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鬥系統背後的「廣州軍團」

2020-08-03 廣州日報
北鬥系統背後的「廣州軍團」

中海達北鬥接收機VNet8設備珠峰高程測量現場。

北鬥系統背後的「廣州軍團」

海格通信發布國內首個支持北鬥三號應用的全晶片解決方案。

北鬥系統背後的「廣州軍團」

泰鬥微電子研發實驗室

北鬥系統背後的「廣州軍團」北鬥系統背後的「廣州軍團」

@視覺中國

7月31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穿越激蕩26年,幾代北鬥人的心血,讓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擁有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與中國北鬥一起崛起的,還有應用產業中的中國科技力量。我國高精度衛星導航裝備市場從上世紀末95%產品依賴進口,20年後國產率躍升到95%。

在廣州,衛星導航企業的數量約佔全國的1/5,海格通信、中海達、南方測繪、泰鬥微電子、廣州潤芯等一批在國內衛星導航通信領域保持著技術領先地位的高科技企業,聚合成北鬥產業「廣州軍團」。

記者近日獲悉,海格通信新獲無線通信、北鬥導航經營合同2.83億元。而坐落於廣州高新區的泰鬥微電子是國內北鬥/GNSS晶片龍頭企業,36.9%國產北鬥晶片出自這家「隱形冠軍」。隨著北鬥衛星全球組網,廣州北鬥產業有望迎來「爆發期」。衛星全球組網,廣州北鬥產業有望迎來「爆發期」。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方晴 圖/受訪者供圖

「廣州軍團」

海格通信、中海達、南方測繪、泰鬥微電子、廣州潤芯等高科技企業。

海格通信

新獲無線通信、北鬥導航經營合同2.83億元;是國家重點領域最大的北鬥導航設備提供商,構建起「晶片、模塊、天線、終端、系統、運營」的全產業鏈。

泰鬥微電子

如今每年有超過2500萬枚晶片走下泰鬥微電子的生產線,36.9%國產北鬥晶片均產自這家「隱形冠軍」。

中海達

北鬥+精準定位裝備製造類第一家上市公司,以衛星導航技術為基礎,融合聲吶、光電、雷射雷達、UWB超寬帶等多種技術,已形成「海陸空天、室內外」全方位的精準定位產品布局。

「登峰到極」的北鬥應用:

「廣州軍團」讓北鬥看得更廣更深

如果把北鬥系統比作是太空中的「千裡眼」,那麼專注於北鬥應用的「廣州軍團」則讓北鬥看得更廣更深。

在世界之巔的珠穆朗瑪峰,北鬥為中國攀登者完成高程測量提供主要數據。全程參與此次測量的,有8套來自廣州中海達的北鬥接收機VNet8設備。橙色的三腳架穩穩插在雪地上,白色「蘑菇帽」抵禦著嚴寒烈風,穩定精準地接收著距離地球2萬多公裡的北鬥衛星數據。中海達的北鬥高精度移動平臺也曾多次保障極地科考。

在川流不息的大街小巷,一枚藏於鎖機的小小晶片,讓人們能隨時隨地開展一段摩拜單車上的騎行。「在競爭摩拜的衛星導航晶片供應商的時候,我們的TD1030晶片以特別優異的性能,戰勝了兩家在衛星導航領域的世界頂級公司。」泰鬥微電子總經理助理韓冰說。

在貨如輪轉的南沙港口,依託高精度導航晶片和5G網絡,南沙四期明年將成為全球第一個水平運輸無人駕駛貨櫃卡車的自動化碼頭,為全球無人碼頭提供「廣州方案」。

海格通信北鬥導航領域的技術專家田震華告訴記者,在無人碼頭項目實地論證過程中他們發現,碼頭上各種貨櫃、橋吊等會對信號帶來很大遮擋,需要針對性研究方案。海格通信自主研發的「面向複雜電磁環境的北鬥導航創新技術研究及產業化」技術有針對性地解決了這一問題。通過集成抗幹擾和多源融合處理的晶片化解決方案,把在複雜環境的定位成功率從70%提升至95%以上。該技術獲得了2019年度廣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對於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田震華十分振奮。25年前,田震華就來到了海格通信的前身——國營第七五〇廠,新中國成立後最早從事通信導航領域研製的廠家之一。如今,海格通信已發展成為國家重點領域最大的北鬥導航設備提供商,構建起「晶片、模塊、天線、終端、系統、運營」的全產業鏈。「海格通信將以『北鬥+5G』領域應用的先行者為己任,與國家同頻,與時代共振,全力推進北鬥規模化應用。」

