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生活中,年收益率8%~9%的保本理財產品有哪些?

2021-01-19 老金財經

任何投資與理財,都是風險與收益是成正比例關係,又要保證本金安全,又要收益率高,現實生活中是不存在這麼好的理財產品。

現實生活中的理財產品就是這樣的,本金安全有保障的,收益率是肯定非常低的,年收益率都是在6%以內;但真正想要尋找年收益率8%~9%的理財產品,而且還要進行保本的,現實生活中是絕對不存在這種理財產品。

根據當前各種理財產品的風險與收益率的關係進行劃分,分成以下四種:

1、保本的收益率不超過6%

2、年收益率超過6%就要打問號

3、年收益率超過8%很很危險

4、年收益率超過10%就要準備損失全部本金

從這個收益率與風險劃分界線可以得知,現實生活中根本就不存在年收益率8%~9%的保本理財產品。

因為當年收益率8%~9%的理財產品是不保本的,而是存在不同風險的,甚至本金出現虧損的風險;反之那些保本的理財產品年收益率都在6%以內,根本達到8%~9%的收益率。

下面根據現實生活當中各種理財產品進行分析,為了更好地解答這個困惑,下面分保本和非保本理財產品進行分析。

第一,保本理財產品

現實生活當中,按照風險進行排名的話,真正實現保本,被稱為零風險的投資工具,唯獨國債,國債是所有產品當中最安全的。

其次就是銀行存款了,銀行存款是保本保息的,本金安全有保障;再有就是一些債券和貨幣基金等,這些都是保本理財產品。

1、國債年收益率在3%~4.5%之間

2、銀行存款年利率在0.35%~5.88%之間

3、債券年收益率在3%~4%之間

4、貨幣基金收益率在2%~4%之間

以上這四種就是現實生活當中屬於保本產品,根據這些產品的年收益率來看,最高都是不超6%,體現保本理財收益率肯定會較低。

第二,非保本理財產品

現實生活中非保本的理財產品五花八門的,這類理財產品非常多,主要包括銀行類、保險類、券商類、基金類、以及一些信託類的各種理財產品。

但在這些各種理財產品當中同樣有風險等級的,主要分為以下三大類:

1、低風險,中低風險的理財產品

2、中風險,中高風險的理財產品

3、偏高風險、高風險的理財產品

根據這些風險等級不同的理財產品收益率來分析,真正中低風險以內的理財產品年收益率都是在6%以內,能達到5%的收益率都算比較高的。

而在所有理財產品當中想要尋找年收益率在8%~9%的理財產品,風險等級一定在中高風險以上,意思就是本金存在虧損的可能性。

所以按此進行推算,在各大金融機構當中真正想要實現年收益率在8%~9%的,必須要冒風險,接受本金出現虧損的概率,比如可以購買一些高風險的理財產品,或者炒股、投資指數基金,炒期貨、炒黃金等等,這些是可能實現這麼高的收益率。

匯總分析

通過上面進行分析得知,現實生活當中,想要保本的理財產品年收益率都是在6%以內,想要實現年收益率在8%~9%的就是有風險不保本的理財產品。

所以總結會現實生活中年收益率在8%~9%的保本理財產品是不存在的,也是不可能實現的,希望大家一定要認清各種理財產品風險與收益之間關係,要麼追求保本,要麼追求高收益率,沒有兩全其美的事。

