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後,杜月笙打算回上海,但看到一張照片後馬上放棄了

2020-12-18 大鄉村說歷史

上海在上個世紀初已成為名副其實的國際大都市,英法等西方大國也在這裡建立了租界,這是一個表面安定,實際上各派明爭暗鬥的地方,其中青幫勢力最為活躍。

那時的上海青幫勢力巨大,幫會成員數萬人,他們牢牢地控制著上海的地下秩序,以杜月笙、黃金榮、張嘯林三位大人物而享有盛譽。憑藉法國人的力量,黃金榮成為上海法租界巡捕房的華人督察,後在上海設立幫會,廣收門徒,是上海灘較早的幫會。作為青年幫派的後起之秀,杜月笙後來成了與青年幫派黃金榮同時代的大人物。

杜月笙為人機敏,善於應付人情世故,他的許多故事至今廣為流傳。作為幫會成員,杜月笙給人的第一印象,更像是一個文質彬彬的書生。他常年身著長袍,每天都聽人念報上的新聞,身邊還結交了一批民國時期很有名氣的文人墨客,如章太炎等。還有不少失意的官吏、軍閥等投靠他,如楊度。

對杜月笙的評價,我們很難從正邪兩個方面去判斷,正邪兩個方面都有正邪之分。說是邪惡,是因為他一開始就是幫會的人,自然打了不少殺人越貨的勾當,甚至在國共內戰期間,幫老蔣和戴笠迫害上海的地下黨員。

杜月笙搭上了戴笠的船,投靠了老蔣,南京政府成立後,他又擔任陸海空總司令部顧問、少將參議、行政院參議等職務。一九二七年四月十一日,杜月笙組織幫會成員,利用自己的關係,策劃活埋上海工人運動領袖汪壽華,並派幫會成員攻擊上海工人遊行,也暗中幫助國民黨特務組織大肆屠殺上海共產黨人和工人群眾。

杜月笙的一生充滿爭議,他是一個極其複雜的人物,前期給潛伏在上海的共產黨人造成了很大的傷害,後期在抗戰中,他積極組織幫派成員進行抗戰,竭盡全力幫助共產黨人。這是一個很大的轉變。

在上海,日本人忌憚杜月笙的勢力,多次拉攏他,都被杜月笙拒絕,他是個很骨氣,很有民族性的人。抗日戰爭爆發後,他積極組織上海各界人士進行募捐,募捐額達一百五十萬元。當解放軍作戰前線物資匱乏時,杜月笙想方設法向共產黨提供了大量的軍事物資。

一九四九年四月,上海解放前,杜月笙沒有和老蔣一起到臺灣,而是和家人一起到香港。建國後,國共兩黨都派人到香港爭取杜月笙,老蔣多次邀請杜月笙到臺灣,周總理親自寫信給他,表示黨和毛主席都希望他回到上海,繼續為上海人民服務。

當杜月笙心想事成要回上海時,看見報紙上有一張照片,頓時打消了回上海的念頭。究竟他看見了什麼?後來發現照片上的他是自己的師傅黃金榮,此時的黃金榮已不再是昔日的風光,他成了一名手持掃帚掃地的環衛工人。

杜月笙凝視著報紙上的照片,考慮了很久,最後決定不再回上海了。就是因為這張照片,杜月笙打消了他最後回到上海的念頭。誰也不知道杜月笙當時是怎麼想的,也不知道他下定決心要幹嘛去。一九五一年八月十六日,一代梟雄杜月笙在香港病逝,享年六十三歲。