國產技術的破壁之路:

「不只是價格競爭,更是科技和質量的比拼」

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發布的《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發展白皮書》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體產值達3450億元,2011至2019年,該產業總產值年均增長達22.1%。更可喜的是國產技術和產品佔比一路走高。

「在中海達成立的1999年,國產高精度衛星導航設備在國內市場的份額僅有5%左右,但2018年這個比例升至95%,完全實現了進口替代。」中海達董事長助理兼測繪公司總經理鮑志雄對記者說。在他看來,中國地信設備行業的進口替代,並非僅僅是價格上的競爭,更是科技和質量上的比拼,甚至在諸多科技前沿領域成為引領者。

在更為上遊、在本世紀初同樣曾被海外巨頭壟斷的衛星導航晶片市場,以泰鬥微電子為代表的本土企業,也走過了一條艱辛的破壁之路。

泰鬥微電子成立於2008年。那一年,地球上空只有5顆北鬥衛星,遠不及今天的55顆。而在廣東,儘管生產了全國逾六成的車載導航設備,產品裡的晶片卻沒有一枚產自國人之手。在廣東省科技廳的謀劃下,泰鬥微電子成立了,次年便推出國內第1款北鬥導航SOC基帶晶片。

然而在2015年裡,這家企業陷入「中低端市場打『價格戰』、高端市場被外商壟斷」的困境。「接下來兩年,公司把所有的錢和研發人員,都投入到TD1030晶片的自主研發。兩年時間裡,研發人員和管理人員吃住在一起。管理層幾乎每個人都把房子抵押給銀行,確保給研發人員發工資。」

這場沒有退路的戰爭,泰鬥微電子贏了。2016年6月,TD1030晶片橫空出世,成為全球性價比最高的定位導航晶片。「過去,要解決導航問題需要兩顆晶片,一枚基帶晶片和一枚射頻晶片。而在TD1030裡,首次把基帶跟射頻兩部分合一了,而且尺寸還做得更小。我清楚地記得,流片成功的那晚,公司所有人都『瘋狂』了。」

如今,每年有超過2500萬枚晶片走下泰鬥微電子的生產線,36.9%國產北鬥晶片均產自這家「隱形冠軍」。其第5代的數模混合導航晶片,製程已經達到28納米。「在一些關鍵的技術指標上,已經能夠和國外的主流供應商對標,而且還有性價比優勢。隨著北鬥衛星全球組網,和新一代支持北鬥全球信號的晶片面世,『中國芯』隨北鬥走向世界將是必然趨勢。」韓冰充滿信心。

據悉,截至2019年底,國產導航型晶片出貨量已超1億枚,北鬥導航型晶片、模塊高精度板卡和天線已出口到120餘個國家和地區。

兩級政府的前瞻布局:

「在產業扶持上有非常前瞻性的考慮」

2018年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分析報告指出,我國北鬥產業已經形成五大聚集區,珠三角和京津冀產值分列第一、二位。為什麼廣州能聚集全國約1/5的衛星導航企業?

鮑志雄分析,這與廣州強大的民營經濟活力有關。而且屬於裝備製造的衛星導航產業需要一個分工精細的產業群,從制板開始到零部件生產,珠三角產業群的基礎是最強的。

「過去十多年來,廣東省、廣州市兩級政府在扶持北鬥產業出臺了許多措施,包括番禺區政府,對企業發展支持非常大。在廣州感受到對科企的支持,是在外地感受不到的。政府在產業規劃和扶持上,有非常前瞻性的考慮。」鮑志雄說。據悉,與泰鬥微電子相似,廣州潤芯也是由省科技廳專項扶持資金投資建設。

2012年,當北鬥二號系統建成,向亞太地區提供服務,「廣東省北鬥衛星導航產業(廣州)基地」落戶海格通信。歷經數年發展,2017年總體產值近100億元。2018年,海格通信從廣東省發改委獲得國家北鬥產業園區創新發展專項資金支持,成為全國北鬥產業示範園區項目中,獲得資金最高、產業規模最大的一個園區。

