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發布首個糖尿病患者胰島素無針注射操作指引

2021-01-05 瀟湘名醫

作者:張思瑋

8月5日,由中華護理學會糖尿病專委會制訂的《糖尿病患者胰島素無針注射操作指引》(以下簡稱《指引》)正式發布。自此,全國胰島素無針注射推廣工作開啟序幕。

根據2017年國際聯盟IDF數據統計,中國已成為糖尿病流行最為廣泛的國家,成年糖尿病(20歲~79歲)患病人數達到1.14億,預計到2025年全球糖尿病患者數量將至少達到3億。

「相比一些西方國家,我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並不理想。」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內分泌科主任紀立農教授提供的一組數據顯示,在應接受胰島素治療的患者中,51.3%的患者因恐懼、疼痛等原因抗拒治療,而即便是已接受胰島素治療的患者,也會因各種原因導致中途放棄,這直接導致我國胰島素應用比例遠低於發達國家。

傳統有針胰島素注射方式對患者心理存在一定影響,一些患者因恐針或懼怕疼痛而不願意接受胰島素治療,或因不能按照醫囑來按時注射胰島素導致血糖控制差,導致併發症發生的機率增加。此外,注射針頭重複使用也會影響胰島素注射的準確性並增加皮下硬結髮生的機會。

「無針注射器注射胰島素可以減輕患者注射痛苦,並經大樣本量的多項研究證實,患者的血糖控制在同等劑量胰島素下,較更換為無針注射器前更平穩。」中華護理學會糖尿病專委會主任委員趙芳說。

「無針注射器利用壓力射流的原理來完成藥液的皮下注射,進入皮下後較有針明顯彌散,有助於吸收,可以減少胰島素用量,緩解注射部位的不良反應,明顯提高患者依從性。《指引》的推出為醫護人員提供科學的操作指導,同時也為患者帶來了更優的胰島素注射選擇。」北京醫院郭立新教授說。

去年,由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紀立農教授牽頭,聯合國內十餘家三甲醫院共同開展的「FREE研究」結果顯示,無針注射胰島素組較有針注射組,獲得了更好的糖化血紅蛋白下降數值;注射疼痛感及不良反應更低;胰島素注射劑量減少;無新發硬結產生,綜合患者滿意度明顯優於有針胰島素注射組。

據了解,《指引》是中華護理學會糖尿病專業委員會聯合國內護理領域和內分泌領域的數十位權威專家,以注射安全為根本,患者受益為目的,依託大量中國臨床科研數據和專家論證後而制定的。

「這不僅標誌著我國胰島素無針注射邁進了規範化推廣發展的重要一步,也為護理工作者避免臨床針刺傷風險做出了根本改善,更重要的是能提升我國糖尿病臨床護理的整體水平,讓更多糖尿病患者受益。」趙芳說。

