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氣象報記者郝靜報導 世界氣象組織24日發布《溫室氣體公報》稱,全球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平均濃度在2015年首次達到400ppm(1ppm為百萬分之一),創下新紀錄。預計,受強厄爾尼諾事件影響,2016年該紀錄將被刷新。
公報對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氮等溫室氣體在大氣中的濃度進行了報告。公報稱,二氧化碳濃度曾在過去某些月份和某些地區達到過400ppm,但全年平均值達到這一水平實屬首次。據夏威夷莫納羅亞山溫室氣體監測站預測,2016年全年二氧化碳濃度都將保持在400ppm以上,在未來幾代人的時間裡,這個數值都不會明顯下降。
公報顯示,2015/2016強厄爾尼諾事件「助推」了二氧化碳濃度的增加。強厄爾尼諾事件引起了熱帶地區的乾旱,降低了森林、植被和海洋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除了降低碳匯外,由強厄爾尼諾導致的森林火災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放。據全球火災排放資料庫顯示,2015年8月至9月在印度尼西亞發生的嚴重森林火災,使赤道附近亞洲地區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達1997-2015年全球平均值的兩倍多。
1990至2015年間,來自工業、農業和家庭活動的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亞氮等長壽命溫室氣體的排放,導致輻射強迫效應上升了37%。其中,二氧化碳約佔長壽命溫室氣體輻射強迫的65%。工業化之前,二氧化碳濃度水平約為278ppm,代表了大氣、海洋和生物圈的平衡。之後,人類活動打破了這一平衡。在2015年,全球二氧化碳平均濃度達到了400ppm,為工業化前的144%,2014至2015年二氧化碳的增加值遠超過去10年增量的平均值。
(責任編輯:唐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