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北鬥」催生萬億級市場,武漢北鬥軍團迅速崛起

2020-08-01 第一財經

「依迅堅守了17年,終於等來了春天。」31日中午,觀看完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暨開通儀式,武漢依迅電子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下稱「依迅電子」)董事長付誠這樣對第一財經記者說道。

武漢是我國北鬥產業的科教人才資源密集區,擁有以9位院士為引領的高層次創新人才隊伍,院士人數超過了全國該領域院士的一半;武漢大學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是我國地球空間信息領域唯一的國家級重點實驗室。

近年來,武漢北鬥產業創新成果突出。武漢夢芯科技研製出國內首顆採用40納米工藝的導航信號處理基帶晶片,填補了湖北在北鬥方面「無芯」的空白,也標誌著我國北鬥晶片跨入40納米新時代;武漢導航工研院研製出「多模多頻高精度板卡」,定位精度達到釐米級,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除了產業鏈上遊的研發,「北鬥+」的技術應用在武漢也方興未艾。付誠所執掌的依迅電子就是武漢北鬥軍團「追星」產業鏈上的一員。其研發的北鬥AI測溫系統利用北鬥時空信息技術,將健康碼與地理坐標疊加,通過北鬥衛星組成了精準龐大的體溫軌跡網,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立下汗馬功勞。

武大吉奧則是國內為數不多的擁有全面自主可控GIS基礎平臺軟體提供商,是全國唯一入選工信部專精特新「小巨人」名單的時空大數據企業。

據統計,截止到2019年底,武漢在地理信息產業領域已經形成了包括上遊地球空間信息數據獲取、中遊數據處理加工與運營服務、下遊系統集成及應用服務等在內的相對完整的產業鏈。

產業鏈上遊數據獲取端,有夢芯科技、導航院、智圖科技、華正空間、適普軟體、高德地圖等企業;中遊數據處理環節,有楚天雲、武大吉奧、珞珈德毅、雙可科技、眾智鴻圖、光庭科技、湖北地信、博敢空間等企業;下遊系統集成及應用環節擁有立得空間、興民智通、珈和科技、卓越科技、中科通達、依迅電子、烽火眾智等企業……僅在武漢東湖高新區國家地理信息產業化基地內,從事北鬥導航技術研究開發、設計製造和應用服務的企業就多達500餘家,核心企業總收入超過310億元,增速超過15%。

根據《國家衛星導航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今年衛星導航產業規模將超過4000億元,北鬥對國內導航應用貢獻率達到60%,重要應用領域能到80%以上。

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劉經南認為,北鬥系統給整個經濟帶來的影響,不僅僅限於衛星導航產業,也會助力新基建的發展。

今年3月出臺的《武漢市北鬥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0~2022年)》(下稱「計劃」)提出,到2022年底,武漢北鬥核心產業營業收入超過100億元,相關應用產業營業收入超過500億元。

