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行將結束,新冠疫情成為今年對宏觀經濟影響最大的黑天鵝事件,各個行業亦遭受不同程度的衝擊和影響,而伴隨著車險綜改在今年落地,保險行業亦度過充滿挑戰和變數的一年。
在日前舉行的以「新階段、新理念、新格局」為主題的2020年觀察家金融峰會上,中國平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平安產險」)以其在數據化轉型過程中的前瞻規劃和實踐,在社會責任領域的突出表現,以及在多個領域推動行業發展的亮點,榮膺「年度卓越財產保險公司」。
近年來,在平安集團「金融+生態」戰略指引下,平安產險依託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等新科技,全面開啟數位化轉型,致力於實現服務產品化、運營數位化、管理線上化、經營智慧化的「四化」目標,打造「科技產險、數據產險、生態產險」。平安產險的這一系列探索和實踐,亦是秉持蛇口精神,勇於創新的生動體現,面向未來,平安產險正進一步塑造成為一家「平臺+數據」型組織,或將成為財產險業界轉型創新的典範之一。
挑戰機遇並存
加速擁抱數位化
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對於眾多行業的商業形態甚至價值邏輯都產生了影響,一些企業也加快了數位化轉型趨勢的步伐。在財產險業界,很早就提出全面數位化轉型的平安產險在2020年則在多個板塊和層面實現了進一步的突破。
「數位化轉型最核心的是數據化體系的構建,即通過建立數據倉庫,將產品數據、業務數據等全部標籤化,即時即用,為前端的系統平臺、業務中臺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平安產險有關負責人介紹:「在快速完成了資料庫搭建的基礎上,平安產險在2020年啟動全面數位化轉型,邁入業務與技術雙輪驅動的數位化轉型新階段。」
在銷售層面,平安產險建立了統一全渠道的營銷平臺,打造渠道和隊伍的線上化平臺;在運營層面,以全業務全流程100%線上化為目標,並打造智能化作業平臺;在管理層面,通過橫向聯合和縱向打通,實現「多點對接到聯合決策」、「逐級督導到總部決策直達」;在科技層面,進行共享能力中臺建設,打造AI智能引擎等創新工具;在智能作業層面,打造了六大機器人,實現「聽說讀想做」5大能力,極大地提高效率提升客戶體驗。
在此過程中,一些科技工具和創新流程的引入,使得無論是平安產險的客戶還是員工,都能感受到科技所帶來的便利和效率提升。
僅以車險報價為例,過去要經過6、7次重複報價,銷售-承保-保單服務的整個配送流程需要2天,現在通過作業機器人,僅需識別客戶-智能報價-支付出單3步,1次報價成功。與此同時,個人車險支持免人工錄入,從報價到出單全程最快20秒。
擁有超過1.23億用戶的「平安好車主」APP即是平安產險全面數據化轉型的縮影。在年初嚴峻的疫情防控形勢下,該應用第一時間為車主上線了無感加油、緊急接電、代辦年檢、汽車消毒等抗疫服務,讓車主享受「一鍵式」服務,同時獲得健康守護。
而今,歷經多次版本迭代的「平安好車主」已經打破了傳統保險服務邊界,而是圍繞用戶核心,依託內部的數位化變革,不斷深挖車主服務場景,延伸車服務邊界,吸引越來越多用戶的同時,加速連接外部合作夥伴,逐漸形成開放、多元的汽車服務生態,提升了用戶體驗。
踐行「保險姓保」
做有責任有溫度的險企
相比其他類型金融機構,保險企業因其自身獨有屬性和業務特點,在社會經濟承擔著「穩定器」和「助推器」的功能,近年來,平安產險秉持「保險姓保」的理念,發揮自身優勢,在服務實體經濟中展現出一家負責任金融機構的擔當。
平安產險的安全生產責任險、環境汙染責任保險、建築工程質量潛在缺陷責任保險等保險服務,不僅為投保方提供了對衝風險的保險工具,更為相關方提供了潛在的補償救濟渠道,為促進經濟發展和優化社會治理貢獻了自身的力量。
僅以安全生產責任險為例,近年來平安產險每年為社會提供近2000億元的安全生產風險保障,覆蓋近5萬家企業,承保行業覆蓋煤礦及非煤礦山開採,危險化學品生產和經營、煙花爆竹生產和經營、建築施工、金屬冶煉、民爆行業、交通運輸、漁業生產、造船、食品加工等經濟社會息息相關的行業,範圍覆蓋全國20餘個省市。
作為一家負責任、有擔當企業公民和金融機構,平安產險還在服務國家重點工程建設項目、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支持各區域協調發展等方面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2020年,平安產險為1500多個重點工程建設項目提供超2.5萬億元風險保障。從引江濟淮、深中通道到川藏鐵路、成都地鐵,從藍鯨一號、中國自主設計建造的亞洲最大自航絞吸挖泥船項目到國家衛星氣象中心風雲2號H星等眾多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平安產險都是背後堅實的保障支持者。
在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方面,平安產險為中資走出去企業提供貼身保險服務,比如為卡洛特水電站等重點工程排除專職駐點工程師等,涵蓋公路、鐵路、水電、水工等多個行業。從2014年1月至今已在海外100餘個國家和地區承保工程險超過860個項目,提供風險保障超7000億元。平安產險還針對參與「一帶一路」的建設企業推出綜合解決方案,不僅提供涵蓋企財險、工程險、企業併購險、境外人員意外傷害保險、綁架險等一攬子保險服務,還聯合全產業鏈資源共同發起成立「護航一帶一路保險生態聯盟」。
助力「脫貧攻堅」
打造長效脫貧機制
2020年,也是脫貧攻堅的決戰決勝之年,平安產險近年來持續資助幫扶的貧困地區,也在今年摘掉「窮帽」,移走「貧山」。一方面,平安產險採用「造血式」精準扶貧新模式,為貧困地區引入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另一方面,平安產險堅持以「保險+科技」為抓手,持續助力鄉村產業發展,助推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2017年,在貴州省臺江縣,平安產險立足保險本源,聯合地方龍頭企業,搭建產業化發展平臺,建立起一整套「金融造血、精準幫扶、長效促進、防貧兜底」的「平安扶貧保」扶貧新模式,持續發揮著造血扶貧的作用,並將此模式複製推廣到內蒙古烏蘭察布、四川涼山、陝西佛坪、寧夏中寧等地。
此後,平安產險在全國範圍內加速複製推廣平安扶貧保模式。通過搭建區塊鏈溯源平臺,實現生產品質管理、產品追溯認證、市場決策分析三大功能,並結合保險優勢,推出了「區塊鏈+溯源保真保險+食品安全責任保險」新模式,幫助農產品打造品牌效應。截至目前,平安扶貧保在16個省份的貧困地區,落地136產業扶貧項目,提供產業扶貧貸款近9億元,聯結建檔立卡貧困戶11萬人次。
未來,隨著近年來移動網際網路普及,大數據、雲計算和人工智慧等前沿技術對於社會和各行業的影響日益深入。平安產險有關負責人指出,當下財產險公司數據化轉型刻不容緩,平安產險將通過「V字型」變革模式,從願景、場景梳理流程到從指標體系、流程重構再到組織重塑,實現敏捷轉型,以打造全球領先的科技型產險公司為願景,不斷推動數據化轉型,為客戶提供更好地體驗和服務。
杜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