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文版權風波:網文平臺應該如何變

2021-01-04 中國青年報

「五一」小長假,閱文平臺的版權風波引發關注,平臺和作者、收費和免費、版權和收益的矛盾日益激烈。有著810萬作者的網絡文學平臺發展模式如何持續,將構建怎樣的新生態?這不僅是閱文平臺的困惑和瓶頸,也是數字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繞不開的課題。

平臺和作者的衝突

4月27日,閱文宣布更換管理團隊,網絡文學的第一代創始人、閱文集團上市的主推手吳文輝團隊榮退卸甲,騰訊集團副總裁程武帶領新團隊受命上任。

可新團隊還沒來得及正式亮相發聲,4月28日網上就流出閱文的「新政」,還斷言「收費模式將終結,免費模式將推行」。特別是網絡上把2019年9月閱文與作者的合同,說成新團隊要推廣的「霸王合同」,列出「佔有作者版權」「侵吞去世作者收益」等六大問題。儘管閱文平臺三度闢謠,仍引發廣大網絡作者的擔憂。

「新團隊面對的既是謠言的推波助瀾和信息的不對稱,更要面對網絡文學平臺長期積累的矛盾,此次平臺和作者的衝突,讓矛盾公開化。」長期關注網絡文學發展的出版人路金波認為,經過22年的風雲變幻,網絡文學平臺大浪淘沙,成為閱文集團一家獨大的「天下」,網絡作家擔心自己的收入,怕「店大欺客」,合力推動這次風波的實質是寄希望於新團隊解決長期積累的問題。

「雖然剛上任就遇到了本次風波和挑戰,甚至其中有故意抹黑和造謠,但新團隊就是要來解決問題的。」程武坦言,對於多年來一直存在的行業問題,新團隊不能閉門造車,而是要盡力和廣大的作傢伙伴們一起商討合理的發展模式、生態規則及權益規範。

付費和免費的選擇

這場風波中,免費成為挑動網絡作者神經的關鍵詞,也是讓他們擔憂的「最後一根稻草」。從閱文發展歷程來看,長期培育讀者,推動付費閱讀,付費是立身之本,成就了閱文的穩定經營和上市發展。可如今,免費和付費之爭,為何能引發如此大的波瀾?

這要從閱文收入結構的變化說起。閱文2019年的財報顯示,以付費閱讀為主的在線業務首次下滑,實現收入37.1億元,佔閱文總體收入的比重從2017年的85.2%降低到44%。也就是說,過去閱文的收入模式主要是付費閱讀,而現在版權運營收入崛起,網文當作IP來打造,充分提升其延展性,上下遊聯動,實現內容的商業增值。2019年版權運營收入大增283%,為46.4億元,收入佔比達到56%。從國內熱播影視劇《琅琊榜》《花千骨》,到走出國門、圈粉海外的《陳情令》《扶搖皇后》,「影文聯動」變現的模式日漸成熟。

此消彼長的收入變化,再加上付費用戶見頂,在線閱讀收入難以持續增長。2017年6月閱文付費用戶數衝高到1150萬後開始回落,2019年月均980萬,付費率亦從2017年的5.8%降至2019年的4.5%。雖然用戶人均月消費從20.5元增至25.3元,可2019年平均月活用戶同比增幅僅2.9%,閱文平臺面臨「讀者紅利」減弱的難題。因此,網絡作家難免擔心閱文平臺會仿效其他平臺用免費來吸引新增用戶,保持平臺的流量。

「不是所有網絡作者都可以版權運營,用網絡文學IP生成影視、遊戲的授權改編獲利,大多數網絡作者的IP很難轉化,付費閱讀還是主要收入來源。」網文《從前有座靈劍山》的作者「國王陛下」的說法很有代表性,免費就相當於釜底抽薪,切斷賴以生存的收入來源,引發網絡作者擔憂和巨大情緒波動也就是意料中的事。

對於付費和免費模式,閱文集團總裁和執行董事侯曉楠表示:「目前關於免費閱讀的機制還在討論中。付費閱讀肯定要繼續鞏固並且做大,而未來在考慮免費模式時,也會有明確的作家收益。同時,需要為付費和免費規劃不同的作品內容庫,匹配不同的產品渠道及對應的收益體系。當然,無論哪種模式,都由作家自主選擇。」