鮑志雄期待在對口國家項目上,獲得政府更多支持。「過去,中海達的客戶來自全國各地,更多是純粹面向市場的業務銷售模式,不完全是針對政府大項目的銷售模式。不過最近,我們也逐漸參與到國家政府層面的大項目攻關,並取得很好的成績,這也是國家對『廣東智造』『廣州智造』的認可。」也有觀點認為,珠三角的北鬥產業特點就是擅長市場應用,但最終還是要以市場作為龍頭帶動技術發展,廣州應繼續搶佔終端產品、應用推廣的市場前沿。

展望未來,田震華和韓冰都期待北鬥與5G、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的融合發展所帶來的巨大想像空間,不僅產生大量的機遇,或還能產生顛覆性的技術。「北鬥系統解決的是我們『現在在哪裡』和『現在是什麼時間』這兩個基本問題,這兩個信息也是萬物互聯的基礎。共享單車只是物聯網初步的應用,在北鬥的促進下,無人駕駛、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等領域都將有更快速的發展。」韓冰說。

「北鬥和5G都屬於國家『新基建』政策的一部分,兩者具有極大的互補性。北鬥的精密授時能力,可為5G系統提供更為準確的基準時間系統。5G的高速數據傳輸能力與高穩定性,也能為北鬥提供更為穩定可靠的地基增強數據服務。」田震華認為,隨著更多「北鬥+5G」示範項目帶來的引導作用,將會加速北鬥的應用落地,也將促進北鬥產業鏈把產品成本和質量進一步優化。

「天問一號」探測器完成首次軌道中途修正

新華社北京8月2日電 (記者胡喆)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8月2日7時整,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3000牛發動機開機工作20秒,順利完成第一次軌道中途修正,繼續飛向火星。

截至第一次軌道修正前,「天問一號」已飛行9天17個小時,距離地球超過300萬公裡,探測器各系統狀態良好。此次3000牛發動機點火,在完成軌道修正的同時,驗證了發動機在軌的實際性能。

後續,「天問一號」探測器還將經歷深空機動和數次中途修正,奔火飛行6個多月後抵達火星附近,通過制動被火星引力捕獲進入環火軌道,開展著陸火星的準備和科學探測等工作。

「天問一號」為何中途修正?

新華社北京8月2日電 (記者胡喆)為什麼要進行中途修正?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深空探測總體部部長耿言介紹,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過程中,探測器會受到入軌偏差、控制精度偏差等因素影響。由於探測器長時間處於無動力飛行,微小的位置速度誤差會逐漸累積和放大。

因此,執行飛行任務時,科研人員需要根據測控系統測定的探測器實際飛行軌道與設計軌道之間的偏差,完成對應的探測器姿態和軌道控制,確保探測器始終飛行在預定的軌道上。中途軌道修正的關鍵在於修正時機的選擇以及每次修正的實施精度。

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系統環繞器技術副總負責人朱慶華介紹:「現在很多汽車都具有車道保持功能,如果車偏離了自己的車道,就會自動修正方向,讓車回到原本的車道上來。火星探測器的軌道修正與之類似,但不同的是火星探測器要修正的不僅僅是飛行方向,還有飛行速度等多個變量。而在茫茫太空,探測器也沒有道路標線作為參照物,因此難度很大。」

記者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了解到,火星探測器首次中途軌道修正任務由五院和八院密切配合實施。此前,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精準地將火星探測器送入了預定軌道,使得這次軌道控制的主要目標不再是入軌精度修正。