相關焦點

  • 周恩來寫信望杜月笙回大陸,結果杜看到一張相片,立馬改變主意
    當時南京政府還未成立,杜月笙便早早地倒向蔣介石,在反革命政變中,杜月笙遞交了自己的投名狀,他殺害了上海的工人領袖汪壽華,又抓捕殺害了大量的共產黨員,許多無辜群眾也遭到了一定程度的迫害
  • 1949年杜月笙逃到香港,看了一張照片後,大笑道:幸虧我沒留在上海
    這個離開上海去香港的黑衣老人不是別人,正是大名鼎鼎的舊上海灘皇帝杜月笙。1949年杜月笙逃到香港,看了一張報紙上的照片後,他大笑道:幸虧我沒留在上海! 到達香 港後,周 總 理依然沒有放棄對他的爭取,曾安排喬冠華、潘漢年一直與杜月笙保持聯繫,並派金山、章士釗等人赴港,勸說他返回上海。表示:希望他能回歸上海,對其過去既往不咎,一起共同發展上海。 杜月笙思慮一番後,也想返回上海,畢竟已過花甲之年的他,也想落葉歸根。可是,就在杜月笙心動的時候,一張報紙令他改變了主意。
  • 杜月笙為什麼看到黃金榮掃大街就不想回上海了?
    杜月笙到了香港後,日子沒有上海的時候富裕,加上對家鄉的思念之情,身體舊疾復發,因此一病不起。有一天,杜月笙家中來了客人,帶來了周總理給他的信,周總理在信中表示希望杜月笙能夠重回上海,幫助上海穩定局勢。杜月笙杜月笙看到這封信,也有回上海的念頭。但是,他無意間看到報紙上刊登的一張照片,一位他熟悉的老人在寒冷的冬天拿著掃把掃馬路,感覺很悽慘,於是便打消了回上海的念頭。
  • 杜月笙到達香港後,為什麼不再回大陸?杜月笙長女多年後說明真相
    作為一個大城市,上海一直是比較受人關注的,而且在舊上海時期也有很多傳奇故事。舉例來說,杜月笙就是一位對許多人比較感興趣的人,因為除了他如何從一個小人物轉變為大人物這件事有許多傳奇故事,他在許多方面,如人品等方面都很獨特,值得大家學習。
  • 杜月笙遠逃香港,因一張照片不敢回大陸,臨死前遺言讓孟小冬大怒
    1937年對杜月笙來說很關鍵,因為這一年他帶著全家離開了自己的地盤上海,隨後來到香港。當時上海已經淪陷,而杜月笙作為黑幫頭目當時受到了日本人的注意,日本人還打算暗中拉攏杜月笙。可是杜月笙雖然是黑幫頭目,但是他不會幹賣國的勾當,所以斷然拒絕了日本人。無法繼續在上海生存的杜月笙只能逃往香港,他到了香港以後擔任過中國紅字會副會長,同時還擔任了其他職務。
  • 新中國成立後,為何一直沒動上海青幫大亨黃金榮?原因很簡單
    其中大家最熟悉的當屬杜月笙,但凡是部民國片,但凡拍攝背景在上海,就一定會有杜月笙或明或暗的出現,拿之前爆火的拍攝四行倉庫之戰的《八佰》來說,裡面那個遣手下給蘇州河對岸送物資的不知名大佬,其實就是杜月笙。
  • 杜月笙忍了兩次才決定殺他,得知他身亡消息後嚎啕大哭,他是誰?
    民國時期的上海灘,上演過諸多傳奇故事,汪精衛從法國學成回國後,在上海創辦了《建設》雜誌,後來還曾替老蔣擋了三槍,然而九一八事變發生後,汪精衛被日本人嚇到了,因此淪為了漢奸。
  • 被各路文人看不起,杜月笙如何讓對方折服?偉人:有本事,沒脾氣
    鄙視杜月笙的章太炎何以轉變看法? 章太炎與孫中山和黃興並稱「辛亥三傑」,是民國得以成立的功臣,如此人物在上海可謂『祥瑞』,再加上文人清高,章太炎對做煙土起家致富的杜月笙素有偏見,認為這是一個心中沒有是非好壞之分的人。 但是,他很快不得不求到了「壞人」杜月笙的門上。
  • 你知道新中國成立後曾有多少個直轄市嗎
    新中國成立後,北京是首都,自然要直轄了。 上海。上海在元明清均設松江府。民國時,松江府不復存在,其轄區併入江蘇省,稱江蘇省上海市。從晚清以降,上海發展非常迅速,成為大城市,政治地位自然要上升。1925年,江蘇省上海市升格為淞滬特別市,直屬北洋政府,相當於直轄,由軍閥孫傳芳控制。1927年7月,淞滬特別市更名為上海特別市,確立為直轄市。
  • 民國往事,杜月笙為何在1949年逃離上海?
    引子上個世紀的民國,大量的報章,今已塵封,《圖遊華夏》百家號在浩如煙海的歷史資料中,潛心鉤沉,精心整理,匯成《民國往事》系列文章,供讀者朋友再回民國,同探百年間的悠悠往事。本期以1949年杜月笙逃離上海為內容,篇幅較長,全為真實圖文考證分析,喜歡野史的朋友請繞道。
  • 葬在臺灣的杜月笙,墳墓多年無人問津,為啥陌生老人掃墓多年?