閱文成為網絡文學第一平臺後,要面對多樣化娛樂方式的競爭,尤其是視頻的挑戰洶湧而來。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張曉明看來,打造網絡文學生態的「升級版」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版權運營鏈條長、不確定因素多,「大投入大產業」模式的風險也大,平均一部劇、一個IP的打造少則上千萬元、多則上億元,投入產出有時不匹配。2018年閱文收購新麗傳媒就是希望在影視領域實現新的突破,但受影視整體行業周期影響和業務推廣限制,2019年業績並沒有達到預期效果。閱文經營模式的探索還在路上,絕不可能「自剪羽翼」,放棄40%以上的付費閱讀的穩定收入來源。

生態和治理的演進

近日,網絡上出現了一系列攻擊作家的惡性事件和脅迫作家斷更的言論行為。網絡作者紛紛表示,「砸鍋掀桌子的做法,解決不了問題,需要理性協商與積極改變,堅決抵制網絡暴力」。

網絡文學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野蠻生長到規範成長,從邊緣走向主流,從草根娛樂到網絡文藝的生力軍,從部分文學愛好者的「網文江湖」到擁有2442萬部作品、4.3億讀者的「規模部隊」,網絡文學成為我國當代文藝的重要組成部分。

「作家和平臺是魚水關係,大家一路相互扶持,才有了產業今天的局面。大家的價值方向是一致的,應該一起做大蛋糕。」閱文集團總編輯楊晨真誠地表示,作者是閱文平臺的根基,內容生態不只是閱文的,更是屬於作家的。良性的網絡文學生態,使得大量優秀網絡文學作品得以孵化、開發、衍生,觸達更廣泛的受眾,也讓一個個新生代潛力作家脫穎而出,網絡文學人才隊伍不斷壯大。

從市場中走來,尊重原創、重視版權,成為多方共治的利益共同體,這是網絡文學過去成長的法寶,也必然是網絡文學走向未來的路徑。閱文作為一個聚集810萬名網文作者的大平臺,不同層面作者之間,利益高度多元化,圍繞作品版權歸屬、作者作品優先權、付費淨利潤分成等問題必然會出現不同的訴求。

「小舟爭渡各先去,獨逆風波渾不憂」,業內專家認為,有風波不可怕,出現分歧也是正常的,平臺和作者以此為契機,理性面對、共同協商,探討全行業的新模式、新生態,推出更多群眾喜聞樂見的精品化、多樣化的網文創作,讓網文行業成為滋養文化發展的源頭活水。