相關焦點

  • 部分銀行保本理財產品「清零」 理財收益率低位徘徊
    // 部分銀行保本理財產品「清零」 //據21世紀經濟報導,梳理銀行半年報以及近期各家銀行理財的數據發現,不少銀行保本理財已然徹底清零,國有大行和少數股份制銀行仍有較大規模的保本理財存量,並且在繼續續作老產品,但總體規模上均在逐步壓降。此前,已出現多起銀行理財「強退」情況。
  • 理財產品不得承諾「保本」
    對於投資者來說,銀行理財產品「虧錢」,也意味著「閉著眼睛買理財產品的時代已經過去」。 銀行理財產品不再穩賺不賠了 「圖穩健,買個R2(級別)的銀行理財(產品),真沒想到還能有虧的一天!」聽到小姐妹們說起最近不少銀行理財產品都出現浮虧時,70後劉女士還很不相信,結果卻被現實「狠狠地打了臉」。「成立以來漲幅為-1.41%。」
  • 銀行理財產品排行榜:9款保本產品入圍綜合評級前十
    環比減少175款銀行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回升至4.17%中行、交行及民生銀行的產品發行量位居前三農行28款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達5.53%綜評榜:9款保本類產品入圍前十【要點解讀】>本周(2020年3月30日至2020年4月5日)共有182家銀行發行理財產品1288款(包括封閉式預期收益型、開放式預期收益型、淨值型產品、結構性存款等),平均預期年化收益率為4.17%,較上周提高0.04個百分點。
  • 手裡有300萬閒錢,買房好,還是投資年收益率8%的理財產品好?
    有網友提問——「手裡有300萬閒錢,買房好,還是投資年收益率8%的理財產品好?」,每當我們手中有一定的閒置資金,通常會願意進行一定的理財操作,不論是風險幾乎為零的一般性存款,還是有著不同風險等級的金融類理財,再或者是投資不動產,或者實業。
  • 多家銀行保本理財清零 2020年個人理財產品入市發展趨勢分析
    銀行保本理財已然徹底清零,國有大行和少數股份制銀行仍有較大規模的保本理財存量,並且在繼續續作老產品,但總體規模上均在逐步壓降。資管新規落地兩年多,銀行理財仍處於平穩轉型過程中。各大銀行的保本理財產品在持續清退中,過去一年保本理財產品退出速度加快。
  • 「保本保息」理財產品又延期了 銀行理財轉型再次碰壁
    對於銀行理財市場來說,今年是至關重要的一年,年底「資管新規」的過渡期即將迎來收官。這意味著,投資者將越來越少看到「保本保息」產品,將越來越多面對「非保本浮動型收益」產品。對於投資者來說,未來的市場上將不再有「剛性兌付」,風險將由投資者自擔。
  • 多款固收類理財產品調降收益率
    記者還注意到,截至4月22日,支付寶的29種貨幣基金產品裡,已有22種產品的7日年化收益率低於2%。與之類似,微信零錢通中的18種貨幣基金產品,也有11種7日年化收益率低於2%。有銀行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受疫情影響,全球經濟形勢比較動蕩,其他的風險資產波動也較大,投資者更願意追求安全性和流動性較高的理財產品。
  • 現在有什麼好的理財產品?收益率在5%左右?
    說起投資理財,同樣的風險,期限,流動性,自然哪兒高放哪兒,工又是千古不變的,理財真理!用咱老百姓話講,同樣的錢,同樣的產品,多拿點收益,心裡高興!非常明確的講:現在真的有些好的理財產品,收益率在5%左右!首先,一下現在理財產品的現狀:
  • 理財產品都垮了?這種產品能保本,還能穩定上漲
    因此,今天我想跟大家聊聊保本理財。為什麼我們需要保本理財?顧名思義,理財是打理個人財產,主體是「財」。也就是說,得先有「財」,才產生理財需求。但是,不管怎樣,大家都有一部分資產需要絕對安全地保存,以應對人生下一階段的必然支出。並且,還希望在通貨膨脹的大背景下,也能產生點收益,不至於貶值。因此,有很大部分的小夥伴,都需要保本理財。目前,能保本的產品,也就是完全無風險的資產,有三種。
  • 保本理財將徹底消失!理財不再保本之後,投資什麼比較好呢?
    那麼,當理財產品都不再保本後,該投資什麼好呢?後保本理財時代該怎麼投?首先,保本理財對投資者最大的吸引力,無非就是安全,而保本理財的收益率一般都不會很高。所以,如果僅僅是考慮安全性的話,就算沒有了保本理財,還是有其他選擇的,比如銀行存款、國債、結構性存款。
  • 2020年購買銀行理財產品,還能保本嗎?這兩點需要注意