【來源:中國科學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中華護理學會發布我國首個《糖尿病患者胰島素無針注射操作指引》
    圖片來源:中華護理學會中國日報北京8月6日電(記者 王曉東)8月5日,中華護理學會正式發布我國首個《糖尿病患者胰島素無針注射操作指引》,全國胰島素無針注射推廣工作也將全面展開。胰島素做為糖尿病患者的臨床安全治療手段之一,拯救了無數的生命,但歷經百年的針頭注射方式卻讓患者必須承受針刺帶來的痛苦。標準治療方案下,2型糖尿病患者每日至少2針,1型患者每日至少4針,因此,很多本應接受胰島素治療的患者望而卻步,長期接受胰島素注射的患者,皮下脂肪增生,胰島素吸收障礙,血糖控制不平穩也增加了患者的身心痛苦。
  • 國內首個糖尿病患者胰島素無針注射操作指引發布
    (健康時報記者 韋川南)8月5日,由中華護理學會糖尿病護理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趙芳教授牽頭,國內數位糖尿病領域權威專家成立的糖尿病醫療和護理專家小組,發布了國內首個《糖尿病患者胰島素無針注射操作指引》。趙芳教授介紹,無針注射器是具有高科技屬性的注射器具,經證實具有明顯的臨床優勢,更可以提高患者治療的依從性。由中國醫科大學內分泌研究所所長滕衛平教授牽頭,發表於BMJ雜誌的調查結果顯示,我國糖尿病患者總數約1.298億,成人患病率約佔12.8%,而血糖達標的2型糖尿病患者僅有25.9%。胰島素的適時和及時介入,能使糖尿病患者迅速平穩血糖,大大降低感染風險。
  • 我國發布首部糖尿病患者無針注射胰島素「醫學指南」
    昨天,由中華護理學會糖尿病護理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趙芳教授牽頭,國內多位糖尿病領域權威專家成立的糖尿病醫療和護理專家小組,發布了國內首個《糖尿病患者胰島素無針注射操作指引》。這標誌著無針注射胰島素正式進入中國糖尿病臨床診療序列,也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為數不多擁有大範圍開展無針注射胰島素臨床應用的國家。胰島素作為治療糖尿病的重要藥物,受限於藥物特殊性,只能注射給藥。標準治療方案下,2型糖尿病患者每日至少2針,1型患者每日至少4針。
  • 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島素,你的「針」打對了嗎?
    不少「糖友」需要通過注射胰島素來治療糖尿病,但如果糖尿病患者被告知需要使用胰島素時,很多人都會說「不」。他們會認為:「我的病情很糟糕了嗎?」「用了胰島素會不會終身依賴?」「想戒掉就難了。」……而另一方面,已經使用胰島素的患者,血糖達標率卻較低。這是為什麼呢?
  • 從5釐米長的針頭到無針注射,胰島素的注射方法的變化有多大
    >無針注射器胰島素注射筆胰島素注射筆可以分為胰島素特充注射筆和筆芯可更換的胰島素注射筆。胰島素特充注射筆是一種預充3毫升胰島素的一次性注射裝置,無需更換筆芯,用完即可丟棄。胰島素注射筆芯由注射筆和胰島素筆芯兩部分構成,筆芯中的胰島素,一旦用完需要更換新的筆芯兒,注射筆可以重複使用胰島素。注射筆上標有劑量刻度,方便患者根據醫囑進行精確的定量,注射筆用針頭非常細小,能減少注射時的痛苦和患者的精神負擔。
  • 糖尿病,胰島素不是「萬能針」!長期注射或有4個危害
    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在血糖明顯升高的過程中應該注意用藥方面的問題,必要時可以注射胰島素進行改善,但是長時間使用胰島素來控制血糖,也會帶來負面影響,特別是胰島素沒有正確使用的情況下身體負擔會加重。因此,發現了糖尿病之後需要注射胰島素,但需要掌握正確的方法,這樣才能防止身體受到損傷。那麼,長期注射胰島素有可能會帶來哪些危害呢?長期不合理地注射胰島素可能會帶來哪些危害?
  • 減少汙染以舊換新 廈門首個胰島素注射針頭回收公益項目在復旦中山...
    廈門網訊 (廈門日報記者 楚燕 通訊員 洪於蕙 樊文岑) 糖尿病患者在家注射胰島素,針頭和生活垃圾混在一起丟棄,不僅會造成環境汙染,還可能造成意外傷害和疾病傳播。昨日,廈門市糖尿病質控中心質控培訓會在復旦中山廈門醫院舉行,來自滬廈兩地的內分泌專家齊聚一堂,圍繞血糖儀的規範使用、胰島素注射針頭處置等熱點問題展開深入探討,以期進一步提升全市三級醫療機構血糖監測質量、血糖管理水平和醫療廢棄物規範處置能力。會上,廈門市首個胰島素注射針頭回收公益項目正式啟動。
  • 胰島素不是「萬能針」,長期注射胰島素有這些危害!
    很多患糖尿病的患者們不願意通過飲食和運動療法控糖降糖,一昧地依賴胰島素,不斷注射胰島素降血糖,然而胰島素不是萬能針,不是一針下去就能解決血糖過高的問題,如果其他的不良生活規律及習慣不改變,胰島素終究是治標不治本,更何況長期注射胰島素會有以下的危害。
  • 胰島素的這些知識你知道嗎?
    近幾年,在國內的醫療系統內和患者之間,逐漸開始探討"無針注射"。其實在國外已經將其認定為注射胰島素的重要工具之一,就目前來看,這也是科技含量較高且安全的注射工具。什麼是無針注射?廣大的糖尿病患者需要無針注射嗎?什麼樣的患者適合無針注射?廣大患者對這些問題都不一定了解,所以我在這裡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下。
