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趙瑞東
2008年7月,盂縣匯民村鎮銀行正式掛牌營業,正式拉開山西省村鎮銀行培育發展工作的帷幕。時至今日,省內村鎮銀行遍地開花,數量已初具規模、布局較為合理、經營日趨穩健、服務漸具特色,目前已批籌77家(含開業70家)、分支機構61家,分布11個地市、74個縣(區),覆蓋全省70%以上的縣域,成為金融服務小微和「三農」的新生力量,有效彌補農村金融服務空白。
據了解,「小」銀行也有大貢獻,以支農支小為支點,撬動普惠金融大發展。2017年4月末,山西全省村鎮銀行投放的農戶貸款和小微企業貸款餘額合計167.94億元,佔各項貸款96.2%,很好地完成「農戶和小微企業貸款佔比不低於70%」的目標。憑藉貼近「三農」、靈活便捷的經營方式,山西省村鎮銀行在市場競爭狹縫中贏得蓬勃發展先機,資產總額達333.85億元,各項貸款174.57億元。
山西省村鎮銀行秉承「普惠三農,助力小微,服務社會」的責任擔當,在加大支農支小信貸投放的同時,緊緊圍繞縣域農村金融需求對傳統農村金融經營模式、貸款技術進行創新,提供差異化產品,持續提升金融服務質效,彌補農村金融市場和社區金融服務的不足。
山西省村鎮銀行的快速發展,離不開科學穩健的發展戰略和審慎規範的經營模式。近年來,在山西銀監局的有效監管下,山西省村鎮銀行在堅持市場定位回歸本源、健全公司治理增強發展源動力、規範業務經營實現可持續發展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山西銀監局指導村鎮銀行堅持市場定位,緊盯村鎮銀行涉農指標完成情況,督促完善考核激勵機制,努力提高農戶和小微貸款比重,通過精細化管理降低營運成本,有效解決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支持和鼓勵村鎮銀行向下延伸服務網絡,擴大金融服務覆蓋面。加強主發起行履職監管,要求主發起行履行大股東職責,強化對村鎮銀行流動性支持功能,幫助村鎮銀行建立流動性風險控制機制,提升村鎮銀行流動性應急管理能力。
山西銀監局制定《山西銀監局關於進一步加強村鎮銀行監管工作的通知》,從市場準入、公司治理、合規經營、風險體系、資本約束、主發起行履職等方面強化監管;印發《山西銀監局關於村鎮銀行印章管理風險提示的通知》,防範異地開戶暴露出的印章管理不善問題;提出「約法三章」,要求發起行既不能越權幹預經營,又不能放任不管,既要做到幫助扶持,又要加強審計監督;自然人股東既不能插手經營,又不能漠不關心,既要做到履行義務,又要發揮積極作用;村鎮銀行既不能突起冒進,又不能停滯不前,既要做到堅持定位,又要提升服務水平。
山西銀監局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山西銀監局將繼續引領村鎮銀行深入貫徹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發展普惠金融的精神,堅持本源和問題導向,按照本土化、差異化方向深耕當地市場,從以下四個方面提升農村金融服務水平:一是堅持市場地位。深入農村、貼近農民,尋找商業可持續下服務「三農」的最佳模式,填補農村金融服務空白,激活縣域金融服務;二是加強金融合作。與發起行為同一產業鏈上的不同主體提供業務支持,加強與農民專業合作社、扶貧合作社、供銷社及行業組織的合作,共建聯合擔保機制;三是銀政保企多方聯動。探索農村金融機構多方合作模式,使信貸資金、扶貧資金、產業資金、保險資金、各類支農資金相互結合,產生資金聚合效應,帶動當地實體產業發展;四是加強監管服務。堅持嚴監管、強服務理念,繼續加大對監管評級良好村鎮銀行支持力度,著力強化風險管控,促進村鎮銀行不忘設立初衷,深入紮根農村,真正步入穩健發展的軌道。
(趙瑞東)
關注同花順財經(ths518),獲取更多機會
責任編輯:f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