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來自於微信公眾號 私域運營指南(ID:newrankco),作者:焦逸夢,授權站長之家轉載發布。
疫情之下餐飲實體店遭重創,公域流量越來越貴,於是很多實體店老闆都開始研究投產比更高的私域流量,比如個人微信號、微信群、小程序、抖音等,可真正將私域體系搭建起來卻並不容易。在這篇文章裡,你將看到:
1、一個僅有 2 家店的川菜館,是如何把抖音粉絲做到247. 8 萬的?
2、 4 月初開業, 4 月底已恢復排隊,不到 30 天,成都吃客是如何快速復甦的?
3、餐飲企業真的適合做抖音嗎?該怎麼變現?
「小哥哥又帶我出來吃好吃的了,哇,火鍋!」
「從重慶回來都半夜了,小哥哥居然鬧著要吃宵夜!」
「 520 和小哥哥鬧脾氣,今天準備帶他吃我們最愛的這家小龍蝦店店!」
這是抖音號「成都吃客」每個短視頻的開頭,短視頻裡有一對吃貨情侶,小姐姐負責拍攝解說,小哥哥主要負責覓食和吃吃吃,目前這個運營了近 3 年的抖音帳號已累積了247. 8 萬粉絲,點讚量超4549. 1 萬。
■成都吃客抖音號主頁
而這家儼然「美食自媒體」的帳號,實際上是一家餐飲企業,創立 5 年,僅開了 2 家川菜館,是成都的排隊王,而成都吃客的抖音號除了拍自家門店的日常,展現更多的是成都當地其他餐飲店的美食。
今年初,由於疫情突襲,成都吃客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響,但當 4 月初成都吃客恢復開業後,門店藉助朋友圈和抖音的運營,很快就恢復了排隊!成都吃客抖音號的單月營收也佔到了公司整體單月營收的10%!
私域運營指南(ID:newrankco)這就採訪了成都吃客創始人任毅,他也是抖音視頻裡的「小哥哥」,為大家全面還原一個餐企做抖音的運營秘訣和營銷思維。
「排隊王」持續火爆的秘訣:每次都早早抓住了傳播紅利
2018 年,抖音剛剛火起來,很多人都覺得抖音是曇花一現,但敏銳的任毅覺得:「抖音絕對是未來的趨勢。」
1、 5 年前抓住公眾號紅利,「蒼蠅館子」變排隊王
實際上,在做抖音號之前,成都吃客就已經是成都的排隊王了。
成都吃客在 2015 年開業,由任毅和哥哥一起創辦,最初客源不足,成都吃客硬生生虧損了 2 個多月。任毅和哥哥也曾想過放棄,但一些頻頻光顧的老顧客讓他們覺得,「有回頭客,就說明我們有價值,可以做下去。」
「當時,餐飲同行不太會宣傳,我們也不會,就只能做好當下,從產品、供應鏈、服務等各方面把門店做好,就這樣堅持了 1 年。」任毅告訴私域運營指南(ID:newrankco)。
後來一次偶然的機會,任毅接觸了一個成都的美食公眾號,那時是公眾號的紅利期,因為當時美食宣傳少,更是美食宣傳的紅利期,成都吃客就做了一波宣傳。
雖然成都吃客的環境一般,但其他方面非常有特色,新派川菜擺盤裝飾上十分新穎,並且把五星級酒店的食材拿來低價賣。公眾號的一次宣傳為成都吃客引來了一波客流,在公眾號推文閱讀量 1 萬多的時候,成都吃客的門店就開始排隊了。
顧客來了,成都吃客就用穩定的菜品品質和服務把顧客努力留存下來,接著再做一波宣傳,不斷擴大顧客基數,再留存,如此循環,成都吃客的生意也一直很好。
2、敏銳捕捉抖音紅利,第一條視頻點讚 80 多萬
打造出成都吃客這個排隊王后,任毅對宣傳渠道變得格外敏感, 2018 年中旬他偶然發現有一家店非常爆火,火爆到什麼程度呢?每當有顧客要去吃飯,就只能預訂下周的位子。
任毅為此感到疑惑:「我不相信,頭部美食公眾號也好, 1000 萬粉絲的微博博主也好,都不可能達到這種火爆程度,一定出現了新的渠道!」
平時也會刷抖音的任毅心裡琢磨著,「會不會是抖音呢?」於是他就去抖音找,果然,就是抖音,那家爆火的店在抖音上有 50 多萬的點讚量!那個時候,任毅突然意識到,以前圖文版的美食推薦,可能要被這種更有食慾的短視頻美食推薦給幹掉了!