《計劃》稱,武漢將從城市公共安全、智能網聯汽車與智慧交通、智能城管、精準物流、智慧社區服務等五個方面推廣北鬥技術的應用。

付誠認為,隨著5G網絡和北鬥的融合,將會為北鬥產業帶來萬億級的應用市場,「5G+北鬥」將會成為最重要的基礎設施,會給北鬥產業鏈上的企業發展帶來質的飛躍。

相關焦點

  • 「中國北鬥應用大會」今天在武漢光谷開幕
    應用,壯大新興產業」為主題的中國北鬥應用大會在武漢東湖高新區開幕,11位院士和近百家行業知名企業家出席活動。中國工程院院士劉經南介紹,北鬥三號是全球首個集導航、通信、搜救、遙感等功能於一體的衛星導航系統,可以應用於包括戰場指揮、交通系統指揮、緊急搜救等多個方面。劉經南認為,今年以5G為代表的「新基建」加速推進,北鬥將迎來重大發展機遇期,與人工智慧、自動駕駛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助力「新基建」,催生更多新需求、新應用、新業態。
  • 讓北鬥導航下到手機、車載各種終端,光谷「北鬥軍團」全產業鏈追星...
    在電視直播屏幕的另一端,在武漢東湖高新區未來科技城,一群年輕的科技工作者興奮不已,他們是北鬥導航產業的逐夢人。在這個「北鬥軍團」的創新攻堅下,「讓北鬥落地,下到手機裡、車載裡、各種終端裡,中國人都用上北鬥」的夢想,距離老百姓的生活工作,更近了一步。光谷導航人追星逐夢使導航晶片聰明起來「看到最後一顆北鬥三號順利升空,我們非常激動!」
  • 武漢「5G+北鬥」定位精度國內領先
    長江日報記者從武漢開發區科經局獲悉,截至目前,武漢開發區5G網絡覆蓋率已近90%,居全市前列,年內將實現域內5G信號全覆蓋。未來,在「5G+北鬥」加持下,武漢開發區智能網聯汽車公開測試道路將實現毫秒級時延、釐米級定位,在國內、業內領先。
  • 北鬥核心技術自主可控 2萬億導航產業市場將爆發
    (原標題:北鬥核心技術自主可控 2萬億導航產業市場將爆發)
  • 北鬥系統背後的「廣州軍團」
    穿越激蕩26年,幾代北鬥人的心血,讓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擁有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與中國北鬥一起崛起的,還有應用產業中的中國科技力量。我國高精度衛星導航裝備市場從上世紀末95%產品依賴進口,20年後國產率躍升到95%。
  • 12位院士聚漢參加首個中國北鬥應用大會 力推「北鬥重鎮」武漢成...
    自然資源部總規劃師吳海洋說,武漢發展北鬥具有良好基礎和廣闊前景,此次大會對推動武漢成為北鬥應用示範城市、推動武漢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有著重要意義,希望與武漢一起推動北鬥應用規模化、產業化發展,助力武漢在北鬥應用上走在全國前列。
  • 智能網聯車測試定位達釐米級 武漢「5G+北鬥」定位精度國內領先
    未來,在「5G+北鬥」加持下,武漢開發區智能網聯汽車公開測試道路將實現毫秒級時延、釐米級定位,在國內、業內領先。5G技術催生一批應用場景據悉,武漢開發區是全市的工業經濟主戰場、主引擎,5G網絡建設發力工業網際網路、智能網聯汽車、數字政府建設、北鬥位置服務等領域,產生了一批領先的5G應用場景。
  • 武漢5G+北鬥定位精度國內領先,智能網聯車測試定位達釐米級
    記者從武漢開發區科經局獲悉,截至目前,武漢開發區5G網絡覆蓋率已近90%,居全市前列,年內將實現域內5G信號全覆蓋。未來,在「5G+北鬥」加持下,武漢開發區智能網聯汽車公開測試道路將實現毫秒級時延、釐米級定位,在國內、業內領先。
  • 抓住5G商用機遇 武漢亟待打造5G 北鬥產業聯盟
    原標題:武漢亟待打造5G 北鬥產業聯盟作為2020中國5G+工業網際網路大會的重要組成部分,11月21日舉行的「5G+北鬥」專題分享會上,武漢市相關政府官員、院士專家、行業領軍人物、企業精英等政產學研用眾多嘉賓,共同探討行業當前熱點話題和未來發展趨勢,並為武漢及湖北「5G+北鬥」應用產業的高質量發展獻計獻策。
  • 創新|武漢北鬥應用摘取中國導航定位領域最高獎
    23日上午,中國北鬥應用大會暨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第九屆年會首次在漢召開,武漢北鬥應用以第一位次摘取中國導航定位領域最高獎。開幕式現場。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授予武漢東湖高新區「北鬥產業化創新應用示範基地」。記者李佳 攝大會頒發了最高獎——「衛星導航定位創新應用獎」,武漢夢芯科技有限公司、武漢導航與位置服務工業技術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主導的「北鬥實時動態定位技術在共享單車行業秩序管理的創新應用」,以第一位次摘取金獎。據悉,合作方還有廣州騎安科技有限公司和北京郵電大學。創新應用獎(金獎)獲獎者。
