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IT創事記 祁萌
在喧囂了數月之後,現在,我們有了一個新的視角來觀察新基建——軟體服務。
騰訊副總裁、騰訊雲總裁 邱躍鵬
「與傳統基礎設施建設不同,新基建最大的改變是從硬體到軟體的轉變,是從鋼筋水泥到企業服務的轉變。其中,SaaS化企業服務的價值將越來越得到凸顯。」騰訊副總裁、騰訊雲總裁邱躍鵬在前舉行的2020騰訊全球數字生態大會中說。
新基建在2020年5月被首次納入《政府工作報告》,所涉七大領域包括了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以及工業網際網路等。
新基建一經提出便在產業界引起了震蕩,其影響的深廣程度至今已毋庸置疑。基於對業務經驗的總結和對數字經濟發展的趨勢判斷,邱躍鵬認為,相比從數據中心等硬體設施的建設中去理解新基建,業界更應該用軟體服務來定義新基建。
疫情發生後,實時音視頻互動場景和應用的爆發很容易幫助人們理解這一判斷。
騰訊統計的行業數據顯示,6月份,整個行業直播賣貨的帶寬相比1月增長了500%。在騰訊雲,疫情期間的實時音視頻(Tencent RTC)日均承載量達到了30億分鐘。
由於實時音視頻能力的提升,過去1秒鐘的網絡延遲,今天在騰訊雲已經縮短到了最低100毫秒——騰訊會議等應用能夠實現流暢的使用體驗,其高並發、低延時的實時音視頻能力正是其中關鍵。
儘管這只是數字經濟的鱗爪,但卻依然能讓我們隱約看見數字經濟動能釋放後的可能性空間——企業需要充分利用新基建給行業帶來的各項數位技術,思考並構建全新對能力以完成數位化轉型,並最終實現打造智慧企業的目標。
遠不止於實時音視頻,從人們熟知的智能網聯汽車,到專業開發人員青睞有加的Serverless,技術融合和新技術的成熟,都已經和新基建的熱潮相互交織。它們在進一步釋放經濟動能的同時,也讓數字世界變得更具「彈性」。
「新基建(影響下的數字經濟)是多種形態並存的。」邱躍鵬認為,軟體服務視角中定義的新基建,應是一個生態共建的融合形態。它不止有一朵雲,還包括了政府和產業生態的共建與共贏。
一些行業生態雲的出現就是其中典型。基於騰訊雲專有雲解決方案TEC,深證通在今年8月就推出了「新一代金融雲」平臺。在這個平臺上,券商機構能夠輕鬆獲得數位化升級所需的各項能力,並可以藉助行業雲的獨特優勢,來解決性能、網絡和容量帶來的壓力,彈性地應對市場變化。
這不是新基建所涉「七大領域」中的任何一項,但卻與其中多個領域的發展直接關聯,事實上它也是新基建「有志」推動的「業務目標」——作為一個產業樣本,我們會在今後新基建的推進中看見更多相似的內容。
這也是邱躍鵬所說用「軟體服務」定義新基建的原因。數位技術不止重塑產業,也在孵化出更多新的組織方式,並推動供給關係發生了變革。這其中,又以SaaS化企業服務為典型。
疫情之後,一個典型的服務內容是在線會議服務,正如我們許多人感受到的那樣,它對應了企業組織方式的巨大轉變。今天,騰訊會議註冊用戶突破1億人,這距離它的發布不過約9個月而已。而在這9個月裡,騰訊會議升級迭代了29個版本,並在超過100個國家和地區完成上線。
同樣與騰訊雲聯合打造數位化統一管理平臺的玲瓏輪胎,則過去的半年時間裡上演了一出觸達終端用戶的大戲。
今年3月份平臺上線後,玲瓏輪胎就利用企業微信、小程序等應用接觸終端用戶、響應用戶需求;同時玲瓏輪胎還通過電子商城打通了線上和線下門店,「帶貨」效率發隨之發生了巨變——在短短不到半年時間,加盟門店達到了1.5萬家,銷量增速超過了51%。
這一切變化,在行業傳統業務模式中幾乎無法想像。由於能夠以數據為動力,在產銷環節實現了數位化,並打通了B2B2C的鏈條,玲瓏輪胎最終實現了更高效的「新供給」。
遵循相近的路徑加速數位化轉型的企業不勝枚舉。正如騰訊高級執行副總裁、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總裁湯道生所說的那樣: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邊界越來越模糊,數字世界正在成為實體世界的一部分,產業的生產要素、生產方式、生產流程都在被數據所重塑。「數字優先」將是構建未來經濟、重塑產業發展的「必選道路」。
湯道生指出,向「數字」要「效益」,是產業重塑的必然選擇;與此同時,安全和生態共建也同樣不可或缺。他認為,在產業網際網路中,每個產業都有自己的生態,騰訊將堅持做好「數位化助手」,融入各產業生態,並最終為客戶提供產品和服務。
過去的兩年中,騰訊與合作夥伴一起,從數位技術供給、解決方案打造、企業成長三個維度,逐步構建起產業網際網路的開放生態,向合作夥伴提供AI、5G、區塊鏈、安全等技術,並最終與8千多合作夥伴,打造出了300多項聯合解決方案。
在生態建設這一維度中,必須提及的是騰訊雲的「千帆計劃」。在這個打造和連接SaaS生態的計劃中,騰訊雲和微盟、金蝶、法大大、銷售易等50多個頭部SaaS廠商通力協作,推出了覆蓋辦公協同、人事管理、工商財稅、生產研發、供應鏈管理、精準營銷在內的多場景解決方案。
通過千帆技術中臺,行業型SaaS與通用型SaaS實現了相互的連通與集成,並最終讓企業獲得一站式SaaS服務成為了可能。
圍繞生態,另一類典型案例是如此前長沙「城市超級大腦」的建設。在該項目中,騰訊和東華軟體協作,搭建了一個智慧城市平臺。明略科技、湖南科創、國泰新點、東方金信等近40家合作夥伴則各司其職,分別向平臺輸出了他們在政務服務、電子證照、醫療衛生等方面的核心能力。經過多方通力合作,建設者最終合力完成了98套業務系統的整合接入,上線了500項政務服務,讓市民可以一站式獲取便民服務。
沒錯,受益於數位化轉型,並由新基建加速的不止於企業。與普羅大眾息息相關的,就是這些社會治理方式的進一步升級——城市治理的數位化。
更容易為普通市民感知的一個樣板,是騰訊的防疫健康碼。在上線之後,它迅速被推廣到了全國各地,成功覆蓋了9億用戶,成為了名符其實的「門條」,在疫情防控中,立下了大功一件。
邱躍鵬介紹說,疫情期間,騰訊雲還通過We智造小程序,助力了全國42個地區的2.8萬多家企業復工復產。他說,「疫情後,我們希望將這次抗擊疫情中積累下來的經驗,引用到後續未來城市的建設中去。」
在騰訊的有機生態系統中,C、B、G三端用戶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生態平臺。這是一個格局獨特的平臺,在微信用戶、企業和政府部門信息協同中,公共服務的效率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眾多城市中,它已經成了數位化城市治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2020騰訊全球數字生態大會召開前,騰訊已經發布了WeCity2.0版。邱躍鵬表示,它結合了「新空間、新治理和新服務」這一理念,正在努力協助城市管理者,去實現一個個打造新一代未來城市的目標。
【IT創事記】聚焦於企業級科技生態、策略及商業知識。你可以在各主流媒體平臺看到IT創事記的同名文字專欄和【IT創事記·視頻】專欄。如果你有相應的內容希望分享,記得在公眾號留言告訴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