說幹就幹,激動的任毅馬上聯繫了一個博主,讓他第二天就到店裡拍攝抖音,那個博主當時還沒意識到抖音的威力,就說第二天有事兒不能來,在任毅的再三說服下,才答應來拍攝。
結果,成都吃客再一次做到了爆店的效果!因為當時抖音上拍美食類的視頻非常少,成都吃客的這條短視頻,一下子就獲得了 80 多萬的點讚量,顧客也紛紛湧進成都吃客店裡,「以前都是晚上開始排隊,那天下午 3 點就已經排滿了,最誇張的是, 200 個號就發了幾分鐘就全發完了。」
而 2018 年 9 月,成都吃客早早便開始謀劃的第二家店也正式開業了,藉助於抖音等渠道,成都吃客第二家門店的火爆程度也並不亞於第一家。
3、靠主拍人均 1000 元以上的黑珍珠餐廳,漲粉至 200 萬
藉助抖音紅利,成都吃客的第一條視頻火了,那後續該如何持續打造爆款持續漲粉呢?
「後來在抖音上大家都去拍一些小(大眾消費水平)店,但這沒有門檻,是個人就能拍,成都吃客的差異化在哪呢?」任毅想。
一直泡在各種宣傳渠道裡的任毅,手頭上積攢了大量的美食博主資源,他想:「拍小店沒有稀缺性,那就利用手頭資源去拍黑珍珠餐廳吧,那些傳統媒體和個人總不會為了拍抖音去消費幾千塊吧?」
成都吃客拍的餐廳大都人均 1000 元以上,因為足夠稀缺,用戶就會關注,就這樣,成都吃客把成都的高端餐廳全部拍了一遍,當然不是所有資源都能連結到,有時候為了拍一條抖音也要花費不少的成本,「我們拍攝團隊有2- 3 個人,最貴的一次我們去一個全息餐廳,就花了 5000 塊。」任毅說。
與之對應的是,成都吃客的抖音號每天能收穫幾十萬點讚量,幾萬粉絲,就這樣用了幾個月的時間,在 2018 年 11 月的時候,成都吃客的粉絲量就漲到了 200 萬。
■成都吃客抖音號粉絲破 200 萬
抖音貢獻10%的營收,本地粉絲佔比20%,它的做法是?
成都吃客的抖音號粉絲破 200 萬的背後,新的問題誕生了,這些用戶都是因為好奇而關注的,怎麼更好地變現呢?
1、用「川普+成都美食」,沉澱四川本地粉絲
一般來說,抖音的流量是全國性的,而餐企是地域性特別強的企業,粉絲屬性越垂直、地域性越強,對餐飲企業的好處才越多。
瀏覽成都吃客的抖音會發現,它的粉絲量有 248 萬, 100 萬級點讚量的視頻不多,幾乎每條視頻的點讚量都非常穩定,絕大多數點讚量都在幾萬到十幾萬之間。
對此,任毅說道:「抖音想要漲粉很快的,特別是劇情類的,但粉絲能為你所用才是真理,否則再多粉絲都沒用,真正關注美食的就是那麼一小部分人,我們就是做美食分享的,把他們服務好就可以了!」
私域運營指南(ID:newrankco)認為,像李佳琦、薇婭這樣的巨頭網紅可能並不是未來方向,相反,對絕大多數企業來說,根據」一萬小時」定律去做垂直類的內容,跑出來的可能性會更大。
■成都吃客抖音記錄的門店排隊盛況
那麼,具體到成都吃客抖音號,它是怎麼做地域性、垂直類細分的呢,我們來拆解一下:
a.視頻封面:「成都」二字高頻出現
抖音講究精彩前置,一定要在前 3 秒把粉絲給吸引住,而成都吃客的視頻封面,一般都會用7- 10 個字把主題說明白,比如「來成都必吃麻辣燙」、「成都最有料的蒼蠅館子」、成都人的小龍蝦聖地」,成都二字多次出現,這樣就強調了成都吃客的地域屬性。
■「成都」二字在頻繁出現在視頻首頁
b.BGM:用「四川普通話」解讀美食
「根據抖音的推薦機制,你越爆它就會推薦地越多,但我們就是專注成都美食分享,所以,用川普去播報美食,這個地域性的語言就不那麼好流通了,那吸引的也是四川當地的粉絲。」任毅說。
c.視頻風格:用火鍋、小龍蝦等特色美食,渲染成都的氛圍
除了視頻封面和用「四川普通話」解讀,怎麼樣讓粉絲自覺代入成都呢?