  • 冉承其:北鬥+5G會催生出新的經濟增長點
    人民網記者提問(焦非 攝)人民網北京8月3日電 (趙超、趙竹青)今天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新聞發言人冉承其等介紹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開通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 武漢產北鬥晶片應用廣泛,今年僅在共享單車上就將裝備百萬輛
    【武漢產北鬥晶片應用廣泛,今年僅在共享單車上就將裝備百萬輛】 武漢、深圳、廈門、成都……當下,30萬輛裝有夢芯科技北鬥晶片的共享單車,或正在城市道路上馳騁,或即將安裝出廠奔向街頭。「武漢北鬥軍團,僅今年在共享單車領域,就將形成百萬輛級的應用。」武漢導航院北鬥產業創新中心副主任汪毅軍介紹。
  • 5G遇上北鬥,產業鏈誕生世紀機遇
    當完成組網的北鬥遇上正在迅速發展的5G,一個新的產業鏈機遇已然來臨。在軍用領域,北鬥也帶來終端更新換新的猜想。國防設備的更新升級是國家安全的保障和需求,根據數據顯示我國2020年度的國防預算依然高達1.268萬億元,維持6.6%的增長,體現國家戰略的重視。而在軍費構成中,裝備費用佔比自2010年以來連續攀升,目前已成為軍費預算中佔比最大的部分。
  • 加強跨界融合,加快北鬥領域技術在武漢的優勢轉化
    中國工程院院士劉經南介紹,「北鬥+5G」是人類定位、導航、感知時間的基於5G通信的智能延伸,而「北鬥+5G」最重要的應用就是車聯網,武漢汽車產業基礎雄厚,目前已經在政府的支持下,由東風汽車牽頭,聯合武漢大學以及其他相關中小企業,形成新型產業規模,新型產業鏈條。
  • 北鬥+5G,智慧城市迎來新發展
    北鬥與5G、人工智慧等新興技術融合也必將會催生出新興產業與行業無人化、智能化必將是「北鬥+5G」帶來的新變化即使5G的時延是毫秒級的,但仍不能實現汽車的遠程控制;此外,5G的網絡位置也是虛擬的。解決上述問題需要新的基礎設施,5G和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具有天然融合性。定位、導航、感知時間和時節本身就是自然進化產生的生物智能,智能時代的「5G+北鬥」可將這種生物智能賦給機器和環境,發揮機器和網絡環境的智能優勢。
  • 武漢北鬥後備軍逐漸壯大,助力北鬥產業發展
    系列了,北鬥目前的產業已經成為了國內規模以及技術最為典型的代表,以後的後5G時代也將依託北鬥系列衛星進行搭建。要知道,現在北鬥產業的人才也為北鬥搭建衛星網際網路提供了資源,作為北鬥科教人才的資源密集區,武漢已經形成了北鬥技術資源後備軍
  • 北鬥:在應用中成長
    北鬥的另一大特色是高精度服務。傳統導航系統的服務精度都是「米級」甚至「10米級」,更高精度的服務並不開放給民用市場。而中國研製建設了北鬥地基增強系統「全國一張網」,藉助超過2200個增強站,北鬥系統具備了為用戶提供分米級、釐米級甚至是毫米級定位精度的能力。據國家北鬥地基增強系統總設計師、中國兵器工業集團首席科學家蔡毅介紹,地基增強系統一期已驗收完畢,二期建設任務也即將完成。
  • 武漢新增3萬輛帶「北鬥」的共享單車,無需手動關鎖
    9月29日,武漢市交通運輸局發布《武漢市網際網路租賃自行車經營企業考核評估報告(2020年1月—2020年6月)》,目前武漢共享單車市場可承載容量為61.99萬輛,經過多輪調減,現有單車總量規模約為56萬輛,仍有6萬餘輛發展空間。
  • 武漢企業「另類」創新:北鬥衛星+地面廣播可實現「釐米級」定位
    會上,武漢長江通信產業集團向有關企業及記者介紹了該公司研發的最新技術成果:面向區域海量用戶的CDR地基增強北鬥高精度定位技術與車聯網應用產品,用調頻廣播發射臺就可支持海量用戶高精度定位服務。該公司高級工程師張學斌介紹,今年是北鬥全球系統建設之年,北鬥定位應用越來越廣泛,社會及大眾對定位精度要求也越來越高。支持北鬥亞米級公眾服務和海量用戶釐米級高精度定位成為北鬥產業發展亟須解決的問題。
  • "北鬥"到身邊 3萬輛高精度定位青桔單車即將落戶武漢
    9月27日,武漢市交通運輸發布《武漢市網際網路租賃自行車經營企業考核評估報告(2020年1月—2020年6月)》,目前武漢共享單車市場可承載容量為61.99萬輛,經過多輪調減,現有單車總量規模約為56萬輛,仍有6萬餘輛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