸為12x12x5mm。

下一步涉及通過研究人員所說的溶膠-凝膠途徑滲透氧化石墨烯支架,其中涉及低溫凝膠與氨蒸氣的交聯。

製備了包含原矽酸四乙酯,乙醇,去離子水和鹽酸的兩種溶液,分別稱為SiO2溶膠(二氧化矽)和SiAl溶膠(二氧化矽-氧化鋁)。將氧化石墨烯支架在不透氣的容器中半浸入每種溶膠中五分鐘,然後將其放置在剛好位於液面上方的靜止平臺上。將樣品在室溫下放置24小時,以通過氨催化引起浸漬結構的延長縮合和剛度。然後,用乙醇洗滌支架以除去任何蒸氣殘餘物。

比較不同材料的掃描電子顯微鏡(SEM)圖像。 (a)原始的氧化石墨烯支架,(b-e)氧化石墨烯-二氧化矽結構。圖片來自《歐洲陶瓷學會雜誌》。結果和潛在應用 研究人員發現,與未經處理的氧化石墨烯支架相比,3D列印的氧化石墨烯-二氧化矽結構保持高度多孔性,而其抗壓強度提高了250-800%。混合結構也保持「顯著的電導率」,但是主要的增強體現在結構的親水性上。觀察到腳手架的超細二氧化矽基覆蓋物對結構的潤溼特性有重要影響。與未經處理的氧化石墨烯支架相比,該結構變得完全親水,而其吸水能力提高了十倍。氧化石墨烯-二氧化矽結構的增強性能表明它們可以適合用作吸收劑,汙染物去除,氣體感應,蓄熱或在光催化水分解應用中使用。

