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3 14:35:53 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
△活動現場
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World Diabetes Day' WDD),一場特殊的「比賽」——注射胰島素,在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舉行。
不少「糖友」需要通過注射胰島素來治療糖尿病,但如果糖尿病患者被告知需要使用胰島素時,很多人都會說「不」。他們會認為:「我的病情很糟糕了嗎?」「用了胰島素會不會終身依賴?」「想戒掉就難了。」……
而另一方面,已經使用胰島素的患者,血糖達標率卻較低。
這是為什麼呢?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內分泌科主任李啟富介紹,注射技術在糖尿病藥物注射治療中扮演重要角色,有的糖尿病患者每天需要注射胰島素,但你的「針」打對了嗎?
你的「針」打對了嗎?
△活動現場
11月11日,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聯合BD(中國)舉辦了一場特殊的比賽-注射胰島素比賽。
主辦方通過模擬的人體腹部皮膚,讓「參賽選手」自行注射胰島素,並按照「規範胰島素注射標準9步驟」嚴格評判,最終評選獲勝者。舉行這樣的比賽,希望幫助更多糖尿病患者在注射治療時,了解多一些、規範多一些、血糖達標多一些;誤區少一些、併發症少一些、生命的代價少一些。
有「糖友」可能會說,「我們每天注射1-4次,這還能不會?」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內分泌科主任李啟富介紹,胰島素治療糖尿病的關鍵三要素為:合理的胰島素治療方案、規範的注射技術、以及對注射筆和針頭的正確選用。
根據「2014-2015全球糖尿病患者胰島素注射技術調查問卷」的調查結果,我國糖尿病患者的注射現狀不容樂觀:有83.2%的患者重複使用注射筆用針頭,其中重複使用超過10次以上的患者高達25.7%。
注射胰島素患者超7成有脂肪增生
△正確的注射方式
皮下脂肪增生,就是糖尿病患者不規範注射導致的嚴重後果之一。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普內科護士長,內分泌內科護士長劉智平介紹,他們曾對重慶市糖尿病患者胰島素注射部位脂肪增生現狀進行過調查。結果,市內10家不同等級醫院門診736例接受調查患者中,有540例發生注射部位脂肪增生,增生率為73.4%。
為什麼會出現皮下脂肪增生?劉智平說,這與不規範的注射行為有很大關係。
「比如重複使用針頭,就會增加皮下脂肪增生發生率。而有的患者一個針頭重複使用超過10次。」劉智平介紹,注射筆用針頭僅限一次性使用,如果重複使用針頭,可能導致殘留胰島素結晶堵塞針頭,病人以為注射了胰島素,而實際上並沒有注射或注射劑量不足,導致血糖波動。
此外,重複使用針頭會增加注射疼痛感,增加細菌汙染針頭風險。
還有很多患者喜歡反覆在同一部位注射胰島素,導致該部位皮下脂肪增生。在脂肪增生處注射疼痛小,所以很多患者喜歡在增生部位注射胰島素,但這樣會降低藥物吸收效率,延長吸收時間,進而導致血糖波動。人體適合注射胰島素的部位包括腹部、大腿、上臂和臀部,在這些部位輪換注射可大大減少皮下脂肪增生。
「比起高血糖,糖尿病人最害怕的就是血糖波動。」劉智平說,反覆的血糖波動,脂肪增生,反而給患者增加更多治療費用。
小針頭大學問,這些一定注意
△胰島素注射標準步驟。
2016年世界衛生組織糖尿病報告顯示,中國成年人近10%患糖尿病,在中國,10個成年人中,就有一個糖尿病患者。李啟富介紹,重慶的數據和全國大致相當,他們曾在沙坪垻區做過一項調查,在一些相對富裕的地區,這個數字上升到10-15%。
不少「糖友」需要通過注射胰島素來治療糖尿病,那麼,怎樣才是正確的注射方法?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於2017發布的《中國糖尿病藥物注射技術指南(2016年版)》帶來了注射技術最新標準及要求。
李啟富介紹,注射技術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胰島素治療的效果,患者日常注射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一針一換:所有型號一次性注射筆用針頭僅限一次使用。
2.針頭選用:應根據患者的體型、注射部位皮膚厚度及針頭的長度以確定是否要採用捏皮注射及注射角度。選用最短針頭(4mm)時,大部分患者無需捏皮,並可垂直注射,不僅避免肌內注射,降低脂肪增生的風險,而且部位輪替注射時操作非常方便。
3.注射部位輪換:注射部位輪換可有效預防脂肪增生,包括不同注射部位的輪換和同一注射部位內的輪換。
4.注射部位的檢查和消毒:注射前注射部位應消毒,不可在皮下脂肪增生、炎症、水腫、潰瘍或感染的部位注射,不可隔衣注射。
5.針頭留置時間:使用胰島素注射筆注射在完全按下拇指摁鈕後,應在拔出針頭前至少停留10s,藥物劑量大時,有必要超過10s。
6.注射器材的廢棄:將使用過的注射器或注射筆用針頭套上外針帽後放入專用廢棄容器內再丟棄。
新聞多一點>>
糖尿病藥物成年人注射準則:
1.必須將胰島素和GLP-1受體激動劑注射至健康的皮下脂肪組織
避免注射至皮內、肌內、疤痕和脂肪增生組織
2.所有成年人,無論年齡、性別和體重指數(BMI),在使用4mm胰島素筆用針頭時均建議以90度垂直進針
使用長度>4mm的筆用針頭或者注射器(注射部位皮膚表面到肌肉筋膜的距離小於針頭長度),必須使用正確的捏皮技術或者傾斜進針以避免肌肉注射
3.推薦的注射部位為腹部、大腿、臀部和上臂
腹部邊界如下:恥骨聯合以上約1cm,最低肋緣以下約1cm,臍周2.5cm以外的雙側腹
大腿前外側上1/3
臀部外上側
上臂外側中1/3
4.檢查注射部位,避免注射至脂肪增生或脂肪萎縮區域
5.注射部位輪換非常重要,正確的輪換方法是
同一注射部位內每次的注射點間隔約1cm
單一注射位點的使用至少間隔4周
將注射部位分為四個等分區域(大腿或臀部可等分為兩個等分區域),每周使用一個等分區域並始終按順時針方向進行輪換
糖尿病藥物兒童注射準則:
胰島素必須注射至健康的皮下脂肪組織
•避免注射至皮內、肌內、疤痕和脂肪增生組織
注射應當避開骨性隆起處至少1-2cm。首選的部位是:
•腹部,距離肚臍2cm
•大腿前外側上1/3
•臀部外上側
•上臂外側中1/3
3.選擇注射部位時,應當考慮胰島素類型和每日的注射時間
4.必須正確輪換注射部位以避免脂肪增生。對於所有兒童和青少年,無論年齡、性別或體重指數(BMI),均應當使用4mm筆用針頭
5.兒童和青少年存在意外肌肉注射的風險。通常情況下,除大腿外,捏皮可以避免肌肉注射。較瘦弱的兒童如果皮膚表面至肌肉筋膜的距離小於針頭長度+3mm,必須捏皮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顧曉娟 攝影 楊新宇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