來源:光明日報

相關焦點

  • 閱文風波無損流量優勢 中小網文平臺「搶人」不易
    自閱文合同風波發酵以來,一些中小型網文平臺加大了宣傳力度,推出各種差異化優惠措施,以「低姿態」吸引作者投稿。不過,在閱文平臺具有明顯流量優勢,且承諾近期推出新版合同的情況下,觀望等待仍然是網文作者中的主流。優惠條件搶人「感覺最近很多網站收稿比以前積極了,尤其是對一些有其他網站寫作經驗的作者,編輯更熱情了。」
  • 網文圈成長的煩惱——閱文事件復盤,新合同能否平息此次風波
    4月27日晚,閱文集團發布公告,騰訊集團副總裁、騰訊影業CEO程武接任閱文集團CEO,騰訊平臺與內容事業群副總裁侯曉楠接任閱文集團總裁。沒曾想幾天後,閱文就深陷合同風波。與此同時,更有不少人在網上鼓吹「55斷更節」。55過去,閱文如約召開懇談會,並承諾在一個月內發布新合同。時間到了6月3日,閱文發布新合同,這一次能否平息此次事件?
  • 懇談會:風波暫緩,矛盾猶在|深鮮企劃·閱文「翻轉」
    與此同時,一些籤約作者就網傳的「新合同」向閱文發起了聲討。一時之間,閱文陷入了業內外輿論的暴風眼。而集團將如何應對,則決定著其和騰訊在文娛領域的未來發展。過去的一周,網文界集體炸鍋。閱文集團原CEO吳文輝等五位高管集體辭職,引發行業震動。隨即,一場關於免費還是付費閱讀以及作者合同爭議的風波意外上演。一邊是810萬網文作家集體聲討,甚至發起「五五斷更節」以近乎「自殺」方式停更維權;另一邊,閱文集團三度發布聲明,安撫作家們的情緒,試圖撲滅輿論烈火。
  • 閱文風波滿月 網文作者何去何從
    來源:北京商報網一個月前,閱文的「合同事件」在網文圈引發了地震,之後的「5·5斷更節」則讓利益糾葛更加尖銳。一個月之後,對峙雙方的恩怨仍未完全了結,始終沒有一個能平衡平臺、作者以及讀者三方利益的方案。而那些受波及最深的網文作者們,也為自己的未來謀劃,無奈離開也好,自行創業也罷,網文江湖似乎到了不破不立的關鍵時刻。
  • 版權風波後,閱文探索免費閱讀模式
    5月14日周四,閱文集團股價持續上漲,盤中最高一度漲幅超14%,目前漲幅達9.5%,報41.55港元。此前閱文陷入合約風波,騰訊總裁劉熾平在集團業績會回應稱,騰訊團隊接手後將繼續致力於提高平臺作家作品的價值,同時將頭部IP變現。
  • 要版權還是推廣?閱文新分級合同之下,仍有普通網文作者在維權
    今年4月,國內知名網文平臺閱文集團的高層換人風波,引發網文界業內震動。由此,不少網文作家開始查看閱文合同,發現存在許多「不公平」條款,繼而發起「五五斷更節」,用停止更新的方式為自己維權。比如舊合同要求作品的獨家授權期限為整個著作權保護期,時間跨度從作者生前直至死後50年;作者受閱文「聘請」,若稿件不符要求,閱文有權要求修改,甚至終止協議另請他人續寫。
  • 閱文新管理層推出12項修改新合同,網文行業正在乘風破浪?
    不過,作者的擔憂始終存在,最終閱文在6月3號新合同中明確回答了一系列問題——合同選擇更靈活,作品授權期限可選;免費還是付費,由作者自主選擇;明確淨收益如為零或虧損,由平臺兜底;明確無論是平臺自用還是授權他用,作家擁有IP改編版權收益;明確平臺不管理作家社交帳號等。總的來看,閱文把更多的商業權利交還給了作家。
  • 「閱文風波」折射中國網絡文學市場變革之路
    這從閱文的年報也可見端倪:從2017年到2019年,其在線業務收入佔比從83.4%下降至76.0%,再降至44.4%;與此同時,閱文的版權運營收入佔比則從9%升至19.8%,再升至52.9%。在北京大學研究員黃斌看來,閱文之所以能執網絡文學之牛耳,最核心的原因是從起點文學開始延續至今的付費閱讀制度。這一模式不僅成就了產業,更成就了作者,誕生不少年入千萬的超級大神。
  • 從「霸權合同」談網文平臺是否應該收割作者
    閱文旗下囊括有QQ閱讀、起點中文網、創世中文網、雲起書院、紅袖添香等文學品牌,是國內最大的網絡文學平臺,市場份額幾乎是一枝獨秀。「霸權合同」的霸道之處,不需多看,首要就體現在版權歸屬的問題上。版權即著作權,雖說著作權人不一定是作者,但作者一般都是著作權人。閱文聲稱籤約作者所有作品的版權,都歸閱文所有,直到作者死亡後的50年內,版權仍一直歸閱文所有。
  • 閱文風波後續,新管理層將梳理行業舊疾,重塑作家與平臺關係
    但風波帶給人們的思考卻沒有停止。網絡文學發展至今,行業存在哪些問題急需梳理?打造一個持續健康的網文環境,行業各方需要怎麼努力?閱文風波展現行業舊疾,新管理層直面問題網絡文學從野蠻生長,到現在行業的規模化,經歷了二十餘年的時間。在這二十餘年中,行業蓬勃發展。國內熱播的影視劇《琅琊榜》《慶餘年》,到走出國門、海外圈粉的《陳情令》等等,網絡文學持續為文化產品貢獻了許多大IP。