相關焦點

  • 研究人員通過3D列印射頻探頭開發磁共振應用
    廈門的研究人員使用3D列印技術開發了一種方法,可以使用比傳統製造技術更精確的線圈結構來構建定製的RF探頭。據他們介紹,這項研究是首次探索這種用於MR系統的集成探頭製造方法。針對不同情況的集成式MR探頭的3D列印和製造過程。圖片來自廈門大學/自然。
  • 研究人員開發用於3D列印食品的原料
    巴西聖保羅大學Luiz de Queiroz農學院(ESALQ-USP)的一組研究人員與法國南特大西洋獸醫、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Oniris)和國家農業、食品與環境研究所(INRAE)的同事合作,正在開發基於改性澱粉的水凝膠,作為 "墨水"用於食品的3D列印。
  • 研究人員開發出可拉伸超級電容器
    由密西根州立大學的Changyong Cao領導的研究團隊利用特殊的列印技術和創新材料製造了可拉伸的儲能設備。Cao的團隊開發出一種方法來製造超級電容器,它可以在不影響其電化學性能的情況下伸展到新的極限。該方法是一種所謂的4D列印,或者說是製造隨時間變化的3D結構。該團隊使用氣溶膠噴射印表機將一種特殊配方的墨水直接沉積在可拉伸的聚合物基底上,就像噴墨印表機在紙上分配墨水一樣。以下這兩項創新,構成了可拉伸超級電容器的基礎。
  • 噴墨列印石墨烯實現太陽能可穿戴電子設備
    2D材料的液體剝落提供了一種生產2D材料的替代方法,可以通過增材製造(AM)/3D列印(3DP)技術配製成油墨以進行可擴展沉積。使用AM沉積技術,石墨烯和氧化石墨烯層已成功印刷,從而在包括柔性基板在內的各種基板上形成了宏觀3D結構以及複雜的微米級幾何形狀和3D納米複合材料。特別感興趣的是AM在功能異質結構和電子設備的石墨烯製造中的應用。
  • 研究人員在聚合物顆粒中加入銀納米顆粒,3D列印出黃色部件
    2020年9月10日,白令三維從外媒獲悉,來自杜伊斯堡-埃森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型粉末材料,能夠使用桌面雷射粉末床融合(LPBF)機器3D列印彩色部件。△研究人員研發的3D列印材料及列印過程研究人員在論文中指出:"目前,桌面雷射3D印表機只能列印黑色物體,在這項研究中,我們提出了一種通過雷射3D列印生產「彩色」部件的新方法。"
  • 陝西非凡士為您詳解新技術:石墨烯3D列印技術
    目前,市面上的3D列印主要的材料包括:塑料、金屬、陶瓷和生物材料為主。而石墨烯(Graphene)是一種由碳原子以sp2雜化方式形成的蜂窩狀二維材料,它只有一個原子層厚度,又叫做單原子層石墨。當這些石墨烯層按照一定的規律"堆積"起來就形成了石墨。今天陝西非凡士就和大家來談談石墨烯的3D列印技術。
  • 澳大利亞研究人員發現3D列印食物更適合於吞咽困難患者
    3D列印過去曾被用來解決吞咽困難,德國食品創新公司Biozoon於2014年推出了3D列印食品擠出機。儘管如此,據澳大利亞研究人員稱,要繼續開發天然和營養豐富的3D列印產品,還需要持續發展食物,包括含有蛋白質和脂肪的食物。此外,仍然需要設計一種大規模的3D列印食品方法,該方法可以為具有特殊營養要求的人量身定製。
  • 外媒:研究人員研發出可持續的3D列印超級磁鐵
    [PConline 資訊]隨著電子器件的日益小型化和要求更加嚴格,被用在從傳感器到電動機的許多不同的電氣應用的永磁體的傳統製造方法受到了挑戰。據外媒報導稱,格拉茨技術大學(TU Graz)研究人員攜手維也納大學(University of Vienna)和亞歷山大大學埃爾蘭根-紐倫堡大學(Friedrich-Alexander Universitt Erlangen-Nürnberg (FAU))近日通過雷射的3D列印技術製作出超級磁體。
  • 3D列印模具注塑零件的方法
    加拿大安大略省的Structur3d正在嘗試通過其最新產品將注塑成型技術引入臺式機。Inj3ctor平臺是用於注塑成型橡膠零件的低成本方法,可能會影響原型設計和小批量生產。產品發布一年多之後,Inj3ctor現在可以購買了,並已經開始發貨。
  • 3d列印房子的弊端_3D列印食品的利弊
    3D複印房子在構建時要應用滌綸搭扣或鈕扣相同物品到固定不動的功效,除此之外也要依靠傳統式修建技術性,可是它並不是選用固態牆面修建,只是在人體骨骼的基本上建化學纖維滌綸構造,隨後應用充足的塑膠來確保構造的一致性。   3D複印機能夠應用雷射器煅燒塑膠來開展製做,這類方法比較用碎石子和混泥土實際效果更強,其生產製造的纖維組織只能0.7mm厚。
  • 中國香港研究人員開發出可滅活冠狀病毒和殺死細菌的石墨烯口罩
    該技術無需傳統的實驗室方法,使用聚乙二醇在細胞核內做傳遞載體,幾分鐘便可生產出等離子金納米粒子。該技術生成的納米顆粒將應用於x射線成像和癌症治療等生物醫學應用。金納米粒子的細胞內形成和核遷移也展現了藥物輸送應用的前途。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自然·通訊》期刊。
  • 中國香港研究人員開發出可滅活冠狀病毒和殺死細菌的石墨烯口罩
    該技術無需傳統的實驗室方法,使用聚乙二醇在細胞核內做傳遞載體,幾分鐘便可生產出等離子金納米粒子。該技術生成的納米顆粒將應用於x射線成像和癌症治療等生物醫學應用。金納米粒子的細胞內形成和核遷移也展現了藥物輸送應用的前途。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自然·通訊》期刊。
  • 石墨烯電池發明人是誰_石墨烯電池製作方法
    改進的放電速率意味著石墨烯電池具有更高的最大輸出功率。   石墨烯電池是一項新技術,仍在研究中。最佳的製造工藝還有待發現。在這一領域缺乏知識,同行評議的科學材料仍然稀缺。我們將試著用一個可以在科學文獻中找到的例子來解釋這個工作原理。   石墨烯電池是如何製造的?
  • 【行業動態】氧化石墨烯塗層可改善植入材料親水性
    俄羅斯託木斯克理工大學研究人員提出一種新方法,向等離子體處理表面覆蓋一層薄薄的氧化石墨烯鍍層,可以改善用來恢復受損器官的植入片性能
  • 美國軍隊研究人員3D列印個性耳塞
    製作耳印來對抗聽力損失,也是一項有風險的工作。例如,有時印模材料會越過 "耳道塊",而 "耳道塊 "的作用是保護內耳,導致受傷,可能導致手術幹預甚至聽力損失。軍隊的研究人員試圖通過使用掃描方法、傳統的耳印材料、物理印模的數字掃描和3D列印技術的組合來緩解這類風險。將這些技術結合在一起,可以製作出定製化的耳塞,並讓研究人員評估每種方法的好處和性能。
  • 萊布尼茲研究人員開發了可訪問的模塊化3D列印'CR2'顯微鏡
    研究人員的模塊化設備已被證明能夠內置在正常工作的工作檯中。圖片來自《自然通訊》雜誌。開源顯微鏡的好處 近年來,隨著現代生物學研究對顯微鏡所要求的功能列表不斷增長,其價格也在不斷增長。在其他地方,在耶拿大學醫院的一項研究中,UC2還幫助研究人員更好地了解了免疫系統如何對抗某些病毒。因此,萊布尼茲(Leibniz)小組得出結論,他們的設備非常適合於輔助生物研究,但他們希望將來也將其用作教學工具。
  • PEEK與石墨烯複合材料智能結構與傳感一體的3D列印技術
    (b)從3D列印齒輪零件中製備LIG過程原理圖(c)3D列印PEEK-LIG零件(d)PEEK-LIG智能構件受力電阻變化北京理工大學與中國科學院太空製造技術實驗室研究團隊提出一種通過雷射誘導石墨烯技術在3D列印PEEK件表面引入導電傳感電路的方法,用於製造智能結構件。
  • 斯威本大學研究人員開發3D列印生物傳感混合液體RFID標籤
    澳大利亞斯威本科技大學(Swinburne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簡稱SUT)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型3D列印聚合物——液體混合RFID天線。該團隊的新傳感設備利用低成本的FDM製造技術,其特點是微流體通道,可以使用不同的離子流體改變其極化。
  • 3d列印的主要缺點,是需要重新批量生產3d列印材料
    3d列印是快速成型技術的一種,有許多優點:減少加工產品尺寸和數量;大大降低成本;大幅縮短生產周期。這些優點不但得到了大量支持,而且也使它成為許多用途的基礎。但是,在施工過程中快速成型技術常常使人覺得困難。另一方面,也會出現以下現象:準備不足將導致實際列印的較大尺寸會小於設計要求。
  • 3d列印技術在頭盔生產領域的應用
    近日,公安部交管局在全國部署開展「一盔一帶」安全守護行動,倡導摩託車、電動自行車騎乘人員正確佩戴頭盔,頭盔市場需求顯著增加,市場價格出現暴漲。工廠也在加班加點的大量生產,很多頭盔工廠為了滿足廣大用戶的需求,紛紛運用3d列印技術進行設計建模,從而打造出更多安全、有個性的頭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