相關焦點

  • 「5G+北鬥」催生萬億級市場,武漢北鬥軍團迅速崛起
    31日中午,觀看完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暨開通儀式,武漢依迅電子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下稱「依迅電子」)董事長付誠這樣對第一財經記者說道。武漢是我國北鬥產業的科教人才資源密集區,擁有以9位院士為引領的高層次創新人才隊伍,院士人數超過了全國該領域院士的一半;武漢大學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是我國地球空間信息領域唯一的國家級重點實驗室。
  • 讓北鬥導航下到手機、車載各種終端,光谷「北鬥軍團」全產業鏈追星...
    光谷導航人觀看北鬥三號衛星發射楚天都市報6月23日訊(記者胡長幸 通訊員舒睿 徐丁 韓雨晴 劉慧)「5、4、3、2、1,點火!」今日9時43分,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第55顆北鬥導航衛星,即北鬥三號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發射升空,北鬥衛星全球導航系統組網完成。
  • 蘋果手機依然不支持北鬥系統,故意屏蔽?背後原因讓人深思
    而此前隨著酒泉衛星發射基地上最後一顆衛星的順利升空,北鬥三號正式搭建完成。這意味著繼美國、歐洲、俄羅斯之後,我國是第四個擁有自己導航系統的國家,而且其精確程度相比於GPS等老牌定位系統而言,儼然更有優勢。
  • 北鬥導航系統已全面開放,為啥我們還在用GPS?背後原因很無奈
    好在的是,我國的北鬥系統已經全面開放了,不過為啥卻還沒有普及,我們還在用GPS,背後的原因很無奈。國內的北鬥導航系統確實已經開放了,但是作為後來居上者,在很多的領域上還有提升的空間。相比其他三個系統來說,國內的北鬥導航系統如同初出茅廬的小生,在精確度還有待加強,北鬥系統還需要一段時間的打磨。
  • 幸虧有中國北鬥系統!美國GPS軍用升級後,背後真相比5G還殘酷!
    部分重點內容:1、你所了解的中國北鬥與美國GPS是怎樣的?2、美國GPS免費真相,是不是顛覆你的想像?3、中國北鬥系統組網,美國GPS升級新武器!4、美國GPS軍用升級,背後真相比5G還殘酷!(並不是單指 美國GPS衛星系統~)包括美國GPS系統、中國北鬥導航系統、歐盟伽利略系統,俄羅斯格洛納斯…第二、隨著美國蘋果旗下iPhone12啟用北鬥導航支持,包括華為旗下麒麟平臺、美國高通旗下驍龍平臺,搭載這些處理器晶片的設備,基本全都兼容北鬥、GPS等系統!
  • 12位院士聚漢參加首個中國北鬥應用大會 力推「北鬥重鎮」武漢成...
    自然資源部總規劃師吳海洋說,武漢發展北鬥具有良好基礎和廣闊前景,此次大會對推動武漢成為北鬥應用示範城市、推動武漢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有著重要意義,希望與武漢一起推動北鬥應用規模化、產業化發展,助力武漢在北鬥應用上走在全國前列。
  • 北鬥全球組網成功,我的手機該怎麼用北鬥導航系統?
    2020年6月23日9時43分,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成功發射,我國自主研發的衛星導航系統收官!興奮了一整天的你或許也有疑問:我的手機能用北鬥導航系統嗎?該怎麼用?70%以上國產智慧型手機已支持北鬥導航2000年,我們發射了2顆試驗衛星。從2017年開始,北鬥導航系統就已經在民用領域鋪開。3年過去的今天,超70%的國產手機都已經支持北鬥導航系統。
  • 「北鬥北鬥收到請回答」的衛星數據是真的!揭秘爆款H5背後的千尋位置
    「呼叫北鬥」背後的千尋位置,專注推進北鬥應用落地千尋位置之所以能夠讓人隨時隨地的「呼叫北鬥」,則來源於其時空智能領域方面的積累。千尋位置目前已在全國各地建設和運營2600多座北鬥地基增強站,構成了國家北鬥地基增強系統「全國一張網」,接收北鬥衛星信號,實時計算衛星定位誤差,已經為數以億計的用戶提供動態釐米級、靜態毫米級的高精度定位服務。
  • 千尋位置:爆款H5「呼叫北鬥」背後的公司
    「呼叫北鬥」背後的技術積累 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了解到,千尋位置之所以能夠讓人隨時隨地的「呼叫北鬥」,則來源於其時空智能領域方面的積累。 成立於2015年的千尋位置,目前已在全國各地建設和運營2600多座北鬥地基增強站,構成了國家北鬥地基增強系統「全國一張網」,接收北鬥衛星信號,實時計算衛星定位誤差,已經為數以億計的用戶提供動態釐米級、靜態毫米級的高精度定位服務。
  • 北鬥導航系統五大民間應用服務功能
    打開APP 北鬥導航系統五大民間應用服務功能 秩名 發表於 2013-01-17 10:22:09   北鬥衛星導航到底是啥?
  • 北鬥強勢發力!外媒:在165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將令GPS失色!