  • 閱文集團大跌 7% ,此前陷 「霸權合同」風波
    IT之家5月4日消息 今日午間,港股低開低走,截至發稿,閱文集團跌幅7.17%,報32.35元;成交約300.4萬股,涉資9886萬元。閱文集團此前陷入「霸權合同」風波,新管理團隊回應稱,推行「全部免費閱讀」不可能也不現實,會修改不合理條款。
  • 閱文籤約作者:對新合約部分條款仍存疑,但能看見閱文的誠意
    一位閱文旗下創世中文網的籤約作者西瓜(花名)向澎湃新聞記者透露:「藉助上次的閱文合同風波,某網文愛好者自主籌建了一個叫『聯合閱讀』的小說網,據我了解,很多起點、創世的中底層作家跑到了此網站,初步估計有接近九千人。還有很多人在觀望。」6月5日,閱文集團在官方微信公眾號表示,閱文聯合旗下及合作渠道將全力支持正版內容,目前已展開對於相關渠道的集中梳理與淨化。
  • 閱文懇談會效果顯著 網文產業迎全新契機
    昨天,就網絡文學近期發生的風波,閱文新管理層和多位作家代表進行了首場懇談會,不僅把大家關注的著作權、合同、免費渠道等各種問題都說得明明白白,而且閱文新管理層也明確表示,會革故鼎新,積極聽取作家意見,解決行業的積弊,為網絡行業未來的發展創造一個更清朗的環境。看起來,在新管理層釋放的積極、善意的信號中,作家們心中的疑問也能為之一清。
  • 閱文風波,風暴了誰?
    一個月前,閱文的「合同事件」讓整個網文圈經歷了一場始料未有的震動。為了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籤約作者們自發組織了「55斷更節」,試圖與平臺方博弈,最終卻收效甚微。事實上,除了閱文風波,近年來網文界也亂象頻出。從抄襲到盜版,泛娛樂背景下網絡文學的IP也從紅利期發展到泡沫化時期。如今,網絡文學再次站在了輿論的風口。
  • 閱文新合同,網文江湖新變革悄然已到?
    閱文的合同風波已有月餘。近日,閱文方面在通過懇談會、電話調研和線上收集等各方渠道收集意見建議後,推出了大刀闊斧修改後的新版合同。 和舊合同的一刀切模式不同,新合同分為了基礎協議、授權協議和深度協議三類。
  • 閱文「合同風波」後續:新管理層推出「單本可選新合同」
    據悉,新合同已在閱文官方渠道上線。閱文表示,針對此前部分作家已籤署的相關協議條款,將按照優化後的新合同精神執行。「合同風波」爭議不斷閱文的「合同風波」緣起今年4月27日。彼時,閱文五位高管集體榮退引發的討論尚未平息,有關「新合同」的質疑再次將閱文推上風口浪尖。
  • 閱文集團回應「新合同」風波 律師詳解三大焦點問題
    來源:中國經營網原標題:獨家|閱文集團回應「新合同」風波 律師詳解三大焦點問題本報記者 李立 上海報導繼吳文輝核心團隊出走,閱文集團(00772.HK)新管理團隊隨即陷入「新合同」風波。針對部分作家對新合同的質疑與「斷更」,5月6日下午,閱文集團舉行首場作家懇談會,針對最受關注的「著作權」條款、付費免費模式、作家相關福利,閱文集團方面進行了一一回應。不過閱文集團方面沒有透露參加首場懇談會的作家名單和人數,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閱文集團方面表示,接下來會視情況組織多場懇談會,「免付費模式由作家選擇,閱文集團將在一個月內推出新合同」。
  • 閱文新合同破頑疾,網文行業如何走入下半程
    總體來看,促成了一個對網文作者和網文企業雙方而言,都比較理想的結果。「閱文誠意已現,爭議較大的條款已刪改……在閱文寫文已八載,寫作平臺發展越好,作者才能更好。」新合同發布當日,河北省作家協會會員、閱文作者「起點滅鳳」在微博上如此評論。的確,新合同足以展示閱文的誠意。
  • 閱文總編輯回應"閱文新合同":平臺和作家需長期共贏
    澎湃新聞記者 範佳來一個月前,閱文的「合同事件」讓整個網文圈20年發展累積下來的」沉痾舊疾「成為近期熱議的文化話題。作家和平臺需要長期共贏澎湃新聞:作為閱文集團的總編輯,在合同糾紛期間,你的心情如何?楊晨:心情還是比較差,還是希望儘快回歸到理性討論和推進創作的工作中來。我們作為編輯,日常和作家的聯繫比較緊密,作家的心情也會反饋到我們這裡。
  • 閱文作者合同大改後續,蔣勝男建議網文用制式合同規範版權
    閱文作者合同大改後續,人大代表蔣勝男建議網文用制式合同規範版權一個月前,閱文的「合同事件」引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動蕩。4月28日,閱文新管理團隊上任的第二天,一份據稱為閱文集團向起點中文網提供的新合同流出,其中「取消訂閱」「推行免費閱讀」的新政引發大批籤約作者的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