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50年代,寧夏中衛西北兩面被騰格里沙漠包圍,沙漠曾一度逼近到距城區僅6公裡的地方。中國首條沙漠鐵路——包蘭鐵路規劃時,沙坡頭是必經之地。經過數代人艱苦探索,人們成功打造出被譽為「中國魔方」的麥草方格固沙法,使騰格里沙漠往後倒退了20公裡,也讓中國首條沙漠鐵路暢行了六十餘載。
「如煙黃沙遮蔽日,生機綠木斷絕地」,這顯然是對土地荒漠化最貼切的表達。土地沙化是我國當前面臨的最為嚴重的生態問題之一,是生態建設的重點和難點。近年來,我國土地荒漠化治理取得了不菲的成績,實現了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歷史巨變,探索出了被譽為「中國魔方」的麥草方格防沙治沙方法,增加了中國綠色的覆蓋率,築牢了中國的「綠色屏障」。
「中國魔方」圈住中國沙地。治沙先固沙。面對土地的荒漠化,帶來的不僅僅是生存環境的影響,更是對土地的一種「侵蝕」,在這樣的情況下,治沙刻不容緩。從意外發現的方形固沙到確立了以麥草方格為基礎的治沙模式,是一段中國治沙的探索。當前,卵石防火帶、灌溉造林帶、草障植物帶、前沿阻沙帶、封沙育草帶,以「一帶護一帶,五帶護鐵路」的方式,共同構成了「五帶一體」的治沙防護體系。「中國魔方」的出現,讓中國的沙土不能再「肆意而飛」。
「中國魔方」成就綠色夢想。固沙只是第一步,要更好地治沙,還要解決植被的問題,為沙土披上一身「綠裝」,讓沙能夠真正地「待在」植被之下。在中衛固沙林場場史資料中,治沙前輩張宗朗曾9次深入騰格里沙漠考察,先後「破譯」了花棒、檸條等野生植物的生物「密碼」,培育出了用於沙丘造林的大批苗木。苗木為沙土披上了「綠裝」,「綠裝」是沙漠的勃勃生機,被「染綠」「復綠」的沙土,帶給了大家更多的美好,一眼望去的綠色,是防沙治沙的優秀成績,是我們期盼的綠色夢想。
「中國魔方」共享治沙智慧。「中國魔方」凝聚了中國治沙的智慧,也彰顯了中國攻堅克難的奮鬥精神。在防沙治沙的路上,「中國魔方」不僅僅是中國的名片,更是世界的經驗。麥草方格固沙法被海外譽為「中國魔方」,先後有60多個國家的官員、專家前來學習考察。2006年起,中國商務部委託寧夏農林科學院開展針對阿拉伯國家的防沙治沙培訓課程,至今共有220多名阿拉伯國家技術人才參加培訓。共享中國治沙智慧,彰顯了中國在生態治理上的大國擔當,更表達了共築「地球村」的守護理念。
守護共同家園,我們都是綠色播撒者。「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這些生態理念中,是中國生態優先,不斷築牢綠色屏障的大國理念。共建生態中國,我們都是參與者,從一草一木的保護做起,從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發展做起,凝聚強大力量共繪綠色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