    想必各位網友都了解杜月笙吧,哪咱就聊一聊威震一方的上海土皇帝杜月笙,杜月笙,男,出生於1888年,19518月16日逝世於臺灣。原名杜月生,後因章太炎建議而改名鏞,號月笙,江蘇川沙(今上海浦東新區)人,是近代上海青幫中的一員。
  • 解放後杜月笙沒留在上海也沒去臺灣,而是去了香港,他在怕什麼?
    全國即將迎來新的政權,作為上海灘的大亨,黑白兩道通吃的他,必定會是各路勢力競相追逐的對象,可以說,誰爭取到了杜月笙,至少在上海地面上,可以清楚掌握上海的人丁,局勢和本土情況。 兩方挽留,需要杜月笙權衡利弊 先說說新中國 。 實際上,上海早在1949年5月27日,就解放了。對於一個新的政治環境,一個新的城市。第一件是要做的就是安定民心。上海這塊「大蛋糕」裡,有許多大亨,這時候這些大亨不知道未來如何,就會陷入一片驚慌失措中。
  • 老蔣寫信讓杜月笙去臺灣,杜月笙見為何不去?
    杜月笙出走決心已定,這時老蔣傳來一封密信,杜月笙看後,確定逃亡的方向!根據杜月笙傳裡面的記載,大致為您還原出了這封信的內容:杜先生與國民黨合作有年,民國16年「清黨」時,與共產黨結怨甚深,切不可有絲毫的僥倖。
  • 《杜月笙傳》讀後感
    一股腦的讀了三天,酣暢淋漓,意猶未盡,讀到最後不禁有些惆悵,或為孟小冬的鐘情,一代奸雄最終也沒有完成遺願回到上海出生的地方。關於杜月笙,現在有很多人對其的評價態度都很曖昧,很多人都不能說是洗白了,甚至可以說是用頂禮膜拜來形容都不為過。
  • 自古英雄難過美人關,連杜月笙也不例外,在最後一年終娶為妻
    杜月笙是一個愛京劇的人,而在那時上海,提起京劇,就不得不讓人想起孟小冬,1938年10月21日,孟小冬拜在餘叔巖的門下。在當時的上海,孟小冬在京劇界可謂是名譽全國,更有「冬皇」的美稱,在杜月笙之前,孟小冬曾經和梅蘭芳有一段結局不好的感情。
  • 杜月笙晚年不跟隨蔣介石,因為關係差被當「夜壺」?其實另有原因
    1951年,杜月笙病逝於香港。當年風光霽月,如今慘澹收場,甚至於臨走前連個「收容」之地都沒有。 有人說杜月笙不去臺灣,是因為他和蔣介石關係差。其實, 二人並沒有什麼私人恩怨,不去臺灣另有原因,而他最想去的上海,也因為多年前的一件錯事而「有家不能回」。
  • 杜月笙晚年找朋友借錢遭拒,他拿一張空白支票:杜先生,您隨便填
    從1925年的7月,他成立三鑫公司後,便壟斷了法租界的鴉片提運。而他的社會地位不斷的上升,逐漸的成為能跟黃金榮、張嘯林並提的上海三大亨。 上海的警備司令、市長等要員也紛紛送禮,可見其地位。在那個年代的上海灘,他也是顯赫一時的人物。1932年他成立恆社的時候,各方面的勢力都有參與進來,新聞界、電影界、上海市社會局等等。其實他這個人也有很多的爭議,首先,他在那個年代能夠發家,靠的主要還是鴉片。這東西有多害人相比大家都清楚,一旦沾上便是一個家庭的災難。
  • 1948年上海大亨杜月笙這場大戰雖勝猶敗,而且是慘敗!看了就知道!
    ——杜月笙一、事件背景介紹 且說舊社會,在上海灘有一個鼎鼎大名的人物,人稱「上海皇帝」,這個「皇帝」就是杜月笙。杜月笙在14歲初到上海十六鋪當水果行的學徒。後進入當時青幫上海龍頭的黃金榮公館 。此後的1925年7月,杜月笙成立「三鑫公司」,壟斷法租界鴉片提運。1927年4月,杜月笙與黃金榮、張嘯林組織中華共進會。
  • 談判桌上,杜月笙對抗東洋人,先是機警後顯霸氣
    準備妥當,杜月笙一聲「出發」,小八股、隨行秘書以及日文翻譯隨他迅速登上兩輛嶄新的黑色包車,一路向法國總領事館穩中帶疾地駛去。準時到達法國總領事館後,杜月笙在顧嘉棠等四位兄弟的簇擁下徑直向甘格林的大辦公室走去,剩下的四位兄弟則隨之四散開來,指揮起早已埋伏在附近的杜氏門徒。這是杜月笙刻意所為,他要在肅穆無聲中為日本人織一張深不見底的江湖大網。
  • 「人文」上海灘三大亨,張嘯林曾為救杜月笙傾盡家財,後被杜殺掉
    大約19世紀中葉,英國人約翰·亨生發明了一種名為「亨生」的馬車,這種在車後駕駛的雙輪小馬車進入上海後,被稱為「亨斯美馬車」。第一個擁有這種馬車的華人是《申報》的老闆史量才,他是花費了數十萬銀兩從一個德國人手中買來的。他開了先河之後,有錢有勢的富家翁紛紛跟進。由於擁有這種馬車的人家非富即貴,所以當時上海人就把擁有這種馬車的人稱為「大亨」。