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聯邦快遞啟用上海國際快件和貨運中心。該中心總佔地面積為13.4萬平方米,包括約為12.4萬平方米的操作區域和1萬平方米的辦公區域,是浦東國際機場中最大的同類型設施。
值得注意的是,該中心是聯邦快遞在在浦東機場的專屬國際貨運中心,其直接與上海機場集團合作,該中心位於浦東機場內,與機場跑道直接對接,效率更高,目前只有三大國際貨運商(Fedex、UPS、DHL)能做到。當天開幕儀式有來自上海機場集團、上海海關、上海郵政局相關人員出席。
目前聯邦快遞在中國大陸有廣州亞太中轉中心、杭州國內快遞中轉中心和上海國際快件中心。聯邦快遞中國區總裁陳嘉良在接受界面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上海貨運中心的地位僅次於廣州,上海中心主要服務於華東客戶,擁有直飛美國、歐洲的航班。
之所以選擇上海,陳嘉良表示,上海擁有完備的國際航班,而其他城市難以在短時間內達到。上海的產業結構均衡、自由港等因素都有很大的幫助。
上海機場集團總裁馮昕表示,隨著國際貨運三大集成商均在浦東機場設立專屬國際貨運中心,浦東機場的貨運樞紐建設步入新階段。
上海是全球三大貨運樞紐之一和中國最大的航空貨運樞紐。上海浦東國際機場2017年的貨郵吞吐量達到383.56萬噸,連續10年位居世界前三位。根據相關規劃,上海要在2020年基本建成具有全球航運資源配置能力的國際航運中心。
目前聯邦快遞在上海每周有66個航班進出中心,承載華東地區往來國際市場的進出口貨件。中心內全自動分揀系統每小時最高可分揀3.6萬個包裹和文件。而針對大批量重貨,中心充分利用信息化方案將包含航班時刻、貨件狀態等信息發送至客戶移動端,客戶可合理安排自行取件,顯著降低物流成本。新設施內專設海關和出入境檢驗檢疫辦公專區,簡化操作程序,極大提速清關流程。
陳嘉良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上海貨運中心的建成有助於使網絡產生協同效應並降低運營成本,另外中心運用最新技術全面整合機坪、分揀和清關操作環節,有助於提升運營效率、降低倉儲成本。他表示,新的中心需要拓展貨量,讓貨物產生集聚效應,為此,去年4月和7月,聯邦快遞已經在上海分別增加5個環球航班。
對於跨境電子商務,陳嘉良表示,電子商務把原有的B2B業務打散為快遞,與B2B不同,電商業務對時效的要求更多樣化,要求提供更多的時效產品。此外,B2C業務提供的是到門服務,靈活性更大,需要對網絡進行重新布局,實現派件時間的靈活性和改派的靈活性;最後B2C業務具有節日高峰值,需要大量的臨時工和運用大數據進行預測。
根據申萬宏源發表的研究報告,跨境電商的發展帶動快件市場迅速發展,2016年,港澳臺地區及國際快遞業務量達到6.26億件,同比增長44.16%。但是,目前跨境電商物流行業仍以國際企業主導,國內的快遞公司在這快市場仍處於相對空白狀態。
面對日益增長的跨境電商業務,三大國際物流巨頭紛紛轉型。去年5月,順豐宣布和UPS分別對合資企業投資500萬美元,雙方共計投資1000萬美元,分別持股50%。合資企業稱將共同開發國際物流產品,為製造商、貿易商、跨境電商等提供物流解決方案。隨後雙方將推出全新快遞產品「SF-UPS直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