成都是美食之都,人們生活安逸,喜歡吃辣、喜歡享受。而成都吃客推薦的絕大多數美食也是辣的,比如火鍋、小龍蝦、串串火鍋等辣的特色美食不勝枚舉,視頻裡也自然會多拍這些。
「我們的抖音粉絲有20%的佔比是四川的,我有一個朋友是重慶的,它的抖音是劇情類的,粉絲量近 900 萬,但它的粉絲畫像中,廣東深圳的粉絲是最多的,本地的粉絲相對少一些。」任毅說。
2、用「吃貨情侶人設」,推薦成都美食
前期拍黑珍珠餐廳是為了漲粉,但看抖音的大部分年輕人其實不是黑珍珠餐廳的目標客群,所以後期,成都吃客還是回歸了,拍一些大眾消費的餐廳。
可推薦大眾美食的視頻那麼多,粉絲為什麼要看成都吃客的呢?這就要說到,成都吃客在抖音首頁寫到的「全成都最甜吃貨情侶」人設了。
■抖音首頁上方的「全成都最甜的吃貨情侶」
成都吃客抖音的視頻全是小姐姐的視角,要麼和小哥哥一起出去吃好吃的,要麼去給小哥哥接機順便吃飯,要麼是小哥哥請小姐姐的「媽媽老漢」一起去吃飯;總之,這對吃貨情侶的日常就是覓食吃好吃的。
其中,成都吃客門店的露出非常少,大部分是成都其他餐飲門店的美食,而在視頻裡,小姐姐也不會直呼成都吃客的名字,而是叫「小哥哥的礦」,這是成都吃客抖音粉絲人盡皆知的暗語。
而抖音視頻裡小哥哥和小姐姐分工明確,小姐姐從不露臉負責播報美食,小哥哥出境就是吃吃吃,以及與小姐姐互動。
「一開始就是我女朋友給我拍的視頻,你看到最開始的幾條視頻,我都沒有出鏡,是後來偶然間視頻不小心掃到了我,結果粉絲們還挺喜歡,後來我就出鏡越來越多了。」任毅說。
3、自家抖音號門店最多露出 1 次/月,公域流量曝光更多
成都吃客本身就算是一個抖音大號了對吧?但它還是相當克制,一個月最多露出一次自家門店。因為他們認為打自家廣告過多會引起反作用,而且「一定要別人說你好,而不是自己說自己好。」
所以,即便公域流量越來越貴了,成都吃客每個月仍會去做曝光,比如在其他的抖音美食號投放廣告。
「只要是花錢買得到流量,再貴都值得買!」任毅告訴私域運營指南(ID:newrankco)。
任毅接著說:「流量成本肯定會越來越貴,以前是投入 2 萬塊就有 50 萬的效果;現在是投入 45 萬有 50 萬本,但也沒辦法,必須得用,如果你一個月準備投入 5 萬,就能保證未來2- 3 年有個非常好的生意,那就值得去做!」
除此之外,成都吃客也開始用抖音帶貨,比如帶一些四川特色食品,如自熱火鍋等,目前,成都吃客也正在為嚴選做準備。
4、用公眾號和 10 個 5000 人的微信號,留存用戶
成都吃客的公眾號有 10 萬粉絲,最開始做公眾號其實是為管理而研發的。
任毅認為,傳統的餐飲店,都是用電話和顧客聯繫,而且一般是和員工聯繫,體驗並不好;而通過個人微信和公眾號,能更好地和顧客溝通。成都吃客主要是通過公眾號和個人微信號發的朋友圈來留存顧客的,具體如下:
a.加微信號送一瓶可樂,有問題投訴到「私域」
「門店發展到一定階段,大眾點評上可能會有些差評,我們為了更好地把控,就會把顧客引導到自己的私域裡,比如公眾號和個人微信號,客戶如果想投訴,直接到我們私域裡投訴。」任毅說。
為了引導他們加微信號,成都吃客會給一些送可樂或送代金券的福利。
b.公眾號、朋友圈每天都發福利
成都吃客的朋友圈隨時都在送福利,比如送顧客 10 張 20 張馬路邊邊的優惠券來回饋他們,而對馬路邊邊來說,也能產生一個曝光。
再比如,成都吃客的微信公眾號每天也都在發福利,文章開頭就會寫到:「你懂的,文末有福利,人人有份。」
■成都吃客公眾號送福利「豪蝦傳 100 元代金券」
c.不建粉絲群,怕打擾顧客
任毅認為,粉絲群發展到現在階段,所有人都在用,就不太好用了,互動也沒有太多,對客人來說也很煩,所以不建粉絲群,不想去打擾顧客,「他們有需求的時候,我們在的時候就好。」
寫在最後:
「當大家都還不信任抖音,覺得是曇花一現的時候,我就已經開始做了;當大家意識到抖音對餐飲有幫助開始做宣傳時,成都吃客就已經成了一個美食自媒體了。」
任毅稱,抖音火了以後,兩家店確實一直在排隊,好處肯定是有的;目前做抖音自媒體推薦美食會收取一定費用,但費用很低,只是剛好攤銷了每個月的營銷成本,成都吃客的初心和主要業務還是餐飲門店。
「我們除了成都吃客抖音號,我們還去做了一些其他的抖音號,也有虧錢的,如果讓我給餐飲老闆提建議,那就是沒必要去做自己的抖音帳號,遠不如直接去投放一些帳號,對自己的生意會更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