    提起導航系統,人們第一個最容易想到的是美國的GPS導航系統,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其可以為全世界提供準確的定位、測速和高精度的標準時間。早在1994年,GPS全球覆蓋率就已經高達98%!憑藉24顆GPS衛星導航系統的布設,美國擁有了在全球導航系統的絕對話語權。
  • 楊長風:北鬥系統讓中國時空信息掌握在自己手中|北鬥三號系統|北鬥...
    楊長風 現任中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工程總設計師,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曾任中國衛星導航工程中心主任、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副總設計師等重要職務。獲獎理由在他的帶領下,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全面建成並開通服務,標誌著北鬥「三步走」戰略決戰取得最終勝利,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擁有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
  • 北鬥領航: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為全產業鏈賦能
    7月29日,記者從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獲悉,北鬥三號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已完成在軌測試、入網評估等工作,於近日正式入網。古有北鬥七星辨明方向,今有北鬥衛星定位九州。這一由我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將為全球用戶提供全天候、全天時、高精度的定位、導航和授時服務。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有何本領,怎樣實現全產業鏈發力?
  • 北鬥刷屏背後的深圳機遇
    01「北鬥」產業的高光時刻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是由我國自主建設運行的重要空間基礎設施,也是我國迄今為止,規模最大、覆蓋範圍最廣、服務性能要求最高的巨型複雜航天系統。位於深圳龍崗的華大北鬥,是一家從事衛星導航定位晶片研發的創新企業,屬於北鬥產業鏈中的上遊基礎元器件環節。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讓他們振奮不已。
  • 同生死戰天下 360uu《北鬥神兵》再啟三國遠徵路
    全新三國戰場即刻為你開啟,360uu《北鬥神兵》帶你在這個秋天再啟三國遠徵路!亂世三國天下三分,加入這場爭奪王者的巔峰對決,集結軍團踏入中原,出演一場你是主角的亂世論武,開啟屬於你的錦繡王朝!熱血激情的軍團戰場等待你來加入,10月金秋,加入360uu《北鬥神兵》,入軍團共袍澤,同生死戰天下!
  • 蘋果手機居然不支持北鬥,背後的原因值得深思
    隨著我國的北鬥3號系統最後一顆衛星成功發射,北鬥導航系統也預示著正式建成。自此以後,中國人也迎來了真正屬於自己的全球定位系統。北鬥導航系統也成為了繼美國GPS、俄羅斯GLONASS 、歐洲GALILEO之後的第四個成熟的全球導航系統。
  • 你用的「北鬥導航」App,可能和北鬥系統一點關係都沒有
    早在兩年前,業內就對所謂的「北鬥地圖」進行過科普,北鬥導航定位系統作為一種時空基礎技術,是以模組形式放置在終端裡,只要手機支持北鬥定位,用戶就已在不知不覺中使用了北鬥技術,這與App名字中是否含有「北鬥」無關。作為大國重器,「北鬥」二字被濫用,給了不法者可乘之機,偽北鬥應用、產品層出不窮。
  • 而我們的北鬥系統卻無人敢指手畫腳?
    而我們的北鬥系統卻無人敢指手畫腳?因為北鬥的核心零部件已經實現了100%的國產化,而這背後是八萬名科學家長達20年的披荊斬棘。,當時GPS的精度已經能達到十米,而北鬥卻停留在20米開外,遠遠落後於對手,想要突破精度就要發射更多的衛星,而更多的衛星上天的前提,就是要擁有合法的頻率,國際電信聯盟規定,任何國家想要擁有自己的衛星導航系統,必須向其申請合法的頻率,2000年4月北鬥提交頻率申請。
  • 而我們的北鬥系統卻無人敢指手畫腳
    而我們的北鬥系統卻無人敢指手畫腳?因為北鬥的核心零部件已經實現了100%的國產化,而這背後是八萬名科學家長達20年的披荊斬棘。,當時GPS的精度已經能達到十米,而北鬥卻停留在20米開外,遠遠落後於對手,將要突破精度就要發射更多的衛星,而更多的衛星上天的前提,就是要擁有合法的頻率,國際電信聯盟規定,任何國家想要擁有自己的衛星導航系統,必須向其申請合法的頻率,2000年4月北鬥提交頻率申請。
  • 蘋果手機居然不支持北鬥導航,背後的原因值得深思
    隨著我國的北鬥3號系統最後一顆衛星成功發射,北鬥導航系統也預示著正式建成。自此以後,中國人也迎來了真正屬於自己的全球定位系統。北鬥導航系統也成為了繼美國GPS、俄羅斯GLONASS 、歐洲GALILEO之後的第四個成熟的全球導航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