    所以咱們先從保本這個問題上開始說,談到理財保本,我們必須要知道一點,就是資管新規在2018年的4月27日,央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聯合發布了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簡稱是資產新規。那麼同年的7月20日,銀保監會發布了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管理辦法就是銀行的理財新規,新規一出,對於銀行理財產品就有了一個很大的改變。
  • 銀行理財再也不保本了?別慌,普通人這樣買理財產品不會虧
    我先拋結論,今後銀行理財產品不保本了,不但不是壞消息,反而是件大好事。 為什麼呢? 其實保本兩個字的背後本來就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保本理財這個東西早晚會被取消。
  • 如果遇到銀行說非保本理財產品也沒有風險,你應該怎麼辦?
    大家都知道「你不理財,財不理你」,說忽悠也罷,說人們的理財覺醒也好,反正大家開始理財了。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時,一般都會有一句提示:理財有風險,投資需謹慎。但很多人卻往往認為都是鬧著玩的,不要當真。但資產管理新規以後,所有的理財產品都打破剛兌和資金池業務,理財產品的風險實實在在地走進我們的理財投資生活。
  • 保險理財產品和銀行理財產品到底有哪些不同?哪個收益更高?
    那麼,大家一定想知道,保險理財產品和銀行理財產品到底有哪些不同?到底是哪個理財產品收益更高呢? 首先,什麼是保險理財產品?保險理財產品到底有哪些產品呢? 銀行理財產品大家都知道了,但什麼是保險理財還有很多人並不清楚。
  • 理財收益率怎麼算? 小心「年化」、「預期」等陷阱
    該保險公司負責人對記者表示,保險產品並不能算是理財產品,只能算是有理財功能的「保障產品」。他還指出,保險產品的收益往往是不固定的,「以萬能險為例,其實際收益率為保險公司每年公布的結算利率,與預期年化收益率並不一樣。」固定收益類產品不一定「保本」那麼固定收益類產品就一定安全嗎?前段時間,某銀行發售的一款理財產品就深陷虧損傳聞,記者的座機幾乎因此被市民打爆。
  • 銀行理財產品不再保本 百姓投資類型更加多樣化
    還有哪些理財方式可以讓百姓選擇?  銀行理財剛性兌付被打破  資管新規中引百姓關注的一項就是打破理財產品剛性兌付,《意見》指出,金融機構應當加強投資者教育,不斷提高投資者的金融知識水平和風險意識,向投資者傳遞「賣者盡責、買者自負」的理念,打破剛性兌付。
  • 淨值化轉型期 不保本了 理財產品怎麼買合適?
    理財產品收益率普遍下降記者近期走訪了多家銀行網點,發現高於6%收益率的銀行理財產品幾乎絕跡,業績比較基準普遍在2%-4%%左右。之前備受歡迎的結構性存款產品現在收益下限也到了0.5%左右,上限也不過5%,甚至掉到3%。三年期固收類產品收益率普遍不超過4.5%,一年期收益率在4%左右。不過,理財產品可選擇的範圍很多,品類也豐富。
  • 「節日理財」約定收益、保本、複利計息還寫進合同?券商也推高息產品
    是什麼理財產品,有著約定收益、保本、複利計息還寫到合同裡?中證君向該理財經理索要了該產品的宣傳單,拿到宣傳單一看,這不是保險嗎!某銀行銀保產品「雖然大家覺得現在產品的利率低,但好多國家更低。」理財經理解釋道,「由於疫情,所以今年主推的理財產品就是保本。而且今年保本的理財利率都已經降了四次了。年初的時候,一年期保本理財收益率還能達到3.6%、3.8%,現在最高的也只能到3.1%。」「即使利率走低,但這類產品不受影響,始終是按合同裡寫的利率。滿三年以後,就成了一個非常靈活的產品。」理財經理表示。
  • 手裡有10萬閒錢,理財應該注重收益率,還是安全性?
    如此情況之下,一味的追求收益或許並不太現實。因為,高收益的理財產品確實有,但風險卻會太大,最終有可能不光賺不到高收益,反而還會導致本金有所損失,普通人是很難接受得了的。所以,小胖更建議注重安全性,說白了,便是將這筆錢拿來購買保本保息的理財產品。
  • 銀行理財產品排行一覽 農行63款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達5.24%
    目前,市場流動性持續寬鬆,有業內人士認為,貨幣基金和銀行理財收益率還會有一定下行空間。淨值型理財產品從不同投資類型來看,固收類理財產品收益率也會下跌,混合類和權益類理財產品則要參考權益類市場的表現,權益類市場表現好的情況下,產品有可能獲取更高的收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