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導讀:鹽的品種繁多,選擇適合自己家吃的鹽,不是越貴越好,應該這樣選
鹽,在我們生活中,用來家裡炒菜、烹飪調味,離不了鹽,鹽乃百味之首。鹽是無色透明的晶體,鹽在我們生活中,可以用於食品調味,醃製肉類和蔬菜。和面時,在面裡加入適量的鹽,能增加麵團的韌性,拌肉餡時,加入鹽,可以使肉餡上勁,提高黏性。
食鹽是指來源不同的海鹽、井鹽、礦鹽、湖鹽、土鹽等。它們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按加工方法分類,大致可分為精製鹽、粉碎洗滌鹽、日曬鹽等。
近年來,超市裡出現了各種食鹽產品,讓人眼花繚亂,不知道讓人如何選擇。讓人不禁挑花了眼。到底哪種鹽,是最適合自己家吃的鹽呢?不是越貴越好,應該這樣選,下面來給大家介紹一下,看完之後,你就可以選擇出適合自家用的鹽了。
精製食鹽
精製食鹽是最常見的鹽,精製食鹽需要經過重重加工,去除雜質,並且需要添加防結塊劑,精製食鹽十分細膩,易於與食物混合。分為無碘鹽和加碘鹽兩種。另外還有低鈉鹽、調味鹽等。
加碘鹽精製鹽
加碘鹽是最常見的食用鹽,加碘精製鹽是將碘酸鉀或碘化鉀按一定比例加入食鹽中配製而成的。碘雖是人體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碘是合成必需的甲狀腺激素的重要原料,甲狀腺激素影響著機體的生產、發育和代謝。
由於碘無法長久的儲存在體內,因此每天都需要攝取少量的碘以維持正常的生理需求。加碘鹽就是以普通食鹽為載體加入一定量的碘酸鉀,經混合均勻製作而成的食鹽。
我國大部分地區少碘,因此,持續攝入加碘鹽,可益智、健身、防病。碘鹽主要供缺碘少碘地區居民食用。
而地處偏遠山區的人群,一般食用海產品的量較少,飲食補碘更為困難,因此也特別需要通過食用加碘鹽來維持正常的營養所需。
小貼士:
1.碘元素易揮發;放碘鹽的容器應為加蓋的,並放置在乾燥、遮光、避高溫處。
2.在菜餚將起鍋時再加入碘鹽,不要用碘鹽爆鍋、長燉、久煮,因碘易揮發。
無碘精製鹽
無碘鹽是在食鹽中不含有碘化物的精製食鹽。
沿海地區的居民,平時較常食用海帶、海魚、海蝦等富含碘元素的海產品,而且當地空氣和水中的碘含量也較高,故建議選擇無碘鹽。
而患有甲亢、甲狀腺炎、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疾病的人,攝入過量的碘會刺激分子生長,加重病情,因此也應選擇無碘鹽食用。
低鈉鹽
低鈉鹽是一種健康食鹽。以加碘食鹽為基礎,添加一定量氯化鉀。與普通鈉鹽相比含鈉低,富含鉀,有助人體鈉鉀平衡,降低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低鈉鹽的兩大功能:減鹽不減鹹,幫助人體鈉鉀平衡;重要作用:防控高血壓。高血壓、老人家可用低鈉鹽,對高血壓和有老者的家庭,低鈉鹽是很好的選擇。正常人是可以吃低鈉鹽的。
竹鹽
竹鹽,是將日曬鹽裝入三年生的楠竹中,兩端以天然黃土封口,以松樹為燃料,經1000℃~1300℃高溫煅燒後提煉出來的物質。
民間傳說,東晉後期,天花泛濫,瘧疾橫行。葛洪在現今湖北赤壁的葛仙山上就地取材,以丹爐為器,以松木為柴,以鮮竹、食鹽、艾蒿為料,晝夜煉製丹藥,救治黎民百姓,挽救了周邊無數人的生命,竹鹽由此誕生。
竹鹽其實是另一種形式的「粗鹽」。經過煅燒的竹鹽含有了一些其它的礦物質,我們每天所吃的食物中的所含的礦物質基本上就可以滿足人體礦物質的正常需要,根本不需要額外增加某種礦物質的攝入。
竹鹽廣告中所宣稱的那些「竹鹽減肥」的理論依據,既不符合現代科學的基本理論,也沒有經過任何現代科學方法的驗證。
玫瑰鹽
玫瑰鹽是一種巖鹽,是一種未經精煉的粗鹽。這種鹽礦中含有比較多的鐵和其他一些礦物質,使它呈現出了特別的粉紅色,因顏色為玫瑰紅色而得名,因此被稱為「玫瑰鹽」。有提鮮作用,烹調時加入一點,就不用再加味精、糖等調料了。
玫瑰鹽當中確實含有相對較多的鐵、鈣等元素,但靠吃粗鹽來補充既無必要也沒有多少效果。有些獨特的風味,但並不會更健康或者更有營養。
粉碎洗滌鹽
粉碎洗滌鹽,以海鹽、湖鹽為原料,粉碎後用滷水洗滌脫水後的鹽。經過乾燥、篩分得到的鹽,色澤潔白,顆粒大小適宜,通稱精洗鹽。也就是市民說的『中粒鹽』。
一般用來醃製蔬菜或者肉類使用。
挑選食用鹽的方法:
1.我們家裡一般都要用加碘食鹽,家有孕婦及兒童的,對碘的需求量增加,那麼最好選擇加碘鹽。
2.患有甲亢,需要控制碘的攝入量,那麼就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選擇無碘或者低碘鹽。
3.出於預防高血壓的目的,想控制鈉的攝入量,那麼首選低鈉鹽。
4.玫瑰鹽,竹鹽,等一些風味鹽,只能作為調劑口味的補充,不能長期食用。
不論精鹽、低鈉鹽都要少用,對一般人來說,主要的目標是在於減少鹽分的攝取,少鹽就少鈉。所以,無論是吃低鈉鹽、美味鹽或精鹽,都應該少用鹽。不管用什麼鹽,少用為妙,降低用量是首要原則。
喜歡這篇文章,別忘了點讚、收藏、轉發,也歡迎在評論區發表您的看法,或者分享您的做法,歡迎關注:冬至雪夜的小廚,每天都會發布原創家常美食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