  • 糖尿病患者須知:打1個單位的胰島素,可以降多少血糖?
    大量研究還表明,中國的糖尿病患者一般都具有兩個特點:第一,胰島β細胞的基礎功能更差;第二,中國糖尿病患者的餐後血糖普遍較高。正因為這兩個特點,中國的糖尿病患者在被確診的時候,血糖水平一般都非常高,需要接受所謂的「胰島素強化」治療。很多患者不理解,為什麼自己剛得糖尿病,就需要注射胰島素呢?
  • 注射胰島素拔針前先轉一圈
    胰島素注射是糖尿病治療的主要方法之一,而注射劑量的準確性是保證療效的前提。很多糖友反映,注射完胰島素,針一拔出會出現針尖處滴液現象,而且發生率很高。相關的醫學臨床研究結果也顯示,在使用胰島素注射筆後藥液漏出概率高達58.3%。
  • 日本研究團隊發現1型糖尿病新治療法 患者無需再注射胰島素
    人民網東京11月15日電 據《朝日新聞》網站報導,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日本名古屋大學研究團隊12日公布了一項有關1型糖尿病治療方法的研究新成果。 1型糖尿病主要是由於人體胰臟無法分泌胰島素引起的,目前日本國內約有10-14萬1型糖尿病患者。為補充胰島素,1型糖尿病患者需要每天注射4-5次胰島素,並需特別注意對血糖值的管理。
  • 打胰島素時,針插不進皮膚怎麼辦?醫生會這樣處理
    現在糖尿病患者的人數越來越多,有很多人都因為患上了糖尿病,所以不能夠吃自己想吃的東西,平時在生活當中也有許多應該要引起重視的事情,比如說不能夠經常走動,也不能夠劇烈運動,對於糖尿病患者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響。目前來說,糖尿病患者想要治療最好的方式是通過打胰島素。
  • 世界上最細、最短的胰島素注射針頭長這樣
    之所以將直徑和長度設計到極致,是因為針變細,可以降低接觸分布在皮膚表面痛覺感受器的概率,而針變短至3毫米,能讓胰島素注射至皮下脂肪層,並使藥物被均勻吸收,減少了低血糖的風險,更加安全,患者耐受性更好。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注意到,和傳統針頭不同,納諾斯Jr.針尖的刃面設計成柳葉形,可進一步減少穿透阻力,為實現無痛注射提供保障。在中國展出這款高精尖的胰島素注射針頭,泰爾茂株式會社瞄準的是廣闊的市場前景。
  • 胰島素和降糖藥,哪個更貴?糖尿病患者關心的16個問題,都在這了
    糖尿病是高發的代謝性疾病,其實糖尿病本身並不可怕,最讓人可怕的是帶來的併發症,患者往往因為併發症而丟失寶貴生命,對於糖尿病人們還並不是非常了解,不妨多學習一些跟糖尿病相關的知識,一定對你大有裨益。糖友經常會遇到的16個糖尿病經典問題有哪些?
  • 胰島素注射器有這些講究,你用對了嗎?
    提到糖尿病,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有關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我國2型糖尿病患病總人數約為1.2億人。當通過規範使用口服降糖藥,血糖控制仍不理想時,注射胰島素則成為治療2型糖尿病的必然選擇。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注射胰島素需要使用專用注射器。胰島素注射器與普通注射器有何區別?
  • 助力糖尿病管理,胰島素治療須聞「機」起舞
    但國內外的研究表明,胰島素的起始治療常常不適當地延遲[2]。觀察性研究表明,我國T2DM患者在2種或以上口服降糖藥療效不佳而起始胰島素治療時的平均糖化血紅蛋白(HbA1c)水平為9.65%,距離指南推薦的起始胰島素治療HbA1c水平(≥7%)仍有較大差距[1,3]。
  • 諾獎級新藥、頭髮粗細的胰島素針……這些創新藥械亮相進博會
    透析腎病患者的「諾獎級」新藥參展企業:阿斯利康首個採用全球創新機制低氧誘導因子、首個中國本土孵化、首個率先在中國獲批的國際首創原研藥……羅布司他的身上,帶著諸多「首個」的光環。本次入駐進博會展臺的,又多了一個稱號——「諾獎級」成果。1個月前,「氧感知」理論獲得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 胰島素究竟應該怎麼打?
    原創 掌健識 上海市醫學會健康科普基地做健康的傳播者,一路同行,一起成長各位朋友:今天我們邀請到上海市交大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內分泌科周瑩霞,和大家分享——胰島素究竟應該怎麼打。我國糖尿病患病率日益增高,但血糖達標率卻不盡如人意。
  • 長期注射胰島素,對身體有害嗎?告訴你實話,並給出2個建議
    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在身體有必要的情況下應該注射胰島素控制疾病發展。糖尿病患者容易因為胰島素分泌量減少,胰島素生物功能無法正常發揮而導致血糖升高。通過注射胰島素的方式能夠將體內的糖類物質利用掉,這樣血糖過高的現象會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